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5-25
    上一期   
    述评
    抗VEGF时代激光视网膜光凝在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管理中的价值
    李毅斌
    2022, 31(3):  165-168.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3.001
    摘要 ( 406 )   PDF (492KB) ( 451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见视网膜血管疾病,其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是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ME)和眼部新生血管(neovascularition, NV)并发症,尤其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 NVG)。虽然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ME、NV和NVG的疗效早已明确,但抗VEGF治疗可有效改善RVO患者的视力预后,已成为RVO-ME的一线治疗方法,也有助于治疗NV和NVG。近期研究表明,增加激光治疗并不能增加抗VEGF治疗RVO-ME的视力收益,也不能降低抗VEGF注射次数;抗VEGF治疗不能阻止,但可延迟缺血性RVO发生NV并发症。播散性激光视网膜光凝仍是治疗NV并发症的核心方法,但不鼓励预防性激光治疗。(眼科,2022, 31: 165-168)
    专家论坛
    再论晶状体悬韧带异常与闭角型青光眼的关系
    唐莉 王宁利 樊宁 刘旭阳
    2022, 31(3):  169-174.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3.002
    摘要 ( 580 )   PDF (1109KB) ( 47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晶状体位置异常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往往与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相关。晶状体悬韧带异常主要影响晶状体的厚度、屈光力与位置,进而影响眼前节解剖结构和屈光状态,导致前房深度变化或不稳定。衰老、遗传、外伤、炎症等因素均可影响悬韧带结构与功能。深入研究悬韧带的病理生理有助于理解一些常见的临床现象如合并近视(甚至是高度近视)的闭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中的隐匿性晶状体不全脱位、一些闭角型青光眼对缩瞳及虹膜周切治疗的反常反应、年轻的闭角型青光眼往往是全身遗传性疾病的眼部表现等。目前亟需研究与开发简便、精准的术前和术中悬韧带的评估手段和标准。(眼科,2022, 31: 169-174)
    手术园地
    改良式小梁切除联合深层巩膜切除术
    高妍 辛晨 石砚 余晓伟 范志刚
    2022, 31(3):  175-180.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3.003
    摘要 ( 557 )   PDF (2435KB) ( 46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梁切除术一直是最为经典的抗青光眼手术,也是适应证最广、降眼压幅度最大的外滤过性手术代表。根据小梁切除术的降眼压机制及其术式改良的演变与发展,本文在既往各种术式改良的基础上,总结了一种较为优化的术式——小梁切除联合深层巩膜切除术。此术式发挥了多种引流机制、降眼压幅度大、可有效避免滤过泡相关远期并发症;手术适应证与小梁切除术相同,更适合于中晚期青光眼患者;操作简单、易学;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眼科,2022, 31: 175-180)
    论著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继发玻璃体积血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周海英 纪海霞 杨萱 马凯
    2022, 31(3):  181-187.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3.004
    摘要 ( 6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继发玻璃体积血(vitreous hemorrhage,VH)的疗效以及影响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年至2020年北京同仁医院因PCV继发VH接受PPV手术治疗的患者294例(294眼)。方法 回顾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病史、手术方式及填充物和视力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平均随访时间(中位数)为120天(90~750天)。主要指标 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前是否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手术时长、术中是否发现视网膜裂孔、是否行视网膜切开、术毕不同眼内填充物。 结果 患者术前平均BCVA (logMAR)为(2.22±0.47)(0.3~2.9),末次随访时为(1.66±0.64)(0.1~1.85),较术前提高(P<0.0001)。