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 2025, Vol. 34 ›› Issue (4): 272-278.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4.004
李涛1 赵玲2 曹会蓉3 杨雪1 熊思伦1 刘国刚4 唐娟1
Li Tao1, Zhao Ling2, Cao Huirong3, Yang Xue1, Xiong Silun1, Liu Guogang4, Tang Juan1
摘要: 目的 制备一种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丝裂霉素C(MMC)搭载于PLGA的纳米药物MMC-ATS-@PLGA,并从体外实验角度分析该纳米药物对于青光眼术后抑制纤维增生的生物安全性和抗炎效果。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兔结膜成纤维细胞(RCF)。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水化超声法制备纳米药物MMC-ATS-@PLGA。检测MMC-ATS-@PLGA物理和化学性质,通过CCK-8和Cam PI细胞活/死染色法评估MMC-ATS-@PLGA对RCF活性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免疫荧光法、q-PCR等角度对比分析氟米龙滴眼液(FML)、MMC和MMC-ATS-@PLGA纳米粒在炎症化RCF细胞中体外抗炎效果。主要指标 物理和化学性质、细胞活性、抗炎效果。结果 MMC-ATS-@PLGA平均粒径和电位为(128.78±2.54)nm和(36.49±4.25)mV,其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78.49±2.75)% 和(30.86±1.84)%;在33℃(眼表温度)条件下,MMC-ATS-@PLGA纳米粒经过600 min累计释放可达(76.58±2.68)%。同时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MMC-ATS-@PLGA可有效促进炎症化RCF细胞凋亡,细胞形态将变小,细胞核呈现固缩的表现。从细胞免疫荧光法和Q-PCR实验角度证实炎症化RCF细胞与FML、MMC和MMC-ATS-@PLGA共同孵育24小时后,炎性因子α-SMA、CTGF和 III型胶原纤维的表达强度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MMC-ATS-@PLGA组的表达强度下降最为显著(P均<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合成一种抑制青光眼术后瘢痕增生的纳米药物MMC-ATS-@PLGA,该纳米药物细胞毒性明显降低,体外抗炎效果增强,为青光眼术后抑制纤维增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