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眼底成像技术新进展——共聚焦激光扫描检眼镜
    霍妍佼 魏文斌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5.04.002
    2. 高度近视相关的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
    陈蒙蒙 齐艳华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7.01.001
    3.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林川琦 江俊宏 张绍丹 梁远波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0.02.001
    4. 青光眼手术的分类及进展
    李翔骥 贺翔鸽 朱小敏 敬晋 王薇 谢琳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4): 273-279.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1.04.001
    摘要635)      PDF (1126KB)(4026)    收藏
    手术治疗是青光眼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将目前已经和未来即将应用于临床的主要青光眼手术方式,根据不同降眼压机制分为增加房水引流和减少房水生成两大类。根据房水引流途径,将增加房水引流类分为外引流和内引流两个手术亚类,并将内引流进一步分为Schlemm管途径引流和脉络膜上腔途径引流。减少房水生成类手术分为睫状体光凝术、超声睫状体成形术、睫状体冷凝术三个亚类。目前,在外引流手术方面,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仍是主流手术方式,多种类型青光眼引流装置也已广泛临床应用。内引流手术方面,以Schlemm管为引流途径的手术方式中,内外路微导管辅助360°小梁切开术、各式内路小梁切开刀、微支架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以脉络膜上腔为引流途径植入装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进一步验证。新型以减少房水生成为目的手术方式变得更加安全、可控,已不再局限于治疗无视力的晚期青光眼患者。(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273-27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可调屈光力的人工晶状体
    陈倩茵 林振德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5.04.001
    6. 睑板腺囊肿的研究进展
    赵柳宁, 邓娟
    国际眼科纵览    2015, 39 (3): 145-151.   DOI: 10. 3706/ cma. j. issn.1673-5803. 2015. 03. 001
    摘要977)      PDF (5768KB)(3783)    收藏

    睑板腺囊肿因睑板腺排泄口阻塞导致,是常见的眼睑疾病。目前有些设备可以行活体睑板腺结构显像观察:如高分辨率相干光断层扫描仪、非接触性笔式睑板腺红外线显像仪及角膜地形图仪等。睑板腺囊肿的病因较多,包括病毒感染、睑缘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酒渣鼻、蠕形短螨、低维生素A水平、雄激素水平、抽烟及紧张等。蠕形短螨是睑板腺囊肿形成与复发的一个危险因素,低维生素A水平是儿童睑板腺囊肿形成的重要诱因。对睑板腺囊肿可行保守治疗、病灶局部注射曲安奈德以及手术治疗。初次诊断的睑板腺囊肿病灶局部注射曲安奈德与手术治疗效果相当,对于明确的睑板腺囊肿病灶局部注射可作为一线治疗。(国际眼科纵览, 2015, 39:  145-15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7. 眼前段药物缓释系统研究进展
    刘晓岸 余敏斌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5.05.002
    8. 我国医用眼防护装置的现状与需求
    邵玉婷 毕燕龙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1): 1-5.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1.01.001
    摘要296)      PDF (1206KB)(3479)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肺炎造成全球性大流行,感染人数众多。医用眼防护装置技术的发展与管理对避免医务人员职业性眼暴露甚至感染至关重要。医用眼防护装置在技术上除了应满足防止患者体液及灌洗液飞溅,还应具备防雾、防紫外线辐射、防病原体眼部传播、防眼鼻周压力性损伤等功能;在管理上应优化应急消毒处置流程,增加重复使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率。建议我国完善眼防护装置标准,确立医用眼防护装置技术要求与管理要求,以利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保障医务人员的眼部及生命健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高级视觉中枢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探索
    刘婧雯 王佳伟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4.001
    10. 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效果显著
    曹珊珊 魏世辉
    国际眼科纵览   
    11. ICL手术相关并发症
    张浩 邓应平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2): 97-103.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2.02.001
    摘要895)      PDF (803KB)(3228)    收藏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即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是一种常见的屈光矫正手术,手术量逐年提高,特别是新型ICL(V4c)的应用,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医师和患者的认同。为了更加规范地开展ICL手术,对于V4c等应用中出现的并发症有必要进行总结。本文总结ICL用于近视矫正术后发生的常见和罕见并发症,重点分析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和拱高等异常情况。与V4相比,V4c型ICL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前囊下白内障及瞳孔阻滞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术后光学相关并发症、拱高异常等问题依然存在。(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97-10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视盘旁萎缩的研究进展
    孙彩侠 袁源智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0.03.004
    13.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玻璃膜疣的研究概况
    王诗惠,戴乐舒,宋剑涛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3.001
    14. 棕榈酰乙醇胺治疗青光眼的机制
    唐丽颖 谢婷玉 张谋鑫 刘祖国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6): 471-476.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6.002
    摘要492)      PDF (1032KB)(3111)    收藏
    棕榈酰乙醇胺(palmitoylethanolamide,PEA)是脂肪酸乙醇酰胺家族成员之一,具有调节房水流出通道、抑制炎性反应、调节视神经血供等作用,可能通过降低眼压、改善视神经血供和神经保护作用成为青光眼治疗的一个新途径。(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471-47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国际眼科纵览》常用英文缩写(二)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2): 137-.  