糖尿病与较差的视力预后相关(P=0.0375)。未应用抗VEGF治疗者术中发现视网膜裂孔及术毕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的比例更高(P=0.043)。填充惰性气体或硅油者与填充平衡盐溶液(balanced salt solution, BSS)或空气者相比,术前接受抗VEGF治疗的比例(27.50%、48.03%)、术前形成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 PVD)的比例(27.50%、53.94%)较低(P=0.0150,0.005);术中发现视网膜裂孔的比例(50.00%、1.97%)和进行视网膜切开的比例(30.00%、0.00%)较高(P均<0.0001);手术时间明显延长(102.33±58.78分钟、50.7±22.16分钟,P<0.0001),术后视力较差(1.86±0.62 logMAR、1.63±0.64 logMAR,P=0.0352)。结论 PPV治疗PCV继发VH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和改善患者视功能;术前抗VEGF治疗对于降低术中并发症,减少硅油填充比例,改善患者视力预后起重要作用。(眼科,2022, 31: 181-187)
    Haigis与SRK/T公式对病理性近视眼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IOL屈光度计算的准确性比较
    黄瑶 李倩 陈燕云 向菲 田蓓
    2022, 31(3):  190-194.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3.005
    摘要 ( 7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Haigis和SRK/T计算公式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的病理性近视患眼IOL屈光度计算的准确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的病理性近视患者26例(40眼)。方法 回顾患者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IOL Master 500检查。术后3个月显然验光,计算等效球镜度。采用Haigis和SRK/T两种计算公式计算患者的IOL屈光度并计算其预测误差(PE)和绝对预测误差(APE)。PE为实际术后验光的等效球镜与IOL计算公式预测的术后屈光度之差;PE的绝对值即为APE。依据眼轴长度分为眼轴<28 mm ,28~30 mm和眼轴>30 mm三组。比较各组患眼两种公式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主要指标 PE、APE。结果 Haigis公式和SRK/T公式的PE值分别为(0.63±0.93)D和(0.61±1.17)D(P>0.05);APE值分别为(0.85±0.74)D和(0.97±0.89)D(P>0.05)。在眼轴≤30 mm 的26眼中,两种公式的PE值和APE值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眼轴>30 mm 的14眼中,两种公式的PE值无显著差异(P=0.420);APE值分别为(0.84±0.49)D和(1.33±1.07)D(t=-2.619,P=0.015)。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的病理性近视患眼术后屈光度向远视偏移。当眼轴≤30 mm时,Haigis公式和SRK/T公式计算IOL屈光度的准确性无显著差异;当眼轴>30 mm时,Haigis公式较SRK/T公式计算IOL屈光度更准确。(眼科,2022, 31: 190-194)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管径变化的初步研究
    沈志军 佘重阳 李芸云 刘宁朴
    2022, 31(3):  195-199.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3.006
    摘要 ( 5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血管管径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德胜社区糖尿病眼病随访研究的85例2型糖尿病患者(51~80岁)及年龄性别匹配的26例无糖尿病者(51~78岁)作为对照。方法 8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DR情况分成两组:无DR(NDR)组(51例)、轻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34例),26例无糖尿病者为对照组。使用计算机软件测量视网膜中央动脉管径当量(CRAE)和视网膜中央静脉管径当量(CRVE)。使用光学断层成像技术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同时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糖尿病病程、身高、体重、糖化血红蛋白等数据。比较三组间CRAE、CRVE的差异,并分析可能的相关因素。主要指标 CRAE、CRVE。 结果 无糖尿病对照组右眼、NDR组右眼和NPDR组病变严重眼的CRAE分别为(151.91±13.65)μm、(156.73±11.53)μm、(154.08±9.82)μm(F=1.58,P=0.21);CRVE分别为(226.60±11.84)μm、(231.70±15.65)μm、(244.59±13.82)μm(F=13.43,P<0.01);NPDR组比无糖尿病对照组和NDR组CRVE均显著变宽(P均<0.01),而对照组和NDR组CRVE无统计学差异(P=0.42)。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三组中CRVE与年龄均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 CRVE与年龄呈负相关;与正常对照及无DR的糖尿病患者相比,轻中度NPDR期患者的CRVE显著增宽。(眼科,2022, 31:195-199)
