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眼科纵览 ›› 2025, Vol. 49 ›› Issue (1): 25-31.doi: 10.3760/cma.j.cn115500-20240722-01005
马琳1 黄林涛2 史航3 王万河2 吴利安3
Ma Lin1, Huang Lintao2, Shi Hang3, Wang Wanhe2, Wu Li'an3
摘要: 白内障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氧化应激、醌类物质过量、醛糖还原酶、晶状体蛋白聚集是主要的发病机制。近年来,除了抗氧化剂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经过临床研究外,目前,还有许多药物及化合物已通过基础及动物研究被证实具有潜在的抗白内障作用,其中包括了一些在植物中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银杏叶、生姜等抗氧化应激的药物及针对醌类物质过量的吡诺克辛滴眼液外,还包括了以薯蓣皂苷元、L-赖氨酸为代表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和以羊毛甾醇和25-羟基胆固醇为代表的抗晶状体蛋白聚集物,昭示着抗白内障药物逐渐走向分子化。尽管这些药物在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中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潜力,但因动物实验结果外推性有限、临床试验复杂性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的限制,目前这些药物尚不能在临床中应用,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未来有望应用于临床。 (国际眼科纵览,2025, 49: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