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砚 王怀洲 尹鹏 辛晨 万月 梁新童 王宁利
SHI Yan, WANG Huai-zhou, YIN Peng, XIN Chen, WAN Yue, LIANG Xin-tong, WANG Ning-li
摘要:
目的 评估微导管引导的内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27例(30眼)。方法 患者接受微导管引导的内路小梁切开术,根据术中全周切开和次全周切开,以及是否有既往手术史分组。术后随访6个月。主要指标 眼压、降眼压药物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31.5±6.1)mmHg,用药中位数3种(1~4种);术后末次随访眼压(15.7±3.6)mmHg,用药中位数0种(0~3种)(P均<0.001)。全周切开组(17眼)及次全周切开组(13眼)的术前眼压及术后末次眼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全周切开组的降眼压幅度为(54.7%±10.1%),明显大于次全周切开组(37.5%±16.8%,P=0.002)。初次手术组(16眼)与多次手术组(14眼)术前眼压、术后末次眼压及降眼压幅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早期均有前房积血, 6眼(20%)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结论 短期随访结果显示, 微导管引导的内路小梁切开术治疗角膜透明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