    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外层的SD-OCT表现
    张丛 史雪辉 姚宁 刁莉莉 魏串串
    2022, 31(3):  200-204.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3.007
    摘要 ( 8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视网膜外层组织的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视网膜外层组织表现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首次发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FFA)表现为单眼单个明确渗漏点(LP)的急性CSC患者55例(55眼)。方法 分析FFA和SD-OCT同步检查图像对应LP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感觉层脱离(NSRD)区域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光反射带及视网膜外层组织形态结构。 主要指标 SD-OCT中色素上皮层脱离(PED)形态特征、视网膜外层组织形态结构特征。 结果 41眼(74.5%)LP表现为PED,其中拱形PED(DSPED)15眼(27.3%),扁平不规则PED(FIPED)26眼(47.2%)。与DSPED相比,FIPED更多见于墨渍状渗漏(χ2=11.116,P=0.001)和黄斑中心无血管区外(χ2=4.432,P=0.035)。黄斑中心凹和NSRD区域分别有6眼(10.9%)和9眼(16.4%)表现为FIPED。55眼(100%)NSRD区域外丛状层(OPL)增厚,53眼(96.4%)OPL内可见劈裂形态的梭形或多发不规则低反射腔。外界膜(ELM)光带均清晰完整;44眼(80.0%)光感受器细胞外节(PRL-OS)增厚,椭圆体带(EZ)、嵌合体带(IZ)分界不清;44眼(80.0%)PRL-OS呈颗粒状外观;41眼(74.5%)伴有视网膜内高反射物质(HRD)。 结论 急性CSC患者已有FIPED发生,PRL-OS增厚、颗粒状外观及EZ和IZ结构破坏多见。NSRD区域OPL增厚且呈劈裂形态为急性CSC高发重要征象。(眼科, 2022, 31: 200-204)
    无线结Z缝合人工晶状体巩膜固定术治疗囊袋/悬韧带支撑力不足的效果观察
    齐梦 何雷
    2022, 31(3):  207-212.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3.008
    摘要 ( 7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采用无线结Z缝合人工晶状体巩膜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囊袋/悬韧带支撑力中重度不足患者的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7年7月至2021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外伤科因中重度囊袋/悬韧带支持不足(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超过6个钟点或残余晶状体囊袋无法支撑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采用无线结Z缝合人工晶状体巩膜固定术治疗的患者78例(88眼)。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包含无线结Z缝合人工晶状体巩膜固定术的标准程序手术,随访时间中位数19个月(12~50个月,15~25.5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手术并发症、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等。主要指标 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手术并发症、人工晶状体位置。结果 术前裸眼视力为眼前手动~0.4,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为0.04~1.0,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0.3者有80眼(90.9%)。末次随访时平均BCVA(0.20±0.15)明显高于术前(0.79±0.36)(t=-9.783,P<0.001)。至末次随访,未出现缝线处伤口渗漏、巩膜薄变、巩膜融解、慢性炎症、缝线侵蚀、缝线暴露及眼内炎等缝线相关并发症,Z字走行的悬吊缝线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均不可见。需要有创干预的并发症有视网膜脱离1眼(1.1%)和人工晶状体夹持1眼(1.1%),均为马凡综合征患儿。其余患者在散大瞳孔的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IOL稳定性良好,未见明显的IOL震颤、脱位、偏位或倾斜,未见黄斑囊样水肿、角膜内皮失代偿、继发性青光眼、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无线结Z缝合技术可用于晶状体囊袋/悬韧带支撑力中重度不足患者的治疗,在保证较好疗效的基础上可减少缝线相关并发症。(眼科,2022, 31: 207-212)
