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眼部给药方式研究进展
    陈欣怡 何婷 沈婷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3): 210-217.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3
    摘要541)      PDF (1075KB)(2832)    收藏
    近年来眼部用药各种新剂型被陆续开发,如纳米制剂(包括纳米粒、纳米微球、纳米乳、纳米混悬剂、纳米脂质体、纳米胶束、荧光纳米以及树枝状大分子等)、缓释凝胶(包括温敏型、pH型、离子型以及自组装肽水凝胶等)、隐形眼镜、植入剂、微针等,有效提高了眼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患者依从性,并可实现连续给药,降低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对眼部的慢性损伤等,提高了眼部用药的治疗效果。(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10-21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高度近视相关的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
    陈蒙蒙 齐艳华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7.01.001
    3. 转录组学在眼科研究中的应用
    李玉婷 李妍 李雅頔 黄悦 李浦一 胡竹林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5): 391-396.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5.002
    摘要339)      PDF (814KB)(2414)    收藏
    转录组学是一门从分子机制角度研究某一机体组织的疾病发展过程的学科。在眼科疾病的转录组学研究中,角膜、房水、晶状体、视网膜等都富含了大量遗传信息,是转录组学理想的研究对象。转录组学测序技术通过序列杂交或基因测序等研究方式应用于微生物性角膜炎、先天性白内障、葡萄膜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眼科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为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思路提供新的方向。(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391-39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晶状体再生的研究进展
    郭昭兴 万修华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1): 30-35.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1.006
    摘要493)      PDF (1819KB)(2777)    收藏
    晶状体再生是指以干细胞为材料,在体外或体内通过构建适宜晶状体发育的微环境诱导再生新的晶状体组织的过程。再生的晶状体组织可用于建立生物模型进行药物实验或研究晶状体疾病的病理变化,更有望取代人工晶状体成为白内障治疗的新选择。目前对于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信号通路、体外晶状体再生和晶状体原位再生这三个方面。Wnt通路和细胞极性通路被进一步阐释,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成为体外晶状体再生新的选择,微创术式的应用也为晶状体原位再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0-3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眼底成像技术新进展——共聚焦激光扫描检眼镜
    霍妍佼 魏文斌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5.04.002
    6. 年龄相关性屈光异常的人工晶状体矫正
    田甜 许叶圣 谢文加 姚玉峰
    国际眼科纵览    2020, 44 (6): 379-385.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0.06.002
    摘要677)      PDF (1290KB)(2952)    收藏
    年龄相关性屈光异常包括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老视,可通过白内障摘除联合植入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治疗。老视矫正型IOL根据原理可分为单焦点增强型IOL、多焦点IOL、景深扩展型IOL和可调节IOL;IOL老视矫正方案包括双眼以正视为目标植入同款IOL、微单眼视和混搭。(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79-38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我国医用眼防护装置的现状与需求
    邵玉婷 毕燕龙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1): 1-5.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1.01.001
    摘要296)      PDF (1206KB)(3481)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肺炎造成全球性大流行,感染人数众多。医用眼防护装置技术的发展与管理对避免医务人员职业性眼暴露甚至感染至关重要。医用眼防护装置在技术上除了应满足防止患者体液及灌洗液飞溅,还应具备防雾、防紫外线辐射、防病原体眼部传播、防眼鼻周压力性损伤等功能;在管理上应优化应急消毒处置流程,增加重复使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率。建议我国完善眼防护装置标准,确立医用眼防护装置技术要求与管理要求,以利于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保障医务人员的眼部及生命健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青光眼手术的分类及进展
    李翔骥 贺翔鸽 朱小敏 敬晋 王薇 谢琳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4): 273-279.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1.04.001
    摘要635)      PDF (1126KB)(4026)    收藏
    手术治疗是青光眼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将目前已经和未来即将应用于临床的主要青光眼手术方式,根据不同降眼压机制分为增加房水引流和减少房水生成两大类。根据房水引流途径,将增加房水引流类分为外引流和内引流两个手术亚类,并将内引流进一步分为Schlemm管途径引流和脉络膜上腔途径引流。减少房水生成类手术分为睫状体光凝术、超声睫状体成形术、睫状体冷凝术三个亚类。目前,在外引流手术方面,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仍是主流手术方式,多种类型青光眼引流装置也已广泛临床应用。内引流手术方面,以Schlemm管为引流途径的手术方式中,内外路微导管辅助360°小梁切开术、各式内路小梁切开刀、微支架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以脉络膜上腔为引流途径植入装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进一步验证。新型以减少房水生成为目的手术方式变得更加安全、可控,已不再局限于治疗无视力的晚期青光眼患者。(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273-27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高级视觉中枢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探索
