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 2014, Vol. 23 ›› Issue (5): 301-304.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5.004
陈章明 赵婷婷 黄丹
CHEN Zhang-ming, ZHAO Ting-ting, HUANG Dan
摘要: 目的 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非球面切削及普通切削术后3年的角膜 Q 值及曲率变化。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哈尔滨242医院行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的患者155例(295眼)。方法 患者分非球面切削和普通切削两组,每组预留基质分为>350 μm(A组)、300~350 μm(B组)及280~299 μm(C组)三组。不同术式两组患者术前年龄、等效球镜度数、中央角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利用Orbscan II 检测术后1周,1、6个月,1、 3年角膜Q值及前表面曲率。主要指标 角膜Q值及前表面曲率。结果 手术后3年时,非球面切削者三组角膜Q值分别是A组0.27±0.21、B组0.33±0.31、C组0.93±0.19;角膜前表面曲率分别是(39.6±1.17)D、(39.9±0.83)D、(37.9±1.51)D。普通切削者三组的角膜Q值分别是A组0.35±0.24、B组0.71±0.35、C组1.03±0.36;角膜前表面曲率分别是(40.2±0.98)D、(39.6±0.33)D、(37.3±1.8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过3年的观察显示,与LASIK普通切削模式相比,非球面切削在预留基质300~350 μm范围内能保持更好的角膜非球面形态。两组术式在预留基质280 μm以上时均是安全的。(眼科, 2014, 23: 3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