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意大利佩鲁贾大学Lupidi等于2015年12月发表在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首次报道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检测成年人型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adult onset foveomacular vitelliform dystrophy,AOFVD)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OCTA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其利用分频幅去相关血管成像技术(SSADA)更好地显示了视网膜脉络膜血管的形态。目前OCTA已应用于视网膜血管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等多种疾病中异常血管改变情况的判读,但其在遗传性眼病中应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纳入22例AOFVD合并疑似CNV患者(25眼),应用传统的影像方法,即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和OCT作为金标准,同时应用OCTA检测AOFVD的CNV情况,最终计算O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传统的影像方法诊断出20%(5/25眼)的患眼合并有CNV。而OCTA 能判断出16%(4/25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0%和100%。但是在应用OCTA的过程中发现,10例(40%)患者显示出局限的非血管形态的高信号,位于外核水平层或仅局限在视网膜下。研究者细致分析AOFVD患者OCTA表现的这些非血管形态的高信号影,将其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B扫描位于RPE下的均质高反射,OCTA上显示类圆形均质的高信号影,其主要反映的是RPE下方的沉积物(图1); 第二类是B扫描位于视网膜层间的高反射,伴下方遮蔽,OCTA呈局灶高信号,其主要反映的是RPE的异常迁移和增生(图2)。本研究提示OCTA拥有诊断AOFVD患者合并CNV的能力,但对于是否能采用这种新型的方法独立判断是否合并有CNV仍有待商榷,尤其是检测出与病程不相符合的外层非血管形态的高信号时,应结合传统影像方法综合判断。但OCTA提供了无创检测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微脉管系统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协助临床医生在遗传性眼底病随访中随诊及调整治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