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Baidu Google scholar CSCD Crossref WebOfScience Sciencedirect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历史及现状
    朱伟, 王涛
    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 (5): 322-328.   DOI: 10.3706/ cma. j. issn.1673-5803.2013.05.008
    摘要1248)      收藏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指不同方式白内障摘除与不同方式抗青光眼手术的联合。目前狭义上主要指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滤过性手术尤其是小梁切除术。白内障手术从囊内摘除、囊外摘除到目前的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甚至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小梁切除术目前主要是巩膜瓣牢固缝线、抗代谢药物(尤其是丝裂霉素)应用和巩膜瓣缝线调控性拆除。目前联合手术适应证尚缺乏统一标准,有学者主张对于房角粘连≥180°、降眼压药物≥3种、有白内障手术指证、矫正视力<0.5者,可选择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未来的联合手术将纳入非穿透小梁手术、黏小管切开术、房水引流物植入术(包括Isent、ExPRESS阀)以及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等。(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322-32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7)
    2.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
    褚慧明 齐艳华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7.04.012
    3. 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诊断与治疗进展
    蔡蕾 杨晋 卢奕
    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 (4): 234-238.   DOI: 103706/ cma.j.issn.16735803201304004
    摘要942)      收藏
    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黄斑囊样水肿(pseudophakic cystoid macular edema,PCME)是导致白内障术后视力不佳的常见原因,其发生受眼底相关疾病、年龄、手术方法等许多因素影响。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目前已成为PCME早期诊断及术前眼底评估的重要手段。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制剂治疗PCME成为近年来的新热点,而OCT检查为治疗效果的评估和比较提供快速客观的依据,已成为目前评估治疗效果的常用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
    4. 频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周金琼 魏文斌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1): 1-8.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2.01.001
    摘要2987)      PDF (1269KB)(2274)    收藏
    频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EDI SD-OCT)是在传统频域OCT的基础上改进的能反映脉络膜组织结构的技术。通过将设备进一步靠近受检眼,使更多的光线集中照射在脉络膜内部甚至更深层的巩膜水平从而得到较清晰的脉络膜影像,为观察脉络膜血管结构以及定量测量脉络膜厚度提供依据。目前关于EDI SD-OC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脉络膜厚度方面。通过测量脉络膜厚度,不仅可对高度近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等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还能用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各种脉络膜肿瘤等的鉴别诊断,以及对脉络膜新生血管、Vogt-小柳原田病等治疗后疗效观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4)
    5.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
    范巍, 翁景宁, 张广斌
    国际眼科纵览    2014, 38 (3): 175-179.   DOI: 10.3760/ cma. j. issn.1673-5803.2014.03.007
    摘要1055)      收藏
    目前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已成为最先进的技术之一。飞秒激光具有脉冲时间极短、瞬间功率极高、热效应区域极小、精确靶向定位等特点,在白内障手术中可用于辅助晶状体前囊膜切开、晶状体核裂解、透明角膜切口及散光性角膜松解切口制作。研究表明,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安全性较其他白内障手术均大大提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样本量仍较小、观察时间较短,以及存在一些并发症等相关问题,该技术仍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国际眼科纵览, 2014, 38: 175-17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
    6. 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在眼科的应用
    肖显文, 张红, 田芳
    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 (2): 77-82.   DOI: 10. 3760/ cma. j. issn.1673-5803. 2013. 02. 002
    摘要1802)      收藏
    【摘要】基于双通道技术的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可通过记录点光源经视网膜反射并第二次通过眼屈光介质后的视网膜图像,能提供光线在眼光学系统的散射和高阶像差的综合结果。其对白内障的客观分级及眼内屈光手术的术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自OQAS问世以来,已在发达国家中广泛应用,并在白内障分级、屈光及白内障手术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预示着其在未来眼科临床视觉质量检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 77-8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
    7. 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特点的研究进展
    吴迪 王雁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4): 260-265.   DOI: 10 3760/ cma. j. issn. 16735803 2012 04 009
    摘要1562)      收藏
    角膜生物力学是对角膜黏性阻力、整体硬度等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门科学。角膜的生物力学特性是影响角膜屈光手术可预测性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与不同的手术方式和切削深度相关,如板层切削较表层切削对角膜硬度影响大,厚角膜瓣术后角膜滞后量和阻力因子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切削深度大者角膜阻力因子明显下降。这些改变与术后发生角膜扩张、屈光回退等并发症有高度相关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
    8. 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切除术矫正近视临床进展
    赵婧 陈志 周行涛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1): 8-12.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2.01.002
    摘要2618)      收藏
    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切除术(SMILE)是在角膜基质层进行两次预设深度和弧度的扫描切削制作基质透镜,将透镜前后表面分离后从小切口完整取出的手术技术,其革新了传统的近视矫正手术方式,实现“全飞秒”模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和稳定性,应用前景良好,远期效果需更大样本进一步观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
    9. 结膜松弛症研究进展
    韩竹梅, 张兴儒
    国际眼科纵览    2011, 35 (6): 394-399.  