    刘婧雯 王佳伟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4.001
    10. 青光眼降眼压药物固定复方制剂
    陈一豪 孙兴怀
    国际眼科纵览    2025, 49 (2): 88-94.   DOI: 10.3760/cma.j.cn115500-20241108-25202
    摘要151)      PDF (878KB)(328)    收藏
    青光眼的核心治疗目标是降低眼压,传统降眼压药物多以单药或多药联合方式应用,多药联合治疗常因增加患者用药复杂性导致依从性降低,影响疗效。固定复方制剂(fixed-dose combination,FDC)通过将多种降眼压药物整合于单一剂型中,简化治疗方案。与传统联合用药相比,FDC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FDC的降眼压效果至少不逊于非固定联合用药。此外,无防腐剂FDC可减少防腐剂引发的眼表疾病,患者结膜充血发生率降低,显著改善耐受性并减少长期治疗的失败风险。FDC的推广在优化疗效的同时,也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为青光眼患者提供更优治疗选择。(国际眼科纵览,2025, 49:88-9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他氟前列素滴眼液治疗青光眼的应用研究进展
    孙珑彦 石砚 范志刚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3): 193-202.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1
    摘要744)      PDF (2089KB)(2779)    收藏
    他氟前列素是一种具有强前列腺素F受体亲和力的前列腺素类似物(prosaglandin analogues,PGA),2003年首次报告,2008年作为首个原研无防腐剂的PGA药剂上市,以显著的降眼压能力被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一线药物。其独特的双氟原子结构赋予其强代谢稳定性,使其以低于其他PGA滴眼液的药物浓度发挥同等的疗效。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其降眼压疗效,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且程度较轻。除降眼压外,还具有一定的改善眼血流量、视神经保护以及对其他眼组织的保护作用。近年来许多临床试验聚焦于无防腐剂他氟前列素滴眼液关于眼表安全性的评估。 2022年无防腐剂他氟前列素滴眼液进入我国临床。本文对他氟前列素的发现、药理学机制和药代动力学进行介绍,并总结无防腐剂他氟前列素滴眼液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以期为其临床使用提供指导。(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193-20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林川琦 江俊宏 张绍丹 梁远波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0.02.001
    13. ICL手术相关并发症
    张浩 邓应平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2): 97-103.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2.02.001
    摘要895)      PDF (803KB)(3228)    收藏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即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是一种常见的屈光矫正手术,手术量逐年提高,特别是新型ICL(V4c)的应用,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医师和患者的认同。为了更加规范地开展ICL手术,对于V4c等应用中出现的并发症有必要进行总结。本文总结ICL用于近视矫正术后发生的常见和罕见并发症,重点分析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和拱高等异常情况。与V4相比,V4c型ICL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前囊下白内障及瞳孔阻滞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术后光学相关并发症、拱高异常等问题依然存在。(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97-10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刘钰 李乐乐 桑爱民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1): 5-10.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1.002
    摘要396)      PDF (2100KB)(2950)    收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R 的发生有很多原因,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氧化应激与DR 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氧化应激通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途径、多元醇途径、己糖胺途径、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途径,生成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损伤视网膜,导致DNA的氧化损伤,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氧化应激水平的提高激活细胞因子,进一步上调氧化应激水平,形成恶性循环。(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5-1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棕榈酰乙醇胺治疗青光眼的机制
    唐丽颖 谢婷玉 张谋鑫 刘祖国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6): 471-476.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6.002
    摘要492)      PDF (1032KB)(3111)    收藏
    棕榈酰乙醇胺(palmitoylethanolamide,PEA)是脂肪酸乙醇酰胺家族成员之一,具有调节房水流出通道、抑制炎性反应、调节视神经血供等作用,可能通过降低眼压、改善视神经血供和神经保护作用成为青光眼治疗的一个新途径。(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471-47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青光眼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徐晶 胡城 吴海霞 梁远波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801013
