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2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5-25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2013, 22(3):  145. 
    摘要 ( 13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期以角膜及眼表疾病的诊治为主要报道内容,特别刊出了“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研究专题征文活动中的部分获奖论文。
     随着人们对干眼认识的提高,睑缘炎、MGD作为干眼的重要因素正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识和重视。邓世靖等的论著对84例睑缘炎患者的睑缘炎类型、相关角膜病变特点、范围及其睑板腺功能进行观察,发现睑缘炎患者发生角膜病变与睑板腺功能密切相关,混合型睑缘炎更容易发生角膜浸润和溃疡。宁建华等将MGD性干眼患者分别采用聚乙二醇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和聚乙二醇滴眼液+夫西地酸眼凝胶治疗,结果发现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对MGD性干眼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林琳等也比较了MGD相关性干眼患者应用地塞米松眼膏+羟糖甘滴眼液+物理治疗的试验组与应用妥布霉素眼膏等的对照组的疗效,发现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MGD相关性干眼的效果更优。
     免疫抑制剂仍然是角膜移植术后预防和治疗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药物。接英和潘志强在相关述评中强调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指出糖皮质激素仍是一线药物,但长期应用需注意其副作用;环孢霉素A滴眼液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可减少激素的副作用。孙旭光关于非甾体抗炎药在眼科临床中应用的述评中强调,目前非甾体抗炎药在眼科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合理应用、避免其不良反应。孙莉和陈蔚回顾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指出白内障术后并发HSK尽管比例不高,但是容易误诊和漏诊。朱晓博和周跃华的论著分析了傅立叶OCT角膜厚度参数在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筛查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发现MIN、 MIN-MED、 MIN-MAX等参数能有效筛查临床前期圆锥角膜。
     本期还刊出了其他领域的相关论著,赵欣等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PI)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高危者进行干预的2年效果报道,证实LPI能有效防止PACG高危者发展为PACG。万修华等对双通道系统视觉质量分析仪评价正常人客观视觉质量的检查方法可重复性进行了评价。李丹等的荟萃分析表明,采用首选贝伐单抗与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对比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时,在降低黄斑中心厚度及提高视力方面二者疗效相仿,但安全性方面曲安奈德明显较贝伐单抗差。闫洪欣和魏世辉发现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中发病年龄大、血压24小时昼夜节律异常者视力损害更严重。吕梦和马东丽的实验研究发现发育期豚鼠对远视性离焦诱导敏感;裴雪婷等成功构建了HTRA1 sh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该shRNA慢病毒能有效抑制RPE细胞株HTRA1基因的表达。秦毅等介绍了采用联合外眦成形、下睑外翻缝线以及睑板前轮匝肌切除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方法及疗效。
    述评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
    接英 潘志强
    2013, 22(3):  145-146. 
    摘要 ( 518 )   PDF (1005KB) ( 7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高危植床,排斥率可高达50%以上。糖皮质激素一直是目前防治免疫排斥反应的一线药物,局部应用是主要的用药途径,但长期应用需注意其眼部副作用;环孢霉素A滴眼液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可更好地预防免疫排斥反应发生,减少激素的副作用。他克莫司(FK506)局部应用也有良好效果。
    非甾体抗炎药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孙旭光
    2013, 22(3):  147-148. 
    摘要 ( 1620 )   PDF (873KB) ( 52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化学结构不同、药理机制相近、具有抗炎及镇痛作用的药物。近年来,眼科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逐渐广泛,其合理应用主要依赖于临床医生对此类药物作用、适应证、不良反应的了解与掌握以及临床应用经验的及时总结。
    论著
    睑缘炎相关角膜病变特点及其睑板腺功能的临床观察
    邓世靖 王智群 张阳 孙旭光
    2013, 22(3):  149-153. 
    摘要 ( 20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睑缘炎相关角膜病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与睑缘炎和睑板腺功能的关系。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年1~10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睑缘炎患者84例(168眼)。方法 裂隙灯下观察睑缘炎类型、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及脂质排出难易度、角膜病变临床表现及病变范围,并进行评分。分析角膜病变特点及病变范围与睑缘炎类型及睑板腺功能的关系。主要指标 睑缘炎类型、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脂质排出难易度和角膜病变范围。结果 84例(168眼)睑缘炎患者平均病程(22.25±40.46)个月。其中前部睑缘炎1例(2眼),后部睑缘炎42(84眼)例,混合型睑缘炎41例(82眼)。其中65例(104眼)出现角膜病变。角膜周边或中周部上皮下或浅基质浸润44例(73眼,70.2%),角膜周边或中周部溃疡10例(15眼,18.3%),角膜云翳或瘢翳5例(8眼,7.7%),角膜点片状上皮混浊、糜烂3例(4眼,3.8%)。17眼(10.1%)角膜病变范围超过1/2角膜,10眼(6%)到达角膜中央,其中1例角膜中央融解、变薄。与后睑缘炎相比,混合型睑缘炎角膜浸润和溃疡更多见(P=0.003);与无角膜病变者相比,有角膜病变者的睑板腺分泌难易程度和睑脂性状评分均较高(t=-4.606和13.418,P=0.033和0.000)。结论 睑缘炎相关角膜病变临床表现多样。混合型睑缘炎更容易发生角膜浸润和角膜溃疡。睑缘炎患者是否合并角膜病变与睑板腺功能密切相关。
    消息
    《眼底病疑难病例解析精选2012》一书出版
    刘宁朴
    2013, 22(3):  153. 