    摘要1989)      收藏
    流行病学显示结膜松弛症是年龄相关性眼病,老年人常见。球结膜变性、眼球运动及睑板腺功能障碍、下睑缘张力增高、结膜淋巴管受压迫、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是结膜松弛症的病因。在结膜松弛症患者泪液中出现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质和防御素,黏蛋白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球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并有形态及超微结构异常,松弛结膜影响泪河、泪膜及泪液排泄。结膜松弛症发病机制研究发现泪液中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因子增加,使结膜成纤维细胞中MMP1,3,9过度表达,
    MMPs与TIMPs之间失去平衡,可能使胶原纤维融解,弹力纤维变性减少,导致球结膜基质和球筋膜囊过度降解,引起眼表泪液异常的病理循环,而发生结膜松弛症。结膜松弛症治疗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纤维蛋白胶应用于结膜松弛症手术治疗中,结膜双极电凝术、半月皱襞切除术及上方结膜松弛症手术治疗术取得临床疗效,并在结膜新月形切除术中应用结膜定量定位切除的方法减少并发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
    10. 数字广角小儿眼底成像系统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李蓉 王雨生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1): 17-20.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2.01.004
    摘要3320)      收藏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数字广角小儿眼底成像系统(RetCam)在ROP筛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回顾文献,结合自己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总结了RetCam在ROP筛查中的应用优势和局限性,强调RetCam用于ROP筛查具有安全性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简便快捷等优势,具有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11. 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
    汤韵 晏晓明
    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 (3): 200-204.   DOI: 10 3760/ cma. j. issn.16735803 2013 03 013
    摘要1227)      收藏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近年来临床医师使用物理热敷或热装置、人工泪液、局部及全身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环孢素A、调节内分泌、改善生活方式等方法治疗MGD,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提出分级治疗的理念。本文旨在介绍近年来MGD治疗理念的变化和治疗方法的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12. 婴儿先天性白内障摘除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研究进展
    刘馨 罗怡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4): 271-275.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204011
    摘要1803)      收藏
    近年来,婴儿先天性白内障摘除后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受到越来越多眼科医生的认可,并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开展。25G玻璃体切除系统在婴儿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新型屈光度计算公式和近视漂移预测公式的发展,提高了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选择的准确性;更适合婴幼儿的人工晶状体和弱视训练方法的发展,提升了术后视功能重建的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13. 近视眼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吕梦, 马东丽
    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 (2): 129-134.   DOI: 10. 3760/cma.j.issn.1673-5803.2013.02.012
    摘要1749)      收藏
    【摘要】近视眼对眼底形态及视功能呈进行性损害,它的发生机制成为眼科的研究热点,动物模型的建立为一些受限于伦理和实验手段而无法进行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受试对象和实验平台。近年来,学者们采用鸡、小鼠、树鼩、豚鼠、兔、猴等动物模型,对远视性离焦和近视性离焦对幼年动物眼的影响,视觉发育的双向调节作用,昼夜节律、不同光谱对眼轴延长的影响,以及与眼轴延长相关的细胞因子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 129-13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14.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雷登凤 樊宁 何湘珍 刘旭阳
    国际眼科纵览    2014, 38 (1): 31-36.   DOI: 10 3706/ cma. j. issn.16735803 2014 01 008
    摘要712)      收藏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在临床上被认为是眼底和视野出现特征性青光眼损害,而眼压始终正常的一种状态。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在分类上被认为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一个亚型,迄今有关其视神经损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械压力因素、血管及血流动力学因素、免疫调节因素及遗传因素等方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15.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压的病因
    普建萍, 马嘉, 袁援生
    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 (2): 98-101.   DOI: 10. 3760/cma.j.issn.1673-5803. 2013.02.006
    摘要1888)      收藏
    【摘要】 继发性高眼压是硅油填充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有:(1)硅油填充过多;(2)硅油乳化;(3)硅油进入前房;(4)硅油的慢性毒性作用;(5)联合其他手术;(6)眼外伤;(7)患者术前眼基础状况;(8)术后用药及术后体位等。本综述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高眼压的病因、 治疗、 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 98-10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16.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现状