    植入TICL对高眼内散光的矫正效果
    熊瑛 姚沁楠 万修华
    2022, 31(3):  213-218.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3.009
    摘要 ( 9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植入散光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TICL)对高眼内散光(high ocular residual astigmatism,HORA)与低眼内散光(low ocular residual astigmatism,LORA)患者的散光矫正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20 年7月至12月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V4c型TICL植入术的患者100例(200眼)。方法 眼内散光(ocular residual astigmatism, ORA)是总散光与角膜散光的差值。术前通过主觉验光获得总散光,通过角膜地形图(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获得角膜散光,利用Alpins提出的矢量分析法计算出总散光与角膜散光的差值获得ORA。再根据ORA大小将术眼分为HORA组(ORA≥1.30 D,94眼)和LORA组(ORA<1.30 D,106眼)。再使用“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NSI)”推荐使用的标准矢量分析法计算预期矫正散光(intended refractive correction ,IRC)、手术矫正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refractive correction,SIRC),SIRC与IRC的比值即为矫正率(CR),CR等于1即代表最理想矫正,CR>1表示散光过矫,CR<1则表示散光欠矫。SIRC与IRC之间的差值为误差矢量(EV),EV与IRC之间的比值为误差率(ER),ER为0时代表最理想矫正,ER为1时代表完全未获得矫正。比较两组间上述参数的差异。主要指标 IRC、SIRC、CR、EV、ER。结果 HORA组术后1周时IRC 、SIRC、CR、EV、ER分别为1.52(0.88~2.60)D、1.47(0.83~2.53)D、0.91(0.75~1.16)、0.67(0.39~1.04)D、0.43(0.24~0.90);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1.52(0.88~2.60)D、1.37(0.68~2.43)D、0.92(0.69~1.15)、0.7(0.43~1.14)D、0.49(0.28~1.02)。LORA 组术后1周时IRC 、SIRC、CR、EV、ER分别为1.18(0.53~1.70)D、1.1(0.59~1.91)D、1.03(0.66~1.49)、0.57(0.29~1.00)D、0.62(0.31~1.02);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1.12(0.53~1.68)D、0.93(0.50~1.67)D、0.91(0.61~1.24)、0.54(0.28~1.07)D、0.61(0.32~1.13)。比较HORA组与LORA 组,术后1周时IRC、SIRC有显著差异(P<0.01、0.01),CR、EV、ER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时,IRC、SIRC和EV有显著性差异(P<0.01,<0.01,0.03),而CR、ER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ICL植入术对于高眼内散光患者的矫正效果与低眼内散光患者无差异。(眼科,2022, 31: 213-218)
    离体猪眼前囊膜经次氯酸钠化学处理后的生物力学变化
    裴雅婧 韩少峰 卢铭锋 杨洋 马科
    2022, 31(3):  219-224.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3.010
    摘要 ( 4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离体猪眼前囊膜经次氯酸钠化学处理后的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为白内障手术初学者和眼科手术机器人的撕囊训练提供更接近于人眼的训练材料。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新鲜离体猪眼48只、眼库正常人眼晶状体8个。方法 将猪眼随机分为4组,每组12眼,A组为未处理组,0.1%、0.3%、0.5%次氯酸钠溶液处理前囊膜者分别为B、C、D组。8个人眼晶状体为E组。B、C、D组分别在前囊膜表面滴0.1%、0.3%、0.5%次氯酸钠溶液5分钟。一位操作熟练的白内障专科医师使用微力感知撕囊镊对5组晶状体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并对撕囊手感进行问卷评价,通过光纤光栅解调仪实时记录撕囊时的生物力学数据,包括最大撕囊力和平均撕囊力。主要指标 撕囊手感评价问卷评分;最大撕囊力和平均撕囊力。结果 医师对猪眼晶状体刺囊及撕囊手感的评分,A组平均分数为(4±0)分,B、C、D组的平均分数均为(3±0)分。