    17. T&E方案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尹立东 蒋博 张中宇 孙大卫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6): 477-482.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1.06.003
    摘要1467)      PDF (1463KB)(2901)    收藏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一线治疗方法为玻璃体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并延长方案(treat and extend,T&E)是一种主动治疗方案,患者接受治疗至病灶稳定,在随访期间可根据疾病是否稳定来延长或缩短治疗间隔,该方案正逐步应用于DME。与现有常用的治疗方案相比,T&E方案降低每月固定方案注射次数及过度治疗的风险,同时避免每2个月方案治疗不足的可能;与按需治疗方案相比,可依据最佳矫正视力或中央视网膜厚度来调整随访间隔,通过规律地治疗提高视力并改善解剖结构。但目前T&E方案设计尚无统一标准,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规范。(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477-48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研究进展
    张怡 谷平 张丹丹 沈柄桥 罗敏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 3760/ cma. j. issn.1673-5803. 2016. 05. 002
    19.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评估青光眼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
    张义晗 张凤妍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4): 296-301.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02
    摘要408)      PDF (748KB)(1833)    收藏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种无创的眼科检查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微血管图像。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与眼底的血流密切相关。OCTA可对青光眼患者的视盘、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灌注进行定量分析,并评估其微血管改变。不同类型的青光眼患者可出现视盘、视盘周围、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密度的下降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相关指标的异常,其改变与视野缺损程度、神经纤维层厚度及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相关。(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96-30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APELIN/APJ系统:抗眼内新生血管的新靶点
    刘帅 金海鹰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1.001
    21. 结膜乳头状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袁佳莉 许叶圣 郑利斌 姚玉峰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3): 203-209.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2
    摘要371)      PDF (767KB)(2053)    收藏
    结膜乳头状瘤是一种常见的眼表良性肿瘤,严重者可影响视功能。应用单一药物治疗或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具有覆盖范围广、复发率低等优点,逐渐成为替代传统手术治疗的趋势。现有的眼部治疗药物有干扰素a-2b、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二甲基氯苯和贝伐珠单抗等,口服药如西咪替丁也被应用于结膜乳头状瘤的治疗。本文就结膜乳头状瘤药物治疗(局部用药以及术中联合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03-20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3D打印眼镜的定制化优势
    袁翌斐 王薇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7.06.001
    23. 人工晶状体置换的原因及手术方式
    岳沛林 王震宇 杨一佺 宋旭东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2): 81-86.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4.02.001
    摘要374)      PDF (732KB)(693)    收藏
    白内障术后由于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原因导致的视力不提高甚至降低、眩光、散光加重等,需行包括IOL置换术在内的二次或多次手术,其中行IOL置换术的常见原因包括IOL脱位及半脱位、IOL屈光度误差、多焦点IOL神经适应性不佳等。手术方法包括取出原有IOL,将新IOL植入原位或应用多种方式进行缝合固定等。而在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做到术中稳定操作,撕囊大小适宜,提高术前生物学测量的准确性,优选屈光度计算公式等以避免IOL置换术的发生更为重要。(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81-8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前部巨眼及其白内障手术治疗进展
    陈天慧 蒋永祥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1): 6-11.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1.01.002
    摘要623)      PDF (844KB)(2736)    收藏
