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 2013, Vol. 22 ›› Issue (3): 194-.

• 疑点解析 • 上一篇    下一篇

儿童高度近视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屈光检查要点

王小兵   

  1.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 收稿日期:2013-01-17 出版日期:2013-05-25 发布日期:2013-05-30
  • 通讯作者: 王小兵,Email:littlebill@sina.cn E-mail:littlebill@sina.cn

  • Received:2013-01-17 Online:2013-05-25 Published:2013-05-30

摘要: 儿童高度近视进展且伴有弱视者往往因为预后不理想,而使医师在临床中没有诊疗兴趣,可能有时得不到细致全面的检查。其实其中一部分患者的真正病因是晶状体半脱位。作者在临床曾见到数例在多处就诊过的此类患者被漏诊,被怀疑为“圆锥角膜”,并按常规弱视诊疗,甚至被推荐做后巩膜加固手术。
其实认真地常规裂隙灯检查就可以发现晶状体半脱位的体征,典型者有:虹膜震颤、有时在瞳孔缘可以发现晶状体边缘(暗光下瞳孔散大更明显)、前房可能过深、过浅或深度不均匀。
由于晶状体不居中,个别患者会采取较特殊的头位及眼位注视,对此类患者尤其应该关注,进行详细检查。
由于晶状体半脱位往往伴随悬韧带发育的异常,而散瞳对悬韧带会有较大的扰动,进而可能进一步影响晶状体的位置,同时散瞳前后的晶状体位置不同使得散瞳验光的可参考性降低,所以我们一般建议采用快速散瞳而尽量不用阿托品散瞳。因为散瞳前后晶状体位置可能不同,所以复验时的度数可能会有较大差异,要予以注意,即复验时也要独立检影验光。同时对于晶状体半脱位较明显者,散瞳后会有两个影动区域:一个是晶状体区域、另一个是晶状体脱离区域,由于晶状体脱离区域一般为10.00 DS以上的远视度数,而晶状体区域可能是大于20.00 DS以上的近视度数,所以晶状体脱离区域往往影动较亮,成为验光师的首选度数,这是错误的,需要注意。由于检影时影动复杂,要由有经验的验光师进行操作。
对于此类患者一定要在散瞳验光后门诊复查,一是散瞳后晶状体半脱位在裂隙灯下更为明显可以确认;二是要确认验光度数;三是要检查眼底。
晶状体半脱位可能引起眼压异常,所以必须定期测眼压并查眼底,以防止因眼压升高导致的视神经损害,需要注意的是此类患者的视野检查可能不准确。
对于晶状体半脱位没有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尤其视功能和矫正视力可以达到日常需要者(我们的经验是:患者潜在视功能往往正常)一般不建议弱视训练,可以常规配镜,并定期复诊。平时注意避免可能导致头部眼部碰撞的运动,以防止晶状体位置变化。并嘱咐如视力突然变化,可能为晶状体位置变化加重,需要立即就诊。
对于矫正视力过于低下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手术治疗,但术后因为失去调节能力,对学龄儿童非常不便,同时因为可能要采用张力环或缝合人工晶状体的技术,一定要由技术经验丰富的医师手术,以尽可能保证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