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田华 包欣 孙超 庄淼 谭澄烨 姚勇
XIE Tian-hua, BAO Xin, SUN Chao, ZHUANG Miao, TAN Cheng-ye, YAO Yong
摘要:
目的 对比观察多点扫描激光及传统的单点氪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效果,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117例(220眼)DR患者。方法 将入组的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多点扫描激光,共58例(112眼);对照组行传统单点多波长氪激光,共59例(108眼)。所有患者光凝前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生物显微镜、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黄斑区OCT及视野检查,术后3个月复查FFA。激光治疗后当天根据数字分级法(NRS)进行疼痛评分,记录激光治疗的能量指标,计算能量密度。术后1、3、6个月分别测量患者的BCVA,OCT检查测量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视野检查测量平均视敏度。主要指标 激光术后疼痛评分,激光能量和能量密度,术后1、3、6个月患者BCVA、平均CMT及平均视敏度。结果 实验组激光时间(39.07±5.10 min)少于对照组(52.36±7.47 min)(t=5.63,P=0.00),能量密度实验组(68.23±12.16 mw*ms/μm2)也低于对照组(157.64±31.63 mw*ms/μm2)(t=7.75,P=0.00)。激光术后疼痛评分实验组(1.46±0.63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43± 0.95分)(t=6.61, P=0.00)。实验组有30眼(26.78%)视力提高,对照组有32眼(29.62%)视力提高(χ2=1.85,P=0.39)。术后6个月BCVA提高字符数实验组(2.43± 0.95字符)与对照组(2.70±2.62字符)无显著差异(t=0.27,P=0.82),黄斑中心凹厚度下降幅度对照组(34.47±51.77 μm)高于实验组(27.66±46.87 μm)(t=-1.02,P=0.03),平均视敏度下降幅度实验组(1.22±0.50 dB)小于对照组(2.32±1.10dB)(t=9.55,P=0.00)。随访期间,实验组有3眼(2.67%)出现玻璃体积血,对照组有2眼(1.85%)(χ2=0.17,P=0.68)。实验组有28眼(25%)再次行激光治疗,对照组有20眼(18.51%)(χ2=1.35,P=0.24)。结论 多点扫描激光与单点激光在治疗DR上疗效相同,并对视网膜功能损伤较小。(眼科, 2019, 28: 34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