最大撕囊力A~E组分别为(34.53±6.02)mN、(29.49±7.00) mN、(28.94±4.71) mN、(26.14±2.39) mN、(24.06±8.18) mN(H=15.07,P=0.005);平均撕囊力分别为(15.58±3.04) mN、(13.48±4.05) mN、(12.67±2.59)mN、(11.40±1.65) mN、(10.98±4.33) mN(H=13.79,P=0.008)。A组与D组在最大撕囊力(Z=19.33,P=0.037)、平均撕囊力(Z=20.33,P=0.023)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A组与E组在最大撕囊力(Z=26.58,P=0.004)与平均撕囊力(Z=24.04,P=0.012)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之间最大撕囊力与平均撕囊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使用0.5%次氯酸钠溶液处理的新鲜离体猪眼晶状体前囊膜的撕囊力最接近于人晶状体前囊膜的撕囊力,处理后的猪眼晶状体前囊膜可用于白内障手术初学者和眼科手术机器人的撕囊训练。(眼科,2022,31: 219-224)
    台式虚拟现实显示器对数字眼疲劳预防作用的初步研究
    甄毅 高杰 张伟 程德文 沈文睿 王宁利
    2022, 31(3):  225-230.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3.011
    摘要 ( 4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台式虚拟现实显示器对近距离观看视频所致数字眼疲劳的预防作用。设计 交叉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成年健康受试者31例。方法 受试者随机分两组,第一组先使用手机、后使用台式虚拟显示器观看相同的视频10分钟,中间休息30分钟;第二组使用相反的顺序观看。使用开放式验光仪记录观看视频前、中、后的屈光度,并计算调节误差、调节微波动。选取右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Likert量表记录观看视频前、后的主观视疲劳评分。主要指标 观看视频前后屈光度、调节微波动、调节误差、视疲劳量表评分。结果 观看视频前,采用手机和采用台式虚拟现实显示器者的屈光度分别为(-0.30±0.54)D和(-0.29±0.58)D(P=0.928),调节微波动分别为(0.15±0.07)D和(0.15±0.08)D(P=0.858)。观看视频5分钟时,采用手机者的屈光度为(-3.32±0.68)D,较观看前明显降低(P=0.000);采用台式虚拟现实显示器观看者的屈光度为(-0.39±0.63)D,较观看前未见明显降低(P=0.168);采用手机观看和采用台式虚拟现实显示器观看者的调节微波动分别为(0.33±0.10)D和(0.21±0.10)D(P=0.000);采用手机观看者调节误差为滞后(0.25±0.68)D,采用台式虚拟现实显示器观看者调节误差为超前(0.09±0.63)D(P=0.044)。观看完视频后,采用手机观看者的屈光度为(-0.53±0.56D)D,较观看前明显降低(P=0.000);采用台式虚拟显示器观看者的屈光度为(-0.34±0.61)D,较观看视频前未见明显降低(P=0.335)。观看视频后,采用手机和台式虚拟显示器者的视疲劳量表评分较观看前均增加,分别增加了(8.4±8.3)和(2.5±3.8)(P=0.001)。结论 应用台式虚拟显示器可以预防近距离观看视频引起的数字眼疲劳,这可能与观看时不需要视近调节有关。(眼科,2022, 31: 225-230)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对佩戴角膜塑形镜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表情况的改善效果
    王湘娟 应文闯 陈士成 宋佳丽
    2022, 31(3):  231-234.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3.012
    摘要 ( 12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对佩戴角膜塑形镜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表情况的改善效果及安全性。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 研究对象 选取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需佩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16例(232眼),分为对照组(58例116眼)和观察组(58例116眼)。方法 对照组常规佩戴角膜塑形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白天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1滴/眼,4次/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泪膜破裂时间(BUT)、泪膜脂质层厚度(LLT)以及结膜充血、高眼压、畏光不适及角膜上皮着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主要指标 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SRI、BUT、LLT以及并发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裸眼视力、屈光度明显改善,角膜曲率明显降低,SRI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且两组间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SRI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BUT、LLT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7.34±2.10 s、60.52±10.84nm)明显高于对照组(6.26±2.03 s、55.20±11.73 nm)(P均<0.001);治疗后,两组间结膜充血、高眼压、畏光不适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观察组角膜上皮着染发生率(8.62%)明显低于对照组(24.14%)(P=0.024)。