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一年内发表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恶性青光眼诊治进展
    郑选力 林海双 李家倩 雷长荣 万芮 叶雯青 梁远波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5): 321-326.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4.05.001
    摘要341)      PDF (871KB)(514)    收藏
    恶性青光眼是最严重的青光眼手术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典型恶性青光眼、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和其他原因继发恶性青光眼三种类型。浅前房、短眼轴、厚晶状体等解剖因素及年轻、女性、诊断为闭角型青光眼、外滤过手术史、术前高眼压是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跨晶状体压力差假说为重新认识和理解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提供新角度,并可为恶性青光眼防治带来新思路。解除睫状体阻滞、恢复晶状体前后房水流动是恶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关键。 (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321-32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便携式视野检查在青光眼筛查及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沈小元 陈子东 余敏斌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4): 241-247.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4.04.001
    摘要370)      PDF (1136KB)(419)    收藏
    视野检查在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目前已有多种基于个人电脑、平板电脑、虚拟现实技术及智能手机的便携式视野检查设备,可用于青光眼患者视功能的监测。如基于个人电脑的Moorfields运动位移测试和平板电脑的墨尔本快速视野计等已初步在社区和家庭环境中验证了其可行性,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imo和基于智能手机的GearVision系统则显示了其实用性。这些视野检查方法具有便携性强、成本低廉、相对精确和高可及性等特点,为青光眼诊疗提供有效的补充监测手段,并适应远程医疗需求。但尚存在屏幕参数不一致、分辨率限制和环境标准化等问题需要解决。(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241-24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术后并发症
    张烨 齐姣 竺向佳
    国际眼科纵览    2025, 49 (1): 13-18.   DOI: 10.3760/cma.j.cn115500-20240917-01003
    摘要210)      PDF (719KB)(352)    收藏
    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作为一种高致盲风险的复杂白内障,其术后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严重威胁高度近视人群视觉健康。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早期眼压升高、囊袋收缩综合征、后发性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脱位。高度近视眼由于眼轴增长引起的一系列解剖结构异常、眼内微炎症环境、氧化-抗氧化失衡等病理变化,导致房水流出通道结构与动力学异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悬韧带松弛等,从而增加了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临床上,通过术中囊膜抛光、谨慎应用张力环及术后密切监测并早期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国际眼科纵览,2025, 49:13-1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后眼球结构及参数的变化
    刘东月李强 赵军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5): 327-332.  
    摘要256)      PDF (1055KB)(348)    收藏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ltrasound cycloplasty,UCP)是以高强度聚焦超声为基础的新型非侵入性治疗青光眼的技术。UCP在治疗多种类型青光眼,如原发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外伤性青光眼等难治性青光眼中,能够有效地降低眼压,且若术后眼压再次升高,3~6个月后前房炎症消退后进行重复治疗亦有效;同时,UCP治疗可引起眼部其他的参数和结构的改变及相关的并发症。UCP术后可发生角膜曲率、结膜及巩膜厚度、前房闪辉、瞳孔直径等的变化,但多为一过性,一般术后3~6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或消退;未发现UCP治疗后明确的前房深度改变;但UCP术后可发生上方和下方巩膜睫状突夹角增大,睫状体面积减小;有关UCP术后引起眼后节改变及并发症的报道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327-33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青光眼降眼压药物固定复方制剂
    陈一豪 孙兴怀
    国际眼科纵览    2025, 49 (2): 88-94.   DOI: 10.3760/cma.j.cn115500-20241108-25202
    摘要151)      PDF (878KB)(328)    收藏
    青光眼的核心治疗目标是降低眼压,传统降眼压药物多以单药或多药联合方式应用,多药联合治疗常因增加患者用药复杂性导致依从性降低,影响疗效。固定复方制剂(fixed-dose combination,FDC)通过将多种降眼压药物整合于单一剂型中,简化治疗方案。与传统联合用药相比,FDC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FDC的降眼压效果至少不逊于非固定联合用药。此外,无防腐剂FDC可减少防腐剂引发的眼表疾病,患者结膜充血发生率降低,显著改善耐受性并减少长期治疗的失败风险。FDC的推广在优化疗效的同时,也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为青光眼患者提供更优治疗选择。(国际眼科纵览,2025, 49:88-9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微小RNA在青光眼研究中的应用
    吴仁毅 高茹心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4): 248-254.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4.04.002
    摘要306)      PDF (733KB)(283)    收藏
