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峥,李世莲,项道满
GUO Zheng1, LI Shi-lian1, XIANG Dao-man2
摘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白障后囊膜的特征,总结各种后囊膜的处理方式。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眼科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治疗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70例(118眼)。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手术录像视频对先天性白内障后囊膜术中可见情况及处理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指标 后囊膜的形态、颜色、性状等特征,后囊膜的处理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118眼中91眼(77.11%)后囊膜透明,27眼(22.88%)后囊膜异常。其中12眼(10.17%)后囊膜中央混浊、2眼(1.69%)后囊膜后突菲薄、2眼(1.69%)后囊膜中央缺损、2眼(1.69%)后囊膜混浊并血管伴行、 9眼(7.63%)后囊膜与前囊膜相贴。后囊膜的处理需单独或联合运用电子撕囊仪、前部玻璃体切割头及撕囊镊等。56眼植入IOL,均未发生夹持,4眼IOL偏位。15眼(12.71%)出现后囊膜混浊,需要二次手术。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后囊膜异常约占五分之一,其中以中央部混浊较常见。对异常后囊膜的处理需要联合使用电子撕囊及玻璃体切除等各类操作技术。(眼科,2018, 27: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