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他氟前列素滴眼液治疗青光眼的应用研究进展
    孙珑彦 石砚 范志刚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3): 193-202.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1
    摘要482)      PDF (2089KB)(731)    收藏
    他氟前列素是一种具有强前列腺素F受体亲和力的前列腺素类似物(prosaglandin analogues,PGA),2003年首次报告,2008年作为首个原研无防腐剂的PGA药剂上市,以显著的降眼压能力被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一线药物。其独特的双氟原子结构赋予其强代谢稳定性,使其以低于其他PGA滴眼液的药物浓度发挥同等的疗效。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其降眼压疗效,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且程度较轻。除降眼压外,还具有一定的改善眼血流量、视神经保护以及对其他眼组织的保护作用。近年来许多临床试验聚焦于无防腐剂他氟前列素滴眼液关于眼表安全性的评估。 2022年无防腐剂他氟前列素滴眼液进入我国临床。本文对他氟前列素的发现、药理学机制和药代动力学进行介绍,并总结无防腐剂他氟前列素滴眼液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以期为其临床使用提供指导。(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193-20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陈冬军 万修华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4): 315-321.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05
    摘要284)      收藏
    当晶状体悬韧带有异常时,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将受到严重的威胁,手术中玻璃体脱出、囊膜破裂、晶状体皮质残留及人工晶状体脱位等风险大大增加。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和相关的囊膜内装置的使用,使眼科医生能够在复杂的白内障手术中轻松维持囊袋的稳定性,增强了眼前节手术的可控性,减少或减轻了术中、术后并发症,改善了悬韧带异常相关疾病的预后。随着设计和材料的不断进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的适应证逐渐扩展,尤其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而言,可维持人工晶状体位置的稳定,辅助支撑悬韧带松弛部位,抑制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迁移和增生,改善患者视觉质量以及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15-32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5): 391-391.  
    摘要254)      收藏
    近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学术期刊出版平台在后台监测到部分用户使用虚假的手机号和Email地址注册账号,这些账号的投稿IP地址与作者所在单位所属行政区域严重偏离,涉嫌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此类行为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我们已将排查到的稿件信息通报各编辑部,杂志社新媒体部也将对此类账号做封禁处理,相关稿件一律做退稿处理。 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端正学风,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生态环境,请广大读者和作者务必提高认识,规范行为,以免给作者的学术诚信、职业发展和所在单位的声誉带来不良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眼部给药方式研究进展
    陈欣怡 何婷 沈婷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3): 210-217.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3
    摘要225)      PDF (1075KB)(858)    收藏
    近年来眼部用药各种新剂型被陆续开发,如纳米制剂(包括纳米粒、纳米微球、纳米乳、纳米混悬剂、纳米脂质体、纳米胶束、荧光纳米以及树枝状大分子等)、缓释凝胶(包括温敏型、pH型、离子型以及自组装肽水凝胶等)、隐形眼镜、植入剂、微针等,有效提高了眼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患者依从性,并可实现连续给药,降低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对眼部的慢性损伤等,提高了眼部用药的治疗效果。(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10-21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结膜乳头状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袁佳莉 许叶圣 郑利斌 姚玉峰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3): 203-209.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2
    摘要205)      PDF (767KB)(573)    收藏
    结膜乳头状瘤是一种常见的眼表良性肿瘤,严重者可影响视功能。应用单一药物治疗或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具有覆盖范围广、复发率低等优点,逐渐成为替代传统手术治疗的趋势。现有的眼部治疗药物有干扰素a-2b、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二甲基氯苯和贝伐珠单抗等,口服药如西咪替丁也被应用于结膜乳头状瘤的治疗。本文就结膜乳头状瘤药物治疗(局部用药以及术中联合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03-20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术中相干光断层扫描在眼科的应用进展
    张熙若 曲申 毕燕龙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4): 289-295.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01
    摘要198)      PDF (1644KB)(635)    收藏
    OCT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组织图像,具有实时性、无创性、可活体检查等优点,术中OCT(intraoperative OCT,iOCT)在角膜、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等多种眼前、后节手术中得以应用,使得术者对于组织解剖结构的判断、定位和实时变化达到新的认识高度,能够辅助术中决策,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促进微创眼科手术的发展。但同时,设备昂贵、跟踪扫描困难、成像视野较小等不足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89-29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圆顶状黄斑与屈光状态的关系及常见并发症
