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4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8-22
    综述
    高级视觉中枢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探索
    刘婧雯 王佳伟
    2018, 42(4):  217-222.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4.001
    摘要 ( 414 )   PDF (926KB) ( 18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系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当主要的视觉处理区域V1受损时,经过胼胝体、丘脑枕投射至顶叶、颞叶等区域的替代视觉通路,会帮助患者恢复部分视觉功能。视觉中枢的腹侧通路的特定区域可专门识别面部、物体或者视觉场景,背侧通路选择性负责视觉空间定位。双侧枕叶损伤可出现完全视觉丧失(皮质盲),但患者不能意识到自己的缺陷。腹侧通路受损而背侧通路保留的患者可出现感知性视觉失认,即在视觉的基本方面(视力、视野等)均完整的情况下仍然不能识别视觉信息。中枢性偏侧色盲是当枕叶下部受损时对侧偏侧色觉减退或消失。角回及枕外侧回受损导致失读不伴失写,表现为不理解文字,不能通过视-文字途径阅读,但可以通过听觉、动觉、触觉等其他感觉途径来达到理解文字的目的。初级视皮层(V1)损伤可导致“盲视”,只有当物体移动时患者才能感知到,但是颜色和形状不能被识别。双侧顶叶损伤导致视觉注意机制破坏,患者不能将注意力转移到视觉场景的各个部分。面部识别核心网络受损导致人面识别功能障碍,患者甚至不认识自己的脸,但可通过其他特点对个体进行辨认。视皮质、中脑受损还可导致幻觉。“仿生眼”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改进,使盲人重见光明成为可能。
    消息
    《近视矫治相关并发症病例图解与诊疗思维》一书出版
    2018, 42(4):  222-222. 
    摘要 ( 1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北京同仁医院张丰菊教授、孙旭光教授共同主编的《近视矫治相关并发症病例图解与诊疗思维》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分为近视屈光手术术后并发症案例分析、近视硬性角膜接触镜并发症案例分析、近视合并其他眼病案例分析三篇,涵盖了各类角膜屈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角膜塑形镜验配、硬性透气性接触镜验配等近视矫治手段相关并发症;以及近视合并青光眼、近视合并眼底病时的临床诊治处理原则方法,共六个章节。著者团队收集了近80个资料详实的临床病例,精选了500余张临床检查图片,包括眼前节照相、角膜地形图分析、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以及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以图解的形式细致分析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进展及处理过程,并梳理诊疗思路总结处理原则和方法。希望能够为各级医疗机构的眼科医师及视光师提供实用性强的近视临床诊疗参考工具。该书约12万字,采用128g无光铜版纸印刷,定价198元。在全国新华书店、专业书店、人卫智慧服务商城(http://mall.pmph.com)、人卫天猫旗舰店、京东、亚马逊、当当网等各大网站有售。大宗购买请拨人卫社购书热线:010-59787226,010-59787033。

    综述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在眼科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刘仓仓 蔡岩
    2018, 42(4):  223-226.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8.04.002
    摘要 ( 2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 cell-derived factor, SDF-1)是一种具有趋化活性的细胞因子,也被称为趋化因子CXCL12, 最早从骨髓基质细胞中分离获得。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 CXCR4)是SDF-1的特异性受体,可与SDF-1紧密结合。SDF-1及其受体CXCR4构成的生物轴在介导造血干细胞迁移和归巢、炎症反应、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研究证实SDF-1/CXCR4也表达于正常眼球组织,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和促进胶质瘢痕形成时异常增高。SDF-1/CXCR4与翼状胬肉、角膜移植和角膜碱烧伤、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损伤、眼部肿瘤等多种眼部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大量研究显示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方面,SDF-1/CXCR4为眼部新生血管疾病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靶点。

