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6-22
    上一期   
    综述
    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类淋巴机制研究
    程英, 王宁利
    2022, 46(3):  193-199.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01
    摘要 ( 208 )   PDF (1209KB) ( 7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类淋巴系统首次于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提出,后被证实在眼中发挥着清除代谢废物及神经毒性物质的作用。类淋巴系统功能障碍可加重青光眼视网膜中的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而青光眼视神经筛板结构所处力学环境的异常变化可通过干扰类淋巴系统功能,进一步加重筛板处的轴浆流运输阻滞及代谢物质的清除障碍。筛板处力学环境变化与筛板形态结构密切相关,筛板形变及筛板缺损等异常改变可显著影响类淋巴系统对神经毒性物质的清除效率。类淋巴系统的发现有助于从新的角度重新思考正常眼压青光眼及青光眼进展期患者的视神经损害机制,为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93-199)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发病机制及治疗
    叶雯青, 邓宇轩, 梁远波
    2022, 46(3):  199-206.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02
    摘要 ( 294 )   PDF (1119KB) ( 7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以病毒感染及Campbell膜理论为主,而病毒感染基因整合假说可能为其研究提供新思路。目前其治疗以对症为主,角膜失代偿以角膜内皮移植术为主,人工角膜移植的尝试亦初步显示良好效果,继发性青光眼则以滤过性手术为主,亦有新型微创青光眼手术及引流阀睫状沟植入术的探索。(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99-206)
    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进展
    陈冬军, 万修华
    2022, 46(3):  207-210.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03
    摘要 ( 30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发病机制中晶状体起着重要的作用。已证实PACG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可使前房加深、房角开大,有助于降低眼压。本文回顾了有关PACG透明晶状体摘除术相关研究,虽然透明晶状体摘除对PACG有明显益处,但在技术推广和适应证选择上具有挑战性。(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07-210)
    眼前节发育不良并发白内障的手术与IOL选择
    闻一诺, 蒋永祥
    2022, 46(3):  211-215.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04
    摘要 ( 2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前节发育不良(anterior segment dysgeneses,ASD)是一组涉及角膜、虹膜、晶状体、前房角等多种眼前节组织发育异常的疾病。由于ASD患者具有前房深和晶状体悬韧带松弛等特殊体征,使切口、撕囊和安全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的难度较大,合适IOL选择更是关键。虹膜夹持型IOL植入对于ASD白内障患者可能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手术方式。临床上如何根据ASD白内障患者不同的囊袋特征进行个性化手术的选择来获得更优的手术效果,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11-215)
    学龄前儿童近视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游玉霞, 魏世辉
    2022, 46(3):  216-221.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05
    摘要 ( 2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岁前近视被定义为学龄前近视,其发展为高度近视及继发相关不可逆致盲并发症的风险更高。与6岁以上学龄期儿童近视相比,学龄前儿童近视相对较少,其患病率为0.42%~11%。不同种族间学龄前近视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非西班牙裔白人儿童低于西班牙裔和亚洲裔美国儿童,且亚洲儿童常较高。父母近视常被认为会增加学龄前儿童近视的可能。与学龄期近视不太相同,学龄前近视患病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性别间不存在差异,与近距离用眼是否具有相关性仍存在异议。(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16-221)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朵, 黄雄高
    2022, 46(3):  222-227.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06
    摘要 ( 1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眼外伤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严重的视力减退。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s,PDGF)及其受体(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s receptor,PDGFR)在一系列生理过程中必不可少,这些过程对于机体正常的发育过程至关重要。但异常表达的PDGF及PDGFR能够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异常增生、迁移等过程。PDGF是重要的有丝分裂原,眼外伤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血-视网膜屏障被破坏,PDGF从血小板α颗粒释放或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等自分泌,诱导细胞增生,增强细胞的迁移、侵袭、收缩能力,形成增生膜后可能进一步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内含有PDGF家族以外的生长因子能够间接激活PDGFR足以导致PVR,阻滞PDGFR能够有效抑制PVR。(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22-227)