    mi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分子,参与青光眼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miRNA具有作为青光眼早期检测和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潜力,研究miRNA有助于阐明青光眼发病的分子途径和发病机制,促进青光眼个性化医学的发展,并可应用于青光眼的治疗和非侵入性病情监测。但目前miRNA在青光眼研究应用中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缺乏样品收集、储存和DNA提取的标准化方案,样品的组织特异性及可及性较差,在不同人群中的可重复性较差等。通过解决这些局限性,不仅可以增强对miRNA在青光眼中作用的理解,也可以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248-25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不同检测仪器术前评估晶状体悬韧带功能的应用进展
    陶宇菲 潘晓华 晋爱霞 樊宁
    国际眼科纵览    2025, 49 (1): 8-12.   DOI: 10.3760/cma.j.cn115500-20240902-01002
    摘要191)      PDF (700KB)(275)    收藏
    晶状体悬韧带对维持晶状体正常位置和形态发挥重要作用。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断裂可导致前房深度变化、眼压升高、房角关闭、晶状体半脱位。晶状体悬韧带功能异常在闭角型青光眼、高度近视等人群中高发且隐匿,给白内障手术带来很大挑战,并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目前临床上可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扫频眼前段相干光断层扫描仪(swept-source 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S-AS-OCT)CASIA2和基于Scheimpflug照相机原理的三维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等仪器检测评估晶状体悬韧带的功能。UBM可直接探测断裂的晶状体悬韧带、直接评估悬韧带断裂的位置,但检查需要患者配合眼球运动。CASIA2非接触性测量眼前房深度、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晶状体厚度、晶状体倾斜和偏心度等参数间接评估晶状体悬韧带功能,但无法测量后房及睫状体等组织形态。Pentacam与CASIA2类似,但检测指标不如后者齐全,且测量易受睫状体形态等因素影响。本文对比了三种检测仪器评估晶状体悬韧带功能的优缺点,指导临床医生在白内障术前及早发现晶状体悬韧带功能异常,从而加深对眼部病变的认识。 (国际眼科纵览,2025,  49:8-1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青光眼患者Schlemm管的形态学改变
    赵免 叶雯青 梁远波
    国际眼科纵览    2025, 49 (1): 1-7.   DOI: 10.3760/cma.j.cn115500-20241115-01001
    摘要670)      PDF (805KB)(266)    收藏

    Schlemm管是一个环绕在角膜缘周围小梁网后方的环形管状结构,不同状态及不同象限其形态学(直径和面积)变化不同。研究发现正常人Schlemm管直径和面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减小,且正常成人Schlemm管面积鼻侧大于颞侧;高度近视眼Schlemm管直径和面积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青光眼患者Schlemm管面积均明显小于正常受试者。Schlemm管作为房水引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学参数测量一直深受关注,测量方法更是从光镜、电镜,发展到超声生物显微镜及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已有研究显示青光眼患者Schlemm管参数均明显小于正常受试者,而青光眼治疗如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以改变Schlemm管的微结构。(国际眼科纵览,2025, 49:1-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晶状体类器官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熊映月 陈晓娜 魏嘉 高亚莉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6): 401-406.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4.06.001
    摘要498)      PDF (805KB)(201)    收藏
    白内障发病机制复杂,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且术后视觉质量无法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随着干细胞技术在眼科的应用,研究者们利用多种来源的干细胞在体外成功诱导形成类人晶状体并再现其部分特有功能的微观三维立体结构,利用这些晶状体类器官组织构建体外疾病模型,研究相关疾病的机制及诱因,筛选药物甚至再生替代治疗,为防治白内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综述了晶状体类器官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具有突破性进展的研究方法,对其在机制研究、药物筛选及再生替代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在相关研究培育方向和与多生物工程合作构建三维透镜体或全眼结构进行展望。(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401-40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近视眼并发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特点及机制
    柳研 曹国凡 朱君雅 张林雨
    国际眼科纵览    2025, 49 (2): 81-87.   DOI: 10.3760/cma.j.cn115500-20241019-25201
    摘要131)      PDF (2948KB)(168)    收藏
    近视通常被认为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一种保护因素。然而,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和近距离视觉活动的增加,近视的患病率显著上升,但PACG的发病率却并未下降。研究发现近视作为对PACG的保护作用实际是指轴性近视而不是屈光性近视。非瞳孔阻滞机制在高度近视的房角关闭患者中比在一般房角关闭人群中更常见。长眼轴PACG患者的房角关闭多以非瞳孔阻滞机制尤其是高褶虹膜构型为主。晶状体厚度的增加和位置前移形成较浅的前房,前房宽度变窄及角膜边缘扁平导致房角狭窄,虹膜面积、厚度、曲率的变化,以及睫状体、神经血管因素等也均在轴性近视眼的房角关闭进程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国际眼科纵览,2025, 49: 81-8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眼及系统性疾病的泪液生物标志物
    王越 谢小东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4): 316-320.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4.04.013
    摘要342)      收藏