    慢病毒转染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张璐 李妍 胡竹林
    2018, 42(4):  227-231.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8.04.003
    摘要 ( 2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病毒作为常见载体转染工具,因其高效、转载基因大、能稳定整合在宿主细胞内等优势,成为眼科疾病基因治疗的研究首选,如应用于动物模型的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视网膜遗传性疾病、青光眼等,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未在临床上使用。目前慢病毒在眼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Stargardt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角膜移植等疾病中,为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治疗眼科疾病奠定了基础。

    p38 MAPK信号通路在眼科疾病中的作用
    文杭 项敏泓 李青松
    2018, 42(4):  231-235.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8.04.004
    摘要 ( 2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38 MAPK信号通路通过蛋白质磷酸化机制,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对全身多种疾病的发生、演变起重要作用。眼科疾病同样是p38 MAPK信号通路作用的一个重要“靶点”。p38 MAPK信号通路通过炎性反应、免疫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机制,诱导结膜上皮细胞释放炎性因子、参与晶状体上皮细胞代谢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并介导视网膜炎性反应、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p38 MAPK信号通路与干眼、白内障、青光眼及眼底疾病等多种眼科疾病关系密切,这为眼科疾病的有效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视网膜微血管中周细胞相关的信号通路
    向丹妮 袁源智
    2018, 42(4):  236-240.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8.04.005
    摘要 ( 2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周细胞是一种包绕在微血管内皮细胞周围的壁细胞,调控着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重塑、伤口愈合等生理或者病理过程。在眼部,周细胞参与了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眼部各种疾病状态下,周细胞相关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受体信号通路、血管生成素及受体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可影响微血管稳定性和血管生成,这些信号通路中某个或多个因子或者受体的改变即可引起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改变。

    角膜屈光手术光学区及有效光学区的研究进展
    侯杰 雷玉琳 郑秀云 王雁
    2018, 42(4):  240-244.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8.04.006
    摘要 ( 2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角膜屈光手术光学区及术后形成的有效光学区大小对视觉质量有着显著影响,研究证实,部分患者出现的夜视力降低、眩光及光晕等视觉不良症状与有效光学区较预计光学区偏小有关。作为激光切削前后提供功能性视觉的角膜表面区域,对有效光学区的精确测量和正确评估极为重要,这不仅可以有效指导手术方案的设计,还可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的产生。

    原发性青光眼的患病危险因素
    李博爱 杨瑾
    2018, 42(4):  245-249.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8.04.007
    摘要 ( 2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青光眼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分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两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有遗传、性别、年龄、眼压、跨筛板压力差、近视、心理精神因素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有遗传、性别、年龄、高血压、眼压、眼灌注压、跨筛板压力差、甲状腺功能减退、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糖尿病、吸烟、身高等。因而,全面评价这些危险因素对于原发性青光眼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消息
    《睑缘炎与睑板腺功能障碍》一书出版
    2018, 42(4):  249-249. 
    摘要 ( 1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孙旭光教授主编的《睑缘炎与睑板腺功能障碍》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为基础篇和临床篇,共七章。对睑缘及睑板腺的基础知识、睑缘炎、蠕形螨睑缘炎、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睑板腺功能障碍及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的诊治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在临床篇每章的结尾,著者总结了该章诊治要点,还提供了典型病例作为参考,全书有相关疾病图片150余幅,希望对广大眼科工作者的临床及相关研究有所帮助。本书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医药书店、当当网、卓越网、亚马逊网均有销售。也可登录人民卫生出版社网站(http://www.pmph.com)或联系人民卫生出版社销售部人员,电话13910668535,010-59787226/010-59787074。(邓世靖)

    综述
    晶状体蛋白结构研究进展
    张少华 张可可 竺向佳 卢奕
    2018, 42(4):  250-254.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8.04.008
    摘要 ( 1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蛋白质的结构与其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大分子物质结构解析技术,除传统的X光衍射和核磁共振成像方法不断优化外,近年冷冻电镜的应用大力推动了结构生物学的进展。作为人体内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组织,晶状体在蛋白质相关研究方面颇具优势。近年研究已揭示了部分晶状体蛋白的结构和重要结构域,对其相关生物学功能已有较清晰认识。此外,在多种先进分析技术的推进下,晶状体蛋白高级空间构型的解析工作亦逐步进展。

