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 2023, Vol. 32 ›› Issue (5): 416-420.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3.05.010
王智群 邓世靖 张阳 梁庆丰 陈可心 孙旭光
Wang Zhiqun, Deng Shijing, Zhang Yang, Liang Qingfeng, Chen Kexin, Sun Xuguang
摘要: 目的 分析念珠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念珠菌性角膜炎患者18例(18眼)。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均采集病史,根据严重程度分期观察其临床特征,并行角膜刮片、真菌培养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主要指标 临床分期和特征,角膜刮片、真菌培养分离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 18例患者中11例(61.11%)有病毒性角膜炎病史并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中8/11例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患者伴有糖尿病史。18例中早期7例(38.89%),表现为角膜上皮缺损、浅层角膜基质多发点状浸润灶。进展期5例(27.78%),表现为点状浸润灶融合,溃疡形成,部分伴有前房积脓。晚期6例(33.33%)表现为角膜溃疡扩大,溃疡边缘沟状融解,常伴有前房积脓。13/14例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可见真菌孢子,6/14例发现假菌丝样结构。11例(61.11%)患者角膜刮片可见酵母样真菌芽生孢子和/或假菌丝。17例行真菌培养,10例(58.82%)为白色念珠菌, 3例(17.64%)为光滑念珠菌。分离的菌株对检测的眼部抗真菌药物敏感率均大于88.24%,其中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敏感率100%。结论 念珠菌角膜炎多见于长期不愈、反复发作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菌落样浸润灶,严重者可形成溃疡伴有前房积脓。角膜刮片、真菌培养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对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敏感率高。 (眼科,2023,32: 41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