    摘要 ( 15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刘宁朴主编的《眼底病疑难病例解析精选2012》已于2013年3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精选了23种眼底病疑难临床真实病例进行讨论,试图通过对这些临床典型病例的总结分析,展示一种扩展的思维方式,以开阔视野,扩大思路,积累临床经验,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好医疗服务的能力。本书主要特色是在分析讨论每一个病例之后,总结提炼出了从该病例诊疗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体会。全书共有精美彩图109幅,包括眼底彩色照相图、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吲哚青绿造影图、彩色超声多普勒图和磁共振成像图,可供各级眼科医生参考。
    论著
    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初步观察
    宁建华 李绍伟 陈铁红 郭作锋 吕芳奇
    2013, 22(3):  154-156. 
    摘要 ( 17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的疗效。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38例(476眼)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患者。方法 患者分成两组:组1,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120例(240眼);组2,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夫西地酸眼凝胶治疗118例(236眼)。裂隙灯观察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2、4周泪膜破裂时间(BUT)、 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I)、 角膜荧光素染色(FL)以及干眼症状的改善程度。主要指标 BUT、 Schimer-I、 FL评分以及干眼症状。结果  治疗前,组1与组2 Schirmer-I、BUT、F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药后2周,组1和组2的Schirmer-I、BUT和FL评分分别为(13.6±4.2)mm和(12.5±3.8)mm(P=0.45),(12.4±3.2)和(5.6±2.8)s(P=0.00), (1.3±0.7)和(4.7±1.1)(P=0.00)。用药后4周,组1和组2的Schirmer-I、BUT和FL评分分别为(14.7±3.7)和(13.4±2.5)mm(P=0.09),(14.2±2.8)和(8.6±2.4)s(P=0.00), (1.1±0.4)和(3.4±0.8)(P=0.00)。用药后2周,组1和组2的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2.6±0.9)和(5.4±1.5)(P=0.00);用药后4周,组1和组2的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1.4±0.7)和(3.8±1.3)(P=0.00)。结论 短期应用聚乙二醇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有较好的疗效。
    局部应用地塞米松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的疗效观察
    林琳 晋秀明 童女侠
    2013, 22(3):  157-160. 
    摘要 ( 15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单纯应用抗生素以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性干眼的临床效果。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诊断为MGD相关性干眼患者42例(84眼)。方法  随机选择其中22例(44眼)为试验组,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羟糖甘滴眼液+局部热敷;20例(40眼)为对照组应用妥布霉素眼膏+羟糖甘滴眼液+局部热敷。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和4周观察睑板腺功能及其干眼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及症状改善情况。主要指标 睑板腺功能方面:裂隙灯显微镜下评价眼睑睑缘变化,睑板腺开口的变化,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睑板腺脂质排出难易度评分;干眼方面: Schirmer I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情况及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MGD病程、MGD体征和干眼体征等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2、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泌物性状评分、睑板腺脂质排出难易度评分和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TBUT均明显增加(P均<0.05)。两组的CFS评分在治疗后2、4周比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1、2周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和睑板腺挤压试验评分明显较低,而在治疗后各时间点TBUT值明显较高(P均<0.05)。结论  单纯抗生素以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MGD相关性干眼均有疗效,但后者在改善症状及体征方面效果更优。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并发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特点及治疗
    孙莉 陈蔚
    2013, 22(3):  161-164. 
    摘要 ( 15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5年4月至2012年8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白内障术后并发HSK患者12例(15眼)。方法 对上述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基本信息、临床分型(Holland诊断分类法)、手术史、治疗方案和病程。治疗方案:感染性角膜上皮炎给予阿昔洛韦片口服;局部更昔洛韦凝胶;无防腐剂人工泪液滴眼。基质型和内皮型角膜炎予以静脉滴注阿昔洛韦和地塞米松,口服阿昔洛韦片和强的松片;局部滴用0.02%氟美瞳和自体血清。主要指标 临床分型、症状、体征、病程。结果 12例(15眼)患者均在白内障手术后3天~4周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病变,其中感染性角膜上皮炎5例(6眼),基质型和内皮型7例(9眼)。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眼红、痛、异物感、畏光流泪和视力下降。治疗后上皮型患者视力从0.3~0.6提高至0.6~0.8,病程1~3周;基质型和内皮型患者视力从手动~0.6提高至指数~0.9,病程1~3个月。结论 白内障术后并发HSK尽管比例不高,但容易误诊和漏诊,患者的病程与病情轻重相关,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对视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傅立叶OCT角膜厚度参数在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筛查中的作用
    朱晓博 周跃华
    2013, 22(3):  165-169. 
