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 病例报告 • 上一篇    下一篇

HIV感染合并原发性眼眶淋巴瘤二例

鲁丹  孙挥宇  毛菲菲  李丹  王胜男  刘夕瑶   

  1. 10001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眼科 感染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 收稿日期:2019-02-11 出版日期:2019-07-25 发布日期:2019-07-30
  • 通讯作者: 孙挥宇,Email:sunhuiyu123@126.com
  • 基金资助: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青年骨干项目(2015000021469G202)

  • Received:2019-02-11 Online:2019-07-25 Published:2019-07-30

摘要:

病例1,男性,30岁。主因左眼球突出4个月于2017年3月6日入院。既往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5个月。体检:CD4+T淋巴细胞计数580个/μl,全身其他部位未见肿瘤。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0.1(矫正无助),眼压右眼13 mmHg,左眼14 mmHg。左眼球向鼻下方突出,突出度约26 mm,眼睑闭合不全,下方球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图1A),角膜水肿混浊,角膜下方可见溃疡浸润灶,前房中深,瞳孔圆,对光可,晶状体透明,眼底窥不清;右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眼眶CT示左眼眶外上象限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图1B),大小约4.0 cm×4.4 cm×2.5 cm,CT值约54 Hu,密度均匀,与眼上肌及外直肌分界不清,眼球受压变形向内下移位,视盘偏颞侧球壁增厚并与病变分界不清,视神经眶内段及眼动脉向内下方移位,临近左眶外壁部分骨皮质吸收破坏,泪腺观察不清,泪囊区未见异常密度影,眼球内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左眼眶肿物;左眼暴露性角膜炎;艾滋病。于2017年3月8日在全麻下行左外上方眉弓下缘皮肤切开前入路开眶肿物摘除术,术中见肿瘤较大,病变累及泪腺,娩出肿瘤,送术中冰冻提示淋巴瘤可能性大,检查周围正常组织无损伤,放置引流条,用4-0缝线缝合眶膈、6-0缝线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患者下睑结膜充血水肿明显,6-0缝线缝合上下睑缘。组织病理报告:黏膜组组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弥漫浸润,肿瘤主要由小、中等大小细胞组成,结合免疫组化符合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 )(图1C)。免疫组化结果: Bcl-6(-)、CD10(-)、CD20(+)、CD3(-)、CD45RO(-)、CD79a(+)、Mum-1(-)、PAX-5(+)、CD23(-)、CD5(-)、Cyclin D1(-)、EMA(+)、bcl-2(+)、CD21(+)、CD35(+)、Ki-67(15%+)。患者术后2周至外院进行化疗。
 病例2,女性,40岁。主因右眼眶肿物1.5个月于2017年6月26日入院。既往发现HIV感染1个月。体检:CD4+T淋巴细胞计数211个/μl,全身其他部位未见肿瘤。眼部检查:右眼眶上方可见约5 cm×3 cm大小肿物隆起,质硬,皮肤表面可见血管扩张、局部皮肤坏死,右眼上睑下垂,睁眼不能(图2A),眼内组织不详;左眼视力1.2,眼压14 mmHg,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眼眶CT示右侧眶上及额部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图2B),最大横截面约4.8 cm×3.0 cm,CT值约50HU,双侧眼眶壁完整,眼球未见密度影,眼周肌未见增粗,视神经走形自然。入院诊断:右眼眶肿物;右眼上睑下垂;艾滋病。于2017年6月28日在全麻下行右上眉弓上方皮肤切开肿物摘除术,术中见肿物表面皮肤发黑、坏死,肿瘤较大,病变累及提上睑肌、眼轮匝肌、泪腺及睑板等组织,切除肿瘤,见骨膜不光滑、骨质受侵犯;送术中冰冻,提示淋巴瘤可能性大,将周围病变组织切除干净,冲洗,电凝止血并检查周围正常组织无损伤,放置引流条,用4-0缝线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大量异型淋巴细胞浸润,细胞排列密集,核大深染,形态不规则(图2C),符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Bcl-6(-)、CD10(+)、CD20(强+)、CD3(+)、Ki-67(+,>80%)、Mum-1(弱+)、PAX-5(+)、P53(+)。原位杂交检测:EBER(-)。术后化疗方案:美罗华+依托泊苷+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泼尼松(简称R-EPOCH方案),化疗后出现粒细胞减少症,予以吉粒芬促进升白,现患者已出院回当地继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