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4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8-06-22
    综述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玻璃膜疣的研究概况
    王诗惠,戴乐舒,宋剑涛
    2018, 42(3):  145-148.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3.001
    摘要 ( 356 )   PDF (1333KB) ( 22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玻璃膜疣(drusen)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早期体征,其形成与脂蛋白在Bruch膜中积累,导致有毒中间产物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并引发其凋亡等机制有关。按直径可将玻璃膜疣分为三类,即硬质(<63 μm)、中度(63~125 μm)和软质(>125 μm,又称为大玻璃膜疣)。大范围的大玻璃膜疣是发展为AMD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大量硬性小玻璃膜疣的存在可视为AMD的早期症状。(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   145-148)

    骨膜蛋白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刘舒静,万光明
    2018, 42(3):  149-153.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3.002
    摘要 ( 2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膜蛋白是一种分泌型的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于多种组织器官,通过与整合素αvβ1、αvβ3和αvβ5结合调节细胞运动,因而在组织发育和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骨膜蛋白不仅可以诱导血管新生,还可以促进其他细胞外基质成分如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的沉积,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性的纤维化过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特征就是玻璃体或视网膜的内外表面形成纤维膜及新生血管,骨膜蛋白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纤维膜的形成及新生血管形成存在一定的关系。(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   149-153)

    神经炎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薛盛丁,俞莹,陈辉
    2018, 42(3):  153-158.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3.003
    摘要 ( 2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血管病变,神经炎症在DR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高糖环境下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可释放各种炎性介质,炎性介质水平上调可引起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的神经炎性反应。而在眼底微血管病变之前就有神经视网膜的电生理改变,因此神经炎症可能成为防治DR的新的药物靶点。抑制神经炎症相关的药物有:米诺环素、橙皮素、大麻二酚、阿司匹林和水杨酸、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等。(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   153-158)

    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裂孔闭合率及视功能的影响因素
    王莹,韩泉洪
    2018, 42(3):  159-163.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3.004
    摘要 ( 2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是导致患者中心视力丧失的常见眼底病之一,目前手术方式日趋成熟,手术方法逐渐改进,术后裂孔闭合率也逐渐提高。但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程度还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黄斑裂孔的高度、基底直径、最小直径、术前裂孔形态、手术方式、术后裂孔闭合形态及黄斑区结构等。手术过程中是否剥除内界膜、是否翻瓣、术中染色剂的种类等因素对术后裂孔闭合率和视功能也有影响。(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   159-163)

    弱视视觉可塑性相关基因研究
    曹朝霞,刘安国,严兴科,马重兵,李小娟,魏玉婷
    2018, 42(3):  163-168.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3.005
    摘要 ( 1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能与弱视发病密切相关的部分基因有抗凋亡基因(Bcl-2、Bax)、即刻早期基因(c-jun、c-fos)、视觉可塑性神经递质相关基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亚单位基因)、视觉可塑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关基因(Neuritin mRNA、GDNF mRNA、BDNF mRNA、GAP-43 mRNA)、PTPσ mRNA、β-catenin mRNA等。Bcl-2、Bax可能通过调节视觉系统相关神经细胞的存活来参与弱视的发病;c-jun、c-fos进入细胞核后能够改变靶基因的转录活性从而调节视皮质神经元的功能状态;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亚单位基因位于突触后膜,可以通过调节不同亚单位的表达水平来调节视皮层突触的可塑性;视觉可塑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关基因中的Neuritin mRNA编码一种活性分子,这种活性分子可以促进树突的生长,从而调节视觉系统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的活动;GDNF mRNA存在于视皮层和外侧膝状体,对各种损伤后的神经元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能通过影响视觉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的转录来参与对视觉发育的调控,BDNF mRNA具有调节神经系统突触发育可塑性的效应,参与视觉发育关键期突触的可塑性变化;PTPσ mRNA、β-catenin mRNA参与了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关键期的终止及可塑性再激活的过程。(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   163-168)

    眼外肌注射肉毒毒素及布比卡因治疗斜视
    郭奕钦,艾立坤
    2018, 42(3):  169-174.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3.006
    摘要 ( 4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斜视的眼外肌药物注射疗法相比于斜视矫正手术具有更加安全、微创、麻醉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减弱眼外肌力量的药物为肉毒毒素,其对小角度斜视、鼻内窥镜术后斜视、斜视矫正手术的辅助治疗等有重要作用;有效地增强肌肉力量的药物为布比卡因,其对小角度的共同性斜视、非陈旧性麻痹性斜视早期有治疗作用;肉毒素及布比卡因联合注射可对中等角度的水平共同性斜视、非陈旧性麻痹性斜视早期有较好治疗效果。(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   169-174)

    EphA2 基因与先天性白内障
    杨佩瑶,赵军
    2018, 42(3):  174-178.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3.007
    摘要 ( 2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天性白内障多因与晶状体发育相关基因突变造成,其中EphA2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p36,其编码的EphA2酪氨酸激酶受体是一种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特异性激酶受体,在人类许多组织细胞中都有表达。EphA2酪氨酸激酶受体与晶状体细胞间交流、细胞内蛋白质结构稳定性等多方面相关,其内的SAM结构域可调控晶状体纤维细胞内蛋白募集过程有序。同时,ephrin 配体-EphA2受体复合物正常结合是晶状体纤维细胞纵向排列的先决条件。只有晶状体纤维细胞内蛋白质稳定,相互间规则排列,晶状体才能维持透明性;反之先天性白内障形成。(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   174-178)