    摘要 ( 16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傅立叶OCT(RTVueOCT)角膜厚度参数在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筛查中的作用。设计 诊断技术评价。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屈光中心就诊的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36例(56眼);临床前期圆锥角膜患者38例(57眼);正常对照组30例(60眼)。方法 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及Tomey角膜地形图进行检查。可疑圆锥角膜者,经3~6个月随访角膜地形图KSI值增大或局部曲率较前增高,诊断为临床前期圆锥角膜。采用RTVueOCT测量圆锥角膜组,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组患眼及正常对照组双眼的角膜厚度参数,包括上方与下方角膜平均厚度的差值(S-I值)、鼻上方与颞下方角膜平均厚度的差值(SN-IT值)、最小角膜厚度值(MIN)、最小与中间值角膜厚度差(MIN-MED)、最小与最大角膜厚度差(MIN-MAX)、最薄点X-location和最薄点Y-location。比较三组间参数差异,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ROC曲线,计算各参数区分正常对照组和临床期圆锥角膜、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的切点、敏感度和特异度。主要指标 S-I值、SN-IT值、MIN、MIN-MED、MIN-MAX、最薄点X-location和最薄点Y-location、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组及临床期圆锥角膜组的IT-SN、 I-S 、MIN、MIN-MED、MIN-MAX值均明显增加,且呈递增趋势(P均<0.05)。上述各参数在区分临床前期圆锥角膜和正常对照组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0.732、0.858、0.769、0.790;切点分别为-28.5、 -33.5、 487.0、 -22.5、 -53.0 μm;其敏感性分别为0.632、0.404、0.667、0.596、0.632;特异度分别为0.833、0.967、0.900、0.937、0.917。结论 RTVueOCT角膜厚度参数能有效地筛查临床前期圆锥角膜。
    病例报告
    视神经脊髓炎合并干燥综合征一例
    罗丽华 高立新 王佳伟 王艳玲
    2013, 22(3):  169. 
    摘要 ( 13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危者的二年干预效果
    赵欣 郝云鹤 张昕蕾 翟江河 田静 何燕
    2013, 22(3):  171-175. 
    摘要 ( 15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use glaucoma,PACG)高危者的2年干预效果。设计 队列研究。研究对象 PACG高危者52例(104眼)。方法 PACG高危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26例(52眼),干预组行LPI, 观察组仅随访观察。于LPI术前、术后2周、6及12个月、2年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主要指标 眼压、UBM图像中前房角参数。结果 干预组LPI术前眼压为(16.89±3.01) mm Hg,最后随访眼压为 (15.20±2.39) mm Hg;LPI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小梁虹膜夹角、房角开放象限数均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观察组随访1年时眼压变化无显著差异,但房角开放距离、小梁虹膜夹角、房角开放象限数均较前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随诊2年时眼压(17.31±2.27)mm Hg,  较前增高(P<0.05)。干预组无一例发展为PACG,观察组2例(2眼)PACG急性发作。 结论 LPI能有效改善前房角结构,并可有效防止PACG高危者发展为PACG。
    双通道系统视觉质量分析仪评价正常人视觉质量的可重复性研究
    万修华* 张烨* 乔利亚 蔡啸谷 谭家璿 李蕾 王宁利
    2013, 22(3):  175-179. 
    摘要 ( 31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双通道系统视觉质量分析仪(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 OQAS)评价正常人客观视觉质量的可重复性。 设计 诊断技术评价。 研究对象 26例(48眼)除屈光不正外无其他眼病的正常成年人。方法 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由同一测试者采用OQAS对研究对象进行视觉质量的检查,连续测量10次,检查视觉质量参数6种,包括调制传递函数的截止点(MTF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trehl2D ratio)、对比度为100%、20%、9%时的OV值(OV100%、 OV20%、 OV9%)以及客观散射指数(OSI)。利用SAS软件计算重复性限(RL)值。主要指标 6种OQAS参数的重复性限值(RL)。 结果 受试者的平均MTFcutoff、Strehl2D ratio、OV100%、OV20%、OV9%和OSI 分别为39.55±10.99、0.23±0.07、1.32±0.37、1.36±0.46、1.38±0.52和0.70±0.43,其RL值(百分比数值)分别为17.74%、24.95%、17.74%、20.59%、23.31%和37.07%。结论 双通道系统视觉质量分析仪作为评价正常人客观视觉质量的检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消息
    《病理性近视眼眼底改变》一书出版
    方严
    2013, 22(3):  179. 