    翟怡 朱亚楠 姚克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4): 228-234.   DOI: 10 3760/ cma. j. issn. 16735803 2012 04 003
    摘要1883)      收藏
    糖尿病可引起眼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水平病理性升高,导致眼内新生血管形成、黄斑水肿的发生。抗VEGF药物最早被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现也被试验性地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VEGF165选择性拮抗剂Pegaptanib与VEGFA单抗Ranibizumab被批准玻璃体内注射,且对DR有较好的疗效;VEGFA全长抗体Bevacizumab被标示外用于玻璃体内注射治疗DR,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重组融合蛋白Aflibercept针对DR的疗效也得到一些试验的支持。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DR已被证实短期有效且安全,但其长期的疗效与安全性有待更多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来验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
    17.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冉敏, 冯光强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5): 293-297.   DOI: DOI: 103760/ cma. j. issn. 16735803 2012 05 002
    摘要1580)      收藏
    【摘要】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rimary congenital glaucoma,PCG)是一种发生于婴幼儿的遗传性致盲性眼病,也是先天性青光眼中最常见的类型,遗传因素为该病的主要致病原因,目前报道的与PCG相关的候选基因为CYP1B1、 LTBP2和MYOC,并对这些基因的遗传方式、突变筛查及突变后的基因结构、功能改变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然而,上述基因突变并不能解释所有PCG患者的发病机制,因此,发现新的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将成为研究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29329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18. 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王霄娜, 马建民
    国际眼科纵览    2014, 38 (3): 208-211.   DOI: 10.3760/ cma. j. issn.1673-5803.2014.03.014
    摘要992)      收藏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以双侧或单侧泪腺、眼睑肿胀和(或)涎腺弥漫性无痛性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该病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从病理学、感染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对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总结,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病因主要包括基底细胞增生浸润、病毒诱导、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性激素紊乱、蛋白紊乱、IgG4浸润等假说。这些假说都可以从不同侧面对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解释,但仍存一定争议,有待更深入研究,以便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国际眼科纵览, 2014, 38: 208-21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19. 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临床研究进展
    张运江, 俞方良
    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 (5): 329-334.   DOI: 10.3706/ cma. j. issn.1673-5803.2013.05.009
    摘要869)      收藏
    青光眼与白内障两种疾病同时存在的患者较多,青光眼与白内障联合手术方法也较多。 随着眼内窥镜在眼科的应用发展,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复杂性青光眼的手段,在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青光眼时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就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适应证、原理、效果、并发症以及与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比较作一综述。(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329-33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20. 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的研究进展
    李晓晶, 王雁
    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 (6): 411-414.   DOI: 10. 3706/ cma. j. issn.1673-5803. 2013.06.012
    摘要939)      收藏
    近年来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已逐渐应用于临床。研究表明其小切口、无瓣化的特点使其具有减少角膜神经损伤及干眼发生的诱因,可提高术后视觉质量等优势,但因其应用于临床的时间尚短,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综述了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的手术方式、临床疗效及优缺点。(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  411-41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
    21. 上眼睑解剖学研究进展
    杨帅 毕燕龙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2): 78-83.   DOI: 10. 3760/ cma. j. issn. 16735803. 2012. 02. 002
    摘要2654)      PDF (1500KB)(2372)    收藏
    完美的上眼睑整形手术应基于对其解剖结构及相应功能的完整认识。通过近年的许多研究对上眼睑的精细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概括上眼睑细微结构(包括提上睑肌及其腱膜、Müller肌、结膜的黏膜原层、眶膈、提上睑肌的神经肌肉连接、脂肪组织、韧带系统等)一些新的研究结果,分析它们对上眼睑手术的指导意义。(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78-8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22. 普通人群青光眼认知度的研究进展
    杨潇 李金瑛
    国际眼科纵览    2011, 35 (6): 366-369.  
