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 韦振宇 王智群 曹凯 梁庆丰 鲁辛辛
ZHANG Yang1, WEI Zhen-yu1, WANG Zhi-qun1, CAO Kai1, LIANG Qing-feng1, LU Xin-xin2
摘要:
目的 分析改良Coston法的诊断效能及可重复性,并比较改良前、后睑缘蠕形螨检出特征。设计 诊断技术评价。研究对象 2018年北京同仁医院临床拟诊为蠕形螨性睑缘炎患者131例。方法 传统及改良Coston法均自患者双眼上、下睑睑缘三个位置(内侧、中央、外侧)处,各拔取睫毛一根(选择距离睑板腺开口最近的睫毛)。传统Coston法为直接拔出睫毛,改良Coston法为环绕毛囊的螺旋式拔出。睫毛拔下后镜检并计算毛囊蠕形螨各期虫体总数。78例进行改良前后检出特征比较研究,53例进行改良Coston法可重复性分析。所有取样均由同一位具有相关经验的技师操作。采用SPPS20.0对各参数进行统计学描述、比较蠕形螨检出量及阳性率,计算并分析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值;采用R语言软件比较不同取样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主要指标 ICC、AUC、毛囊蠕形螨的阳性率、检出率、检出量。结果 改良Coston法的重复性较高,ICC=0.874,AUC=0.944。取样2根(中央+外侧)时的AUC值与取样3~5根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可重复性最高(ICC=0.897)。改良后的阳性率及总检出量(82.1%,499.7只)均高于改良前(66.7%,437.28只)(P=0.028,0.000)。结论 改良Coston法拔睫毛镜检的诊断效能高、可重复性好,且可提高蠕形螨检出率。中央及外侧共取样2根的精减取样组合,与传统的内、中、外侧共取样3根的方法相比,具有相似的诊断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