    王鸽纯, 袁非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4): 339-344.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09
    摘要194)      收藏
    圆顶状黄斑(dome-shaped macula,DSM)在OCT上表现为黄斑部视网膜脉络膜向内隆起。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主要认为与局部巩膜增厚的适应性代偿有关。DSM可发生于近视、正视或远视眼,在高度屈光不正的患者中更为常见,在高度近视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0%~20%。DSM的常见并发症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劈裂、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目前对于DSM与并发症的出现是伴随关系还是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确认。无症状的DSM需随访观察,若出现并发症并明显损害视功能时,可采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光凝、光动力疗法或手术等方法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39-34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的病理改变
    谢伊 管怀进 季敏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4): 322-327.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06
    摘要193)      收藏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由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引起或加重的眼部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晶状体囊膜是由晶状体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无细胞、透明、光滑的基底膜,起着屏障作用。高血糖状态下,晶状体囊膜通透性改变会导致一系列病理改变,主要包括前囊膜纤维化、上皮细胞与囊膜间出现空隙等组织结构异常;前囊膜呈复层结构、指状突起、板层分离等超微结构异常以及基底膜相关分子表达异常,进而导致晶状体内部稳态失衡,加快白内障的发生。目前针对糖尿病晶状体前囊膜改变的研究也在逐步推进,这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重新思考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为诊断和防治提供病理学基础。(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22-32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评估青光眼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
    张义晗 张凤妍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4): 296-301.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02
    摘要189)      PDF (748KB)(596)    收藏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种无创的眼科检查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微血管图像。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与眼底的血流密切相关。OCTA可对青光眼患者的视盘、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灌注进行定量分析,并评估其微血管改变。不同类型的青光眼患者可出现视盘、视盘周围、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密度的下降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相关指标的异常,其改变与视野缺损程度、神经纤维层厚度及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相关。(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96-30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视网膜变性疾病感光细胞死亡机制
    李一辉 金子兵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5): 406-412.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04
    摘要182)      收藏
    视网膜变性疾病会对视觉造成不可逆损害,进行性感光细胞丧失是该类疾病的共同特征。既往,感光细胞死亡机制局限于凋亡和坏死,近年研究证实焦亡、自噬、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铁死亡均参与感光细胞死亡,其中自噬对感光细胞具有双重作用。抑制这些信号通路,能减少视网膜变性疾病中感光细胞的死亡。随着对细胞死亡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和拓宽,视网膜变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得到更新和完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高血糖通过氧化应激诱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丁玉婉 黄虹 许静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5): 424-429.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07
    摘要181)      收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病理变化包括视网膜炎症、血管通透性增高和视网膜表面血管生成异常。多种机制均参与了DR的发展,氧化应激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它包括多元醇途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途径、己糖胺途径(hexosamine pathway,HBP)、蛋白激酶 C (protein kinase C,PKC)途径和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通路等。氧化应激的启动会引发细胞内级联反应,产生过多的活性氧,过量的活性氧会导致蛋白质修饰、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自噬失调、线粒体功能受损,干扰多种信号通路,影响多种生物学过程,导致DR的发生和进展。进一步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理解DR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相关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人工智能在青光眼早期筛查诊断及随访的应用研究现状