    学术简讯
    脉络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下空洞
    王霄娜 彭晓燕
    2018, 42(4):  254-255.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8.04.016
    摘要 ( 319 )   PDF (1456KB) ( 12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urcio教授及其团队于2018年4月在Ophthalmology杂志上发表一篇论著,从病理及眼底影像两方面详细介绍了脉络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下空洞(choroidal and sub-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averns)。脉络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下空洞,以下简称脉络膜空洞(choroidal caverns)。该征象最早是在对尸眼的解剖中发现的,其定义为脉络膜基质内的球状脂质沉积,是一种血管外的细胞外成分。其内部成分表现为噬苏丹染色、渗透压高的特征,同时周围未有炎症细胞浸润(图1)。本研究纳入了139例尸眼及41例患病眼综合分析了该征象的病理改变及影像学改变。研究涉及病种包括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脉络膜肥厚性疾病、锥细胞营养不良、Stargardt病、脉络膜血管瘤、正常人群等。研究发现这种脂质小滴直径平均60 μm,病理表现可分为单叶状、分叶状、簇状。更有意思的是,研究者在观察脂质小滴的病理形态时,还发现有些表现似乎提示了其可能自身存在一个动态代谢过程,如小滴的聚集、分解、瓦解,小滴内部可见点状沉着或是结晶形成(图2)。在对入组患眼进行影像学筛查时发现,脉络膜空洞主要位于脉络膜 Sattler 和 Haller 图3OCT显示脉络膜空洞主要位于脉络膜 Sattler 和 Haller层,呈类圆形低反射,伴其后方高反射拖尾(E),En-face OCT(A)及OCTA中可显示病灶为低反射灶,部分病灶在红外照相时可显示高亮病灶影(B),FFA(C)和ICGA(D)中并不容易发现该征象层,呈类圆形低反射,伴其后方高反射拖尾。在En-face OCT和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中也可以观察到类圆形的低反射。但是在其他眼底影像中,如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及自发荧光中,并不容易发现该征象(图3)。对于该征象发生机制的学说主要有两种:血管退行学说和外层视网膜脂质代谢异常学说。血管退行学说认为,该类圆形物质毗邻血管出现(脉络膜层、新生血管膜、巩膜穿行血管周围等),且FFA及OCTA均不显示血流信号。提示该结构可能为脉络膜血管老化后的改变。但反对者则认为,该征象是一种细胞外成分,且其周围无炎症细胞浸润,无血管闭塞后的血栓或纤维化形成,因此不能推断其形成与血管退行相关。另一种外层视网膜脂质代谢异常学说认为,视网膜尤其是光感受器细胞代谢是需要消耗Ω-3脂肪酸,β脂肪酸等脂质物质的,而脂代谢所需的基因、脂蛋白及脂肪酶在外层视网膜并不表达,而是在脉络膜存在高表达。因此,脉络膜储存的脂质小滴,可能是用于营养外层视网膜,保证其正常的新陈代谢。当外层视网膜遭到破坏后,其局部代谢水平降低,因此堆积于脉络膜中形成了脂质小滴的积存。对于该征象更多的科研及临床意义还有待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消息
    《眼科临床指南解读 细菌性角膜炎》一书出版
    2018, 42(4):  255-255. 
    摘要 ( 1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孙旭光教授主编的《眼科临床指南解读 细菌性角膜炎》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包括总论和各论两章共十七节。总论主要对《眼科临床指南》细菌性角膜炎内容中重点提及的流行病学、病原菌与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解读,并介绍了国内相关的资料和个人临床诊治经验。在细菌性角膜炎治疗章节中,著者不仅详细解读了治疗的原则及方案,而且还列出了具体的治疗方法、常用眼部抗菌药的药物浓度以及临时配制眼药的方法。各论的主要内容涉及了十种主要细菌导致的角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同时提供了较多的典型图片,希望为各级医疗机构的眼科医师、眼科研究生及眼科医师规培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该书约10万字,采用80 g无光铜版纸印刷,定价88.00元。本书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官方商城(人卫智慧服务商城或人卫天猫旗舰店)有售,或直接拨打人民卫生出版社购书热线:17310925570,17310865575。       

