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 本期导读 •    下一篇

  

  • 出版日期:2017-07-25 发布日期:2017-07-24

  • Online:2017-07-25 Published:2017-07-24

摘要:

近年来我国远程眼科医疗服务方兴未艾,在“远程眼科的现状与挑战”述评文章中,作者对远程眼科的范畴以及目前我国远程眼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远程眼科服务目前的公众认可度有待于提升,远程眼科中医疗单位与医务人员的参与是技术主体,参与远程眼科服务单位的准入与范畴标准需要制定,远程眼科的收费机制及商业模式需进一步探索,多类型远程影像采集规范与阅片标准需要制定,高水平的远程眼科影像智能识别与诊断系统需要开发。徐亮等在如何使中小学生理解近视眼成因与防控机制科普论坛中提出,培养中小学生及公众用科学思维方式科学地思考近视眼防控,通过流行病学讲解,了解近视眼危害及诱因;以图促进理解,了解近视眼发生机制;通过讲解临床试验结果,了解近视眼防控方法的有效性;告诫防控误区,掌握近视眼防控新模式。魏爱华等对中国汉族眼白化病I型患者12例及120名正常人进行GPR143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检测出GPR143基因突变,共检出10种突变方式,其中7种为新突变,为中国眼白化病患者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有益信息。张勇等比较急、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多种炎症因子浓度的差异,发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中G-CSF、PDGF-AA、IL-6、IL-8、MCP-1浓度均显著高于白内障组,认为除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前节也有炎症发生。闫玮玉等回顾2014-2016年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专科门诊青光眼类型构成比,发现青光眼专科门诊中原发性青光眼占青光眼患者的3/4,半数患者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占30%。吴若欣等应用前节OCT观察明暗光线下眼前节静态参数及其动态变化,提出仅有眼前节静态解剖参数的高危因素不能有效识别发生房角关闭的高危窄房角眼,而临床前期眼与窄房角眼瞳孔大小变化时相应虹膜横截面积变化可作为识别发生急性房角关闭高危眼的参考指标。孙倩等分析了近视人群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与近视程度的相关性,认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越薄,高度近视的可能性越大,越容易出现影响最佳矫正视力的近视性黄斑病变。刘文雅等报告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医疗纠纷的原因,认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的视觉不适相关症状是术后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对可能发生的手术并发症术前应充分与患者沟通及解释。张樱楠等回顾了12岁以下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原因及初步结果,81例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角膜混浊,认为随着现代显微手术技术的进步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植片存活率已经有所提高。本期还刊出了眼科其他一些临床及相关基础研究的结果,值得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