    王子艺 刘含若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3): 250-256.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10
    摘要173)      收藏
    本文总结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用于青光眼早期筛查、诊断及随访的近期研究结果,并讨论了其在该领域应用的优势和挑战。(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50-25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ICL植入术后拱高预测的研究进展
    朱秋健 袁幽 宋鄂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5): 456-461.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12
    摘要171)      收藏
    拱高是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该手术研究的热点及焦点。ICL尺寸的选择是术后拱高最重要的可控因素。最传统的ICL尺寸选择方法是通过白到白及前房深度来进行选择,然而该方法准确性并不高。因此,研究者们不断尝试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前节OCT甚至人工智能等方法来进行术后拱高的预测及ICL尺寸的选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尝试对于各种拱高预测及ICL尺寸选择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来阐述各种方法的特点效果及演变历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冯牵红 袁非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4): 350-353.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11
    摘要171)      收藏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NET)是中性粒细胞接受外界刺激后释放至胞外的由核DNA和/或线粒体DNA及多种蛋白组成的网状结构,其在靶向清除病原体、炎症、自身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NET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生发展。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和低度炎性环境能够在视网膜诱发NET。DR本身也能够增加视网膜血管内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并诱发NET,而NET能反作用于DR炎症。此外,NET能诱导视网膜病理性新生血管消退。对NET的深入研究为DR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50-35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眼内缓释药物的研究进展
    郭昭兴 万修华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3): 218-222.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4
    摘要170)      收藏
    眼内缓释药物具有给药间隔长,患者依从性高等特点。近年来,新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装置(如雷珠单抗端口给药系统)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试行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地塞米松缓释制剂(Ozurdex、Dexycu、Dextenza)的适应证进一步扩大,已用于视网膜静脉阻塞、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用于眼内炎、青光眼、胱氨酸病的缓释滴眼液更有望取代传统滴眼液改善患者的治疗质量。(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18-22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脑脊液动力学与视神经损伤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的关系
    傅楹迪 谢媛 王宁利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5): 392-399.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02
    摘要169)      收藏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提出,脑脊液动力学受损是引起视神经功能损伤相关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对脑脊液动力学,尤其是视神经蛛网膜下腔(optic nerve subarachnoid space,ONSAS)脑脊液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可能有助于理解诸如特发性颅高压、航天飞行相关的神经-眼综合征、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等导致视神经损伤、视力障碍疾病的发病机制,为其防治提供更多的思路。受到视神经管狭窄程度、眼压及解剖结构变异等因素的影响,颅内的脑脊液可能无法流入ONSAS,而ONSAS内的脑脊液也有可能逆流入颅内。ONSAS脑脊液压力的改变是引起视盘水肿和视盘萎缩的主要因素,压力变化及炎症等因素刺激ONSAS内的脑膜上皮细胞增生,使腔内空间变小,导致视神经鞘腔室综合征,使脑脊液动力学受损,进一步导致视神经损伤。目前尚无评估ONSAS脑脊液压力的金标准和实时监测脑脊液动力学的手段,仅能通过视神经鞘直径或颅内压的变化来粗略判断ONSAS脑脊液压力的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眼部表现
    沈小元 杨扬帆 陈子东 余敏斌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5): 385-391.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01
    摘要166)      PDF (799KB)(517)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了一场全球范围内持续的大流行,其表现极为多样,可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包括眼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可在眼部组织中复制和传播,对眼部造成损害,引起眼部症状。新冠病毒引起机体感染的急性感染期和自身免疫炎性反应期均有可能出现眼部症状,可累及眼部各部位(眼睑、结膜、角膜、巩膜、晶状体等),出现炎症性、血管性相关临床表现。尽管新型冠状病毒是否通过眼部传播仍有争议,保护眼部卫生及避免眼接触污染物仍是重要的防控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特发性黄斑前膜及其OCT和OCTA影像学特点
