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 本期导读 •    下一篇

  

  • 出版日期:2016-09-25 发布日期:2016-09-26

  • Online:2016-09-25 Published:2016-09-26

摘要: 本期以小儿眼科及近视预防为重点报道内容。艾立坤在专家论坛中论述了肉毒毒素在治疗外展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医源性连续性内斜视及分开不足型内斜视等斜视和眼睑痉挛、眼睑退缩、暴露性角膜炎等疾患中的应用适应证与效果,为临床应用肉毒毒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资料。在预防近视方面,胥芹等报告了286例近视高危儿童阅读时戴低度凸透镜的效果,与308例未戴此镜者比较,发现阅读时戴低度凸透镜尤其是女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可减缓近视发展的进程,降低近视发病率,对小学生近视防治起积极作用。沈降等报告了1%阿托品眼膏每周末用药一次控制近视性散光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一年效果,发现用药者一年近视进展(-0.38±0.25)D,而未用药者进展(-1.22±0.38)D,认为戴框架眼镜联合1%阿托品眼膏每周末一次应用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近视性散光青少年近视的进展。郭寅等对321例近视青少年分别以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眼镜、单光眼镜矫正,一年后观察发现,与单光眼镜、周边离焦眼镜相比,角膜塑形镜对控制近视青少年屈光度进展、眼轴增长、视盘旁萎缩弧扩大的效果较佳。赵可浩等采用角膜平坦K值、角膜陡峭K值、角膜散光、角膜厚度等几个指标观察了配戴一年以上的夜用角膜塑形镜停戴后角膜参数的变化,认为停戴夜用角膜塑形镜3~4周后各角膜参数均可恢复至接近戴镜前水平。赵国宏等用基于计算机平台的视感知觉检查方法检查正常视力儿童和弱视患儿双眼视觉竞争平衡点值,提出了儿童信噪比平衡点值≥7级、对比度平衡点值≥8级可为临床正常值判断参考范围,且发现弱视患儿的信噪比平衡点值、对比度平衡点值均低于正常儿童,双眼间级别差值高于正常视力儿童。常勇等采用矫正视力、角膜K值、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角膜散光、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等几个指标观察了儿童轻、中度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显示低龄儿童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RGPCL对于圆锥角膜发展有一定控制作用,未见明显的眼表损害。 本期还刊登了眼科其他领域的一些研究结果,欢迎广大读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