    前部巨眼(anterior megalophthalmos),又称X连锁大角膜(X-linked megalocorne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眼前节发育不良疾病。90%前部巨眼患者为男性。前部巨眼的特征是角膜直径异常增大、深前房及睫状环增大,易合并早发白内障及晶状体不全脱位,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对于前部巨眼患者白内障及晶状体脱位手术而言,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及手术方式。由于患者增大且不稳定的囊袋及脆弱的悬韧带,安全实施超声乳化的难度大,虹膜夹持型IOL植入或IOL睫状沟缝线固定的手术方式对于前部巨眼白内障患者可能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手术方式。临床上如何根据前部巨眼白内障患者不同的囊袋特征进行个性化手术的选择来获得更优的手术效果,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中眼科医务工作者的防护建议
    邵蕾 魏文斌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0.01.001
    26. 高端人工晶状体在青光眼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吴仁毅 郑檀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1): 1-7.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4.01.001
    摘要370)      PDF (812KB)(882)    收藏
    【摘要】由于患者对视力和脱镜需求不断提高以及技术的进步,高端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包括老视矫正型IOL和散光矫正型IOL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实践采用。研究表明部分青光眼患者植入高端IOL具有很高的脱镜率,视力效果佳,对比敏感度与健康眼相似,并且术后患者满意度高。然而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晚期青光眼患者植入高端IOL的安全性。当白内障摘除术与某些青光眼手术相结合时应谨慎选择高端IOL,因为可能有其他术中和术后因素影响术后的视觉质量。高端IOL在青光眼疑似患者、高眼压症患者和疾病早期控制良好的青光眼患者中往往有更好的结果。IOL的选择应根据患者期望的屈光结果、青光眼亚型、青光眼视野缺损类型和严重程度、青光眼手术类型来综合考虑。(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1-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广角激光扫描眼底成像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
    杨默迟 魏文斌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7.05.001
    28. 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患者的神经适应性
    王珏雪 万修华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4): 289-296.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4.001
    摘要377)      PDF (1703KB)(1723)    收藏
    患者植入多焦点IOL后可出现眩光等视觉问题,影响视觉质量,这与大脑的神经适应相关。神经适应存在个体差异,年轻患者更易产生。神经适应与视网膜对图像的处理以及相应大脑皮层的活动相关,达到稳定的神经适应至少需要6个月时间。通过电子游戏、计算机认知训练或视觉训练可改善多焦点IOL植入术后患者的神经适应。(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89-29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便携式视野检查在青光眼筛查及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沈小元 陈子东 余敏斌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4): 241-247.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4.04.001
    摘要370)      PDF (1136KB)(419)    收藏
    视野检查在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目前已有多种基于个人电脑、平板电脑、虚拟现实技术及智能手机的便携式视野检查设备,可用于青光眼患者视功能的监测。如基于个人电脑的Moorfields运动位移测试和平板电脑的墨尔本快速视野计等已初步在社区和家庭环境中验证了其可行性,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imo和基于智能手机的GearVision系统则显示了其实用性。这些视野检查方法具有便携性强、成本低廉、相对精确和高可及性等特点,为青光眼诊疗提供有效的补充监测手段,并适应远程医疗需求。但尚存在屏幕参数不一致、分辨率限制和环境标准化等问题需要解决。(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241-24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视盘旁萎缩的研究进展
    孙彩侠 袁源智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0.03.004
    31.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治疗进展
    王玲 杨晖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45 (2): 81-88.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1.02.001
    摘要590)      PDF (957KB)(3053)    收藏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全身血管危险因素及局部解剖因素等多因素共同参与的、发病机制复杂的视神经缺血性疾病。控制全身危险因素是治疗关键。目前三大治疗尝试包括改善循环(如眼压干预、体外反搏、手术),减轻视盘水肿(如全身或局部糖皮质激素、玻璃体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神经营养(如干细胞治疗等)。(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81-8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
    叶雯青, 邓宇轩, 梁远波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3): 199-206.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02
    摘要437)      PDF (1119KB)(1979)    收藏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以病毒感染及Campbell膜理论为主,而病毒感染基因整合假说可能为其研究提供新思路。目前其治疗以对症为主,角膜失代偿以角膜内皮移植术为主,人工角膜移植的尝试亦初步显示良好效果,继发性青光眼则以滤过性手术为主,亦有新型微创青光眼手术及引流阀睫状沟植入术的探索。(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99-20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玻璃膜疣的研究概况
    王诗惠,戴乐舒,宋剑涛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3.001
    34. 病理性近视的视盘影像标记物
    卢子兴 严棽棽 田蓓
