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3-25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2013, 22(2):  72. 
    摘要 ( 14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期以白内障手术为主要报道内容。
    近年来,白内障手术技术飞速发展,开始向屈光性手术转变。刘奕志对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评述。认为白内障术后的屈光状态及其稳定性是保证良好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环节。白内障术后影响屈光状态的因素包括生物测量(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等)的准确性、角膜屈光状态、人工晶状体有效位置及晶状体囊膜因素等。在制定手术方案、实施手术过程中应重视这些因素,以保证患者术后视觉质量。随着飞秒激光技术的发展,现已应用于白内障手术中,邢晓杰等评论了其在手术中利用激光爆破作用来制作透明角膜切口、精确进行晶状体前囊膜切开及进行角膜缘松弛切开矫正散光等的作用。但因此技术应用时间较短,还缺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为高度近视眼患者提供了一项新的可以选择的矫正方法,董喆等依据临床实践,论述了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有效性与必要性,同时强调与患者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在论著方面,王振茂等介绍了采用搏动性眼血流仪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高灌注压下眼内血流量变化的研究。发现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在高灌注压的持续作用下,术中眼压明显升高,搏动性眼血流量则持续下降,提示持续高灌注压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造成眼内的血供减少。而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患者,究竟是先做白内障手术,再行全视网膜光凝,还是在白内障手术前后分别行视网膜光凝治疗,董红颜等对此两种治疗方法通过检测视力、视网膜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消失状况及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等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分期行全视网膜光凝优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光凝治疗。王班伟等则介绍了应用爆破模式与挤压劈核法的超声乳化手术方法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经验,通过对术中超声能量和超声时间、术后视力、角膜水肿程度、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比较,认为对于硬核白内障采用爆破模式和挤压劈核法比传统方法超声时间缩短,超声能量减少,手术疗效好且并发症少。
    马子程等通过对一个四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候选基因筛查,发现位于GJA8 的c.565C>G突变可能是导致此家系发生白内障的原因。此突变使第189位的脯氨酸变为丙氨酸,导致杂合型连接通道无法形成,从而阻碍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导致晶状体混浊。
    王小兵结合临床实际,介绍了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验光配镜要点。
    本期还报道了眼科其他领域的研究论文,值得您关注。
    述评
    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
    刘奕志
    2013, 22(2):  73-76. 
    摘要 ( 2056 )   PDF (2458KB) ( 54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内障术后的屈光状态及其稳定性是保证良好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环节,术后屈光状态受生物测量的准确性(包括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前房深度、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等)、角膜屈光状态(如角膜散光、圆锥角膜及角膜屈光手术史等)、人工晶状体有效位置及晶状体囊膜等因素影响。眼科医师应重视这些因素,在制定手术方案、实施手术过程中认真对待。这对促使我国白内障手术水平向屈光手术标准迈进具有重要意义。(眼科, 2013, 22: 73-76)
    病例报告
    结膜吸吮线虫病一例
    宁娜, 鹿秀海, 张迎, 张辉
    2013, 22(2):  76. 
    摘要 ( 1529 )   PDF (1399KB) ( 50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飞秒激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邢晓杰, 汤欣, 苑晓勇
    2013, 22(2):  77-79. 
    摘要 ( 2178 )   PDF (1889KB) ( 52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近发展的飞秒激光技术以其穿透性强,精密度高等特点成功整合于白内障手术中。它利用激光爆破作用来制作透明角膜切口,精确进行晶状体前囊膜切开而代替手法撕囊,还可进行角膜缘松弛切开矫正散光等,因此其在白内障手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其出现时间较短,目前尚缺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在其实际应用中,手术适应证有待细化,应加快飞秒激光超声乳化一体机的研发进程。(眼科, 2013, 22: 77-79)
    焦点论坛
    论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有效性与必要性
    董喆, 王宁利, 李莹, 罗岩
    2013, 22(2):  80-81. 
    摘要 ( 1802 )   PDF (1004KB) ( 50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为高度近视患者提供了一项新的可以选择的矫正方法,为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完备的术前检查、定期的术后观察是必不可少的。而屈光手术的进行与否,则取决于患者对于抛弃框架眼镜或接触镜的要求程度,术前充分的沟通可以使患者了解自身眼部条件的不足,使其对术后效果有客观的预期。(眼科, 2013, 22: 80-81)
    论著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高灌注压下眼内血流的变化
    王振茂, 张铭志
    2013, 22(2):  82-85. 