结论 佩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辅助滴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后,在不影响角膜塑形镜矫正效果的基础上可改善眼表情况。(眼科,2022, 31: 231-234)
    经验介绍
    失吸风险高的患者SMILE术中避免失吸的方法
    熊宁 于佳 何子墨
    2022, 31(3):  234-236.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3.013
    摘要 ( 3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中由于一些原因会造成在激光扫描过程中负压脱失(失吸),使激光扫描终止,影响手术正常进行,进而影响术后恢复及效果。本研究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8月作者完成的1194例(2380眼)SMILE手术患者的失吸情况,发生失吸者仅有2例(2眼)(0.08%),总结相关经验,发现对失吸风险高的患者行鼓励式术前宣教和术中指导、适当补充局部麻醉药物能够缓解术前紧张,提高术中配合度,能最大限度、有效地避免失吸。(眼科,2022, 31: 234-236)
    病例报告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巨大脉络膜结核瘤一例
    晏平静 焦康为 叶红莉 代银燕 熊帅 赵洁 肖丽波
    2022, 31(3):  187-189.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3.014
    摘要 ( 4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伴多重感染患者,右眼视物模糊20余日,经眼部检查发现右眼脉络膜巨大隆起病灶,玻璃体腔出现黄白色脓样物质,根据肺结核病史及眼底表现诊断为右眼脉络膜结核瘤(干酪样坏死型并破溃),予全身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脓样物质大部分吸收;半年后脉络膜病变范围较前扩大,再次系统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眼部及全身情况稳定。(眼科,2022, 31: 187-189)
    视神经鞘膜内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张利荣 李薇 白玉萍 张倩 张怀宇 陈青华 刘兆会,
    2022, 31(3):  204-206.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3.015
    摘要 ( 3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7岁女性,左眼视力逐渐下降伴色觉减退4年。视力光感,左侧相对性传入性瞳孔功能障碍(RAPD)阳性,鼻侧视盘色偏淡,视野缺损。眼眶MRI:左侧眶尖区眶内段视神经旁占位性病变, T1WI低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增强明显强化。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为视神经鞘膜内海绵状血管瘤。(眼科,2022, 31: 204-206)
    首诊眼科的儿童Blau综合征一例
    陈前坤 韦振宇 梁庆丰
    2022, 31(3):  237-239.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3.016
    摘要 ( 6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岁女童,因双眼红、畏光、流泪10天就诊,表现为球结膜结节、前房灰白色浮游细胞以及虹膜肉芽肿性结节,提示活动性前葡萄膜炎。结合肉芽肿性关节炎、皮炎以及NOD2基因检测结果,最终经病理证实确诊为系统性肉芽肿性炎症 Blau 综合征 双眼葡萄膜炎。局部给予氟米龙滴眼液点眼,全身应用英夫利西单抗和甲氨蝶呤后好转。(眼科,2022, 31: 237-239)
    以黄斑区坏死首发的急性视网膜坏死一例
    王茹 呼风 张永鹏 彭晓燕
    2022, 31(3):  240-241.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3.017
    摘要 ( 3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主诉为右眼突发视物遮挡、视力下降伴眼球转动痛10天的患者,以黄斑区视网膜坏死和视神经受累为首发症状,后出现散在的周边视网膜坏死灶,经房水病原学分子生物学检查(PCR)结果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阳性,诊断为右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给予局部及全身抗病毒治疗后好转。(眼科,2022, 31: 240-241)
    眼科纪念
    深切缅怀孙葆忱教授
    胡爱莲 杨晓慧
    2022, 31(3):  242-244. 
