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6-22
    上一期   
    综述
    他氟前列素滴眼液治疗青光眼的应用研究进展
    孙珑彦 石砚 范志刚
    2023, 47(3):  193-202.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1
    摘要 ( 491 )   PDF (2089KB) ( 8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他氟前列素是一种具有强前列腺素F受体亲和力的前列腺素类似物(prosaglandin analogues,PGA),2003年首次报告,2008年作为首个原研无防腐剂的PGA药剂上市,以显著的降眼压能力被用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一线药物。其独特的双氟原子结构赋予其强代谢稳定性,使其以低于其他PGA滴眼液的药物浓度发挥同等的疗效。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其降眼压疗效,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且程度较轻。除降眼压外,还具有一定的改善眼血流量、视神经保护以及对其他眼组织的保护作用。近年来许多临床试验聚焦于无防腐剂他氟前列素滴眼液关于眼表安全性的评估。 2022年无防腐剂他氟前列素滴眼液进入我国临床。本文对他氟前列素的发现、药理学机制和药代动力学进行介绍,并总结无防腐剂他氟前列素滴眼液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以期为其临床使用提供指导。(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193-202

    结膜乳头状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袁佳莉 许叶圣 郑利斌 姚玉峰
    2023, 47(3):  203-209.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2
    摘要 ( 210 )   PDF (767KB) ( 6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膜乳头状瘤是一种常见的眼表良性肿瘤,严重者可影响视功能。应用单一药物治疗或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具有覆盖范围广、复发率低等优点,逐渐成为替代传统手术治疗的趋势。现有的眼部治疗药物有干扰素a-2b、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二甲基氯苯和贝伐珠单抗等,口服药如西咪替丁也被应用于结膜乳头状瘤的治疗。本文就结膜乳头状瘤药物治疗(局部用药以及术中联合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03-209
    眼部给药方式研究进展
    陈欣怡 何婷 沈婷
    2023, 47(3):  210-217.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3
    摘要 ( 234 )   PDF (1075KB) ( 9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眼部用药各种新剂型被陆续开发,如纳米制剂(包括纳米粒、纳米微球、纳米乳、纳米混悬剂、纳米脂质体、纳米胶束、荧光纳米以及树枝状大分子等)、缓释凝胶(包括温敏型、pH型、离子型以及自组装肽水凝胶等)、隐形眼镜、植入剂、微针等,有效提高了眼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患者依从性,并可实现连续给药,降低药物副作用,减少药物对眼部的慢性损伤等,提高了眼部用药的治疗效果。(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10-217
    眼内缓释药物的研究进展
    郭昭兴 万修华
    2023, 47(3):  218-222.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4
    摘要 ( 1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内缓释药物具有给药间隔长,患者依从性高等特点。近年来,新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缓释装置(如雷珠单抗端口给药系统)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试行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地塞米松缓释制剂(Ozurdex、Dexycu、Dextenza)的适应证进一步扩大,已用于视网膜静脉阻塞、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用于眼内炎、青光眼、胱氨酸病的缓释滴眼液更有望取代传统滴眼液改善患者的治疗质量。(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18-222