    国际眼科纵览    2024, 48 (2): 93-98.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4.02.003
    摘要316)      PDF (958KB)(840)    收藏
    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PM)所致的视觉障碍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视盘区域形态特征的改变,可预警病理性近视的发生与进展,其中视盘倾斜、视盘及周围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视盘旁脉络膜空腔等改变与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M中视盘病变常与PM相关黄斑病变共存,视盘及周围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区域的发展与扩大可提示近视性黄斑病变的发生与发展。视盘区及周围的血流灌注不足,可能是PM形态与功能改变的原因。及时、准确地识别此类特征性影像标记物有助于PM的防治。 (国际眼科纵览,2024, 48:93-9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可调屈光力的人工晶状体
    陈倩茵 林振德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5.04.001
    36. 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类淋巴机制研究
    程英, 王宁利
    国际眼科纵览    2022, 46 (3): 193-199.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01
    摘要325)      PDF (1209KB)(2660)    收藏
    类淋巴系统首次于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提出,后被证实在眼中发挥着清除代谢废物及神经毒性物质的作用。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可加重青光眼视网膜中的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而青光眼视神经筛板结构所处力学环境的异常变化可通过干扰类淋巴系统功能,进一步加重筛板处的轴浆流运输阻滞及代谢物质的清除障碍。筛板处力学环境变化与筛板形态结构密切相关,筛板形变及筛板缺损等异常改变可显著影响类淋巴系统对神经毒性物质的清除效率。类淋巴系统的发现有助于从新的角度重新思考正常眼压青光眼及青光眼进展期患者的视神经损害机制,为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93-19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术后并发症
    张烨 齐姣 竺向佳
    国际眼科纵览    2025, 49 (1): 13-18.   DOI: 10.3760/cma.j.cn115500-20240917-01003
    摘要210)      PDF (719KB)(352)    收藏
    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作为一种高致盲风险的复杂白内障,其术后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严重威胁高度近视人群视觉健康。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早期眼压升高、囊袋收缩综合征、后发性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脱位。高度近视眼由于眼轴增长引起的一系列解剖结构异常、眼内微炎症环境、氧化-抗氧化失衡等病理变化,导致房水流出通道结构与动力学异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悬韧带松弛等,从而增加了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临床上,通过术中囊膜抛光、谨慎应用张力环及术后密切监测并早期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国际眼科纵览,2025, 49:13-1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的研究进展
    王晓璇 孙芳芳 刘晓鹏 罗俊香 雷玉琳
    国际眼科纵览    2025, 49 (3): 189-197.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41115-25305
    摘要53)      PDF (831KB)(80)    收藏
    圆锥角膜是一种常见、先天性、进展性、非炎症性的角膜变性疾病。角膜胶原交联可以增加角膜的硬度、控制圆锥角膜的进展。通过离子导入和增强剂可以提高核黄素的渗透性;通过使用脉冲光、氧气供养装置和石墨氮化碳量子点氧自给平台可增加氧气的供应以达到更好的交联效果;使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载体的核黄素配方防止术中角膜变薄;使用孟加拉玫瑰红-绿光以及化学交联剂以降低生物毒性;只对角膜薄弱位置进行治疗的定制紫外线胶原交联手术可以保持圆锥角膜的稳定性;定制核黄素胶原交联手术解决了角膜上皮对大分子或亲水药物分子进入角膜的限制,又避免了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可能造成的并发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角膜塑形镜光学区大小与近视控制的关系
    于兴梦 刘芳
    国际眼科纵览    2025, 49 (3): 177-181.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41113-25303
    摘要41)      PDF (732KB)(78)    收藏
    角膜塑形镜因可提供清晰的裸眼视力及良好的近视控制效果,已广泛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及控制。小光学区角膜塑形镜是指光学区直径小于6.0 mm,其典型设计参数包括5.0 mm、5.5 mm等光学区规格。相比于传统光学区较大的角膜塑形镜,小光学区镜片能诱导小的中央治疗区、更陡峭的中周部离焦环,产生更多周边视网膜近视离焦和高阶像差,从而近视控制效果更佳。但这种光学特性可能伴随客观视觉质量参数(如调制传递函数)的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铁死亡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中的作用
    欧阳芊芊 曾凤
    国际眼科纵览    2025, 49 (3): 197-202.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41118-25306
    摘要79)      PDF (841KB)(82)    收藏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驱动的细胞死亡方式。铁过载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失活,导致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积累,引发线粒体和细胞膜的严重损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由细胞凋亡、内皮增生和神经元凋亡等相互作用引起,铁死亡可通过铁代谢紊乱、氨基酸代谢异常、脂质过氧化物自由基累积损伤细胞线粒体等多种途径影响DR的发病。靶向调控铁死亡通路为DR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