    泪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细胞因子等物质参与调节眼部多种细胞的功能及代谢,进而反映个体病理生理状态。随着微量样本分析技术的提高,泪液凭借其易于获取、方便保存、性质稳定等优势已成为检测疾病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理想来源。青光眼、角膜炎、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甚至某些系统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症、糖尿病、肿瘤)泪液中潜在生物标志物发生变化,对其检测或许会为这些疾病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316-32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玻璃体注射抗VEGF类药物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研究进展
    黄菊 李诗怡 张澳 王康 谢迎宾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4): 267-272.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4.04.005
    摘要353)      收藏
    目前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etinal vein occlusion- macular edema,RVO-ME)的主要方式是玻璃体注射抗VEGF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治疗RVO-ME在改善视力和降低黄斑中央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方面的临床疗效在1个月内优于抗VEGF药物,在3个月内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同时6个月内需要再次注射Ozurdex保持其良好疗效。当两类药物联合治疗时,无论以间隔注射或同时注射方案均能在降低注射频率的同时有相似甚至比单药治疗有更好的疗效。与此同时,玻璃体注射两类药物时会造成高眼压、并发性白内障、眼内炎、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出血和角膜损害等眼部并发症。(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267-27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近视眼的Bruch膜形态变化
    鲁昱含 陈伟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4): 272-277.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4.04.006
    摘要283)      收藏
    近视的发展与进行性的眼轴增长密切相关,在眼轴增长过程中,脉络膜和巩膜厚度均变薄且二者体积不变,而Bruch膜(Bruch’s membrane,BM)的厚度与眼轴轴向长度的变化无关。由于锯齿缘和眼球后极部之间的距离随着轴向长度的延长而拉长,这意味着BM的表面积扩大,因此BM厚度与轴向长度无关的发现表明BM体积随着轴向伸长而增加。高度近视眼中,BM开口、BM缺陷和视盘旁萎缩均与眼轴长度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BM在近视眼中的形态变化可能参与了眼轴增长的病理生理机制,从而为未来的近视干预策略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272-27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巫紫妍 颜智鹏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4): 283-289.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4.04.008
    摘要345)      收藏
    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多焦点软镜)是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一种有效手段。同心环设计和周边渐进式设计的多焦点软镜有良好的近视控制效果,相比单光框架眼镜、单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能提供清晰的远距离视力,同时减缓眼轴延长,延缓近视进展。但由于其直接贴附于眼表,可能造成泪膜不稳定、结膜炎以及缺氧所致的角膜各层细胞慢性损伤等问题,因此需要规范验配、护理及定期随访监测。(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283-28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爆裂性眼眶骨折所致眼球内陷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齐晗 刘金玲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4): 305-310.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4.04.011
    摘要221)      收藏
    眼眶骨折是眼部外伤的常见类型,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眼球内陷、双眼复视、眼球转动受限、眶下神经支配区感觉障碍等,眼球内陷是其中最常见、最影响外观的并发症之一。引起眼球内陷的机制主要与眶内容物体积与眼眶骨性容积失衡有关。传统的眼眶骨折修复技术通常是临床医生根据经验对眼眶CT平扫图像进行分析后实施手术,此项操作具有非常强的主观性,需要手术医生反复多次进行尝试,力求最佳修复结果,但一般很难达到精准修复。植入物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可吸收材料修复效果被广泛认可。目前三维打印技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采用三维打印预成型技术对眼球内陷患者植入材料进行个性化定制,整复眼眶骨折,对眼球内陷的改善更加明显。 (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305-31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斜视手术对眼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钟慧芬 黄龙翔 郑卫东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4): 298-304.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4.04.010
    摘要246)      收藏
    斜视手术可能引发眼前后节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而影响术后眼健康和视功能。然而,不同的斜视手术所涉及肌肉类型、手术方式及手术切口不同对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持续时间也不相同。斜视手术可能引起眼前节血流障碍,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升高或降低。在斜视手术前借助虹膜血管造影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OCTA等方法评估眼前节缺血的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可降低斜视术后眼前节缺血的风险。同时,通过高精度的成像方法在术后监测和评估虹膜、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变化,有助于缺血相关并发症早发现、早治疗。 (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298-30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人工晶状体的不同襻设计对其轴向位置的影响