    王鸽纯, 袁非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5): 429-435.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08
    摘要166)      收藏
    黄斑前膜指位于黄斑区视网膜内表面的非血管性纤维细胞膜,其中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ERM)约占其80%。目前,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诊断iERM的首选方法。OCT技术能够在早期阶段观察到黄斑区视网膜内层增强增宽的iERM光带,而通过OCT反映的视网膜病变情况,如病情分期、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椭圆体带的完整性等,对于随访、确定手术时机和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价值。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结合了OCT和血管成像的技术,在iERM患者眼中,由于黄斑前膜的牵引作用,OCTA的关键参数如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血管扭曲程度和血管密度发生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OCT和OCTA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和管理黄斑前膜患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Toric IOL的旋转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洪阳 赵春梅 刘湘云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4): 328-332.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07
    摘要165)      收藏
    Toric IOL植入是矫正白内障合并散光的一种方式,它的散光矫正效果依赖于实际轴位与目标植入轴位的对齐程度,旋转度数与散光和离焦像差的增加呈正相关。眼轴过长、撕囊不规整、前囊膜严重纤维化、IOL材料黏附性差、术后剧烈活动等均是Toric IOL发生旋转的危险因素。(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28-33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新冠疫情流行时期双眼同日连续白内障手术研究进展
    任栎璁 严宏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4): 333-338.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08
    摘要164)      收藏
    双眼同日连续白内障手术(immediate sequential bilateral cataract surgery,ISBCS)是指在同一天内为两眼分别进行手术,于1952年首次被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ISBCS所带来的便利和医疗成本的节约重新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尤其在第二只眼白内障手术需要预约等待较长时间的国家。尽管在疫情流行等特定背景下具有快速恢复双眼视觉、减少疫情接触等优势,但术后双眼眼内炎、屈光误差、角膜失代偿、双眼黄斑水肿等长期安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33-33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强脉冲光联合睑板腺疏通治疗干眼的应用
    田璐 陈陆霞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4): 373-377.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15
    摘要164)      收藏
    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 IPL)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导致脂质异常型干眼的方法。IPL联合睑板腺疏通不仅对MGD等引起的脂质异常型干眼有确切的疗效,并可防止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炎复发,对于水液缺乏型干眼、手术及生活方式造成的干眼也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案。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可能对于难治性干眼具有重要的作用。(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73-37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视盘大小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的影响
    李彩霞 李树宁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4): 308-314.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04
    摘要163)      收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与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测量已被广泛用于青光眼的筛查和早期诊断。但RNFL和GCC厚度受种族、年龄、性别、眼部因素及全身系统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采用OCT对不同大小视盘的患者进行RNFL和GCC厚度测量时,视盘大小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OCT常规扫描模式对RNFL进行测量时受到视盘大小的影响,视盘越大,所测得的RNFL越厚。因此比例扫描模式更适合用于不同类型视盘的RNFL 测量。而与小视盘相比,大视盘患者是否具有更大的GCC测量值目前仍存在争议,需进一步研究验证。(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08-31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血流动力学调控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
    王一言 卿国平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4): 302-307.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03
    摘要160)      PDF (744KB)(525)    收藏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但仍出现进行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及青光眼性视野缺损。大量研究证实非眼压因素在NTG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血流流变异常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局部眼血流不足、系统性低血压、血管功能调控异常等血流动力学异常会导致NTG患者视乳头灌注压和血供不足从而加重NTG。因此,治疗NTG患者的异常血流状态可能成为降眼压治疗之外的、针对病因的重要治疗方法。(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02-30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老视的药物治疗策略