    摘要 ( 362 )   PDF (2248KB) ( 42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2年5月3日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孙葆忱教授因心脏疾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这位良师益友。孙葆忱教授1980年到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工作,1987年任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医师,1993年任博士生导师,同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专家特殊津贴。曾任国际防盲协会(IAPB)中国国家委员、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办公室主任、全国及北京市低视力专家组组长、中国卫生部视光学研究中心顾问及中国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高级顾问等。在我国防盲及低视力康复领域做了多项开创性工作,贡献杰出。 全国防盲治盲工作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1981年初在张晓楼、李荣德教授的领导下,孙葆忱教授具体牵头与邹留河、严肃、李莉等教授组成早期的防盲小组,积极取得政府的支持,以治沙防盲为重点,着手筹建“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并开展前期工作。1983年在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成立防盲办公室,形成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办公室的雏形。1984年卫生部发布关于成立“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的通知(84卫防寄字第193号),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由原卫生部领导担任,负责指导全国防盲工作,办公室设在北京市眼科研究所。1986年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召开第三次全国防盲会议时,已有22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省级防盲指导组。1987年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作为专家组协助中残联制定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方案,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内完成了中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视力残疾部分的流调资料分析。同时开展了与世界卫生组织(WHO)防盲组的交流与合作,促成了于1988年2月WHO确认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成为中国首个WHO防盲合作中心。 首个中国防盲规划的主要撰稿人 针对当时中国的情况,孙葆忱教授与WHO防盲官员Konyama博士等一起制定第一个中国防盲规划——《全国防盲和眼保健七五规划》,并由原卫生部在1988年7月发布。规划中提出的防盲主要任务为:七五期间,制订眼卫生保健计划和初级眼卫生保健计划、进行白内障手术,制定全国防盲先进县标准等。此防盲规划呈送WHO获得认可。1988年卫生部第一次授予十个县为防盲先进县。至2000年防盲先进县及地区达204个。 代表中国成功申办国际防盲大会 1989年我国参加了在美国召开的WHO防盲规划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孙葆忱教授代表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介绍了我国防盲治盲工作开展情况。1990年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卫生部司长张自宽以及孙葆忱、胡铮、罗文彬等教授应邀到肯尼亚第一次参加国际防盲协会(IAPB)第四届大会,孙葆忱教授当选IAPB西亚太地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国家委员。 1994年孙葆忱教授赴德国柏林参加第五届IAPB大会,代表中国递交了在中国召开第六届IAPB大会的申请并进行了陈述,及随后的成功申报环节。1999年9月5日至11日,第六届国际防盲协会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至今为止国际防盲领域唯一一次在我国召开的专业会议。会议由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与前国家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国际防盲协会联合举办。在这次大会上,原卫生部张文康部长代表我国政府签署了“视觉2020”全球宣言,庄严承诺:“到2020年,在我国消除可避免盲”,这是全球防盲里程碑式的壮举。 中国推广WHO沙眼SAFE战略的第一人 在解放初期,沙眼是中国第一位的致盲眼病,为了更好地防治沙眼,1990年5月WHO防盲合作中心在北京举办了第一个WHO新的沙眼分级标准培训班,全国20个市县参加了培训。在得到WHO授权后,孙葆忱教授率领团队翻译并在我国全面推广了WHO的沙眼防控手术、抗生素治疗、清洁脸部和改善环境(Surgery, Antibiotic treatment, Facial cleansing an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AFE )战略4本手册,制定了在全国举办沙眼骨干培训班的计划及实施方案,并亲自赴云南省、成都市、重庆市、北京郊区等地进行沙眼筛查,协助重点省份如山西、海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区筛查、防治沙眼。 