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1-12-22
       下一期
    综述
    24小时动态眼压监测—角膜接触镜传感器监测法
    曾颖 袁援生 钟华
    2011, 35(6):  361-365. 
    摘要 ( 60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理性眼压升高及昼夜波动是青光眼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降低眼压是目前惟一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了解患者24小时的眼压波动状况并予以相应控制对青光眼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新型研制的动态眼压监测仪SENSIMED Triggerfish通过在角膜接触镜中嵌入的张力探测传感器,可24小时连续监测眼压,临床应用前景较好。本文将此眼压测量仪器的结构、测量原理及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普通人群青光眼认知度的研究进展
    杨潇 李金瑛
    2011, 35(6):  366-369. 
    摘要 ( 20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光眼是常见的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由于其发病隐匿,易被忽视,致盲率高。了解并提高普通人群对青光眼的认知度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挽救青光眼患者残余视功能的有效途径。笔者就近年来关于普通人群青光眼认知度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国内对青光眼认知度调查的资料较少,且多局限于眼科就诊患者。发达国家或地区普通人群对青光眼的认知度较好(72%~79%),但对青光眼症状、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的认识仍有限。
    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及其在眼科遗传性疾病中的应用
    林青鸿,周南,齐艳华
    2011, 35(6):  369-373. 
    摘要 ( 23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外显子组测序技术作为新一代的测序技术迅猛发展,受到遗传学多个领域的重视与应用,其在眼科遗传性疾病如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高度近视等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它是利用序列捕获技术将全基因组外显子区域DNA捕捉并富集后进行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组分析方法。本文介绍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的方法、特点,其遗传学领域及眼科中的应用与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该技术在眼科遗传学致病基因的检测和临床方面的应用前景。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周金琼 徐亮 王爽
    2011, 35(6):  374-378. 
    摘要 ( 26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是较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目前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报道RVO的患病率为06%~16%, 5年发病率为06%~12%,“Blue
    Mountains眼病研究”、“Beaver
    Dam眼病研究”报道的10年、15年发病率分别为16%、23%。可造成视网膜动静脉管壁结构损害、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液成分改变的多种全身因素如高龄、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血管疾病以及眼局部因素如高眼压症、青光眼等均与RVO的发生相关。关于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相关因子含量以及基因多态性在RVO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目前尚有争议。
    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范毅超, 张瑜, 叶纹
    2011, 35(6):  379-383. 
    摘要 ( 24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网膜细胞凋亡是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病理特征,而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早期干预视网膜细胞凋亡的相关信号通路,保护视网膜细胞,对保存DR患者视功能和延缓DR的进展可能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迄今较为明确的与DR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即线粒体通路、死亡受体通路、内质网应激通路等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玻璃体后脱离的分级及其与黄斑区病变的关系
    邵蕾 魏文斌
    2011, 35(6):  384-389. 
    摘要 ( 22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玻璃体后脱离是玻璃体最常见的年龄相关性改变。近年的研究表明,完全性与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可能存在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急性发生;而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始于旁中心凹的局限性玻璃体脱离,缓慢、隐匿发展,并可能引发多种黄斑区病理性改变,包括特发性黄斑裂孔,特发性黄斑前膜,及牵拉所致的黄斑囊样水肿。相关研究指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诊断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及黄斑区相关病变最为敏感,故以其断层影像为基础,将玻璃体后脱离的分级进行细化,可以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
    玻璃体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王影 崔彦
    2011, 35(6):  390-394. 
    摘要 ( 24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玻璃体是人眼中无色透明的胶状物质,是维持眼球结构、协助产生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玻璃体的结构和功能出发,简要阐述玻璃体的解剖特点、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生理功能,及其病理生理变化所致的相关眼病,为更好地治疗临床上玻璃体方面的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
    结膜松弛症研究进展
    韩竹梅, 张兴儒
    2011, 35(6):  394-399. 
    摘要 ( 19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行病学显示结膜松弛症是年龄相关性眼病,老年人常见。球结膜变性、眼球运动及睑板腺功能障碍、下睑缘张力增高、结膜淋巴管受压迫、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是结膜松弛症的病因。在结膜松弛症患者泪液中出现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质和防御素,黏蛋白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球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并有形态及超微结构异常,松弛结膜影响泪河、泪膜及泪液排泄。结膜松弛症发病机制研究发现泪液中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因子增加,使结膜成纤维细胞中MMP1,3,9过度表达,
    MMPs与TIMPs之间失去平衡,可能使胶原纤维融解,弹力纤维变性减少,导致球结膜基质和球筋膜囊过度降解,引起眼表泪液异常的病理循环,而发生结膜松弛症。结膜松弛症治疗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纤维蛋白胶应用于结膜松弛症手术治疗中,结膜双极电凝术、半月皱襞切除术及上方结膜松弛症手术治疗术取得临床疗效,并在结膜新月形切除术中应用结膜定量定位切除的方法减少并发症。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与后发性白内障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马波, 裴澄, 康前雁
    2011, 35(6):  400-404. 
    摘要 ( 23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后发性白内障(亦称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术后常见并发症,由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在囊膜上转分化、增生、移行,产生胶原所致。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在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不表达,而在前囊膜下型白内障及后囊膜混浊时大量表达,产生胶原,参与前囊膜下型白内障和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过程。
    TGF(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分化、移行、过度增殖,是导致前囊膜下型白内障和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重要因素。CTGF与TGFβ主要通过Smad信号通路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转分化。CTGF是TGFβ的下游效应因子,TGFβ调控CTGF的表达。
    表观遗传学在眼内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刘倩, 魏文斌,
    2011, 35(6):  405-409. 
    摘要 ( 24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的研究对象是在未出现DNA序列改变的前提下发生的可遗传的基因功能变化。随着对肿瘤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DNA序列以外的调控机制(即表观遗传学)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具体介绍表观遗传学在癌症发生中尤其是在眼内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眼部瘤外综合征
    屠颖, 魏文斌
    2011, 35(6):  409-414. 
    摘要 ( 236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0%~15%的肿瘤患者发生瘤外综合征( paraneoplastic
    syndroms),而伴随视力下降的瘤外综合征较少见,且常因症状不明显而被忽略。眼部瘤外综合征根据易感的眼组织分为四类:
    癌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黑色素瘤相关性视网膜病变、双侧弥漫性色素性葡萄膜增生和瘤外视神经病变。很多患者在原发肿瘤诊断前可表现出视觉症状异常。熟悉眼部瘤外综合征可以提高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儿童屈光不正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李春燕, 陈燕燕, 陈洁
    2011, 35(6):  415-419. 
    摘要 ( 20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