    摘要2076)      收藏
    青光眼是常见的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由于其发病隐匿,易被忽视,致盲率高。了解并提高普通人群对青光眼的认知度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挽救青光眼患者残余视功能的有效途径。笔者就近年来关于普通人群青光眼认知度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国内对青光眼认知度调查的资料较少,且多局限于眼科就诊患者。发达国家或地区普通人群对青光眼的认知度较好(72%~79%),但对青光眼症状、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的认识仍有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23. 动物眼部新生血管模型的研究进展
    顾顺, 武志峰
    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 (1): 43-47.   DOI: 10.3760/ cma. j. issn.1673.5803.2013.01.008
    摘要1854)      PDF (3297KB)(1764)    收藏
    随着新生血管性眼病治疗的发展,建立可靠性强、可重复性高的动物新生血管模型日益受到重视。常见的眼前节新生血管造模方法包括角膜微囊袋法、碱烧伤法和缝线法等。其中角膜微囊袋法通过植入目的药物分子,主要用于研究新生血管中特定的分子或蛋白;碱烧伤法和缝线法则更切实地模仿人类眼部疾病的发生过程。眼后段新生血管造模方法包括激光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缺氧诱导病理性新生血管和注射诱导炎症性新生血管等。此外,基因敲除或基因转导小鼠也成为研究新生血管中某特殊蛋白质作用的有力工具。(国际眼科纵览,2013,37:43-4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24. 眼科超声检查的发展现状及合理应用
    王子杨, 杨文利
    国际眼科纵览    2014, 38 (6): 375-379.   DOI: 10.3760/ cma. j. issn.1673-5803.2014.06.004
    摘要661)      收藏
    眼科超声诊断技术近年得到充分发展,从A型超声获取眼球生物学参数、B型超声获得眼球二维图像、超声生物显微镜获得可以与低倍光学显微镜相媲美的眼前段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叠加血流信息,到超声造影的出现,可以定量地分析眼内结构及病变内的血流灌注特征,在眼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中起重要作用。但在临床使用上还存有一定误区,且受仪器的穿透力和分辨力的影响,对某些特殊病例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因此建议合理应用超声检查,如A型超声用于生物学测量;B型超声主要用于眼内疾病的形态改变,但对眼表和眶内尤其眶尖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超声生物显微镜适用于眼前段尤其睫状体疾病的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则需充分理解多普勒原理,合理解释组织和疾病的血流变化特点。(国际眼科纵览, 2014, 38:  375-37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
    25. 先天性无虹膜症PAX6基因突变分析中应重视大片段缺失的检测
    李杨
    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 (1): 1-4.   DOI: 10.3760/ cma. j. issn.1673.5803.2013.01.001
    摘要1710)      PDF (1294KB)(1704)    收藏
    先天性无虹膜症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是位于11号染色体1区3带的PAX6基因。PAX6基因的基因内突变和大片段缺失均可导致先天性无虹膜症,因此在其基因突变分析中应重视大片段缺失的检测。PAX6基因大片段缺失常用检测方法有染色体核型分析G带染色、免疫荧光原位杂交特异性探针、探针杂交多重扩增(MAPH)和探针连接多重扩增(MLPA)等,MLPA法因具有高分辨率,操作简单等优点目前更为常用。(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 1-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7)
    26. 视神经炎的疾病分类学研究进展
    陈翔 魏世辉 张卯年
    国际眼科纵览    2014, 38 (4): 255-259.   DOI: 103706/ cma.j.issn.16735803201404009
    摘要437)      收藏
    视神经炎指发生于视神经的一切炎性病变,是神经眼科最常见的视神经疾病之一,也是中青年人最易罹患的视神经疾病。目前,国内外对视神经炎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按发病部位分类,可分为球后视神经炎、视乳头炎、视神经周围炎和视神经视网膜炎;另一种根据病因学分类,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性疾病相关视神经炎、感染性疾病相关性视神经炎及全身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视神经炎。目前,我国的视神经炎病因学特点尚有待进一步开展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27. CD40信号通路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
    苏彦 刘芳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3): 182-188.   DOI: 10 3760/ cma. j. issn. 16735803 2012 03 008
    摘要2095)      收藏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及眼外伤等多种眼病均可造成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分化群40蛋白(CD40)及其配体(CD40L)构成的共刺激系统是免疫细胞间的重要信号转导途径,活化的CD40分子刺激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的分泌,导致CNV。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中已检测出高水平表达的CD40与CD40L。干预CD40信号通路有可能成为CNV治疗的新的靶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28.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王小琴 生侠 谢青