    摘要 ( 18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高灌注压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时搏动性眼血流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设计  前瞻性非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患者23例。方法 应用搏动性眼血流分析仪分别在手术前、手术中动态测量眼内搏动性眼血流参数,包括搏动性眼血流量(POBF)、脉搏周期内平均眼压等,心电监护仪记录心率及血压。术前基线观察点为手术开始置开睑器后,术中超声乳化阶段及皮质抽吸阶段各测量1次。分析年龄、眼压、心率和血压与POBF的相关性。主要指标 搏动性眼血流量,眼压。结果 患者术前基线、超声乳化阶段、皮质抽吸阶段测得的搏动性眼血流量分别为(16.43±6.52)、(12.36±9.60)、(8.24±6.55)μl/秒。与术前基线相比,术中超声乳化及皮质抽吸时的搏动性眼血流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皮质抽吸时搏动性眼血流量较超声乳化时进一步下降,与基线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患者术前基线、超声乳化阶段、皮质抽吸阶段的平均眼压分别为(21.10±4.10)、 (59.64±13.83)、 (39.72±10.04)mm Hg。与术前基线眼压相比,术中两个观察点的眼压明显升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年龄和眼压与POBF呈负相关(b=-0.068,P<0.001和b=-0.012,P<0.001),心率和收缩压与POBF呈正相关(b=0.005,P=0.046;b=0.007,P<0.001)。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高灌注压的持续作用下,眼压明显升高,搏动性眼血流持续下降,提示持续高灌注压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造成眼内的血供减少。(眼科, 2013, 22:82-85)
    中国南方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GJA8基因C>G新突变
    马子程, 李乾, 郭媛媛, 杨振菲, 朱思泉
    2013, 22(2):  86-89. 
    摘要 ( 184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先天性白内障(ADCC)家系进行候选基因筛查,以期寻找其可能的致病基因。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一个中国南方ADCC家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方法,对该家系进行ADCC常见致病基因突变筛查。主要指标 基因序列。结果 临床眼科检查显示该家系先天性白内障类型为核性白内障。候选基因序列测定显示在GJA8基因c.565位置上存在C>G的突变,该突变导致在缝隙连接蛋白Cx50 p.189位置上的脯氨酸突变为丙氨酸,此氨基酸改变位点位于缝隙连接蛋白结构中第二个细胞外段。而该家系中非患者和100名对照者基因组序列均无此改变。结论 位于GJA8 的c.565C>G突变是导致此先天性白内障家系可能的致病原因,缝隙连接蛋白第二个胞外结构域对晶状体的透明性起着重要作用。(眼科, 2013, 22: 86-89)
    病例报告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影像学检查一例
    薛馨槐, 杨琳, 梁月
    2013, 22(2):  89. 
    摘要 ( 1544 )   PDF (1504KB) ( 50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白内障手术前后全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比较
    董红颜, 董丽, 白洁,
    2013, 22(2):  90-93. 
    摘要 ( 20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增生前期(PPDR)和增生期(P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合并中、重度白内障在不同时期行全视网膜光凝术(PRP)的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62例(95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诊断PPDR和PDR且伴有中、重度白内障的患者。方法  所有患者均能模糊看到眼底,取得知情同意后根据病情将PPDR期和PDR期分配置A、B二组中。A组30例47眼,先行视网膜周边光凝2次,再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个月再行2次视网膜光凝,补充术前未光凝部分;B组32例48眼,先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个月分3次行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每次间隔1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所有患者行眼科常规检查及FFA和OCT检查。FFA检查结果为判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标准。显效:原有新生血管完全萎缩和无灌注区消失;有效:原新生血管部分萎缩和无灌注区大部分消失;无效:新生血管无明显变化、发生玻璃体积血和新生血管青光眼。主要指标 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消失状况、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结果  A组和B组PPDR期患者激光术前、后视力提高和视力稳定率分别为90.5%(19/21眼)和86.4%(19/22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在PDR期,两组分别为76.9%(20/26眼)和65.4%(17/26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PDR期患者FFA检查无灌注区消失A组显效和有效占85.7%(18/21眼),B组显效和有效占81.8%(18/22眼),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1);PDR期两组FFA检查新生血管和无灌注区消失状况:A组显效和有效占61.5%(16/26眼),B组显效和有效占42.3%(11/26眼),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3)。PPDR期患者A组黄斑中心凹厚度(213±11.8)μm,与B组(189±10.4)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PDR期A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286±16.7)μm,明显低于B组(425±20.7)μm(P=0.01)。结论  对于PDR合并白内障患者,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分期行全视网膜光凝对PDR的效果优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光凝治疗。(眼科, 2013, 22: 90-93)
    应用爆破模式与挤压劈核法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
    王班伟, 高阳
    2013, 22(2):  94-97. 