    摘要 ( 14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方严、石一宁主编的《病理性近视眼眼底改变》一书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已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病理性近视眼眼底改变的研究进展。作者结合自己工作中的临床研究资料并系统复习病理性近视眼相关文献,分别从病理性近视眼概论、病理性近视眼眼底改变的分类及演变、豹纹状眼底、后葡萄肿、视盘改变、视网膜脉络膜改变、黄斑改变(综合)、周边眼底改变、玻璃体后脱离、近视性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有意对病理性近视眼的眼底改变这一专题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旨在对病理性近视眼的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本书为大16开,共10章,20余万字,插图400余幅,进口铜版纸彩色印刷。在眼底改变各章节的描述中,力求文字简练,图表随文而插,病例典型,便于理解。书后备有中英文索引,以便查阅,可直接帮助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及研究教学。本书定价88元,全国各地新华书店销售。
    论著
    首选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或曲安奈德对比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的荟萃分析
    李丹 麻南 罗玲 高付林 赵军 仇长宇 白凤华 胡莲娜
    2013, 22(3):  180-184. 
    摘要 ( 15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综合评价首选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IVB)或曲安奈德(IVT)对比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时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 设计 荟萃分析。 研究对象 Medline(1966~2012年)、EMbase(1966~2011年)、Cochrane图书馆(2011年)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1年)有关贝伐单抗或曲安奈德对比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资料。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上述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限定研究对象,通过Jadad评分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后,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二者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是否有差异的相关证据。 主要指标 中央黄斑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不良反应。 结果 共纳入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或曲安奈德对比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对照研究6项(共242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首选IVB组与首选IVT组的患者CMT降低幅度的差异为-33.22 μm(95%CI: -74.85 μm~8.42 μm)(P=0.12),提高BCVA幅度的差异为0.01 (95%CI: -0.13~0.14)(P=0.92)。首选IVB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低于首选IVT(合并比值比为0.03, 95%CI: 0.01~0.10)。结论 采用首选IVB与IVT对比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时,在降低CMT及提高BCVA方面二者疗效相仿,但安全性方面IVT明显较IVB差。二者间谁更适合作为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首选治疗,尚需更多前瞻性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支持。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动态血压与视力损害关系的临床研究
    闫洪欣 魏世辉
    2013, 22(3):  185-188. 
    摘要 ( 18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视力损害的关系。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63例确诊为NAION的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22例。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别按视力下降程度(0.3为界)分为低视力组(44例)和高视力组(19例);按就诊时发病眼别分为双眼发病组(20例)及单眼发病组(43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及动态血压参数。主要指标 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24小时动态血压曲线形态及参数。结果 双眼发病组患者的夜间舒张压(78.5±11.3 mm Hg)明显高于单眼发病组(72.2±10.8 mm Hg)(P=0.044)。低视力组患者发病年龄(57.1±10.3岁)较高视力组(47.6±9.7岁)大(P=0.001),低视力组中昼夜节律正常者比例(11.4%)明显低于高视力组(36.8%)(P=0.018)。结论 NAION患者中发病年龄大及血压24小时昼夜节律异常者视力损害更加严重。
    本期导读
    第四届国际葡萄膜炎研讨会会议通知(第一轮)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3, 22(3):  188. 
    摘要 ( 14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四届国际葡萄膜炎会议将于2013年11月1-3日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召开,本次会议由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协办,眼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眼科研究所承办。大会将邀请多位国内外从事葡萄膜炎等临床及眼免疫相关基础的领军专家,对葡萄膜炎及相关疾病的临床、基础和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专题讲授。会议将为参会代表搭建一个广泛、深入、富有成效的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打造并推动我国葡萄膜炎研究。届时还将举办“葡萄膜炎诊断治疗及新进展”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旨在提高眼科临床医师葡萄膜炎的诊治水平。欢迎眼科同仁报名参会及踊跃投稿。1.会议征文:1)征文内容: 各种类型葡萄膜炎、眼内炎症、手术后所至炎症反应及眼免疫相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论文或经验体会。2)征文要求:凡报送参加大会交流的论文,均须提交中、英文摘要一份(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及关键词,字数不超过500字)。上传摘要。征文截稿日期:2013年9月30日。2.会议注册:请登录会议网站,填报注册信息。会务费:国内代表800元/人,学生400元/人。报到当天缴费。3.会议地点:具体地点见第二轮通知,或登录会议网站查询。4.联系方式:电话:023-68485440 68485940 传真:023-68485440;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友谊路1号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邮编:410060;联系人:白琳 陈颖 周庆芸。
    论著
    远视性离焦对豚鼠屈光状态的影响
    吕梦 马东丽
    2013, 22(3):  189-194. 
