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西澳大利亚大学Lions眼科研究所眼科与视觉科学中心在2013年6月出版的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杂志上发表了玻璃体内注射替奈普酶(Tenecteplase ,TNK)治疗急性期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动物实验结果。既往研究发现,第三代溶栓剂替奈普酶可以治疗黄斑出血。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相比,替奈普酶具有毒副作用小,能快速与栓子结合,并且能够自由进入视网膜内的优点。因此,该项研究旨在探测玻璃体内注射替奈普酶后,其穿透视网膜到达静脉血栓的能力及其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猪眼模型中的溶栓作用。研究将12只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第1组麻醉后用光化学方法诱导左眼发生BRVO后立即双眼玻璃体内注射荧光素标记的替奈普酶(100 μg/ 0.1 ml),并在24小时内摘除眼球,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视网膜冰冻切片来评价替奈普酶进入视网膜的能力。第2组麻醉后用相同方法诱导双眼发生BRVO,对左眼玻璃体内注射替奈普酶进行治疗,右眼不予治疗。1周后双侧眼球摘除,对静脉阻塞部位及其周围视网膜固定染色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双眼替奈普酶的溶栓效果。结果显示:在第1组实验动物中,替奈普酶进入到双眼视网膜静脉中,且静脉阻塞眼中荧光素标记的替奈普酶更为密集。同时,在双眼的视网膜内界膜、血管壁、外核层和光感受器外节盘膜中均检测到了荧光素标记的替奈普酶。第2组实验动物中,治疗眼中的栓子与未治疗眼相比明显溶解(P=003)。栓子的体积从00000426~00204 mm3不等,但未治疗组的平均栓子体积明显大于治疗组(P=0028)。另外,该试验中未发现替奈普酶对视网膜神经元造成损伤。研究者认为,无论是正常眼还是发生RVO的眼,替奈普酶均可有效进入视网膜静脉并溶解血栓,而且不会对视网膜组织造成损伤。尽管该治疗方法目前还不能替代抗VEGF治疗黄斑水肿,但可以改善视网膜血流,减少在一段时间内多次注射抗VEGF药物的负担,可能成为治疗近期发生的RVO的有效方法。而进一步阻止栓子复发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