    摘要2645)      PDF (163KB)(3090)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APELIN/APJ系统:抗眼内新生血管的新靶点
    刘帅 金海鹰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1.001
    17. Lenstar在眼球生物学测量中的应用
    刘航航 李金瑛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2): 93-97.   DOI: 10. 3760/ cma. j. issn16735803. 2012. 02. 005
    摘要3536)      PDF (1319KB)(3058)    收藏
    准确的眼球生物学测量是人工晶状体(IOL)及各类屈光手术研究的关键。Lenstar作为一种新型的眼球生物学测量仪,其非接触性测量方式、简便的操作、较多的测量指标及高精确性等特点使其逐渐应用于临床及科研中。本文就Lenstar的测量原理、特点,Lenstar测量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深度、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虹膜水平直径、瞳孔直径、视轴偏斜角度,以及用于IOL度数计算的相关研究及应用等作一综述。(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93-9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18.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治疗进展
    王玲 杨晖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2): 81-88.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2.001
    摘要590)      PDF (957KB)(3053)    收藏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全身血管危险因素及局部解剖因素等多因素共同参与的、发病机制复杂的视神经缺血性疾病。控制全身危险因素是治疗关键。目前三大治疗尝试包括改善循环(如眼压干预、体外反搏、手术),减轻视盘水肿(如全身或局部糖皮质激素、玻璃体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神经营养(如干细胞治疗等)。(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81-8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视盘倾斜及其相关性研究现状
    范媛媛, 魏文斌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2.001
    20. 上眼睑解剖学研究进展
    杨帅 毕燕龙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2): 78-83.   DOI: 10. 3760/ cma. j. issn. 16735803. 2012. 02. 002
    摘要2784)      PDF (1500KB)(2983)    收藏
    完美的上眼睑整形手术应基于对其解剖结构及相应功能的完整认识。通过近年的许多研究对上眼睑的精细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概括上眼睑细微结构(包括提上睑肌及其腱膜、Müller肌、结膜的黏膜原层、眶膈、提上睑肌的神经肌肉连接、脂肪组织、韧带系统等)一些新的研究结果,分析它们对上眼睑手术的指导意义。(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78-8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21. 年龄相关性屈光异常的人工晶状体矫正
    田甜 许叶圣 谢文加 姚玉峰
    国际眼科纵览    2020, 44 (6): 379-385.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0.06.002
    摘要677)      PDF (1290KB)(2952)    收藏
    年龄相关性屈光异常包括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老视,可通过白内障摘除联合植入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治疗。老视矫正型IOL根据原理可分为单焦点增强型IOL、多焦点IOL、景深扩展型IOL和可调节IOL;IOL老视矫正方案包括双眼以正视为目标植入同款IOL、微单眼视和混搭。(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79-38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刘钰 李乐乐 桑爱民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1): 5-10.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1.002
    摘要396)      PDF (2100KB)(2950)    收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R 的发生有很多原因,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氧化应激与DR 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氧化应激通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途径、多元醇途径、己糖胺途径、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途径,生成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损伤视网膜,导致DNA的氧化损伤,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氧化应激水平的提高激活细胞因子,进一步上调氧化应激水平,形成恶性循环。(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5-1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我国低视力康复工作的历程回顾
    胡爱莲 张旭 赵伟奇
    国际眼科纵览    2020, 44 (6): 373-378.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0.06.001
    摘要713)      PDF (1401KB)(2920)    收藏
    低视力康复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医疗、康复、教育、社会保障、家庭等多个领域。本文从我国视力残疾的患病状况与病因分析、低视力康复人才培养、辅具助视器的研发与应用、定向行走、视觉康复体系建设、公共健康教育、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总结。迄今为止,我国的低视力康复工作经历了近四十年的探索与发展,整体上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了由医疗机构、残疾人联合会、康复辅具中心和教育体系共同参与的中国特色的低视力康复服务体系,取得了瞩目成就,但仍面临较大挑战。(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73-37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T&E方案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尹立东 蒋博 张中宇 孙大卫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6): 477-482.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1.06.003