    张宇 王佳 殷悦 姜亚萍 陈轶卉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3): 228-232.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6
    摘要155)      收藏
    老视的药物治疗未来有可能成为有别于框架眼镜、且易于使用的一种替代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类药物即缩瞳剂、晶状体软化剂和屈光功能调节剂在进行研发。缩瞳剂通过产生针孔效应,可增加不同工作距离的聚焦深度而治疗老视。缩瞳剂的作用均是暂时的,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头痛和夜间视力下降,尚无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公布。目前已有关于缩瞳剂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累加治疗效果或减少不良事件的研究在开展。但这些联合作用疗效尚不清楚。本综述对老视的药物治疗领域的一些进展进行汇总。(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28-23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视神经鞘脑膜瘤的临床诊疗及研究进展
    任婷婷 马建民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4): 378-383.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16
    摘要155)      收藏
    视神经鞘脑膜瘤(optic nerve sheath meningioma,ONSM)是一种罕见且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起源于蛛网膜上皮细胞,较多见于中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进行性视力下降。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CT/MRI的典型表现为视神经呈管状或梭形增粗,增强扫描后呈“双轨征”,可伴有钙化。治疗包括观察、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放疗是首选方式。目前ONSM的放疗方式有很多,包括空间分割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疗、质子束治疗、三维适形放疗等。手术治疗会导致患者视力丧失,通常不予采用,但新的手术入路,可以防止肿瘤延伸至对侧。药物治疗在一些病例中取得良好的视力改善结果,有望成为治疗ONSM的潜在方法。ONSM死亡率几乎为零,但视力预后通常较差。(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78-38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外周血炎性指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关系
    孙慧歆 周希瑗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4): 345-349.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10
    摘要151)      收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炎症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等外周血炎性指标与糖尿病及DR相关。上述指标均来源于血常规,经济实用、方便快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因受全身情况、药物使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加强对上述指标的监测有助于临床上预测DR的发生风险及预后。(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45-34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真菌性角膜炎治疗研究进展
    李昕 周清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4): 360-366.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13
    摘要150)      收藏
    目前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的诊治困难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抗真菌药物的生物毒性以及药物在眼部的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随着近年对FK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药物治疗计划及药物剂型(原位凝胶、双功能壳聚糖衍生物平台、金属离子及天然抗真菌成分等)被提出,并且疗效在感染FK的动物模型中得到验证。手术治疗方面,角膜移植术及光动力学疗法是目前临床较常用的治疗方式,同时新提出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及无缝线角膜黏合在控制感染及安全性上更显优势。(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60-36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后巩膜加固术在高度近视治疗中的应用
    吴家乐 熊朝晖 许寅聪 孙苗苗 高洁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6): 517-523.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3.06.008
    摘要148)      收藏
    病理性近视最明显的特征是眼轴逐渐增长,出现后巩膜葡萄肿。后巩膜加固术是目前可以延缓或阻止眼轴延长治疗病理性近视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手术机制主要是利用加固材料与自体巩膜发生炎性反应、新生血管生成及巩膜胶原纤维增生等病理改变来加强后极部薄弱的巩膜,防止眼轴长度的进一步增加。该手术方式在条带法、片式法、注射法的基础上改良出更多方法,目前仍以单条带加固法为主。后巩膜加固材料主要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类,各有利弊,目前以人工心包补片和异体巩膜为主。尽管后巩膜加固术在控制高度近视的发展中具有显著优势,但影像检查提示巩膜葡萄肿的形态及位置具有多样性,此手术难以符合手术机制,术后疗效存在争议。(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517-52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抗VEGF药物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眼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朱俭 陈易寻 朱蓉嵘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3): 223-227.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5
