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期以角膜屈光手术以及角膜移植手术的进展为主要报道内容。 随着角膜屈光手术的技术发展,其对近视的矫正效果不断提升的同时,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也日益受到重视。王雁等的述评强调要重视角膜屈光手术后除视力外的视觉质量的评价与提高,就光学并发症等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原因及有效控制予以分析,希望引起临床医师对屈光手术后视觉质量的关注。周跃华等也发表述评强调要重视OCT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除了角膜厚度的测量、角膜瓣的评估、负压对视网膜影响的评估等,OCT还可在圆锥角膜的筛查、角膜病变的观察与手术设计、术前黄斑区病变的筛查和术后视力预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苏燕等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观察全激光经角膜上皮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矫治近视眼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变化,并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进行比较,发现全激光T-PR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有轻度位置后移的现象,但并未影响后表面整体的非球面形态,与Epi-LASIK比较无明显差异。刘倩等比较了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FLEX)与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短期影响,发现两种手术后早期均会出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角膜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升高,但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基本无变化,且这两种手术方式对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以及形态的影响并无差异。 近年来,角膜内皮移植逐渐应用于内皮盲患者的临床治疗,取得较好效果。作为角膜内皮细胞移植的载体,壳聚糖有其自身理化特点的优势,崔蕊等的不同壳聚糖膜片在兔眼前房的相容性研究发现,脱乙酰度为95%的壳聚糖生物膜具有更好的前房相容性。而李绍伟等则在临床工作中总结经验,采用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失代偿的患者,经过3年的随访观察,发现内皮移植手术可以明显减少排斥反应发生,维持植片透明,可以作为角膜内皮失代偿治疗的较好选择。研究表明,合并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后角膜内皮细胞更易受损且修复能力减退,安鑫等观察II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5年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发现与单纯白内障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较重,修复较慢。周敏等对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一个家系的基因研究发现,R124C突变与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的发生相关,该基因的突变可导致不同类型角膜营养不良的发生。 本期还在系列“青光眼防治公益专栏”中刊出了魏欣等的文章,强调提高青光眼公众知晓率的紧迫性及其可能的措施。梁庆丰等撰写了关于青光眼筛查成本效益分析的卫生经济学论文,认为开展基于眼底照相的开角型青光眼的社区筛查可降低由于青光眼导致的伤残调整生命年,对患者视功能的维持及改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且可降低直接医疗成本。 本刊还发表了关于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手术导航系统的应用、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患者眼运动神经和眼外肌及周围组织的MRI影像学特征、经结膜内直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先天性内斜视的效果、儿童视神经炎的发病特点及其预后及转归的分析,以及24例内源性眼内炎的全身易感因素及致病微生物的回顾性分析等相关文章。希望能引起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