    综述
    白内障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华夏 汤欣 苑晓勇
    2018, 42(4):  256-259.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4.009
    摘要 ( 3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虹膜松弛综合征(floppy iris syndrome,IFIS)大约发生于2%的白内障术眼,增加了白内障手术的难度与风险。其发生主要与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和部分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有关,而高血压等全身状态也可能参与其发生。针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同时术中又表现出虹膜松弛隆起、进行性瞳孔缩小、虹膜自切口脱出的IFIS病例,前房内注射α1肾上腺素能激动剂、黏弹剂、虹膜牵开器、瞳孔扩张器等多种措施和操作的合理应用,将极大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预劈核辅助的白内障手术
    宋晨捷 赵阳 朱思泉
    2018, 42(4):  260-264.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8.04.010
    摘要 ( 2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手术技巧愈加丰富,主要体现在核的处理技巧上,如乳化劈核、拦截劈核等,但这些方法操作要求高,初学者难掌握,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眼内其他组织的损伤。为此,预劈核概念被提出。预劈核技术包括手工预劈核和飞秒激光预劈核。此技术可明显降低超声乳化时间和能量,降低手术对眼内组织的损伤,缩短操作者学习曲线、提高手术普及率。但现阶段对于复杂白内障手术此项技术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手术的研究进展
    陆宛 陆惠 朱思泉
    2018, 42(4):  265-269.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8.04.011
    摘要 ( 2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发生机制与炎症反复发作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相关。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在炎症未控制时行手术治疗,存在术后炎症反应重、并发症多等现象。手术时机应为炎症静止至少3个月后,围手术期联合局部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术后效果更为理想。为避免糖皮质激素的全身副作用、增加眼部药物浓度,部分专家选择术中前房内给药或植入缓释剂。炎症反复发作所致的广泛虹膜粘连、瞳孔闭锁为手术实施带来较大困难,对术者有较高的要求。另外,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可降低术后炎性反应及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泪腺上皮性肿瘤分子生物学进展
    王婧 朱豫
    2018, 42(4):  269-273.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8.04.012
    摘要 ( 2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泪腺上皮性肿瘤中常见的良、恶性肿瘤分别是泪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泪腺多形性腺瘤易复发、恶变,腺样囊性癌单纯手术疗效不满意,易复发,预后差。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癌基因PLAG1和HMGA2对多形性腺瘤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MYB基因表达可作为腺样囊性癌的分子诊断指标;抑癌基因INK4a-ARF、信号通路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JAK/STAT3和Notch、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环氧合酶-2等,在泪腺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复发、恶变、转移中均有一定作用。

    MicroRNA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陈秀萍 袁非
    2018, 42(4):  274-278.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8.04.013
    摘要 ( 2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全球工作年龄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微小RNA(miRNA)是具有序列高度保守性、组织特异性的RNA, 通过与靶基因mRNA互补配对后,在转录后水平降解mRNA或抑制mRNA翻译,从而负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通过各种不同的机制(包括血管新生相关机制、凋亡相关机制和炎症相关机制等)参与DR的发生发展,对其致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知在DR中有异常表达的miRNA及其调控DR的靶基因和分子机制,为DR的防治和研究提供新的策略和方向。

    《远程眼科学》一书出版
    2018, 42(4):  278-278. 
    摘要 ( 1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网膜微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李东慧 王启常
    2018, 42(4):  279-282.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8.04.014
    摘要 ( 2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网膜微血管瘤是多种眼底疾病的共同病症,它多发生于疾病的早期,其数量的多少往往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其发生机制包括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改变、炎症机制、氧化应激与氧化损伤等。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自适应光学扫描光检眼镜-荧光素血管造影技术(adaptive optics scanning light ophthalmoscope-fluorescein angiography,AOSLO-FA)作为新发展的血管成像方法将成为检测视网膜微血管瘤的重要手段。

    消息
    《泪道病学》和《内窥镜泪道手术学》二书翻译出版
    2018, 42(4):  282-282. 
    摘要 ( 15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中国武警总医院眼科泪器病中心陶海主译、北京大学眼科中心马志中审阅的《泪道病学》,及陶海、周希彬主译、马志中审阅的《内窥镜泪道手术学》两本书近日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有售。《泪道病学》原版由国际著名泪道专家编写,是目前国际上涵盖泪道病的最新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和诊断及治疗方法的专著,全书21章,内容丰富,较全面地反映了目前国际泪道病诊断和治疗的水平及趋势,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详细的泪道病诊疗方案。《内窥镜泪道手术学》原版由意大利著名泪道病专家编写,是目前国外较新的关于内窥镜泪道手术的专著,全书10章,较全面地反映了目前国际内窥镜泪道手术的发展水平和趋势。两本专著均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科学性及先进性,可供眼科各级医师阅读参考,也可供耳鼻喉科、整形科和放射科医师及研究生、进修生等学习参考。 (武警总医院眼科泪器病中心王菲)

