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 2014, Vol. 23 ›› Issue (2): 94-98.doi: 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14.02.006
黄瑶, 荣世松, 孟海林, 范素洁, 李思珍, 梁远波, 王宁利
HUANG Yao1, RONG Shi-Song2, MENG Hai-Lin3, FAN Su-Jie4, LI Si-Zhen5, LIANG Yuan-Bo6, WANG Ning-Li1
摘要: 目的 测量小梁切除术术中房水滤出量,并分析其与术中眼压和术后早期眼压之间的关系。设计 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研究对象 2009年12月-2010年8月初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82例(82眼)青光眼患者。方法 (1)将不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加到泪液检测滤纸条上的指定位置,然后观察滤纸吸水长度与液体量之间的关系。(2)前瞻性纳入初次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术者遵统一程序行标准小梁切除术,关闭巩膜瓣前房注水稳定后采用Tonopen测量术中眼压。术中在关闭巩膜瓣,前房注水后60 s将泪液检测滤纸条置于巩膜瓣口处测量房水滤出量,持续80 s。分析术中滤过量与术中眼压及术后第1日及第7日眼压之间的关系,并观察术后滤过泡隆起度、范围及并发症情况。主要指标 滤纸湿线长度,术中及术后早期眼压,滤过泡情况。结果 滤纸吸水长度与液体量具有显著相关性,液体的体积可根据滤纸上湿线的长度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吸液体积(μl)=1.0434×吸液长度(mm)+2.4086(R2= 0.97)。82例患者(82眼)术前眼压(32.3±9.0)mmHg。根据术中滤纸吸水长度,将患者分为3组:第一组患者的吸水长度≤5 mm(n=46),第二组6~10 mm(n=18),第三组≥11 mm(n=18)。三组患者术中眼压分别为(13.9±8.3)mmHg、(12.1±5.4)mmHg、(12.1±6.5)mmHg(P=0.543)。术后第1天三组的眼压分别为(13.3±7.9)mmHg、(12.7±7.3)mmHg、(15.9±9.0)mmHg;术后1周,三组眼压分别为(12.2±6.9)mmHg、(10.7±5.6)mmHg、(13.1±8.1)mmHg,三组间术后早期眼压及滤过泡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未观察到浅前房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滤纸吸水长度与滤出液体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小梁切除术术中的滤出量可通过泪液检测滤纸条定量测量。但不能通过术中滤过量这个因素直接判定术后早期的眼压。(眼科, 2014, 23: 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