    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 (3): 172-176.   DOI: 10 3760/ cma. j. issn.16735803 2013 03 007
    摘要885)      收藏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与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但PCV的流行病学特点、自然病程、影像学特征、预后均与渗出型AMD不同。临床上主要通过特异性眼底表现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进行诊断及鉴别。目前PCV的病因、发病机制仍不清,治疗方法主要有激光光凝、光动力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及联合治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29. 低浓度阿托品治疗近视的临床研究进展
    孙远 刘泉
    国际眼科纵览    2014, 38 (4): 241-244.   DOI: 10.3706/ cma.j.issn.1673\|5803.2014.04.006
    摘要678)      收藏
    阿托品是毒蕈碱受体抑制剂,1%浓度滴眼可以抑制近视的发展及眼轴的增长,但是畏光、视近模糊等常见的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期研究者逐渐将兴趣转向低浓度阿托品(小于1%浓度)的临床研究,发现低浓度阿托品滴眼可以有效延缓近视发展,比1%浓度的阿托品副作用更小,疗效也更持久稳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30.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药物治疗进展
    钱怡文 王志良
    国际眼科纵览    2014, 38 (4): 277-283.   DOI: 103706/ cma.j.issn.16735803201404014
    摘要547)      收藏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目前已是西方国家首位致盲原因,在我国老年人中也已成为主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绝大部分因AMD失明的患者系由于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针对新生血管生成的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pithelium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如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等大大降低患者的致盲率。此外,随着对新生血管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些针对新生血管信号传递多个环节的治疗药物,包括以VEGF为靶点的siRNA、VEGF受体酪氨酸酶抑制剂、补体因子、趋化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糖皮质激素等将给湿性AMD患者带来新希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6)
    31.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唐雅婷, 卢奕
    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 (2): 117-122.   DOI: 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3.02.010
    摘要1523)      收藏
    【摘要】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 ARC)为多因素疾病,目前确切病因不明。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表明ARC发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一些特定基因如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DNA修复基因、EPHA2基因等特定基因多态性在人类ARC发病过程中的相关性和作用。而另一些基因,如晶状体膜蛋白基因、半乳糖激酶基因、α-晶状体蛋白基因等与ARC的相关性则需进一步研究证明,这些研究为ARC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遗传学理论依据。(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 117-12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32. 中国新生儿眼病筛查的现状和进展
    刘丽丽 赵军阳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1.015
    33. 近视眼流行病学调查现状
    任晓磊, 刘丽娟, 游启生, 徐亮, 李建军
    国际眼科纵览    2015, 39 (3): 175-179.   DOI: 10. 3706/ cma. j. issn.1673-5803. 2015. 03. 007
    摘要440)      收藏
    近视眼是目前最普遍的视觉问题,严重影响个人生活质量。高度近视眼可造成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及近视性黄斑病变等并发症。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尽管不同种族和地域的近视眼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但其流行程度近年来普遍加重,尤其是较富裕地区以及东亚的工业化地区。近视眼的环境危险因素与社会经济地位以及生活方式相关这一观点已得到证实。过去十年,对近视眼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了进一步了解,进一步证实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近视眼的发生。(国际眼科纵览, 2015, 39:175-17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34. Optos 200Tx广角眼底血管造影及其临床应用
    周金琼 魏文斌
    国际眼科纵览    2015, 39 (2): 103-106.   DOI: 10.3706/ cma. j. issn.1673/5803.2015.02.007
    摘要598)      收藏
    广角眼底血管造影是近年来的影像检查新技术,可用于病变范围过大、传统眼底血管造影难以覆盖的患眼,可直观地显示周边部视网膜、脉络膜的血管结构。广角眼底血管造影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近期投入使用的欧堡全景200Tx激光扫描眼底成像系统(Optos 200Tx)是非接触式广角眼底血管造影的代表。它一次即可观察到200°眼底,无需散大瞳孔,且不接触患眼,操作简单、高效而安全,可用于累及周边部眼底的血管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随访方案的制定,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葡萄膜炎、眼底肿瘤等。(国际眼科纵览,2015, 39:103-10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35.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后的角膜伤口愈合反应
