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万方查重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8-22
上一期
综述
眼部病毒感染检测技术进展
陈可心 隋文君 刘向祎
2025, 49(4): 241-246.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50304-25401
摘要
(
59
)
PDF
(820KB) (
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部是病毒的易感部位,可受到多种病毒的侵袭,常见的有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目前对眼部病毒的检测主要有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包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免疫荧光法对抗原抗体的检测,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酶谱分析法对酶的检测,以及通过流式细胞术和质谱法等对免疫效应分子的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是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多重PCR和数字PCR,目前二代测序技术在眼部感染病毒检测中也得到应用。近年眼部病毒检测新技术将向着高通量、自动化、快速且无创的方向发展。
晚期青光眼的视神经监测指标研究进展
莫湘1晋爱霞2樊宁2
2025, 49(4): 247-252.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50506-25402
摘要
(
50
)
PDF
(945KB) (
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期青光眼以严重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为主要特征,其精准的病情动态监测对延缓视力丧失至关重要。传统检测手段,如相干光断层扫描及视野检查,在晚期患者因“地板效应”或患者配合度差导致可靠性降低。近年来,影像学技术(如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与功能检测技术(如全视野视网膜电图、中央10度视野检查)的进步为晚期青光眼的病情监测提供了新手段,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如生成对抗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的引入,显著提高了检测的精度与效率。
现代白内障手术中个性化散光管理的研究
王梓柏 张凤妍
2025, 49(4): 253-258.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41114-25403
摘要
(
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约有40%的白内障患者术前合并有超过1.00 D的角膜散光。白内障手术中角膜散光的矫正方法有角膜切口矫正和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角膜切口矫正散光,包括透明角膜切口、角膜缘松解切口及角膜松解切开术,这几种方法对于低中度散光均有较好的矫正效果,操作方便、性价比高,但由于散光随年龄变化、术源性散光、散光回退等因素的影响,切口计算困难且长期稳定性较低,需要更精确的计算方法以及个性化设计切口;Toric IOL对各种类型及大小的散光矫正效果明确,但存在轴位旋转的风险。新型的光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对于术前眼球生物测量误差较大的患者,如高度近视、圆锥角膜者可以优先考虑。
白内障手术联合弧形角膜切开术矫正散光
张琦 王震宇 宋旭东
2025, 49(4): 259-264.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50219-25404
摘要
(
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弧形角膜切开术(arcuate keratotomy,AK)是白内障手术中矫正角膜散光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适用于角膜结构无异常术前规则性角膜散光1.0~1.5 D者。AK矫正效果受切口长度、切口深度、切口位置、术前散光类型、术前散光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相比手工AK,飞秒激光辅助弧形角膜切开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astigmatic keratotomy,FSAK)具有更高的矫正精度和长期稳定性,并在某些情况下可替代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ocular lens,Toric IOL)。根据切削深度不同,FSAK分为穿透性和基质内FSAK,前者矫正能力更强,后者安全性更高。研究表明,其疗效受切口位置、角膜生物力学及术后愈合影响。未来,优化诺模图和结合个性化规划可进一步提升FSAK的矫正效果,使其在白内障合并散光的矫正治疗领域中具有广阔前景。
斜视及弱视患者认知行为能力的异常表现
李树珍 傅涛
2025, 49(4): 264-268.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41214-25405
摘要
(
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斜视及弱视患儿常表现为视疲劳、阅读障碍,而阅读障碍等心理行为异常与双眼视觉功能异常及认知行为能力密切相关。认知行为能力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理解、语言、思维和学习能力等与大脑皮质相关的高级功能。与正常儿童相比,斜视、弱视儿童简单感知分析能力、精细视觉分析能力、选择性注意能力及视觉工作记忆表现均较差,且这些异常表现与视觉信息的异常输入及视觉通路发育异常有关。
Caspase家族蛋白与氧化应激损伤在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范美琪 李晓霞 靳晓涵 赵艺卓 马路生
2025, 49(4): 269-275.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50316-25406
摘要
(
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晶状体是维持眼球透明性及屈光功能的关键结构。其内部的晶状体纤维细胞排列规则、蛋白分布均匀为良好的屈光成像奠定了基础。氧化应激损伤可破坏晶状体的光学均匀性,是引发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等退行性病变的重要诱因。近年来研究发现Caspase家族蛋白作为细胞凋亡的核心执行者,其与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调控机制紧密相关。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揭示了细胞凋亡途径、氧化损伤与晶状体透明度之间的复杂关联,凸显了关键分子机制及潜在治疗干预措施。
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杨翼帆 李欣瞳 韩艺琳 徐素 张晶雯 王梓柏 张凤妍
2025, 49(4): 276-283.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50119-25407
摘要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期囊袋阻滞综合征(late-onset capsular block syndrome,LCBS)是白内障术后较长时间后因连续环形撕囊口过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与前囊口粘连形成密闭腔隙,导致液体蓄积所致的囊袋扩张、IOL前移及屈光漂移的眼部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涉及三大关键:(1)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分泌αB/βB晶状体蛋白及钙离子,驱动渗透梯度形成;(2)痤疮丙酸杆菌潜伏感染诱发乳糜样混浊;(3)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介导血-房水屏障破坏。诊断除常规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和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外,现可借助多模态影像技术提升鉴别效能。Nd:YAG激光前囊切开适用于无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者;后囊切开对伴PCO者更有效;联合切开可降低复发率;飞秒激光后囊切开联合术中OCT可以突破传统定位限制发挥新优势。前囊松解联合囊液抽吸可以保留后囊屏障;玻璃体切除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posterior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PCCC)适用于重度PCO或感染患者,未来需进一步关注个体化防治。