牵头创刊并发行《全国防盲简报》 1988年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出版了《全国防盲简报》第一期。为促进防盲工作建立了交流平台。 中国低视力专业的奠基人 1982年孙葆忱教授首次按照WHO盲及低视力标准在中国开展眼科流行病学调查,推动了我国视力残疾流行病学调查的规范化。上世纪80年代初低视力康复工作在我国是一片空白,1983年孙葆忱教授创建低视力专业,首次将低视力学科引入中国,在北京同仁医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低视力门诊,当时《文汇报》及《北京日报》采访了孙教授,对此进行了报道。 建立低视力门诊之初,孙葆忱教授于1984至1985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及墨尔本大学从事防盲及低视力研究工作,与国际低视力康复专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回国后,得到WHO总部的支持,获得了第一批助视器以及对比敏感度检查设备。WHO授权北京同仁医院低视力门诊为“WHO低视力门诊”。鉴于国内缺乏康复的辅助器具,1986年孙葆忱教授团队成功研制第一套国产助视器,成为我国低视力患者的常用康复器具。同年,北京同仁医院举办了全国第一个低视力培训班。1988年出版我国第一部低视力专著《临床低视力学》,目前已出版第三版;2004年受中国教育部邀请主编我国第一部低视力全国高等教材《低视力学》。研制了适用于儿童使用的《儿童图形视力卡》。 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低视力康复人才 在原卫生部、WHO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领导及资助下,孙教授与国内各地眼科学会、金钥匙中心及国外非政府机构、大学等合作,在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全国各地举办各种层次的盲及低视力培训班三十余次,培养低视力专业医生、护士、教师及残联工作人员两千余名。 2005年起孙教授因为疾病无法行走,但他仍然关心低视力康复发展,带领低视力团队人员更新《临床低视力学》第三版,撰写《低视力患者生存质量与康复》与《眼与全身病》等多部专著,连续九届在由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中国视觉障碍资源中心主办的“国际低视力论坛”上发言,在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国家级规范化培训基地(北京同仁医院)承办的低视力培训班授课。 在全国范围内领导开展了低视力康复工作 孙葆忱教授曾担任全国低视力专家组秘书及组长,对全国低视力康复工作进行技术性指导:1988年参与国家多部委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编制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1992年)》,这是由国务院下发的第一个包括有低视力康复在内的全国性规划。1991年协助制定了国家八五计划纲要(1991-1995),1995年协助制定了国家“九五工作纲要(1996-2000)”。在他的推动下,中国低视力康复工作开始受到眼科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原卫生部、中残联及各地残联的领导下,孙教授帮助全国各地建立了约一千个低视力康复门诊,为当地的低视力患者带来了福音。 率先开展科研工作推进低视力学科发展 孙葆忱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始了一系列的低视力康复相关研究,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对比敏感度与视觉康复的研究成果,第一次把“功能性视力”的概念引入中国,并对功能性视力开展研究,引领儿童低视力患者康复方向。后续进行了一系列的低视力康复相关研究:眩光与视功能、滤光镜与视功能、老年与儿童低视力特点、视觉康复与教育康复、低视力助视器应用、中国盲童学校低视力分班教学教育改革等,WHO新的沙眼分类标准的研究、WHO简化白内障分类研究等项目,发表论文近百篇,编译国外低视力专著近十部。作为第一完成人,低视力系列研究获得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 组织国内外交流推动低视力学科发展 在国内,孙教授的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合肥、石家庄、乌鲁木齐、南宁、南京、济南、长春、沈阳、太原、兰州、郑州、泉州及中国香港等地,参加有关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及讲座。良好的英文能力,不但让孙教授赴澳大利亚、泰国、越南、印尼、日本、西班牙、荷兰、美国、肯尼亚、突尼斯、德国、瑞典等参加有关低视力国际学术会议与讲学,同时也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低视力专家与学者。包括美国低视力代表团、美国视光学院代表团、泰国眼科代表团,法国、日本及菲律宾等国专家及WHO邀请的非政府组织代表和专家等。 依托WHO北京同仁医院低视力门诊提供康复服务 低视力患者相对于其他的眼病患者,问诊、检查更加复杂困难,在北京同仁医院的WHO低视力门诊。孙教授耐心、认真地询问,带领团队为患者适配不同的助视器,为眼病患者提供最后一次看见的希望。累积为全国14万低视力患者适配助视器,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 孙葆忱教授热爱防盲与低视力康复事业,一生为我国防盲事业和低视力专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为孙葆忱教授的逝世而无比痛心。愿敬爱的孙葆忱教授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