    摘要 ( 15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形成的远视性离焦引起发育期豚鼠眼球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的变化,探讨不同方法远视离焦视觉诱导的有效性以及高度离焦对眼轴异常发育的风险。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18只6周龄雄性花色豚鼠。方法 将18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3只,凹透镜诱导组(B组)10只,无晶状体眼诱导组(C组)5只。A组不做干预,B组右眼缝合镶有凹透镜(实验动物眼本身的屈光度基础上加-13.00 D)的眼罩3周,C组右眼于6周龄行晶状体针吸术。两组左眼均为对照眼。于实验前和诱导后3周(9周龄)分别检测双眼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对比实验前后和实验眼与对照眼屈光发育的差异,综合评估不同诱导方法的有效性。主要指标 等效球镜度数、眼轴长度。结果 诱导前,各组屈光度、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诱导前屈光度(2.83±0.29)D,眼轴(8.01±0.18)mm,3周后屈光度(2.17±0.29)D,眼轴(8.41±0.15)mm。B组诱导前屈光度(2.55±0.98)D,眼轴(8.15±0.24)mm;3周后屈光度(-0.50±0.67)D,眼轴(9.30±0.14)mm;诱导出(-2.83±0.80)D的相对近视,眼轴较诱导前增长(1.18±0.22)mm。C组针吸术后屈光度(35.25±2.06)D,眼轴(7.96±0.11)mm;3周后屈光度(29.75±1.70)D,眼轴(9.95±0.07)mm;诱导出(-5.50±0.58)D的相对近视,眼轴较诱导前增长(1.98±0.14)mm。B组、C组诱导眼眼轴长度增加和近视漂移比各自的对照眼和A组右眼均增加显著(P均<0.05)。结论 发育期豚鼠对晶状体缺如和镶有高度负镜的眼罩诱导引起的远视离焦是敏感的,均有导致异常近视漂移和眼轴增长的作用。
    疑点解析
    儿童高度近视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屈光检查要点
    王小兵
    2013, 22(3):  194. 
    摘要 ( 13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高度近视进展且伴有弱视者往往因为预后不理想,而使医师在临床中没有诊疗兴趣,可能有时得不到细致全面的检查。其实其中一部分患者的真正病因是晶状体半脱位。作者在临床曾见到数例在多处就诊过的此类患者被漏诊,被怀疑为“圆锥角膜”,并按常规弱视诊疗,甚至被推荐做后巩膜加固手术。
    其实认真地常规裂隙灯检查就可以发现晶状体半脱位的体征,典型者有:虹膜震颤、有时在瞳孔缘可以发现晶状体边缘(暗光下瞳孔散大更明显)、前房可能过深、过浅或深度不均匀。
    由于晶状体不居中,个别患者会采取较特殊的头位及眼位注视,对此类患者尤其应该关注,进行详细检查。
    由于晶状体半脱位往往伴随悬韧带发育的异常,而散瞳对悬韧带会有较大的扰动,进而可能进一步影响晶状体的位置,同时散瞳前后的晶状体位置不同使得散瞳验光的可参考性降低,所以我们一般建议采用快速散瞳而尽量不用阿托品散瞳。因为散瞳前后晶状体位置可能不同,所以复验时的度数可能会有较大差异,要予以注意,即复验时也要独立检影验光。同时对于晶状体半脱位较明显者,散瞳后会有两个影动区域:一个是晶状体区域、另一个是晶状体脱离区域,由于晶状体脱离区域一般为10.00 DS以上的远视度数,而晶状体区域可能是大于20.00 DS以上的近视度数,所以晶状体脱离区域往往影动较亮,成为验光师的首选度数,这是错误的,需要注意。由于检影时影动复杂,要由有经验的验光师进行操作。
    对于此类患者一定要在散瞳验光后门诊复查,一是散瞳后晶状体半脱位在裂隙灯下更为明显可以确认;二是要确认验光度数;三是要检查眼底。
    晶状体半脱位可能引起眼压异常,所以必须定期测眼压并查眼底,以防止因眼压升高导致的视神经损害,需要注意的是此类患者的视野检查可能不准确。
    对于晶状体半脱位没有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尤其视功能和矫正视力可以达到日常需要者(我们的经验是:患者潜在视功能往往正常)一般不建议弱视训练,可以常规配镜,并定期复诊。平时注意避免可能导致头部眼部碰撞的运动,以防止晶状体位置变化。并嘱咐如视力突然变化,可能为晶状体位置变化加重,需要立即就诊。
    对于矫正视力过于低下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手术治疗,但术后因为失去调节能力,对学龄儿童非常不便,同时因为可能要采用张力环或缝合人工晶状体的技术,一定要由技术经验丰富的医师手术,以尽可能保证手术效果。
    论著
    HTRA1 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感染RPE细胞株的鉴定
    裴雪婷 刘宁朴 徐军
    2013, 22(3):  195-200. 
