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期以角膜及眼表疾病的诊治为主要报道内容,特别刊出了“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研究专题征文活动中的部分获奖论文。 随着人们对干眼认识的提高,睑缘炎、MGD作为干眼的重要因素正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识和重视。邓世靖等的论著对84例睑缘炎患者的睑缘炎类型、相关角膜病变特点、范围及其睑板腺功能进行观察,发现睑缘炎患者发生角膜病变与睑板腺功能密切相关,混合型睑缘炎更容易发生角膜浸润和溃疡。宁建华等将MGD性干眼患者分别采用聚乙二醇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和聚乙二醇滴眼液+夫西地酸眼凝胶治疗,结果发现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对MGD性干眼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林琳等也比较了MGD相关性干眼患者应用地塞米松眼膏+羟糖甘滴眼液+物理治疗的试验组与应用妥布霉素眼膏等的对照组的疗效,发现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MGD相关性干眼的效果更优。 免疫抑制剂仍然是角膜移植术后预防和治疗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药物。接英和潘志强在相关述评中强调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指出糖皮质激素仍是一线药物,但长期应用需注意其副作用;环孢霉素A滴眼液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可减少激素的副作用。孙旭光关于非甾体抗炎药在眼科临床中应用的述评中强调,目前非甾体抗炎药在眼科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合理应用、避免其不良反应。孙莉和陈蔚回顾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指出白内障术后并发HSK尽管比例不高,但是容易误诊和漏诊。朱晓博和周跃华的论著分析了傅立叶OCT角膜厚度参数在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筛查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发现MIN、 MIN-MED、 MIN-MAX等参数能有效筛查临床前期圆锥角膜。 本期还刊出了其他领域的相关论著,赵欣等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PI)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高危者进行干预的2年效果报道,证实LPI能有效防止PACG高危者发展为PACG。万修华等对双通道系统视觉质量分析仪评价正常人客观视觉质量的检查方法可重复性进行了评价。李丹等的荟萃分析表明,采用首选贝伐单抗与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对比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时,在降低黄斑中心厚度及提高视力方面二者疗效相仿,但安全性方面曲安奈德明显较贝伐单抗差。闫洪欣和魏世辉发现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中发病年龄大、血压24小时昼夜节律异常者视力损害更严重。吕梦和马东丽的实验研究发现发育期豚鼠对远视性离焦诱导敏感;裴雪婷等成功构建了HTRA1 sh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该shRNA慢病毒能有效抑制RPE细胞株HTRA1基因的表达。秦毅等介绍了采用联合外眦成形、下睑外翻缝线以及睑板前轮匝肌切除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方法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