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期发表于Neur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塔西单抗在治疗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NMO)中可达到持续稳定的治疗效果,且耐受性较好,可能成为NMO患者新的治疗选择。外源性白细胞介素\|6(IF\|6)可以刺激浆母细胞(B淋巴细胞的一个亚群)增生,该细胞可以产生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而诱发NMO,因此推断阻断IF\|6受体通路可以减少NMO发病。塔西单抗作为一种抗IF\|6受体单克隆抗体,目前已被上百个国家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为验证其对NMO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的Manabu Araki等进行了一项开放性的前瞻研究。该研究纳入7例(其中女性6例)AQP\|4抗体阳性的NMO或NMO谱系疾病患者,入选患者均有口服泼尼松龙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史,且治疗效果不理想,在入组前1年内至少复发2次,排除结核、真菌感染及其他干扰后,进行塔西单抗的药物试验治疗。在患者当前的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塔西单抗8 mg/kg体重,每月1次,连续12个月。试验中患者不良反应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小肠结肠炎、急性肾盂肾炎、白细胞减少和/或淋巴细胞减少症、贫血、轻度的收缩压降低,但所有症状均较轻微。主要观察指标为: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EDSS)评分、疼痛及无力等级评分、颅脑及颈椎MRI、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及血清中抗AQP\|4抗体水平,通过以上客观的检查进行评估,若神经系统持续恶化超过24小时称作1次复发,通过复发次数评估临床症状的变化。主要的转归指标包括:EDSS评分、年复发次数、抗AQP\|4抗体水平及塔西单抗治疗的有效性。结果显示,患者年复发率由治疗前的(29±11)次下降至(04±08)次(P<005),同时EDSS评分平稳下降,神经性疼痛及周身乏力均明显改善,超预期的是该药物对NMO中难治性疼痛具有良好效果。因此,作者提出塔西单抗的镇痛作用可能成为其治疗NMO的一大优势。文章的最后Manabu Araki指出,塔西单抗在应用过程中潜在感染及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尽管如此,仍不能否定在NMO早期阶段给予此药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及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