    摘要1467)      PDF (1463KB)(2901)    收藏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一线治疗方法为玻璃体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并延长方案(treat and extend,T&E)是一种主动治疗方案,患者接受治疗至病灶稳定,在随访期间可根据疾病是否稳定来延长或缩短治疗间隔,该方案正逐步应用于DME。与现有常用的治疗方案相比,T&E方案降低每月固定方案注射次数及过度治疗的风险,同时避免每2个月方案治疗不足的可能;与按需治疗方案相比,可依据最佳矫正视力或中央视网膜厚度来调整随访间隔,通过规律地治疗提高视力并改善解剖结构。但目前T&E方案设计尚无统一标准,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规范。(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477-48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形成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李洁 张喜梅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 3760-cma. j. issn.1673-5803. 2015. 05. 012
    26. 转化生长因子-β与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关系
    张家莹 肖以钦 叶纹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2): 116-121.   DOI: 10. 3760/ cma. j. issn16735803. 2012. 02. 009
    摘要2652)      PDF (1630KB)(2875)    收藏
    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是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能诱导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进一步迁移、增殖,合成细胞外基质,与滤过泡瘢痕化有重要关系。近年来在细胞因子及基因水平抗纤维化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通过TGFβ抗体(如重组抗人TGF-β2单克隆抗体、CAT152)、TGF-β抑制剂(如Decorin、糜酶抑制剂、SB-431542等)以及基因水平(如TGF-β的反义寡核苷酸等)来抑制TGF-β信号通路(如ALK5/Smad2/Smad3通路、MAPK通路、Rho-ROCK通路、PI3K-AKT通路等)的重要靶点或蛋白表达,从而达到调控滤过泡瘢痕形成的作用。但目前很多药物的应用均缺乏临床试验支持,同时也缺少不同药物比较的研究。探索TGF-β细胞信号转导不同通路之间的关系,并寻找调控滤过道瘢痕化的最佳靶点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116-12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和视神经变性疾病的现状和进展
    李晓虹 吴仁毅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7.03.002
    28. 北京公共卫生眼保健项目
    李建军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2): 115-.  
    摘要2054)      PDF (152KB)(285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中眼科医务工作者的防护建议
    邵蕾 魏文斌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0.01.001
    30. 频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周金琼 魏文斌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1): 1-8.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2.01.001
    摘要3201)      PDF (1269KB)(2847)    收藏
    频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EDI SD-OCT)是在传统频域OCT的基础上改进的能反映脉络膜组织结构的技术。通过将设备进一步靠近受检眼,使更多的光线集中照射在脉络膜内部甚至更深层的巩膜水平从而得到较清晰的脉络膜影像,为观察脉络膜血管结构以及定量测量脉络膜厚度提供依据。目前关于EDI SD-OC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脉络膜厚度方面。通过测量脉络膜厚度,不仅可对高度近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等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还能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各种脉络膜肿瘤等的鉴别诊断,以及对脉络膜新生血管、Vogt-小柳原田病等治疗后疗效观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4)
    31. 眼部给药方式研究进展
    陈欣怡 何婷 沈婷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3): 210-217.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3
    摘要540)      PDF (1075KB)(2830)    收藏
    近年来眼部用药各种新剂型被陆续开发,如纳米制剂(包括纳米粒、纳米微球、纳米乳、纳米混悬剂、纳米脂质体、纳米胶束、荧光纳米以及树枝状大分子等)、缓释凝胶(包括温敏型、pH型、离子型以及自组装肽水凝胶等)、隐形眼镜、植入剂、微针等,有效提高了眼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患者依从性,并可实现连续给药,降低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对眼部的慢性损伤等,提高了眼部用药的治疗效果。(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10-21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先天性白内障相关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樊帆 李丹 罗怡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2): 98-103.   DOI: 10. 3760/ cma. j. issn16735803. 2012. 02. 006
    摘要3470)      PDF (776KB)(2800)    收藏
    约一半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与遗传相关。迄今为止,在人类及其他动物定位的遗传性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主要有晶状体结构蛋白基因、膜蛋白基因、细胞骨架蛋白基因以及调控晶状体早期发育的转录调节因子基因。现已证实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的基因中至少有26个特定基因突变位点。本文对先天性白内障相关致病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98-10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33. 黄斑水肿持续时间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玻璃体内注射地塞米松植入物(Ozurdex)   临床效果的影响
    李建军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2): 143-.  