    眼球震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进展
    李慧馨, 付晶, 郝洁
    2022, 46(3):  228-235.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07
    摘要 ( 2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球震颤根据发病年龄可分为先天性眼球震颤和后天获得性眼球震颤,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及有限的诊疗措施使其成为眼科诊疗的疑难杂症之一。近年来,视频眼震电图及数字化眼动仪等用于量化评估眼球震颤的程度及治疗效果;在治疗方面,除传统的手术方式外,可采用视光学手段(矫正屈光不正、配戴三棱镜)、生物反馈治疗、药物(加巴喷丁和美金刚胺)治疗及知觉训练等。(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28-235)
    基于隐形眼镜的药物输送系统及其在眼前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王烽, 邵毅
    2022, 46(3):  236-241.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08
    摘要 ( 29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滴眼液用于治疗眼前节疾病有许多局限性,如生物利用度低、剂量要求高和患者依从性差。隐形眼镜直接定位于眼表,因此基于隐形眼镜装载常规药物被用于探索治疗眼前节疾病的可行性和潜力,通过诸如简单浸泡、包含载药胶体纳米颗粒或分子印迹等技术将药物掺入到隐形眼镜中。无论使用何种技术,隐形眼镜的关键特性保持不变,如透明度和透氧性。基于隐形眼镜的药物输送系统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眼表感染、促进角膜损伤愈合、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改善干眼症状,降低眼压,为眼前节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36-241)
    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超薄圆锥角膜
    马瑞珏, 王雁, 梁爽
    2022, 46(3):  242-246.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09
    摘要 ( 1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圆锥角膜是一种不伴随炎症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特征是形态正常的角膜逐渐变薄并缓慢膨胀成锥形,角膜胶原交联术通过提高角膜生物力学性能从而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已成为该病重要治疗方法和有效阻止其进展的方法。400 μm的角膜厚度限制了很多超薄圆锥角膜进行角膜交联治疗,近年来,诸多学者在原有标准方案的基础上尝试新的治疗方案:如跨上皮及保留上皮岛等手术方式的改进,利用低渗透性核黄素、角膜接触镜及使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中取出的透镜等方式增加角膜总厚度,个性化调整术中能量使用等,这些技术均旨在克服400 μm的限制,从而对超薄圆锥角膜实现安全有效的角膜交联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42-246)
    单纯疱疹病毒性基质坏死型角膜炎的治疗
    倪妍, 郑利斌, 许叶圣, 姚玉峰
    2022, 46(3):  247-252.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10
    摘要 ( 2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纯疱疹病毒性基质坏死型角膜炎(herpes simplex virus necrotizing stromal keratitis,HSV NSK)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主要表现为角膜基质坏死的眼病,其可导致视力下降、角膜穿孔,甚至失明、眼球摘除等严重后果。目前针对HSV NSK的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核苷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靶向γ-干扰素的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富马酸二甲酯、环孢素A、疫苗等。对于非手术疗法无法控制的严重病例,需进行手术治疗,常见的术式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深板层角膜移植、多层羊膜移植、结膜瓣覆盖等。(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47-252)
    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
    高宁, 杨瑞波
    2022, 46(3):  253-260.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11
    摘要 ( 2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为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前景。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围绕研发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如丙烯胺类、棘白菌素类、抗菌肽及其衍生物,FK免疫机制的深入研究为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眼部药物递送系统与抗真菌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促进药物进入角膜发挥作用,其疗效在FK动物模型得到验证,部分复合体如氟康唑脂质体在临床使用后效果良好。手术治疗方面,早期手术、病原菌以水平生长为主、病灶浸润深度浅、联合使用有效抗真菌药对提高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角膜基质注药、角膜胶原交联、准分子激光术等手术技术在感染早期、病灶浸润较浅或单独使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的FK患者中均突显出各自的优势。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及各类术式的联合,可为FK良好预后提供重要保障。(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53-260)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与眼表感染和炎症的关系
    黎莹斯, 晏晓明