    摘要 ( 19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爆破模式与挤压劈核法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98例(198眼)硬核白内障患者。方法 使用Laureate超声乳化仪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爆破超声模式和挤压式劈核方法,B组采用传统连续超声模式与刻槽的分核方法。术前记录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中记录两组平均超声能量和平均超声时间,术后1天、1周、1个月分别观察两组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水肿情况。主要指标 术中超声能量和超声时间、术后视力、角膜水肿程度、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A组平均超声能量为(8.1±1.3)%,B组为(27.0±3.4)%;平均超声时间A组为(59.2±5.8)s,B组为(256.1±14.5)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组术后第1天矫正视力大于0.5者70眼(68.0%),B组为12眼(1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A组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Ⅰ级者72眼(69.9%),B组13眼(13.6%),A、B两组Ⅳ级水肿分别为6眼(5.8%)和35眼(36.8%)。A组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5±2.4)%,B组为(9.5±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无后囊膜破裂病例,B组术中后囊膜破裂1眼。结论  与采用传统超声模式和劈核方式的超声乳化手术相比,应用爆破模式与挤压劈核法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可使超声时间缩短,超声能量减少,手术疗效好且并发症少。(眼科, 2013,22: 94-97)

    不同种族角膜植片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效果的影响
    张樱楠, 闫超, 王立, 刘静, 潘志强
    2013, 22(2):  98-100. 
    摘要 ( 18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种族间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效果,总结不同种族之间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可行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2002年10月至2003年3月因角膜白斑、角膜内皮失代偿、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失败等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患者10例(10眼)。方法 采用国际组织库提供的中期保存角膜植片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其中高加索人种角膜8片,西班牙人种1片,非洲人种1片。术前收集患者资料,术后进行随访和临床观察,评价角膜植片的存活情况以及疗效。主要指标 视力,角膜植片透明度,角膜新生血管分级。结果 10例患者平均随访(12.6±3.86)个月,4例患者角膜植片基本保持透明,视力平均提高1~2行。6例(60%)患者出现植片混浊、植片水肿、新生血管长入等排斥反应,视力不提高。结论 本文小样本观察显示不同种族角膜供体可以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眼科, 2013, 22:98-100)
    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恢复期干眼症的效果
    刘淑英, 李志清, 陈露霞, 赵少贞
    2013, 22(2):  101-104. 
    摘要 ( 20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工泪液在病毒性角膜炎恢复期中治疗干眼症的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的43例(52眼)病毒性角膜炎经常规治疗恢复期被确诊为干眼症的患者。方法 上述患者在停用抗病毒、抗生素眼药及各种人工泪液的基础上,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每日4次)联合糖皮质激素(每日3次)点眼,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天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的变化。主要指标 BUT、FL评分、SIT。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随访。治疗后7、14、28天观察BUT、FL及SIT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部分病例症状消失。从治疗前到治疗后28天,SIT从(6.40±2.31)mm增加到(14.58±2.81)mm(P=0.000)、FL评分由(7.52±2.78)分降低到(0.14±0.26)分(P=0.000)、BUT从(7.63±0.90)秒延长到(11.53±1.78)秒(P=0.000)。结论 对于病毒性角膜炎恢复期干眼患者,在停用抗病毒及抗生素药物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及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治疗,治愈率高,效果确切。(眼科,2013, 22: 101-104)
    结膜松弛症患者球结膜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韩竹梅, 张兴儒, 张隆, 倪振华, 孙健, 符之瑄, 李青松, 项敏泓
    2013, 22(2):  105-109. 
