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 2022, Vol. 31 ›› Issue (3): 219-224.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3.010
裴雅婧1 韩少峰2 卢铭锋1 杨洋3 马科1
Pei Yajing1, Han Shaofeng2, Lu Mingfeng1, Yang Yang3, Ma Ke1
摘要: 目的 研究离体猪眼前囊膜经次氯酸钠化学处理后的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为白内障手术初学者和眼科手术机器人的撕囊训练提供更接近于人眼的训练材料。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新鲜离体猪眼48只、眼库正常人眼晶状体8个。方法 将猪眼随机分为4组,每组12眼,A组为未处理组,0.1%、0.3%、0.5%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前囊膜者分别为B、C、D组。8个人眼晶状体为E组。B、C、D组分别在前囊膜表面滴0.1%、0.3%、0.5%次氯酸钠溶液5分钟。一位操作熟练的白内障专科医师使用微力感知撕囊镊对5组晶状体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并对撕囊手感进行问卷评价,通过光纤光栅解调仪实时记录撕囊时的生物力学数据,包括最大撕囊力和平均撕囊力。主要指标 撕囊手感评价问卷评分;最大撕囊力和平均撕囊力。结果 医师对猪眼晶状体刺囊及撕囊手感的评分,A组平均分数为(4±0)分,B、C、D组的平均分数均为(3±0)分。最大撕囊力A~E组分别为(34.53±6.02)mN、(29.49±7.00) mN、(28.94±4.71) mN、(26.14±2.39) mN、(24.06±8.18) mN(H=15.07,P=0.005);平均撕囊力分别为(15.58±3.04) mN、(13.48±4.05) mN、(12.67±2.59)mN、(11.40±1.65) mN、(10.98±4.33) mN(H=13.79,P=0.008)。A组与D组在最大撕囊力(Z=19.33,P=0.037)、平均撕囊力(Z=20.33,P=0.023)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A组与E组在最大撕囊力(Z=26.58,P=0.004)与平均撕囊力(Z=24.04,P=0.012)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之间最大撕囊力与平均撕囊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使用0.5%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新鲜离体猪眼晶状体前囊膜的撕囊力最接近于人晶状体前囊膜的撕囊力,处理后的猪眼晶状体前囊膜可用于白内障手术初学者和眼科手术机器人的撕囊训练。(眼科,2022,31: 219-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