    祖培培, 王雁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5): 323-327.   DOI: DOI: 10 3760/ cma. j. issn. 16735803 2012 05 008
    摘要2104)      收藏
    【摘要】任何屈光手术都会对角膜组织造成损伤,发生伤口愈合过程。飞秒激光作为新兴技术逐渐成为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方法,其伤口愈合过程直接影响术后早期炎症刺激及远期临床疗效。此前国内外对准分子激光引起的愈合反应已有详细的研究,但飞秒激光造成的角膜损伤及愈合过程报道较少。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后早期炎症反应较机械刀制瓣LASIK术后重,并有其特点。(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32332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36. 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方案
    汲婧, 魏文斌
    国际眼科纵览    2014, 38 (2): 73-80.   DOI: 10.3706/ cma. j. issn.1673.5803.2014.02.001
    摘要930)      PDF (1086KB)(1506)    收藏
    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得到多项临床研究证实。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方案的设计与优化方面。从早期的固定治疗模式、按需治疗模式、到近期的稳定性治疗模式和间期延长治疗模式等,治疗方案经历了从仅以视功能为标准到综合考虑视力、疾病活动性、患者依从性和整体医疗耗费等因素的变化,并仍处于不断地改进中。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关雷珠单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及相关数据分析,综述了其治疗湿性AMD的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国际眼科纵览,2014, 38: 73-8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37. 未成年人青光眼的流行病学
    龙青清, 方媛, 郭文毅
    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6): 407-410.   DOI: 103760/ cma. j. issn. 16735803 2012 06 010
    摘要1578)      收藏
    【摘要】青光眼是未成年人盲和低视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致盲不可逆,未成年盲人由于预期寿命更长,将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近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未成年人青光眼中先天性青光眼为最常见的类型,存在男女性别差异,多数需要手术治疗,且各亚型的发病率及构成比受种族、经济发展水平、卫生条件等原因的影响各有不同。这些流行病学资料能帮助我们对未成年人青光眼进行早期诊断、治疗,防止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国际眼科纵览, 2012, 36:  407-41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38. 人眼眩光发生机制及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蔡啸谷, 乔利亚, 管征, 万修华, 王宁利
    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 (5): 297-302.   DOI: 10.3706/ cma. j. issn.1673-5803.2013.05.003
    摘要985)      收藏
    人眼眩光一般是指由于从外界进入眼内的迷乱光线抑制了正常光线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而形成的不舒适感觉。其在不同的领域及专业中涵义均有所不同。尽管目前眩光测量方法众多,但尚无统一的评价标准。在临床及研究工作中需谨慎甄别不同眩光定义及测量方法对患者视觉质量评估造成的偏倚。由于眩光研究受到其复杂的发生机制和缺乏跨学科交流的影响,目前尚无一种方法能全面有效地防治眩光。本文通过回顾分析眩光在眼科、照明工程、神经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出版物及研究报道,对临床上常见的眩光类型如失能眩光、幻影眩光、不舒适眩光和畏光的发生机制、测量手段和解决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国际眼科纵览,   2013, 37: 297-30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39. 角膜新生血管的药物治疗
    游玉霞, 梁庆丰, 马科
    国际眼科纵览    2014, 38 (2): 108-113.   DOI: 10.3706/ cma. j. issn.1673-5803.2014.02.007
    摘要1064)      收藏
    临床上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包括局部滴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新生血管进行电凝、激光光凝、光动力疗法等,但临床效果不甚理想。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已用于临床,包括贝伐单抗、雷珠单抗、VEGF trap、干扰RNA等。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抗生素被证实对角膜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雷帕霉素也被用于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本文综述了角膜新生血管药物治疗的现状及未来可能的研发方向。(国际眼科纵览,2014, 38: 108-11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40. 儿童白内障手术的治疗进展
    张景尚 万修华
    国际眼科纵览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