    张鑫 张越 许衍辉 陈志敏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4): 261-266.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4.04.004
    摘要305)      收藏
    白内障手术后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大多会发生线性运动,随后相对稳定。术后IOL轴向位置的变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眼球解剖结构、手术方式、IOL的设计、晶状体囊袋等。其中,IOL襻作为IOL的支撑元件,其设计对IOL轴向位置的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襻的材质、襻的厚度与宽度、光学部与襻的关系、襻的数量、襻型、襻夹角以及襻径等均是影响术后IOL轴向位置的因素。(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261-26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抑郁与干眼的关系
    马玥妮 杨瑞波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4): 310-315.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4.04.012
    摘要246)      收藏
    抑郁与干眼均为危害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炎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为抑郁和干眼的共病机制。抑郁相关性干眼属于抑郁患者伴发的一种慢性疼痛,而干眼属于抑郁患者的一项躯体化症状。抗抑郁药物可加剧甚至诱发干眼。干眼带来的一系列眼表刺激症状也会引起患者的不良情绪。 (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310-31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抗瘢痕化治疗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刘豫宁 赵春梅 刘湘云 穆启睿 赵乐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4): 254-260.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4.04.003
    摘要333)      收藏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glaucoma filtering surgery,GFS)后滤过泡区域的瘢痕化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mitomycin-C,MMC)是GFS抗瘢痕化治疗的首选,但其细胞毒性又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新的抗瘢痕方法包括手术技术改良(如制作不同深度结膜瓣)、对滤过道采用物理屏障(如生物可降解胶原基质植入物、透明质酸钠、羊膜、角膜基质透镜、全氟丙烷气体)、抗瘢痕化药物(除MMC、5-氟尿嘧啶外还有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药物以及中药决丹化瘀汤、青光安颗粒等)、眼球按摩、β射线放射治疗等。(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254-26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对角膜和泪液神经介质的影响
    邵宇豪 李敏 邹俊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4): 290-297.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4.04.009
    摘要273)      收藏
    角膜神经介质由角膜神经及其靶组织细胞分泌释放,可参与维持角膜正常的生理功能,并促进角膜的损伤修复。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对角膜的切削在损伤角膜组织的同时,会导致术后角膜和泪液神经介质的表达水平发生变化,其中泪液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水平较术前升高,而泪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以及角膜和泪液中神经生长因子的变化趋势在目前研究的结论中并不一致。同时,不同手术方式对角膜和泪液神经介质表达水平有显著影响,且与术后角膜神经和眼表功能恢复紧密相关。 (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290-29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眼病的相关性
    苗慧 杨一佺 吕爱国 范肃洁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4): 278-283.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4.04.007
    摘要262)      收藏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具有鞭毛的革兰阴性菌,除造成胃肠道感染外,与其他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关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变等。近年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一些眼病也有不良影响,如睑缘炎、青光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刺激炎性介质的释放、刺激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分子模拟等机制参与相关眼病的发生和发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或许有助于治疗以上眼病。 (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278-28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供体角膜微生物污染的影响因素
    马嫣然 王琴 杨丽红 任毅 周奇志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6): 407-410.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4.06.002
    摘要255)      PDF (705KB)(129)    收藏
    供体角膜污染是造成角膜移植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的角膜组织从而减少移植失败和继发感染是眼库的重要责任。引起供体角膜污染的因素可能出现在从角膜采集到释放的全流程。本文从捐献者、角膜采集、角膜保存、预处理等方面阐述影响供体角膜污染的因素,为降低眼库微生物的污染提供参考。 (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407-41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先天性视盘血管袢继发玻璃体出血
