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梁切除术一直以来作为外滤过性手术的经典术式,引领着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主流,但Cairns最初设计小梁切除术的理念却是希望房水经小梁网切除断端流入Schlemm管而达到内引流降低眼压的效果,在本期的焦点论坛中发表了梁远波等题为《小梁切除术可以回归其内引流本质吗? 》一文,作者提出将黏小管成形术整合进小梁切除术中,有望让小梁切除术回归内引流本质,从而回避瘢痕化问题的观点。孟京亚等在本期报告了一例采用黏小管成形术治疗成功的双眼难治性激素性青光眼的病例,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在青光眼诊断方面,张志豹等发表论著探讨了OCT测量的Bruch膜开口-盘沿最小宽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生理性大视杯鉴别中的应用;张婷婷等比较发现Icare回弹式家用眼压计与Goldmann压平眼压计眼压测量的一致性良好。陈红等分析了河北省眼科医院2012-2016年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的就诊构成,有助于了解该地区该病的患病及就诊特点。在角膜病方面,刘畅等发表学术通信提出了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后角膜感染的临床警示,呼吁眼科医生应认真做好围手术期危险因素的防控,加强对术后角膜感染尤其是角膜囊袋内感染的认识,争取及时诊治,最大限度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宋文秀等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眼睑刷区域的解剖结构,并分析干眼患者眼睑刷上皮病变的特点,发现眼睑刷上皮病变程度与干眼严重程度显著相关。郝静华等对15例角膜移植术后复发的化脓性角膜溃疡患者的复发特征、治疗及转归进行观察,提出根据复发部位及程度选择合适手术方式,部分患者可以保留有用视力。杜玲玲等采用缝线法诱导小鼠角膜新生血管,比较模型组、缝线联合平衡盐溶液组和缝线联合AMD 3100组之间CXCL12/ CXCR4以及VEGFA的表达及新生血管生长的面积,发现AMD3100有望成为潜在的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药物。吴敬明等对59例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进行Toric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的屈光状态的比较发现,Toric IOL能有效矫正患者的角膜散光,并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周丹等介绍了无缝线巩膜层间固定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方法并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王爽等利用定量软件对彩色眼底照片进行定量测量,观察4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视网膜血管直径的5年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因素。冀帅飞等采用Meta分析手段探讨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意义。王晓磊等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翻转填塞的手术方式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观察其疗效和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曾惠阳等通过比较临床疑似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健康人及其他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抗视网膜抗体的水平和阳性率,探讨血清抗视网膜抗体监测在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李程等分析了24例先天性泪囊突出患儿的CT影像特征及其治疗措施和效果,强调了CT检查对先天性泪囊突出的手术治疗方式选择提供良好的影像学支持。宋建等检索国内学者在SCI期刊公开发表的眼科领域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论文特征,发现国内学者在眼科领域系统评价发表量逐年增多,研究热点主要是视网膜疾病与青光眼。
本期还刊登了成年人淋球菌性尿道炎合并结膜炎和Terson综合征等病例报告,以及关于艾滋病相关眼病门诊教学思考方面的教学论文,值得读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