    摘要 ( 14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HTRA1基因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鉴定HTRA1 shRNA慢病毒感染RPE细胞株的效果。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HTRA1 shRNA慢病毒载体和RPE细胞。方法 设计靶向HTRA1 mRNA的寡核苷酸序列,构建HTRA1 shRNA表达质粒,测序鉴定其序列的正确性。通过载体质粒pGC-LV与辅助质粒pHelper 1.0、pHelper 2.0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收集病毒上清,测定滴度。将包装好的HTRA1 shRNA慢病毒感染RPE细胞,设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采用实时PCR(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TRA1基因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主要指标  HTRA1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结果 DNA测序证实HTRA1 shRNA表达质粒包装了正确的RNA干扰序列。慢病毒滴度测定为8×108 TU/ml。HTRA1 shRNA慢病毒感染RPE细胞后,HTRA1基因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功构建了HTRA1 sh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该shRNA慢病毒能够有效地抑制RPE细胞株HTRA1基因的表达。
    1022例开放性眼外伤患者回顾性分析
    王超军 张龄洁 辛勤辉 龚祎
    2013, 22(3):  201-204. 
    摘要 ( 11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回顾浙江省中东部三级乙等医院眼科住院患者中开放性眼外伤的分布特征、致伤原因及预后。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台州市眼科医院住院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1022例(1022眼)。 方法  对研究对象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外伤原因、部位、类型以及预后等。 主要指标 患者基本信息、视力、外伤原因及类型。结果 眼外伤的主要人群为21~50岁的男性务工者,占69.8%;外伤部位以I区(角膜区域)和Ⅱ区(角膜缘外5 mm内巩膜区域)外伤为主,占90%;“工业生产”致伤为眼外伤的主要原因,占71.6%;外伤部位与预后视力相关;“眼内异物留存、伤及玻璃体及视网膜”是发生眼内感染的正相关因素。结论  开放性眼外伤以青壮年男性务工者多见,“工业生产”致伤为眼外伤的主要原因,视力预后与外伤的部位、是否眼内感染有关。
    病例报告
    论著
    外眦成形及下睑外翻缝线联合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效果
    秦毅 陈涛 李冬梅
    2013, 22(3):  205-208. 
    摘要 ( 12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联合外眦成形、下睑外翻缝线以及睑板前轮匝肌切除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19例(23眼)退行性下睑内翻患者。方法 手术包括外眦成形矫正水平眼睑松弛,睑板前轮匝肌切除解除眼轮匝肌骑跨,下穹窿皮肤缝线折短下睑缩肌。观察术前术后患者眼睑形态、位置,有无溢泪等。随访8~12个月。主要指标 眼睑形态、位置,有无溢泪。结果 到最后随访时,所有患者下睑对称无畸形;1例患者(1眼)在睁眼时下眼睑与眼表贴附不紧密,但无明显内外翻及溢泪发生。随访期间无复发或过矫现象发生。结论 针对多种致病因素的联合外眦成形、睑板前轮匝肌切除以及下穹窿皮肤缝线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简单有效。
    消息
    《眼科》及《国际眼科纵览》杂志欢迎网上投稿
    《眼科》及《国际眼科纵览》杂志编辑部
    2013, 22(3):  208. 
    摘要 ( 10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适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眼科》及《国际眼科纵览》杂志编辑部网站(http://www.j-bio.net)已于2012年1月开通,欢迎广大眼科临床、科研工作者登录此站,进行相关浏览。该系统包括作者在线投稿、作者在线查稿、专家在线审稿、编委在线审稿、主编办公、远程编辑和期刊网刊在线发布等主要功能。通过网上投稿、网上查稿、网上审稿,实现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的一体化在线协作处理。同时我们还开通了免费的Email Alert(EA)服务,EA订阅用户可按自己的需求免费获取每期最新目录,免费阅读本刊最新目录、摘要及部分过刊全文等服务。该系统的使用可更加方便作者和读者,进一步规范稿件的处理流程,缩短审稿周期,拉近编辑部与作者、读者的距离,为编读双方的沟通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渠道。审稿专家可以通过“专家在线审稿”在线提交评审意见,并可查询既往审阅过的稿件。在此,特别提示广大作者,两刊在2012年1月开始实施网上投稿、审稿、定稿、退稿等相关工作后,将不再接收Email投稿。作者可在两刊网站免费注册后依照指导一步步完成投稿,这给作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作者可在网上查询两刊编辑部对稿件的处理情况,并可网上留言,将自己的想法、建议告诉我们,我们会尽快做出处理,给予答复。两刊网站开通初始,可能存在不足之处,真诚希望广大作者、读者能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两刊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眼科临床及科研工作者。编辑部邮箱:bioi@sina.com (《眼科》), fms_ophthalmol@yahoo.com.cn (《国际眼科纵览》)。编辑部电话:010-58265902,65288427。欢迎网上投稿!
    论著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中p.Y225X突变对FOXL2功能的影响
    耿玉磊 王平章 李冬梅
    2013, 22(3):  209-213. 