    斜视对双眼视觉功能的影响及术后康复
    张容菡,付晶
    2018, 42(3):  179-183.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3.008
    摘要 ( 3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立体视功能的产生有诸多必要条件,双眼平行的视觉方向是其中之一。斜视后双眼的视觉方向不再平行,从而导致双眼视觉功能破坏;同时双眼视觉功能的丧失也意味着中枢对眼位的控制能力变差,进而促进斜视的发展。斜视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术后患者可以达到双眼正位,但很多患者的双眼视觉功能并未恢复,一些患者还会由于双眼视觉功能的异常导致短期内斜视复发。因此,斜视的治疗不仅是手术达到双眼正位,术后双眼视觉的康复也同样重要。术后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同视机双眼视觉康复训练、融合能力训练、电脑软件训练、视感知觉训练法等。人类大脑终身具有可塑性,如在术后双眼正位的情况下及时加以适当训练,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双眼视觉功能,加强大脑对双眼眼位的控制力,更好地保持术后双眼正位。(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   179-183)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
    陈玄之,孙康
    2018, 42(3):  184-188.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3.009
    摘要 ( 2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屈光不正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视力、对比敏感度)及客观视觉质量(波前像差、点扩散函数、斯特尔比率及光学传递函数)的研究显示,患者主观视力的提高也伴随着客观视觉质量的改善。对可影响视觉质量的术后并发症如晶状体前囊膜下混浊、青光眼及角膜内皮功能异常等需进一步远期随访。(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   184-188)

    干眼的危险因素
    杜娟,梁庆丰
    2018, 42(3):  189-193.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3.010
    摘要 ( 2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眼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复杂。干眼的危险因素包括屈光手术、翼状胬肉、糖尿病、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与疾病相关因素;低湿度环境、紫外线照射、气候干燥、高原缺氧等与环境相关因素;必须脂肪酸缺乏及维生素A缺乏等营养素相关因素;性激素相关因素以及视频终端使用、配戴隐形眼镜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等。(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   189-193)

    角膜基质细胞的表型转化及其预防瘢痕形成的研究
    张璐,李妍,胡竹林
    2018, 42(3):  194-198.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3.011
    摘要 ( 2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常情况下角膜基质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受损伤时易发生表型及生理功能的改变,转换为成纤维细胞或肌成纤维细胞。不同的损伤因子影响角膜细胞的应答反应,决定角膜组织是完全修复还是形成瘢痕组织。角膜基质细胞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外基质,活化的角膜基质细胞利于角膜损伤修复,角膜肌成纤维细胞可致角膜表面混浊,损伤、细菌或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角膜受损后修复产生瘢痕,富血小板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等生化因子在表型转换、瘢痕组织的临床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   194-198)

    结膜微循环测量的影像学研究
    魏荣,高桂平,邵毅
    2018, 42(3):  199-203.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3.012
    摘要 ( 1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间的微血管循环和淋巴循环,是循环系统的中心环节。微血管的形态测定和定量分析以及动态微循环异常在理解疾病病理生理学以及微血管病变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球结膜微循环与眼科多种疾病息息相关。目前主要通过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造影、视网膜功能成像仪、正交偏振光谱成像和功能裂隙灯生物显微镜等影像学方法对结膜微血管进行测定和分析。(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   199-203)

    周边视功能的心理物理学检测与临床应用
    陈志鹏,余敏斌,吕忠林,李劲嵘
    2018, 42(3):  204-208.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3.013
    摘要 ( 1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周边视功能是指周边视网膜对应区域的视觉感知功能,在生活和临床上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心理物理学数学和算法模型的完善以及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检测技术的进步,周边视功能的心理物理学检测如周边对比敏感度检测变得更加快速和准确。周边视功能与青光眼、近视、弱视等疾病关系密切,其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青光眼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检测、中央视野缺损患者的低视力康复、旁中心注视患者的知觉训练、控制近视进展等方面。(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   204-208)

    3D技术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
    侯思梦,张景尚,万修华
    2018, 42(3):  209-212.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3.014
    摘要 ( 269 )   PDF (1343KB) ( 19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3D技术逐渐应用于显微眼科手术,如角膜移植手术、抗青光眼手术、白内障摘除术以及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3D投影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改善人体工效学、减少手术光源对视网膜的光毒性损伤、实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且为手术提供更多信息。缺点是分辨率不足、频繁调焦等。随着高等运算及数字化模块的不断完善,这些不足之处正在被逐一解决。(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   209-212)

    眼科机器人技术
    朱谷雨,张景尚,万修华,马遥,马科
    2018, 42(3):  213-216.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8.03.015
    摘要 ( 221 )   PDF (1374KB) ( 16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疗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眼科主要应用于角膜移植术、玻璃体切除术、视网膜手术等。在角膜移植术中,可完成角膜钻切和缝合两大步骤;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可用于视网膜裂孔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切除和玻璃体后脱离手术、视网膜表面异物取出术和视网膜血管插管术等。近年机器人系统在辅助白内障手术方面又有所突破。(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   2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