    马英楠 李建军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5): 340-340.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4.05.012
    摘要18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地图样萎缩的诊治与研究进展
    廖兴明 杨玉婷 马红婕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5): 333-340.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4.05.003
    摘要368)      收藏
    地图样萎缩(geographic atrophy,GA)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晚期病变的一种类型,其病变特征为进行性和不可逆的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损失。眼科影像技术如眼底彩照、眼底自发荧光、OCT等是GA诊断及疾病进展评估的重要手段。视觉功能的监测评估在GA病情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单一的视功能检测并不能反映患者的真实视觉感受,需结合最佳矫正视力、低亮度视力、微视野等进行综合评估。目前,GA尚无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补体抑制剂及基因治疗等新兴治疗方法显示出一定的前景。 (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333-34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C-X-C趋化因子受体4和7信号通路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进展中的作用
    邹蓉 袁非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5): 341-348.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4.05.004
    摘要239)      收藏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VAMD)患者致盲的重要病理改变。调控血管新生的关键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通过与其酪氨酸激酶受体结合不仅介导眼正常发育过程中毛细血管丛的定位和结构的重塑,还促进病理性的血管新生和渗漏。而近来的研究明确了另一重要分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通过与其C-X-C趋化因子受体(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CXCR)4和CXCR7结合,介导内皮祖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趋化作用,通过直接激活内皮细胞中PI3K/AKT/ERK等信号通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成管,进而调控病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进展,并诱导内皮细胞发生间质化变促进视网膜下纤维化。 (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341-34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铁死亡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中的作用
    欧阳芊芊 曾凤
    国际眼科纵览    2025, 49 (3): 197-202.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41118-25306
    摘要79)      PDF (841KB)(82)    收藏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驱动的细胞死亡方式。铁过载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失活,导致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积累,引发线粒体和细胞膜的严重损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由细胞凋亡、内皮增生和神经元凋亡等相互作用引起,铁死亡可通过铁代谢紊乱、氨基酸代谢异常、脂质过氧化物自由基累积损伤细胞线粒体等多种途径影响DR的发病。靶向调控铁死亡通路为DR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水眼白内障术后屈光漂移的影响因素
    苏文华, 王雪林 陆晓和 陈娟娟 黄新宇 黎颖莉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6): 420-425.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4.06.005
    摘要258)      收藏
    随着近视的流行,需要玻璃体切除术保留晶状体的人数有增加趋势。玻璃体切除术后(水眼)患白内障几率约22.5%~60%,水眼白内障术后屈光漂移已受到更多关注。尽管白内障手术技术不断进步,检查设备不断更新,但水眼白内障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一些因素导致术后屈光误差较正常眼白内障更明显。水眼白内障除了关注患者眼表健康、光学生物测量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选择合适IOL屈光力计算公式外,还要关注眼轴长度和IOL实际位置的改变。选择合适的IOL计算公式能减少术后屈光误差。高度近视采用SRK/T 公式、Kane公式、Haigis公式、BarrettUniversal II 公式计算屈光误差较小,但能否在水眼白内障患者使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420-42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的研究进展
    王晓璇 孙芳芳 刘晓鹏 罗俊香 雷玉琳
    国际眼科纵览    2025, 49 (3): 189-197.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41115-25305
    摘要53)      PDF (831KB)(80)    收藏
    圆锥角膜是一种常见、先天性、进展性、非炎症性的角膜变性疾病。角膜胶原交联可以增加角膜的硬度、控制圆锥角膜的进展。通过离子导入和增强剂可以提高核黄素的渗透性;通过使用脉冲光、氧气供养装置和石墨氮化碳量子点氧自给平台可增加氧气的供应以达到更好的交联效果;使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载体的核黄素配方防止术中角膜变薄;使用孟加拉玫瑰红-绿光以及化学交联剂以降低生物毒性;只对角膜薄弱位置进行治疗的定制紫外线胶原交联手术可以保持圆锥角膜的稳定性;定制核黄素胶原交联手术解决了角膜上皮对大分子或亲水药物分子进入角膜的限制,又避免了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可能造成的并发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术中OCT在角膜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展欣 刘红山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5): 357-363.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4.05.006
    摘要213)      收藏