    综述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陈政宇 魏文斌
    2018, 42(4):  283-288.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8.04.015
    摘要 ( 1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随着眼底病检查技术的进步,对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的病理改变、治疗方法、预后及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尤其是治疗方面,除了常规的玻璃体切除术,奥克纤溶酶玻璃体腔注射、玻璃体注气术逐渐被引入临床;与治疗进展相伴随的是对黄斑前膜的有无及分级、年龄、性别、牵拉区域及黄斑裂孔的直径大小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以及这些因素与预后评价的直接关系。

    学术简讯
    高血压与眼
    魏串串 王爽
    2018, 42(4):  288-288.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8.04.017
    摘要 ( 23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azaros Konstantinidis和 Yan Guex-Crosier教授在2016年第27卷第6期的《Current Opinion in Ophthalmology》上发表综述详细阐述了高血压相关眼病的检测及其意义。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主要风险因素,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可以引发一系列眼部病理生理学改变,显著影响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功能。视网膜血管是人体内唯一可以直接观察并反映微循环健康与疾病的微血管系统,为高血压相关的系统性疾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视网膜病变是高血压最常见的表现,其发生是由于急性和(或)慢性血压升高引起的。按照Mitchell-Wong分级系统被定义为以下三个等级:轻度:弥漫性或局灶性小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动脉壁混浊(铜丝样)或这些征象的组合;中度:出血(点状或火焰状),微动脉瘤、棉絮斑、硬性渗出物或这些征象的组合;重度:中度视网膜病变伴有视盘水肿,伴随严重升高的血压(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20 mmHg)。此外,在恶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黄斑水肿,导致视力突然下降。眼底照相和视网膜图像分析技术的进展使研究者能够对视网膜血管直径进行定量测量和客观准确地评估。除了视网膜血管直径之外,其他几种视网膜血管特征,例如分支角度、分形维度、弯曲度、血管长度直径比和壁腔比也与高血压有关。相关研究已经证实,视网膜小动脉狭窄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而视网膜小静脉直径较大与心血管疾病有关。有研究使用了一种创新软件,用视网膜图像数字分析技术,精确测量整个视网膜血管网络特征,结果证明与正常血压对照组相比,无合并症的单纯高血压患者视网膜血管的弯曲度也有所增加。同时,视网膜血管评估可能有助于评估全身疾病的治疗状态。一项研究表明,血压降低与小动脉狭窄减少、小动脉分支角度扩大和动脉密度增加有关。另一项研究显示,不同的抗高血压治疗方案对视网膜动脉微血管变化的影响不同。遗传学研究也证明,一些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体征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2010年的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证实了与视网膜微静脉直径相关的四个新位点(19q13、6q24、12q24和5q14),这是一种与临床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微循环内表型。在这四个位点中,12q24也与冠心病和高血压有关。2013年的一项欧洲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发现了一个位于第5号染色体上的新位点,其含有与视网膜小动脉直径密切相关的变异。最近一项研究报告了4个与视网膜中央静脉直径相关的新位点,其中一个位点也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有关。总之,基因研究可能阐明了高血压病理生理学的一些方面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但需要肯定的是,高血压本身对靶器官的损害是多因素的,包括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等。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阐明遗传因素对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大血管疾病的意义。视网膜血管和大脑小血管有相似的胚胎学起源、解剖学特征和生理学特性,因此视网膜血管被认为是脑部血管的评估窗口。研究显示视网膜病变可以预测脑血管相关的死亡。伴有血压升高的视网膜病变表型的存在可以鉴别致死性卒中风险较高的患者。此外,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视网膜微血管变化与痴呆、认知功能障碍和脑成像异常之间存在相关性。未来的研究可能将视网膜血管的评估作为需要更积极血管风险因素控制的指标。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存在与亚临床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多种标志相关,包括冠状动脉钙化、主动脉僵硬度、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视网膜病变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包括冠心病风险增加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视网膜病变的存在和严重程度也与慢性肾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此外,研究显示,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视网膜病变是死亡率的强有力预测指标。总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存在可能会传达有关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其他预后信息,并可能提示预防性全身治疗。高血压对眼部血管系统有广泛的影响。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存在可能会传达有关靶器官损害风险的额外预后信息,并可能提示紧急系统管理甚至预防性全身治疗。视网膜血管成像和计算机分析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为临床上改善高血压的诊断、预后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