    抗VEGF药物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眼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朱俭 陈易寻 朱蓉嵘
    2023, 47(3):  223-227.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5
    摘要 ( 14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药物是目前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ion,AMD)的一线方案,目前常用抗VEGF药物有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布西珠单抗。对于AMD患者,各种药物在房水、玻璃体及血清中半衰期、达峰时间及药物浓度均不同;此外,不同的眼科手术如白内障摘除术、玻璃体切除术及硅油填充术等也会引起药代动力学变化。临床治疗建议采用半衰期长、药效持久的抗VEGF药物。(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23-227
    老视的药物治疗策略
    张宇 王佳 殷悦 姜亚萍 陈轶卉
    2023, 47(3):  228-232.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6
    摘要 ( 16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视的药物治疗未来有可能成为有别于框架眼镜、且易于使用的一种替代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类药物即缩瞳剂、晶状体软化剂和屈光功能调节剂在进行研发。缩瞳剂通过产生针孔效应,可增加不同工作距离的聚焦深度而治疗老视。缩瞳剂的作用均是暂时的,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头痛和夜间视力下降,尚无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公布。目前已有关于缩瞳剂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累加治疗效果或减少不良事件的研究在开展。但这些联合作用疗效尚不清楚。本综述对老视的药物治疗领域的一些进展进行汇总。(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28-232
    40岁以上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杜雪瑜 严宏
    2023, 47(3):  233-237.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7
    摘要 ( 1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es,ICL)植入术安全性的提升,40岁以上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总结40岁以上高度近视患者植入ICL的优势、术后并发症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矫正方式选择、屈光度预留、晶状体混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等与植入患者年龄相关的内容。与适龄患者相比,术前需根据患者的年龄、用眼习惯、屈光度及对单眼视的耐受程度选择矫正方式并预留屈光度。晶状体混浊是40岁以上患者ICL植入术后最重要的并发症,也是二次手术的原因之一,建议术前重视晶状体评估。ICL植入术治疗40岁以上高度近视具有效果好、并发症低等特点,但其长期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观察。(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33-237
    Waardenburg综合征的眼部特征及其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彭楚芝 贾红艳 焦永红
    2023, 47(3):  238-243.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8
    摘要 ( 1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Waardenburg综合征以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全身性(皮肤、毛发和眼球)色素沉着异常为主要表现,其具有高度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异质性。患者通常伴有连眉、内眦距增宽、鼻根高而宽、白色额发等特殊颅面部改变。虹膜异色是其最常见且最具辨识度的眼部色素异常表现,还可出现脉络膜和视网膜的色素异常。若伴随上睑下垂、斜视和青光眼等眼部异常,则可能导致视功能障碍。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四个亚型,每个亚型均可出现眼部色素异常,其中I型和III型可伴有内眦距增宽,IV型累及神经系统时可表现为眼球震颤。目前已知的致病基因有PAX3、MITF、EDN3、EDNRB、SOX10和SNAI2等6个。(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38-243
    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杨蕾 王继兵
    2023, 47(3):  244-249.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09
    摘要 ( 1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房角分离术(goniosynechialysis,GSL)概念的提出已有半个多世纪,技术上从最初前房塌陷难以实施逐步到用黏弹剂维持前房采用带灌注的分离器完成分离并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消除瞳孔阻滞获得满意效果,发展到现代GSL治疗体系,包括晶状体摘除、IOL植入联合房角镜或内窥镜直视下完成GSL,现代GSL治疗体系已成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有效治疗手段,快捷、微创、非滤过泡依赖、恢复生理引流通道是其优势。近年来随着微创青光眼手术的应用,将房角部分切开术或切除术用于现代GSL治疗体系(GSLplus)提高了PACG的治疗效果,拓展了治疗思路,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GSL的历史、降眼压机制、现代治疗体系、临床效果、关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44-249

    人工智能在青光眼早期筛查诊断及随访的应用研究现状
    王子艺 刘含若
    2023, 47(3):  250-256.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10
    摘要 ( 1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总结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用于青光眼早期筛查、诊断及随访的近期研究结果,并讨论了其在该领域应用的优势和挑战。(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50-256

    肿瘤坏死因子-α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
    姜娜 李树宁
    2023, 47(3):  257-263.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11
    摘要 ( 1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一种多能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在细胞凋亡、细胞存活、炎症和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TNF-α参与了青光眼患者小梁网的炎性反应,可能导致房水外流障碍,造成眼压升高。同时,TNF-α也参与青光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TNF-α及其受体既能促进神经炎症和继发性神经元损伤,也可在病理条件下发挥保护作用。(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57-263