    摘要 ( 12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p.Y225X突变对FOXL2功能的影响,探讨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BPES)的可能发病机制。设计 实验研究。 研究对象 正常和p.Y225X突变的FOXL2基因。方法 克隆正常和p.Y225X突变的FOXL2基因编码序列,连接入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融合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在共聚焦显微镜下比较正常和突变型FOXL2在细胞内定位的差异。将正常和突变基因的编码序列克隆入pcDNA3.1-myc-his(-)B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和KGN细胞后提取蛋白,用蛋白印迹法验证其过表达;同时提取细胞RNA和蛋白,用RT-PCR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OSR2和StAR在RNA和蛋白水平的改变。主要指标 荧光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目的RNA和蛋白的表达量。 结果 成功构建了FOXL2及其突变体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质粒和融合myc/his标签的真核表达质粒,经蛋白印迹法验证了FOXL2及其突变体在HEK-293T和KGN细胞内的过表达。正常FOXL2均匀分布于细胞核内,而发生p.Y225X突变的FOXL2突变体蛋白则均匀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正常FOXL2可降低KGN细胞内StAR的RNA和蛋白表达量,而p.Y225X突变使其对StAR转录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正常FOXL2可提高HEK-293T细胞内OSR2的RNA和蛋白表达量,而突变型FOXL2对OSR2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结论 p.Y225X突变使FOXL2分子在细胞内异常定位于细胞质,对靶基因OSR2和StAR的调控作用减弱,可能是导致I型BPES的重要因素。
    教学园地
    角膜病进修医师临床教学模式探讨
    接英
    2013, 22(3):  214-215. 
    摘要 ( 11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角膜病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基层医院眼科疾病的诊治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对眼科进修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科门诊、手术和理论体系的培训,可以使进修医生在短期内掌握规范的角膜病诊断和治疗技术,提高基层的眼科医疗水平。
    短篇论著
    公司园地
    干眼人工泪液使用者改用聚乙二醇滴眼液的满意度调查
    爱尔康(中国)眼科产品有限公司
    2013, 22(3):  219-后插4. 
    摘要 ( 15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眼(dry eye)是由多种原因所致泪液质和量及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或眼表面异常,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临床调查显示,干眼是目前最常见的眼表疾病。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48岁以上人群中14.4%患有干眼,而中国台湾地区的资料表明65岁以上人群中33.7%患有干眼;虽然我国大陆地区至今缺乏明确的流行病学数据,据估计此病患者在8 000万以上。干眼同时也是潜在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是近年来眼科的研究重点及难点。人工泪液是治疗干眼的最常用药物,但由于目前人工泪液种类较多,新产品不断问世,如何更好地了解患者使用不同品牌人工泪液后的满意度及效果,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人工泪液的有效性,由爱尔康(中国)眼科产品有限公司发起,委托第三方专业市场调查公司——北京康斯泰克广告有限公司对人工泪液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旨在更好地为医生和干眼患者提供临床治疗数据。
    此研究属于产品市场调查(market research)研究,由全国9个城市(北京、青岛、合肥、西安、南京、恩施、重庆、长沙、济南)各至少一家眼科专科医院完成,所有参与调查的眼科医生均接受北京康斯泰克广告有限公司的专业培训,并签署合作同意书。
    一、研究对象
    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来自上述9个城市的12家医院眼科的干眼患者。
    入选标准:18岁以上经临床医生诊断为干眼的患者。干眼诊断标准: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泪膜破裂时间(BUT)≤5 s 或SchirmerⅠ试验≤5 mm/5 min可诊断干眼。曾经使用过人工泪液的患者需排除曾使用过聚乙二醇滴眼液者。患者均为自愿参加本项目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法
     经医生诊断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需使用聚乙二醇滴眼液(思然?誖爱尔康公司产品)3~6次/日,连续用药2周后,项目组的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电话访问。治疗期间若中断使用聚乙二醇滴眼液或不能很好接受回访的患者均被排除。
    2. 调查内容
     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除患者基本情况外,问题包括:(1)患干眼多长时间?(2)过去2周内是否使用过聚乙二醇滴眼液?(3)现在使用的人工泪液是什么?(4)使用人工泪液时,是按照医生告诉的次数滴用,还是根据自己感觉决定滴用次数?(5)使用这些人工泪液你觉得有什么问题?(6)使用聚乙二醇滴眼液后眼睛不舒服好些了吗?(7)使用聚乙二醇滴眼液后,湿润作用维持时间是否比以前更长?(8)聚乙二醇滴眼液使用后是否更舒适?(9)聚乙二醇滴眼液使用后是否有助于看书或看电脑时间更长?(10)若10分满分,您会给聚乙二醇滴眼液打几分?
