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 2015, Vol. 24 ›› Issue (3): 181-182.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5.03.017

• 病例报告 • 上一篇    下一篇

眼球壁特发性炎性假瘤误诊巩膜炎一例

郭寅 马建民   

  • Received:2014-06-20 Online:2015-05-25 Published:2015-06-04

摘要: 患者男性,53岁,因“右眼眼红、畏光2年”就诊,门诊以“右眼巩膜病变,右眼眶内病变,炎性假瘤可能性大”收入院。既往史:患者2年前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巩膜炎”,予糖皮质激素类眼液点眼及局部注射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好转。高血压病史5年,口服药物血压稳定。2013年曾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3,左眼1.0,眼压右眼10 mmHg,左眼15 mmHg,双眼眼位正,眼球运动可,眼球突出度:右眼14 mm,左眼13 mm,眶距100 mm。右眼结膜充血、轻度水肿,巩膜弥散性充血,表层巩膜增生肥厚,压痛(±),余未见异常。左眼前节及眼底均未见异常。眼眶MRI:右侧眼眶内上象限异常信号影,累及眼球、上睑,巩膜炎可能性大,待除外淋巴增生性病变(图1)。眼科彩色多普勒超声:右眼上方及鼻上方球壁可探及低回声病变,球壁回声增厚,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提示右眼球壁病变。入院诊断:右眼巩膜病变,右眼眶内病变,炎性假瘤可能性大。全麻下行右眼眶内肿物切除联合病理组织学检查。术中见巩膜壁增厚,呈鱼肉样外观,质较脆,几乎累及巩膜全层,切除部分巩膜病变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见较多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符合炎性假瘤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CD3、CD43、CD79a、CD20、PAX5、CD34血管、Bcl-2、CD68、CD21、IgG4、SMA血管均为阳性;CK、P53、EBER均为阴性;ki-67、λ为个别阳性。手术后给予抗炎、止血、镇痛治疗,切口愈合好,出院后给予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右眼临床表现明显减轻。 讨论 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idiopathic orbital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IOI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症,为常见的眼眶疾病,占眼眶病变的7.1%,仅次于甲状腺相关眼病和眼眶血管瘤而居眶内疾病的第三位[1-2]。成年人绝大多数单侧发生,双侧发生的病例多见于儿童[3]。累及一侧或两侧眶内各种软组织,包括眶脂肪、泪腺、眼外肌等,还可合并葡萄膜炎和鼻窦炎性病变。IOIP临床表现变化多样,既可波及全眼眶,也可只累及眶内某一组织;既可表现为急性,也可表现为亚急性、慢性或复发性;既可类似于感染性炎性反应,又可表现为肿瘤样特征。患者常常因为诊断不明确无法得到规范、合理的治疗,导致病程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因此,眼科医师一定要重视IOIP临床特点和正确的诊断、治疗。 临床上常根据IOIP累及眼眶的不同解剖部位和发病时程快慢长短,将其分为以下几个亚型:(1)弥漫性:包括急性型和慢性型,如急性弥漫性眼眶炎性假瘤;(2)局限性:包括肌炎型、泪腺炎型、巩膜周围炎型、视神经周围炎型等[4]。由于IOIP临床症状变化多样,因此其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如急性发病的IOIP应与眼眶蜂窝织炎、淋巴瘤等鉴别,巩膜周围炎型应与巩膜炎鉴别等。由于它们之间临床表现相似,但其治疗手段、预后差别很大,为此,明确诊断至关重要。 本例患者起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巩膜炎,并给予相关治疗,而病理组织学结果为IOIP。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巩膜炎、IOIP均与自身免疫反应异常相关,患者血清中IgG、IgM可增高,自身免疫反应的起始时间、反应程度的不同是否可以导致眼部出现不同表现?本例患者不仅巩膜周围受到炎性假瘤的累及,同时,眼球影像学资料显示,以及手术时取材所见,整个巩膜壁几乎均受到累及,这就提示我们有些巩膜炎,其本质可能就是IOIP。 对于临床上诊断“巩膜炎”的患者,若症状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佳,影像学检查十分必要,甚至需要活检,可以明确病变性质,为治疗奠定基础。研究显示IOIP患者有一部分为淋巴瘤在眼部的表现,少数人数年至十数年后可发生恶性淋巴瘤[5]。本例患者一直被诊断为“右眼巩膜炎”,2年来症状反复发作,治疗效果差,双眼眶MRI显示右侧眼眶内上象限异常信号影,累及眼球、上睑,巩膜,病变炎性可能性大,待除外淋巴增生性病变。这些临床结果提示仅用“巩膜炎”来解释患者病情有些欠妥,为此,建议患者行手术切除联合病理组织学检测,最终病理诊断IOIP。因而,对于长期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反复的巩膜炎患者,应重视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行病变区巩膜的病理组织学检测,以明确诊断,避免发生误诊。 IOIP 治疗方法多样,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病变累及范围、程度等采取不同的方法,大致包括临床观察、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切除等[6],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限局性病变,在减轻患者症状的同时,也可以明确病变性质,为手术后有针对性治疗提供病理组织学依据。本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后接受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至今,患眼症状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