    摘要145)      收藏
    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药物是目前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ion,AMD)的一线方案,目前常用抗VEGF药物有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布西珠单抗。对于AMD患者,各种药物在房水、玻璃体及血清中半衰期、达峰时间及药物浓度均不同;此外,不同的眼科手术如白内障摘除术、玻璃体切除术及硅油填充术等也会引起药代动力学变化。临床治疗建议采用半衰期长、药效持久的抗VEGF药物。(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23-22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40岁以上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杜雪瑜 严宏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3): 233-237.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7
    摘要140)      收藏
    随着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es,ICL)植入术安全性的提升,40岁以上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总结40岁以上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的优势、术后并发症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矫正方式选择、屈光度预留、晶状体混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等与植入患者年龄相关的内容。与适龄患者相比,术前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用眼习惯、屈光度及对单眼视的耐受程度选择矫正方式并预留屈光度。晶状体混浊是40岁以上患者ICL植入术后最重要的并发症,也是二次手术的原因之一,建议术前重视晶状体评估。ICL植入术治疗40岁以上高度近视具有效果好、并发症低等特点,但其长期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观察。(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33-23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泪道置管术中支架材料的应用研究
    徐恩沛 李光辉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4): 367-372.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14
    摘要139)      收藏
    【摘要】随着各种改良人工泪管和移植组织来源的不断更新,临床上对泪道阻塞类疾病的治疗取得较好效果,但术后瘢痕性阻塞或炎性反应等并发症仍不能完全解决。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新的支架材料不断研发,为泪道阻塞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前景。硅胶类材料相较于聚丙烯和聚合物材料,在组织相容性方面仍有待改善,新型可降解材料的开发预示了泪道置管材料新的研究方向。另外,自体材料与异体材料的结合,也为不需内支撑的泪道旁路重建手术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67-37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眼表损害
    林晓璇 李金瑛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4): 354-359.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12
    摘要136)      收藏
    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由于多因素紊乱引起眶周及眶内眼部组织炎性浸润的疾病,发病机制尚未阐明。TAO的眼部损害累及范围广,引起的眼表损害对视觉功能影响明显。TAO引起的睑裂增大、睑板腺病变、睑板腺功能障碍、泪膜脂质层的减少导致泪液蒸发过强,泪液高渗透压改变,从而诱发或加重眼表炎症。泪液中炎性因子的异常表达及主副泪腺病变,水液层减少引起泪液渗透压进一步升高。炎症的恶性循环引起角结膜屏障受损,角膜神经纤维密度降低及角膜敏感性下降等病变。TAO患者角膜生物力学性能改变,形变能力下降影响了真实眼压值的测量。TAO还伴随眶内组织增生扩张,患者眶压升高,导致血液循环的障碍,眼表的营养供应障碍,眼表正常生理功能包括结膜杯状细胞分泌黏蛋白等受影响。TAO导致的眼表损害引起一系列严重眼部不适及容貌毁损,威胁患者身心健康。 (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54-35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其他重要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
    赵润泽孙小佳廉坤常天芳窦国睿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5): 418-423.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06
    摘要136)      收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视网膜血管与心脑血管及肾血管有相似的解剖结构及功能特征,且高血压患者视网膜小动脉病变可早于高血压其他重要靶器官受损的临床症状,视网膜微循环改变有望成为高血压患者全身病理变化的预测指标。尽管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高血压主要靶器官受损的相关性已被证实,但各项研究采用的检查诊断标准却不尽相同,可复制性及临床推广难度较大。近年来通过眼底照相和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多模态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大数据所建立的人工智能诊断模型在临床的应用或许可解决这一难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Waardenburg综合征的眼部特征及其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彭楚芝 贾红艳 焦永红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3): 238-243.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8
    摘要135)      收藏