    摘要 ( 18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组织贴壁法原代培养结膜松弛症球结膜成纤维细胞,并对细胞进行鉴定,为结膜松弛症体外实验提供大量的细胞。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体外培养的人结膜松弛症球结膜成纤维细胞。方法 以结膜松弛症患者手术切除的球结膜为材料,采用组织贴壁法培养细胞,胰酶消化、传代,并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鉴定、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纤维细胞胞浆特异性蛋白的表达。主要指标 细胞形态、结构、纯度。结果 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2~5天见组织块能紧密贴附于六孔板,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块周围有细胞溢出,10~15天即可见细胞增生,细胞呈马赛克样,界线不清。传代至第2代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一致,大小均一,呈放射状排列,为长梭形或两头尖的长条状,胞质中有一个卵圆形的细胞核,周围有长短不等的细胞突起相互交联。细胞免疫化学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结膜松弛症球结膜成纤维细胞Vimentin表达阳性,Keratin(C11)表达阴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纤维细胞Vimentin表达阳性,Keratin(C11)表达阴性。结论 采用组织贴壁法培养能够获得稳定的结膜松弛症球结膜成纤维细胞,经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鉴定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为结膜松弛症球结膜成纤维细胞。(眼科, 2013, 22: 105-108)
    病例报告
    球结膜下骨性迷芽瘤一例
    李蓉, 王雨生
    2013, 22(2):  108-109. 
    摘要 ( 1420 )   PDF (1255KB) ( 49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Pentacam系统检测角膜曲率和高度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张雪, 胡琦, 康杨, 李雪, 周文艳, 王珂萌
    2013, 22(2):  110-116. 
    摘要 ( 17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参数在临床期圆锥角膜、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和正常角膜中的变化以及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意义。设计 诊断技术评价。研究对象 临床期圆锥角膜组患者16例(16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19例(19眼),有近视散光的患者29例(29眼)为正常对照组。方法 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出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的12个参数。利用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方法对各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利用偏最小二乘(PLS)方法构建临床期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模型。 主要指标 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参数。结果 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参数在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P均<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中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均接近于1,说明其诊断准确性较高,并且分别得出在临床期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中较好参数的诊断界值:角膜前表面5 mm内在最佳配适球镜(BFS)上的最大高度(MaxAE5)为13.5 μm和10 μm,角膜后表面5 mm内在BFS上的最大高度(MaxPE5)为34.5 μm和24.5 μm。应用PLS方法构建了临床期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模型。结论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参数对临床期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眼科, 2013,22: 110-115)
    病例报告
    眼球穿通伤患者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硅油进入眼眶一例
    严欢, 于秀婷, 鲁小中, 丁琢, 李月月, 肖利华
    2013, 22(2):  115-116. 
    摘要 ( 1604 )   PDF (1715KB) ( 50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灯箱视力表与Freiburg电子视力表应用对比研究
    杨瑶华, 甄毅, 吴海涛, 李鹏 
    2013, 22(2):  117-120. 
    摘要 ( 20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灯箱视力表与Freiburg电子视力表结果的一致性与可重复性,评价Freiburg电子视力表的临床应用价值。设计 诊断性技术评价。研究对象 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的工作人员86例,平均年龄(26.3±2.1)岁。方法 所有入选者均随机由2位固定检查者分别使用灯箱视力表和Freiburg电子视力表进行检查,两种视力表检查的顺序随机决定。所有检查均在同一房间内完成,房间内亮度小于3 lux。检查距离均为3 m。对不同视力表间与检查者间测量重复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结果的差别并计算相关系数r值。主要指标 使用两种视力表获得的logMAR视力。结果 在检查者一,用灯箱视力表查,被检者logMAR视力为0.19±0.23,Freiburg电子视力表0.20±0.15,两者差值为-0.011±0.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1, P=0.461),但有显著相关性(r=0.808,P=0.000)。在检查者二,用灯箱视力表查,被检者logMAR视力为0.32±0.25,Freiburg电子视力表为0.20±0.15,两者差值为-0.118±0.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1, P=0.000)及显著相关性(r=0.810,P=0.000)。均用灯箱视力表,检查者一、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72,P=0.001),两者显著相关(r=0.938,P=0.000)。而均用Freiburg电子视力表,检查者一、二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9,P=0.890),两者显著相关(r=0.986,P=0.000)。结论 Freiburg电子视力表受检查者因素的影响小于灯箱视力表,其在不同测量者间的可重复性优于灯箱视力表。(眼科, 2013, 22: 117-120)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及调整缝线在手术中的应用
    漆雅, 于刚, 吴倩, 曹文红, 樊云葳, 张诚玥, 崔杰, 蔺琪, 胡曼
    2013, 22(2):  121-123. 