    三、统计学方法
    建立Access数据库,导入SPSS 11.5统计软件,多个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四、 结果
    参加此研究的干眼患者344例,男性106例,女性238例,未按医嘱用药或电话失访的患者21例,应答率93.9%。323例患者中,男性102例,女性221例,男女比例1: 2.2。18~45岁患者202例,男性67例,女性135例,男女比例1: 2.0;45岁以上患者121例,男性32例,女性89例,男女比例1: 2.8 。不同年龄段干眼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18~45岁患者烧灼感所占比例最高,达21.3%;45岁以上者畏光所占比例最高,达16 .9%。患病时间在1年以上者36.7%。  
     47.6%的患者认为曾经用过的人工泪液的舒适感只能维持在30分钟~1小时之内(图1)。
    聚乙二醇滴眼液使用后,93.3%干眼患者症状有所改善(图2)。70.8 %的患者表示使用聚乙二醇滴眼液后的舒适感持续时间优于既往使用的其他人工泪液(图3)。88.6%的患者认为同其他的人工泪液相比, 聚乙二醇滴眼液显著延长了阅读时间(如看书或看电视) (图4)。86%的患者对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满意度在8分及以上,平均8.4分。
     由于干眼的病因复杂,干眼治疗的中心原则为保护患者的视功能,通过补充或恢复泪液正常成分,恢复眼表面的正常解剖结构,抑制眼表面的炎症,最终达到恢复眼表及泪膜的正常解剖及生理功能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可见到10大类药物治疗干眼:人工泪液替代和润滑剂、促进泪液分泌药、 P2Y2受体激动剂、粘液溶解药、维生素A类制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环孢霉素A、FK506及自体血清等。人工泪液替代治疗可相对改善眼表润滑程度同时增加眼表湿度,有助于提高视力。目前人工泪液有几种不同的剂型,包括溶液、凝胶和软膏,其主要差别在于黏度、组成及是否含有防腐剂。低黏度的人工泪液是治疗轻度干眼的一线药物;高黏度的药物用于中、重度干眼的治疗;软膏用于夜间治疗。聚乙二醇滴眼液属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亲水性和成膜性,在适宜浓度下,附着于眼表,保护眼表起类似泪液的作用,用于暂时缓解由于眼睛干涩引起的灼热和刺痛症状。通过本研究发现聚乙二醇滴眼液使用后,干眼患者症状有所改善,且多数患者具有舒适感,看书或看电脑持续时间延长,是干眼患者较为满意的一种人工泪液替代品。
    已发表的文献中,有3项研究主要观察聚乙二醇滴眼液对BUT的影响。由Pollard等[1]开展的先期研究,其得出的阳性结果支持Carels等[2]进行了更详细的随机双盲研究。Carels等[2]将聚乙二醇滴眼液与产品Refresh Tears及Refresh Endura对比,其结论为:与对照产品相比,滴用30分钟后,聚乙二醇滴眼液确实明显改善了BUT。Christensen等[3]报道聚乙二醇滴眼液可改善眼表染色状况,作者提出BUT延长与眼表染色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为许多研究提示持续使用人工泪液能通过修复眼表而使泪膜得到改善[4]。Guillon等[5]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在滴用聚乙二醇滴眼液后,在每个测量间期(30分钟)直到120分钟,BUT均能显著延长,而对照产品(透明质酸钠)只在滴用后120分钟时才有明显的延长BUT作用。至于泪膜稳定性,聚乙二醇滴眼液中的HP-Guar瓜尔胶具有表面活性,更倾向于与疏水干燥的或受损的表面上皮细胞相结合[3],同时与硼酸盐结合形成网状结构,令活性润滑剂聚乙二醇和丙二醇更持久地滞留眼表。韩国的Moon等[6]的另一项研究表明,使用聚乙二醇滴眼液可增加泪膜黏液层的厚度。这些均为聚乙二醇滴眼液持久稳定泪膜提供了解释和证据。
     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人工泪液的干眼者改用聚乙二醇滴眼液后舒适感维持时间更长,干眼症状明显减轻。
    参  考  文  献
    [1] Pollard S, Stone RP, Christensen MT, et al. Extension in tear film break-up time after instilation of HP-guar artifcial tear substitute.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3, 44: 344-348.
    [2] Carels I, Stone RP, Stein JM, et al. Prolonged tear film break up time using a new ocular lubricating drop that gels in the eye. EVER 2003 [Poster Presentation].
    [3] Christensen MT, Coben S, Rinehart J, 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n HP-guar gellable lubricant eye drop for the relief of dryness of the eye. Curr Eye Res, 2004, 28: 55-62.
    [4] Patel S, Blades K. The dry eye - a practical approach. London: Butterworth-Heinemann, 2003: 67-81.
    [5] Guillon M, Chamberlain P, Marks MG, et al. Effect of eye drop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n tear film.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4, 45: [E-Abstract 3878].
    [6] Moon SW, Hwang JH, Chung SH, et al. The impact of artificiel tears containing hydroxypropyl guar on mucous layer. Cornea, 2010, 29: 143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