    Waardenburg综合征以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全身性(皮肤、毛发和眼球)色素沉着异常为主要表现,其具有高度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异质性。患者通常伴有连眉、内眦距增宽、鼻根高而宽、白色额发等特殊颅面部改变。虹膜异色是其最常见且最具辨识度的眼部色素异常表现,还可出现脉络膜和视网膜的色素异常。若伴随上睑下垂、斜视和青光眼等眼部异常,则可能导致视功能障碍。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四个亚型,每个亚型均可出现眼部色素异常,其中I型和III型可伴有内眦距增宽,IV型累及神经系统时可表现为眼球震颤。目前已知的致病基因有PAX3、MITF、EDN3、EDNRB、SOX10和SNAI2等6个。(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38-24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常见近视动物模型及诱导方法
    马遥 游玉霞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6): 503-507.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6.005
    摘要135)      收藏
    目前常用的近视模型使用动物种类繁多,包括豚鼠、小鼠、鸡、树鼩等。传统的形觉剥夺法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近视造模方法,且经多种方法改良后造模较为稳定,但因人类发生形觉剥夺较少,实验结果应用到人类仍需谨慎。光学离焦法随着激光手术的发展有了新的造模手段,与人类自然发生的近视也较为相似,但目前应用范围仍有限。频闪光刺激法可诱导出低中度近视,对于近视屈光度的诱导范围仍有限。不同的动物在饲养条件、诱导方法、可诱导近视度数及模型稳定性等方面均不同,目前尚缺乏公认的、高品质的动物模型制作标准。(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503-50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视盘周围卵圆状团块样强反射结构的研究现状
    孟佳欣 刘霞 赵颖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6): 488-493.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3.06.002
    摘要132)      PDF (1152KB)(468)    收藏
    视盘周围卵圆状团块样强反射结构(peripapillary hyper-reflective ovoid mass-like structures,PHOMS)是基于相干光断层扫描深部增强成像(enhanced-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的一个新发现。PHOMS在EDI-OCT下表现为视盘周围含有血管结构的环形或部分环形复合体,常与视盘倾斜、视盘玻璃膜疣、脱髓鞘性视神经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特发性颅高压、假性视乳头水肿和其他与轴浆流淤滞相关的疾病共存,但其病理生理和意义尚不清楚。(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488-49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杨蕾 王继兵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3): 244-249.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9
    摘要131)      收藏
    房角分离术(goniosynechialysis,GSL)概念的提出已有半个多世纪,技术上从最初前房塌陷难以实施逐步到用黏弹剂维持前房采用带灌注的分离器完成分离并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消除瞳孔阻滞获得满意效果,发展到现代GSL治疗体系,包括晶状体摘除、IOL植入联合房角镜或内窥镜直视下完成GSL,现代GSL治疗体系已成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有效治疗手段,快捷、微创、非滤过泡依赖、恢复生理引流通道是其优势。近年来随着微创青光眼手术的应用,将房角部分切开术或切除术用于现代GSL治疗体系(GSLplus)提高了PACG的治疗效果,拓展了治疗思路,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GSL的历史、降眼压机制、现代治疗体系、临床效果、关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44-24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人类疱疹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在翼状胬肉发病中的作用
    周朔雯 许叶圣 郑利斌 姚玉峰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5): 471-474.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3.05.015
    摘要130)      收藏
    原发性翼状胬肉是一种由结膜部位突破角膜缘,进入透明角膜形成的三角形纤维血管组织病变。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紫外线、风沙、病毒感染等因素可能参与了其发生过程。病原学研究证实,在翼状胬肉组织中检出人类疱疹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但其检出率差异较大,提示病毒可能仅作为其中一个因素,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翼状胬肉的发生与复发。如果病毒在翼状胬肉发病中的作用被证实,抗病毒药物或疫苗可成为翼状胬肉治疗的研究新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定制人工虹膜的应用进展
    聂泽彤, 胡博杰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6): 481-487.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3.06.001
    摘要130)      PDF (1595KB)(545)    收藏
    虹膜缺损常引起严重的眩光、畏光、对比敏感度降低、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和美观等问题,既往采取多种方法治疗虹膜缺损,近年研究发现植入定制人工虹膜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先天性和获得性虹膜缺损,定制人工虹膜在稳定性、视觉功能和美观方面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选择。(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481-48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营养不良性视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杨雪莉 毛俊峰
    国际眼科纵览    2023, 47 (5): 400-405.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03
    摘要126)      收藏
    营养不良性视神经病变(nutritional optic neuropathy,NON)是一类由于营养元素缺乏或代谢障碍引起的视神经功能异常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双侧渐进性、无痛性视力损害,常与营养不良或不良饮食习惯相关。长期吸烟、酒精滥用、慢性腹泻和减肥手术等危险因素也增加了易感个体患病的可能性。目前普遍认为NON的发病机制以线粒体功能障碍为主,氧化应激损伤和轴突脱髓鞘等也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