    摘要 ( 18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术前治疗、手术时机与手术量以及调整缝线在治疗中的应用。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者30例。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术前矫正屈光异常,观察斜视度稳定,并予适当弱视治疗,在双眼视力相当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按照裸眼和戴镜斜视度的平均值设计手术量。术中常规使用调整缝线技术,术后早期依据眼位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术后随访6~15个月。观察眼位及双眼视功能。主要指标 术后眼位、双眼视功能、眼位调整情况。结果 有3例患儿进行了眼位调整,均为过矫,避免了二次手术。末次随访时30例患者中26例(87%)眼位在正位~+8△之间,4例(13%)眼位+10△~+15△。术前能合作行双眼视功能检查者19例,有双眼视功能者2例(11%)。末次随访时能合作双眼视功能检查者21例,有双眼视功能者15例(71%)。结论  内斜视伴有调节因素时应及时全矫配镜,在残余斜视度稳定、双眼矫正视力基本相当后应尽早手术。手术设计根据戴镜与裸眼视近的平均斜视度,调整缝线有助于保证术后早期的眼位满意,降低了二次手术的风险。(眼科, 2013,22: 121-123)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睡眠质量分析
    魏建丽, 张露容, 周和定
    2013, 22(2):  124-125. 
    摘要 ( 16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睡眠质量状况。设计 问卷调查。研究对象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21例,健康对照者21例。 方法 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CSC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睡眠质量状况,受试者独立自我评定。主要指标 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结果 CSC组PSQI总均分为8.76±5.07,与正常对照组(3.57±1.7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睡眠质量评分1.67±0.86,入睡时间评分1.33±1.32,日间功能评分2.24±0.10,睡眠效率评分0.86±1.15,睡眠障碍评分1.38±0.67,与对照组(分别为:0.71±0.64、0.24±0.44、0.90±0.54、0.19±0.40、0.95±0.2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结论 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可能是CSC患者的发病因素之一。(眼科, 2013, 22: 124-126)
    复方樟柳碱注射改善玻璃体切除术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视力及眼血供的效果
    郑姣, 曹飞
    2013, 22(2):  126-129. 
    摘要 ( 21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对玻璃体切除术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者视力及眼血供的效果。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三峡大学仁和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后7天视力无提高,且视网膜无新鲜出血的PDR患者44例(44眼)。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A组,22例22眼),对照组(B组,22例22眼,6例6眼失去随访)。术后1周开始用药,A组仅使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2 ml,每日1次,连续28天,B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连续28天。用药前和用药后第2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视力提高>2行为有效。主要指标 最佳矫正视力、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 视力:A组14例(63.6%)有效、B组3例(18.8%)有效,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P=0.016)。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A组治疗后的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较治疗前升高(11.20±5.15)cm/s,B组升高(5.01±5.02)cm/s(t=8.44,P=0.000);A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较治疗前升高(6.49±2.56)cm/s,B组升高(2.53±2.81))cm/s(t=4.52,P=0.000);A组平均血流速度(Vm)较治疗前升高(9.06±3.41)cm/s,B组升高(4.54±3.95)cm/s(t=3.77,P=0.001),A组Psv、Edv、Vm升高幅度优于B组。而A组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降低(0.52±0.36)cm/s,B组为(0.19±0.32)cm/s(t=2.92,P=0.006);A组搏动指数(PI)较治疗前降低0.64±0.45,B组为0.09±0.46(t=3.69,P=0.001),A组RI、PI降低幅度也高于B组。结论 复方樟柳碱颞侧动脉旁皮下注射对提高玻璃体切除术后PDR患眼的视力及改善眼供血有效。(眼科, 2013, 22: 126-129)
    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所致视神经萎缩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黄斑厚度的定量研究
    张译心, 戴艳丽, 黄厚斌, 魏世辉
    2013, 22(2):  130-134. 
