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 2013, Vol. 22 ›› Issue (2): 72-.

• 本期导读 •    下一篇

本期导读

  

  • 出版日期:2013-03-25 发布日期:2013-03-26

  • Online:2013-03-25 Published:2013-03-26

摘要: 本期以白内障手术为主要报道内容。
近年来,白内障手术技术飞速发展,开始向屈光性手术转变。刘奕志对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评述。认为白内障术后的屈光状态及其稳定性是保证良好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环节。白内障术后影响屈光状态的因素包括生物测量(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等)的准确性、角膜屈光状态、人工晶状体有效位置及晶状体囊膜因素等。在制定手术方案、实施手术过程中应重视这些因素,以保证患者术后视觉质量。随着飞秒激光技术的发展,现已应用于白内障手术中,邢晓杰等评论了其在手术中利用激光爆破作用来制作透明角膜切口、精确进行晶状体前囊膜切开及进行角膜缘松弛切开矫正散光等的作用。但因此技术应用时间较短,还缺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为高度近视眼患者提供了一项新的可以选择的矫正方法,董喆等依据临床实践,论述了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有效性与必要性,同时强调与患者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在论著方面,王振茂等介绍了采用搏动性眼血流仪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高灌注压下眼内血流量变化的研究。发现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在高灌注压的持续作用下,术中眼压明显升高,搏动性眼血流量则持续下降,提示持续高灌注压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造成眼内的血供减少。而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患者,究竟是先做白内障手术,再行全视网膜光凝,还是在白内障手术前后分别行视网膜光凝治疗,董红颜等对此两种治疗方法通过检测视力、视网膜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消失状况及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等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分期行全视网膜光凝优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光凝治疗。王班伟等则介绍了应用爆破模式与挤压劈核法的超声乳化手术方法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经验,通过对术中超声能量和超声时间、术后视力、角膜水肿程度、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比较,认为对于硬核白内障采用爆破模式和挤压劈核法比传统方法超声时间缩短,超声能量减少,手术疗效好且并发症少。
马子程等通过对一个四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候选基因筛查,发现位于GJA8 的c.565C>G突变可能是导致此家系发生白内障的原因。此突变使第189位的脯氨酸变为丙氨酸,导致杂合型连接通道无法形成,从而阻碍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导致晶状体混浊。
王小兵结合临床实际,介绍了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验光配镜要点。
本期还报道了眼科其他领域的研究论文,值得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