    摘要2123)      PDF (1356KB)(2795)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
    杨默迟 魏文斌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7.05.001
    35. 他氟前列素滴眼液治疗青光眼的应用研究进展
    孙珑彦 石砚 范志刚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3): 193-202.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1
    摘要744)      PDF (2089KB)(2778)    收藏
    他氟前列素是一种具有强前列腺素F受体亲和力的前列腺素类似物(prosaglandin analogues,PGA),2003年首次报告,2008年作为首个原研无防腐剂的PGA药剂上市,以显著的降眼压能力被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一线药物。其独特的双氟原子结构赋予其强代谢稳定性,使其以低于其他PGA滴眼液的药物浓度发挥同等的疗效。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其降眼压疗效,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且程度较轻。除降眼压外,还具有一定的改善眼血流量、视神经保护以及对其他眼组织的保护作用。近年来许多临床试验聚焦于无防腐剂他氟前列素滴眼液关于眼表安全性的评估。 2022年无防腐剂他氟前列素滴眼液进入我国临床。本文对他氟前列素的发现、药理学机制和药代动力学进行介绍,并总结无防腐剂他氟前列素滴眼液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以期为其临床使用提供指导。(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193-20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晶状体再生的研究进展
    郭昭兴 万修华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1): 30-35.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1.006
    摘要493)      PDF (1819KB)(2777)    收藏
    晶状体再生是指以干细胞为材料,在体外或体内通过构建适宜晶状体发育的微环境诱导再生新的晶状体组织的过程。再生的晶状体组织可用于建立生物模型进行药物实验或研究晶状体疾病的病理变化,更有望取代人工晶状体成为白内障治疗的新选择。目前对于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信号通路、体外晶状体再生和晶状体原位再生这三个方面。Wnt通路和细胞极性通路被进一步阐释,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成为体外晶状体再生新的选择,微创术式的应用也为晶状体原位再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0-3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眼底病临床诊治精要》一书出版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2): 92-.  
    摘要1836)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在多发性硬化诊治中的价值
    刘锐 张作明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2): 138-142.   DOI: 10. 3760/ cma. j. issn16735803. 2012. 02. 013
    摘要2387)      PDF (782KB)(2748)    收藏
    多发性硬化(MS)是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视觉系统,病变可累及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丘、视放射等全部视觉通路。目前研究显示,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能早于临床症状对MS进行诊断,在反映MS的视觉传导通路病变上优于磁共振成像(MRI)。VEP、视网膜电图(ERG)结合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扫描激光偏振仪(SLP)等技术可以对MS患者视网膜的病变进行评价和诊断。对VEP检查技术的改进能够为MS的诊治提供更多资料。(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138-14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39. 组织工程构建角膜上皮中相关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
    李宏松 邹俊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2): 88-92.   DOI: 10. 3760/ cma. j. issn16735803. 2012. 02. 004
    摘要2963)      PDF (740KB)(2740)    收藏
    传统角膜移植术存在着供体来源缺乏、术后免疫排斥等问题。虽然很多地方已建立了眼库,但供体来源依然有限。因此,构造一种类似正常角膜结构的组织工程角膜、扩大角膜移植供体来源、满足患者需求成为治疗严重眼表疾病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角膜上皮细胞的组织工程构建中采用的种子细胞进行归类,并介绍相关的重建方法及分析各种种子细胞在角膜上皮细胞组织工程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以期能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探索方向。(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88-9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
    40. 前部巨眼及其白内障手术治疗进展
    陈天慧 蒋永祥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1): 6-11.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1.01.002
    摘要623)      PDF (844KB)(2736)    收藏
    前部巨眼(anterior megalophthalmos),又称X连锁大角膜(X-linked megalocorne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眼前节发育不良疾病。90%前部巨眼患者为男性。前部巨眼的特征是角膜直径异常增大、深前房及睫状环增大,易合并早发白内障及晶状体不全脱位,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对于前部巨眼患者白内障及晶状体脱位手术而言,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及手术方式。由于患者增大且不稳定的囊袋及脆弱的悬韧带,安全实施超声乳化的难度大,虹膜夹持型IOL植入或IOL睫状沟缝线固定的手术方式对于前部巨眼白内障患者可能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手术方式。临床上如何根据前部巨眼白内障患者不同的囊袋特征进行个性化手术的选择来获得更优的手术效果,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