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 2014, Vol. 23 ›› Issue (3): 161-164.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3.005
苏燕 侯杰 郑秀云 雷玉琳
SU Yan, HOU Jie, ZHENG Xiu-yun, LEI Yu-lin
摘要: 目的 探讨全激光经角膜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矫治近视眼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变化,并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进行比较。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济南明水眼科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行表层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68例(134眼),其中T-PRK组46例(81眼),Epi-LASIK 22例(53眼)。方法 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3和6个月测量角膜后表面高度及非球面参数Q值。主要指标 角膜后表面高度及非球面参数Q值。结果 两组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均较术前发生轻度的位置后移,T-PRK组在术后1、3及6个月时,Epi-LASIK组在术后6个月时,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角膜后表面Q值较术前差异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两组之间比较,无论是角膜后表面高度还是Q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全激光T-PRK矫正近视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有轻度位置后移的现象,但并未影响后表面整体的非球面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