    2022, 46(3):  261-266.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12
    摘要 ( 1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十多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中性粒细胞在抗菌过程中可释放一种含DNA的网状结构进行诱捕杀伤病原体,该结构被称为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菌机制,NET受到广泛学者的关注和大量研究。然而,研究表明过量的NET对组织造成一定损伤,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此外,众多研究在泪膜中发现了聚集的NET,这表明NET在眼表抵御病原体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过量NET又促进眼表的炎性反应。本文描述了NET在眼表系统中的双重作用,介绍NET在眼表的抗感染作用和促炎反应,旨在为眼表炎症及感染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61-266)
    Goldenhar综合征的眼部特征及治疗进展
    阿婷曦, 傅瑶
    2022, 46(3):  267-272.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13
    摘要 ( 4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oldenhar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表现为来源于第一、二腮弓的器官系统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畸形综合征。其病因复杂多样,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但具体的发病机制不明。主要临床表现为颅面部的发育异常,也可累及其他器官或系统。Goldenhar综合征的眼部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眼前段、眼睑及附属器、眼后段、眼外肌及眼眶,其中以眼表迷芽瘤和上睑缺损最为常见。需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眼部异常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考虑到对患者视力发育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建议在较小年龄进行干预。(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67-272)
    NLRP3信号通路相关抑制剂在眼病治疗中的应用
    陈政宇, 龙琴
    2022, 46(3):  272-277.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14
    摘要 ( 2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炎症在众多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ike receptors protein 3,NLRP3)信号通路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NLRP3可通过自组装后形成炎性小体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进而激活IL-1β和IL-18前体引发炎症;而马来酸胺乙基青蒿素、骨化三醇、非诺贝特、MCC950、白藜芦醇等药物则可通过抑制NLRP3信号通路的不同位点(如促进核转录因子κB、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NLRP3等)的表达以降低IL-18和IL-1β的表达,进而实现控制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进展,最终实现治疗干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AMD等眼病的目的。目前NLRP3信号通路抑制剂治疗眼病的相关研究尚停留在较为早期的动物模型及体外实验,其于眼科疾病的应用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72-277)
    一线抗结核药物对眼部损害的研究进展
    燕玉清, 左海红
    2022, 46(3):  277-282.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15
    摘要 ( 1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结核药物对眼部的损害随着结核患病率增高而逐年上升。乙胺丁醇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偶见视网膜毒性。其机制可能是线粒体与金属的螯合作用,使线粒体功能受损,三磷酸腺苷合成受阻,进而影响神经轴突从胞体向远侧运输线粒体,能量被耗竭并发轴突水肿、神经细胞的凋亡。每日剂量、肾脏功能情况对乙胺丁醇中毒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生影响大,停药后少于1/3的患者视力有改善。老年人和肾功能障碍者,乙胺丁醇的使用剂量应低于常规剂量。异烟肼不良反应主要是中毒性视神经病变,偶尔出现外展神经麻痹和儿童球后视神经炎。其机制可能是异烟肼与维生素B6发生竞争性抑制,导致体内维生素B6的丢失或阻碍吡哆醛合成,从而消耗神经递质。异烟肼的总剂量对中毒性视神经病变发生影响大;常规剂量可出现外展神经麻痹。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的不良反应较少见。(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77-282)
    眼眶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
    王玮琦, 马建民
    2022, 46(3):  283-288,封三.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2.03.016
    摘要 ( 5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眶神经鞘瘤是较常见的眼眶肿瘤,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典型的神经鞘瘤主要由交替分布的 AntoniA型和 AntoniB型瘤细胞组成,大多为AntoniA型瘤细胞。临床诊断以MRI检查作为首选,CT检查作为辅助,后者主要观察肿瘤对周围骨质的影响,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需要注意与海绵状血管瘤、恶性眼眶神经鞘瘤等进行鉴别诊断。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的疗法,尚未发现更优治疗方法。(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83-288,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