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男性,10岁。主因发现左眼角膜部分变白6年于2009年6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足月顺产,生后无吸氧史,否认外伤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0.5;眼压:右眼14 mmHg,左眼11 mmHg。右眼外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左眼:结膜无充血,角膜上皮完整,前2/3角膜基质透明,下方角膜深基质层间可见黄白色均匀混浊,类似脓样物质,遮盖瞳孔中下2/3,病灶下方与角巩膜缘相延续(图1A),前房中深,清亮,瞳孔对光反应存在,晶状体清亮,眼底未见异常。UBM检查(图1B、C)示:左眼中央及下方角膜基质层内致密均匀点状回声,累及下方部分巩膜,巩膜回声局部变薄,病变未与前房相通,炎症可能性大;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图1D~G)示:左眼角膜深层基质可见广泛无结构组织,其中有多量高反光无细胞结构组织,非病变区内皮正常。血、尿常规、凝血三项、血液生化常规、免疫四项、X线胸片等检查均无阳性发现。诊断:左眼角巩膜基质内脓肿。于2009年6月全麻下行左眼角膜病灶切开引流术,术中切开下方角膜脓肿前壁,见黄白色脓液溢出,脓腔壁轻混,虹膜恢复器探入脓腔骚刮内壁,蘸有5%碘棉枕伸入脓腔内烧灼,妥布霉素冲洗脓腔。病灶引流液体送细菌、真菌、厌氧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术后给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口服,利福平、乳酸左氧氟沙星滴眼剂局部点眼。细菌培养见人表皮葡萄球菌生长,对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等药物均敏感;真菌培养及厌氧菌培养均阴性。术后(图1H、I)使用敏感抗生素滴眼液、眼膏治疗。术后2个月开始,左眼角膜层间混浊开始逐渐加重,呈均一黄白混浊(图1J),第一次术后半年决定采取二次手术治疗,遂于2010年1月行左眼角膜脓肿切开、内壁切除术,术中于下方沿脓肿下壁切开巩膜,可见黄白色脓液溢出,切开脓腔两侧壁形成以脓腔上缘为基底的角巩膜瓣,切除脓腔内壁组织,95%酒精烧灼内壁,刮除残余内壁组织,大量妥布霉素冲洗脓腔壁,间断缝合。病灶引流液体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二次术后3个月眼科检查:左眼视力0.12,眼压17mmHg,角膜中、下方原病灶处后壁轻度混浊,未见复发,前房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