    术中OCT(intraoperative OCT,iOCT)是一种术中导航显微镜系统,不仅可用于玻璃体视网膜、有晶状体眼IOL植入、白内障、青光眼等手术,在角膜移植手术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中,iOCT的实时可视化帮助术者了解眼内情况、界定植床范围以及处理房角粘连。在板层角膜移植术中可观察剥离角膜基质的深度及均匀度,防止出现后弹力层穿孔、及时处理层间积液、避免形成双前房等。此外,在角膜内皮移植术中,iOCT可显现植片的位置以及与角膜基质间贴附的情况,观察植片是否展开、倒置,帮助术者及时处理从而提升手术成功率。 (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357-36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角膜塑形镜光学区大小与近视控制的关系
    于兴梦 刘芳
    国际眼科纵览    2025, 49 (3): 177-181.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41113-25303
    摘要41)      PDF (732KB)(78)    收藏
    角膜塑形镜因可提供清晰的裸眼视力及良好的近视控制效果,已广泛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及控制。小光学区角膜塑形镜是指光学区直径小于6.0 mm,其典型设计参数包括5.0 mm、5.5 mm等光学区规格。相比于传统光学区较大的角膜塑形镜,小光学区镜片能诱导小的中央治疗区、更陡峭的中周部离焦环,产生更多周边视网膜近视离焦和高阶像差,从而近视控制效果更佳。但这种光学特性可能伴随客观视觉质量参数(如调制传递函数)的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多组学技术在IgG4相关性眼病发病机制研究及诊疗中的应用
    柳睿 马建民
    国际眼科纵览    2025, 49 (3): 229-234.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41202-25312
    摘要63)      PDF (1223KB)(77)    收藏
    IgG4相关性眼病(IgG4-related ophthalmic disease,IgG4-ROD)是IgG4相关性疾病在眼部的表现,近年来成为炎性眼眶病变研究的重点。IgG4-ROD好发于泪腺,并可累及眼外肌、眶脂肪、结膜等多部位,常与其他疾病共现,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尤其在纤维化及潜在恶变机制方面亟待深入探索。目前多组学技术(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影像组学)在IgG4-ROD的疾病机制解析、诊断鉴别及治疗策略制定中发挥作用,并且多组学技术整合为实现精准诊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技术路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低强度红光治疗调节眼轴增长的机制
    王喻墨 孙洪岩 林鸿展 杨明明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6): 426-432.  
    摘要631)      收藏
    近视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低强度红光治疗以其非侵入性的方式,已被证实可有效延缓眼轴增长,但其机制尚不明确。低强度红光治疗基于特定分子吸收光子并响应光信号的原理,导致分子电子激发态改变,暂时性地改变其结构和功能,实现高特异性和靶向的生物调节。眼轴长度的调节涉及复杂的级联反应,起始于视网膜并影响巩膜。光暴露与眼轴增长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低强度红光引起的视觉刺激由视网膜神经元接收并产生信号经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转导至巩膜,引起神经递质释放、脉络膜血流改变和巩膜重塑。本文综述了低强度红光治疗与眼轴调节的关系以及低强度红光延缓眼轴增长的相关机制。(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426-43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前房相关性免疫偏离的研究进展
    李谦 卿国平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5): 364-370.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4.05.007
    摘要263)      收藏
    前房相关性免疫偏离(anterior chamber-associated immune deviation,ACAID)是眼部免疫赦免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涉及抗原提呈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以抑制对眼内抗原的全身性免疫应答。其内在机制复杂,不仅依赖于眼球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还涉及动态的免疫调节过程和体液平衡。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更多与ACAID相关的分子机制,如免疫检查点分子的作用及其对免疫耐受的影响。此外,ACAID机制的研究还表明其在防止移植物排斥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眼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这些研究成果为理解眼部免疫赦免的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对开发新的抗炎和免疫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364-37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影响角膜生物力学的因素
    龚裕为 秦宇 郑亚捷 杨浩铭 李蕾 肖若涵 梁刚
    国际眼科纵览    2025, 49 (3): 170-176.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41216-25302
    摘要70)      PDF (815KB)(73)    收藏
    角膜生物力学是决定角膜形态稳定和光学功能的基础特性。影响角膜生物力学的有生理(年龄、眼压、屈光状态、体内激素水平等)、行为(戴角膜接触镜、局部药物、揉眼、吸烟等)、眼及全身疾病(圆锥角膜、青光眼、糖尿病、干眼病、角结膜炎、甲状腺相关眼病等)以及手术/外伤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调控着角膜的硬度、变形能力及能量耗散等特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摄影验光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在儿童屈光不正筛查中的应用
    黄艳 高杰 甄毅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5): 385-392.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4.05.010
    摘要233)      收藏
