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 2014, Vol. 23 ›› Issue (5): 0-.

• 本期导读 •    下一篇

本期导读

  

  • 出版日期:2014-09-25 发布日期:2014-10-02

  • Online:2014-09-25 Published:2014-10-02

摘要: 本期以眼视光学为主要报道内容。
近年来飞秒激光应用于眼科多个领域,特别是在角膜屈光手术中优点凸显。张丰菊等评述了飞秒激光应用于角膜屈光手术需要关注的要点,如手术适应证的合理选择、围手术期设备维护、个性化制定手术方案、术中并发症的防范、术后护理要点等,以期达到完美的手术效果。许多等采用飞秒激光小切口微透镜摘除术(SMILE)矫正中度(-1.00~-3.00 D)和高度(-3.00~-4.50 D)近视散光患者47例92眼,观察术后1天、1周、1个月、6个月的效果,发现两组术后视力无明显差异,术后无明显并发症,认为此手术是安全、有效的。陈章明等采用LASIK非球面切削治疗近视眼155例(295眼),观察术后3年角膜 Q 值及曲率变化,并与普通切削相比较,发现非球面切削在预留基质300~350 μm范围内能保持更好的角膜非球面形态,两组术式在预留基质280 μm以上时均是安全的。张日平等采用术中实时光学相干厚度测量的方法对飞秒激光制瓣联合LASIK(50例100眼)、角膜板层刀LASIK(30例57眼)与LASEK(23例43眼)三种准分子激光手术中角膜切削厚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三种手术实际角膜切削深度均较激光系统预计值大,其中角膜板层刀组差异最大,LASEK组最小,建议术前预测角膜基质床厚度时需考虑到预计值与实际值差值的存在。华焱军等采用Pentacam HR测量国人未手术眼(207例207眼)和角膜屈光术后眼(67例133眼)的角膜屈光指数,发现角膜屈光术后眼的角膜屈光指数小于未手术眼的角膜屈光指数。赵国宏等应用基于计算机平台的视感知觉检查方法对97例5~7岁正常视力儿童知觉眼位及注视稳定性进行了调查,认为水平分视的知觉眼位差值为4~8个像素,垂直分视的知觉眼位差值为1~3个像素可以作为生理范围参考;注视稳定性对齐差值为4~5个像素,可以作为生理范围参考。张丛等采用Cirrus HD-OCT对54例7~12岁中低度近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发现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无变化,旁中心视网膜厚度随近视加深,有变薄趋势。唐萍等对96例8~10岁初发近视儿童的调节反应进行检查,发现初发近视儿童存在调节反应滞后,正相对调节降低,这可能是近视发生发展的原因。郭曦等在焦点论坛栏目中,对“知识-态度-行为”和“知识-态度-实践”医学行为管理学模式在角膜塑形术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本期还报道了眼科其他领域的研究论文,值得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