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视力预测的新进展
陈欣 杨娜 郑岩 张月玲
2025, 49(4): 284-289.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41214-25408
摘要
(
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发性黄斑裂孔是导致中心视力下降的常见疾病之一,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是标准术式。术后裂孔闭合率虽高,但视功能恢复程度个体差异显著,受多种因素影响。既往可通过相干光断层扫描测量裂孔最小直径、裂孔高度和基底直径的比值以及外界膜和椭圆体带的完整性等来预测和评估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目前有一些新的手段和因素可以预测手术成功后的视功能恢复情况,例如术前分别采用微视野计和多焦视网膜电图测量平均视网膜视敏度以及中央多焦点振幅值。另外,术后采用眼底自发荧光和自适应光学激光扫描检眼镜测量裂孔处的自发荧光状态和视锥细胞的密度,也能为临床医生在了解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情况方面提供有力依据。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视力恢复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术前精准评估裂孔特征以及术后长期随访是评估预后的关键。
血管生成素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牟波, 向英 李媛媛, 王刚, 宋秀胜,
2025, 49(4): 290-297.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50223-25409
摘要
(
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作为促血管生成因子影响视网膜血管的生成与重塑,进一步影响黄斑部正常功能,Ang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的发生发展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Ang通过调控血管稳定性、内皮细胞增生及新生血管形成而影响wAMD的发生发展。基于此作用机制,研究血管生成素靶点相关的拮抗药物,为wAM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手段。
黄斑疾病心理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张晋荣, 张悦, 王佳宁, 喻晓兵
2025, 49(4): 297-303.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50304-25410
摘要
(
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斑疾病(包括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及黄斑裂孔等)除可引发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外,亦与多种心理障碍密切相关,焦虑、抑郁及应激相关障碍在患者中呈现出较高发生率。A型人格、心理压力可能增加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病风险,并影响疾病进程与复发率,其潜在机制涉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皮质醇及儿茶酚胺水平升高、盐皮质激素受体通路异常激活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衡等多种病理过程。在治疗层面,虽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在改善视力方面取得积极疗效,但长期重复注射所引发的心理压力与治疗依从性下降也不容忽视。临床观察提示,治疗相关焦虑与抑郁症状对生活质量及视力结局均有潜在影响。临床上应关注心理因素在黄斑疾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Dickkopf-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李远葳, 黄雄高,
2025, 49(4): 304-308.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41214-25411
摘要
(
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ickkopf(DKK)蛋白家族在生物发育和细胞信号转导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是通过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节影响细胞增生、凋亡和迁移,在许多疾病中发挥作用。DKK-1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对维持血-视网膜屏障的稳定有重要作用,减少新生血管生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这可能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未来可能针对DKK-1研发更安全的特异性小分子药物或生物制剂,或与新的基因治疗技术相结合尝试新的治疗方法。
糖尿病脉络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任兰心 黄定国
2025, 49(4): 309-314.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50415-25412
摘要
(
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脉络膜病变(diabetic choroidaphy,DC)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重要协同因素,其早期微循环障碍可能加速视网膜缺血缺氧进程。DC的特征包括:(1)结构改变:脉络膜厚度在DR前期即显著变薄,但增生期可能因代偿性血管扩张而增厚;(2)微循环异常:脉络膜毛细血管(choriocapillaris,CC)血流缺陷百分比(flow deficit percentage,FD%)在无DR的糖尿病患者中已明显增加,且与DR严重程度正相关;(3)大中血管损伤:脉络膜血管指数(choroidal vascularity index,CVI)降低早于DR出现,尤以黄斑区Haller层为著。CC 的FD%及CVI可作为DR亚临床期筛查的指标,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与激光光凝术对脉络膜血流动力学的差异化影响为个体化治疗策略制定提供了依据。
对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视神经炎的认识
王茜 李晓明
2025, 49(4): 315-320. doi:
10. 3760/cma.j.cn115500-20250316-25413
摘要
(
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antibody,MOG-IgG)相关视神经炎(MOG associated optic neuritis,MOG-ON)逐渐成为神经眼科的研究重点。MOG-ON双侧发病比例相对较高,伴有明显视盘水肿,MRI可见视神经鞘及临近组织强化,复发的可能性高,但其预后通常优于水通道蛋白4抗体(aquaprorin 4 antibody,AQP4-IgG)阳性视神经炎。目前关于MOG-ON的最佳治疗方案仍处于探索阶段,急性期糖皮质激素冲击效果良好,复发患者通常需要长期免疫治疗。利妥昔单抗、托珠单抗等靶向治疗逐渐成为降低复发率的研究热点。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