    摄影验光技术通过分析入瞳光线从视网膜反射的图像来确定儿童的屈光状态,适用于难以长时间合作的低龄儿童,显著提升了近视、远视、散光和斜视早期筛查的可行性,使得大规模筛查成为可能。摄影验光技术经历了从胶片成像到数字化、小型化及智能化的演变,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显著提升了诊断精度和适应性。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对眼部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和特征提取,使得摄影验光仪能够在复杂环境下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数字化仿真技术的应用也为摄影验光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模拟不同眼部条件下的成像效果,为设备性能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技术的产品化,多种型号的摄影验光仪被研制出来,如MTI、iScreen、PowerRefractor、Plusoptix、Spot、GoCheckKids等,这些设备在便携性、操作简便性和诊断准确性上不断进步,为儿童屈光不正筛查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摄影验光技术在儿童屈光不正筛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进展显著,诊断精度和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为儿童视力健康的早期干预和保护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385-39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近视发病机制的关系
    阿地来·艾克拜尔 丁琳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6): 433-437.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4.06.007
    摘要257)      收藏
    近视的发病机制涉及复杂的视网膜-脉络膜-巩膜调节过程,其中Wnt/β-catenin通路作为重要的信号通路在近视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与近视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抑制该通路可能有助于延缓近视进展。近视患者血液中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DKK-1(Dickkopf-1)表达水平明显偏低,而DKK-1的补充则有可能减缓眼球轴向生长和近视漂移,这为基于Wnt/β-catenin通路的治疗策略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433-43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白内障患者眼生物学参数与角膜高阶像差的关系
    雍孜萱 黄雄高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6): 416-419.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4.06.004
    摘要291)      收藏
    白内障手术视觉结果受到术前眼生物学参数和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随着白内障复明手术向屈光手术的转变,对术后视觉质量的需求提高。本文综述了眼部生物学参数(中央角膜厚度、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前房角、晶状体厚度、瞳孔大小、眼轴长度)与角膜高阶像差之间的关系。中央角膜厚度与总高阶像差及球差、慧差呈负相关,而与三叶草差呈正相关。角膜屈光力影响高阶像差,近视患者的总高阶像差较低,远视患者则较高。前房深度对高阶像差的影响存在争议,部分研究显示浅前房增加角膜球差。瞳孔扩大与高阶像差的增加相关。眼轴长度与角膜总高阶像差及球差呈负相关。精准测量眼生物学参数有助于预测术后视觉效果,优化白内障手术的个体化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416-41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眼轴检测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价值
    李若凡 鲜昊城 李学民 张纯 潘哲
    国际眼科纵览    2025, 49 (1): 56-61.   DOI: 10.3760/cma.j.cn115500-20241009-01010
    摘要189)      收藏
    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是衡量儿童青少年眼球发育情况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增长与近视的进展密切相关,儿童青少年时期AL随年龄呈现规律的变化趋势,动态监测AL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但AL的变化受遗传、基线屈光状态、病理性近视、人体测量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的存在加大了利用眼轴预测屈光度的难度。尽管如此,AL仍是预测近视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指标。AL联合角膜曲率、角膜屈光力、裸眼远视力等参数已被证实在诊断近视上具有临床意义。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低能量红光治疗、增加户外活动均被证明与延缓眼轴增长有关,具体应用时还需要考虑患者个体的实际情况。目前眼轴的测量主要依赖光学生物测量法,但需注意受检者的配合及设备的选择。(国际眼科纵览,2025, 49:56-6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ICL矫治中低度近视的优势与挑战
    李广岳 万修华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6): 438-442.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4.06.008
    摘要273)      收藏
    目前传统的角膜屈光手术如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仍是矫治近视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角膜屈光手术需切削部分角膜组织,其应用受到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的限制。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不削减角膜厚度,能避免术后角膜前后膨隆等多种并发症。以往由于眼内植入材料的限制、形态设计的单一以及治疗观念的局限,ICL植入术多被用于矫治高度近视眼。近年来,随着新型眼内植入材料的研发和治疗观念的拓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显示:ICL植入术在中低度近视眼的矫治上同样具有显著效果,疗效可与传统近视眼激光手术相媲美。对于无法或不愿意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ICL植入成为其矫治选择,可有效地矫正近视并获得优质的视觉体验。(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438-44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后极部视网膜前膜进展
    王鑫 李建军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5): 348-348.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4.05.013
    摘要204)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