    摘要 ( 19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应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分析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IDON)所致视神经萎缩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和黄斑厚度(MT)的变化及其与病程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眼底表现视盘色苍白确定为视神经萎缩的IDON患者16例(16眼)及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23例(23眼)。方法  回顾OCT和BCVA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两组RNFLT和MT的差异,平均RNFLT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的关系以及RNFLT和MT与病程和BCVA的线性相关关系。主要指标  平均(360°)RNFLT、四个象限RNFLT、黄斑容积平均厚度、ETDRS栅格9个分区的MT、病程及BCVA。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病例组360°平均和四个象限RNFLT均显著变薄(P均=0.00),除中心子区外(P=0.25),其余分区MT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均显著变薄(P均=0.00)。平均RNFLT与黄斑容积平均厚度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662,P=0.01),平均RNFLT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与病程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0.70,P=0.13)。平均RNFLT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与BCVA均无直线相关关系(P=0.80,P=0.28)。结论  有视神经萎缩的IDON患者除黄斑中心子区MT无显著变化外,其余分区MT和所有象限RNFLT均显著变薄,黄斑容积平均厚度与平均RNFLT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NFLT越薄黄斑容积平均厚度越薄。RNFLT和黄斑容积平均厚度与病程和BCVA无线性相关关系。(眼科, 2013, 22: 130-134)
    大黄多糖对内毒素诱导急性前葡萄膜炎TLR4/NF-κB传导通路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张晓龙, 王婧, 许卓再, 李中秋, 卢弘
    2013, 22(2):  134-140. 
    摘要 ( 18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观察大黄多糖对内毒素(LPS)诱导的急性前葡萄膜炎TLR4通路的影响,揭示大黄多糖对急性前葡萄膜炎TLR4通路的分子干预机制,为TLR4 通路介导的炎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野生型Wistar大鼠、RAW264.7巨噬细胞系。方法 野生型Wistar大鼠1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LPS组)、大黄多糖处理组,每组5只,大黄多糖处理组腹腔注射400 mg/kg大黄多糖,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PBS。各组腹腔注射2小时后模型组和大黄多糖处理组每只大鼠足底注射0.1 ml霍乱弧菌内毒素LPS,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PBS,24小时后裂隙灯下观察大鼠眼前节炎症反应并按炎症分级评分,RT-PCR观察大鼠虹膜TLR4表达的变化。RAW264.7巨噬细胞系进行体外培养,用大黄多糖、LPS分别刺激,通过Western blot、RT-PCR、ELISA、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两者对巨噬细胞TLR4及相关分子的影响。主要指标 大鼠眼前节炎症反应程度、巨噬细胞TLR4表达变化。结果 裂隙灯下观察,LPS组相比于正常对照组虹膜充血严重,前房闪辉及瞳孔区纤维素渗出均较多;大黄多糖干预组大鼠仅轻度虹膜充血,瞳孔缘无明显渗出膜,瞳孔无缩小。RT-PCR示大黄多糖干预组TLR4 mRNA 表达较LPS组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显示大黄多糖在体外分别能引起巨噬细胞TLR4、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核因子-κB(NF-κB) p65蛋白和mRNA表达量的增加;ELISA显示大黄多糖100 ?滋g/ml作用于Raw264.7细胞24小时后能引起上清液炎症因子IL-17,IL-10,TNF-α,INF-γ,IL-1β的表达增高;免疫荧光显示大黄多糖能引起培养细胞的激活、TLR4复合物及NF-κB p65表达。结论 大黄多糖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前葡萄膜炎模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外实验显示大黄多糖同LPS一样,在体外具有激活巨噬细胞TLR4及其下游MyD88和NF-κB、调节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眼科, 2013, 22: 134-140)
    教学园地
    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眼科教学活动
    梁庆丰, Antoine Labbé, 李建军 
    2013, 22(2):  141-143. 
    摘要 ( 19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眼科学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图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其发展,需要采纳新的教学手段。眼科学利用互联网资源教学具有资源丰富、互动交流、形象生动、自主学习等特点,对眼科学教学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目前网络资源管理有待提高,网络教学存在一定缺陷。如何更好地获取眼科学信息资源进行网络教学,了解各种搜索引擎、建立最佳检索途径、合理利用眼科学官方网站等至关重要。(眼科, 2013, 22: 141-143)
    疑点解析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验光配镜要点
    王小兵
    2013, 22(2):  144-144. 
    摘要 ( 1481 )   PDF (654KB) ( 50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