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干眼目前已成为临床上除屈光不正外最常见的眼科疾病,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很多用于干眼诊断和治疗的新手段,但如何合理选择相关检查以及规范治疗仍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期刊登了接英等的述评,强调在干眼诊疗过程中应从主观症状入手,使用恰当的检查方法及顺序,根据患者干眼的类型及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干眼规范化诊疗的目的。陆立新等的论著观察了蠕形螨感染对LAISK术后眼表的损伤特征,发现LASIK术后发生螨虫性睑缘炎的患者更容易继发角膜上皮点状病变,加重眼表损伤。张阳等为提高螨虫性睑缘炎患者螨虫的检出率,应用改良的Coston法收集睫毛进行镜检,发现改良后的Coston法拔睫毛镜检的诊断效能高、可重复性好,可提高蠕形螨检出率,且有可能精减取样睫毛根数,提高患者依从性。陈伟蓉等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评价了国产囊袋张力环用于白内障手术维持囊袋张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不亚于目前临床常用的进口囊袋张力。侯思梦等的论著观察了飞秒激光联合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的一年效果,发现此法能有效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特征无明显下降,安全性较好,为后续开展角膜交联术联合囊袋内透镜植入提供安全依据。杨扬等比较接受角膜塑形镜联合视觉训练、角膜塑形镜和单光框架眼镜治疗的三组无调节紊乱症状的近视儿童干预前和干预后1年的调节功能变化,发现采用角膜塑形镜联合视觉训练方法治疗的儿童调节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是一种较好的改善调节功能的方法。王造文等提出反向巩膜隧道法用于人工晶状体悬吊术,并观察其长期有效性、安全性,证实其是一种微创、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吴建等对“邯郸眼病研究”人群的黄斑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了解黄斑视网膜厚度的人群分布特征,并探讨其与性别、年龄及屈光状态的关系。肖媛媛等采用OCT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基线时视网膜光感受器层完整性进行分级评价,并探讨其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闫淑等则探讨了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1年后视力的影响因素。王真艳等的研究发现血清脂蛋白比值与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提示合理的控制血脂可能有利于降低DME的发病风险,血清脂蛋白比值可以作为DME预测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监控指标。李佳等利用相干光断层扫描加强深度扫描模式(EDI-OCT)评估玻璃体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黄斑水肿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的变化,发现治疗后SFCT明显减小,动态监测SFCT值对发现病情变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刘夕瑶等分析了343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眼底情况,探讨AIDS患者的眼底病变特点及其与全身伴发疾病的关系。赵博文等介绍了将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悬液直接注射入裸鼠玻璃体腔内的建模方法,成功地建立了Y79、WERI-RB1和SO-Rb50三种细胞株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玻璃体腔种植动物模型。秦毅等对传统的Wies法进行下睑缩肌前徙的改良,用以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并观察1年发现临床效果较好。本期还刊登了合并干燥综合征的Cogan-Reese综合征一例,以及应用SS-OCT观察全身化疗后脉络膜转移癌退行一例的病例报告,值得您的关注。另外,本期还刊登了2019年全年的总目录、关键词索引和作者索引,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