    Fuchs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子杰, 毛禹凯 刘旭阳 朱益华
    2023, 47(3):  264-268.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12
    摘要 ( 1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uchs综合征是一种慢性非肉芽肿性虹膜睫状体炎,主要特征有角膜后沉浊物、虹膜异色。由于早期炎症反应较轻容易被忽略,后期则会引起危及视力的严重并发症如白内障和青光眼。因此,对于Fuchs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并发症的治疗,可以开展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引流阀手术、使用抗青光眼药等。目前对于Fuchs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有作者认为Fuchs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共同导致的一组具有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也有作者认为该病由病毒感染所致,不属于综合征。此外,遗传、免疫及交感神经等也可能与Fuchs综合征有关。(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64-268
    角膜屈光手术前后高阶像差的变化
    刘佳慧 郭秀瑾 高萌蔓
    2023, 47(3):  269-275.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13
    摘要 ( 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阶像差与视觉质量密切相关。角膜屈光手术前后高阶像差与患者先天因素、术中患者的配合、手术方案的选择、术后角膜愈合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术前完善患者检查,提供个体化设计方案,术中保持良好的固视和定位,改良与更新手术设备,术后合理用药,减少术后并发症等对降低术后高阶像差均很重要。本文就影响手术前后高阶像差的常见因素及高阶像差与视觉质量的关系进行阐述,力求减少高阶像差的引入,为精准性、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的提供思路。(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69-275
    网状黄斑病变与系统性微循环障碍的关系
    褚哲 任奇 程璐 程浩
    2023, 47(3):  276-282.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14
    摘要 ( 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状黄斑病变(reticular macular disease,RMD)是早中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一种重要表型,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灌注障碍即微循环障碍密切相关。微循环功能障碍可导致组织功能障碍,特别是对于眼、肾、心等高代谢器官尤为明显。多项研究提示了RMD可能是与其他器官(如肾脏和心脏)毛细血管床功能障碍相关的多系统疾病的一部分。肾脏、心脏等器官的微循环障碍与RMD的发生相关,在发病机制上它们存在着内在关联,RMD或许可作为慢性肾病、冠状动脉疾病或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等疾病发生的预测指标。(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76-282
    黄斑裂孔主流术式的术后体位管理
    杨萌 庞少芳 胡博杰
    2023, 47(3):  283-288.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15
    摘要 ( 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斑裂孔主流术式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玻璃体腔气体填充术对患者术后体位有所要求,如面朝下体位(face-down position,FDP)等特殊体位。对术后体位的选择及监测方式的研究有助于患者提高依从性,增加正确体位时间,减少不良体位时间。如何在保证黄斑裂孔闭合率的前提下减少FDP时间或其他可代替FDP的体位与术式是研究的重点。裂孔>400  μm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术后严格保持一定时间的FDP是术后标准的护理过程。裂孔<400  μm时术后非仰卧位与FDP相比对裂孔闭合率的影响尚无明确结论。目前FDP体位监测仪包括Maculog电子设备、连接耳机的弧形夹具头位监测仪、头部固定式传感器、带传感器的粘贴式眼罩等;对于非仰卧位监测有滚球型传感器与倾斜开关式头位监测装置、可实时视听反馈的可穿戴无线定位传感器等,可对患者术后体位起到提醒与记录作用。一些研究采用术中及术后OCT检查指导FDP的持续时间。(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83-288
    图片病例
    从高眼压症到早期青光眼的演变
    李建军
    2023, 47(3):  217-217.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16
    摘要 ( 102 )   PDF (859KB) ( 5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23岁。近视-3.50 D,眼压20~28 mmHg。 中央角膜厚度右眼548 μm、左眼563 μm。 2014年、2018年、2023年眼底像分别见左、中、右图像,上方图为右眼,下方图为左眼。2018年眼底像已出现视杯轻度扩大,盘周萎缩斑(PPA)扩大,但当时漏诊。2023年眼底像视杯及PPA继续扩大,已出现颞上及颞下方轻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RNLFD),视野仍正常。诊断双眼发育性青光眼。

    剥脱综合征继发青光眼
    张阳 乔春艳
    2023, 47(3):  237-237.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17
    摘要 ( 109 )   PDF (774KB) ( 5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47岁。因视物有光晕伴雾感而就诊。右眼矫正视力0.3,眼压23 mmHg,裂隙灯检查应用宽裂隙光的切向照明法,可见右眼晶状体前表面的中央盘状脱屑及中间透明带,瞳孔缘处灰白色碎屑物质沉着(左图)。房角开放,小梁网色素增加、色素颗粒粗大且分布不均(右图)。盘沿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尚可。

    后发障术后发现的青光眼视神经损害
    李建军
    2023, 47(3):  249-249.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18
    摘要 ( 104 )   PDF (799KB) ( 5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男性,83岁。左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IOL植入术后5年、视力下降2年。矫正视力0.05。左眼晶状体后囊膜明显混浊,眼底像模糊(左图),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1周眼底像(右图)可见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眼压18 mmHg,局部放大眼底像(右下图)上可见颞上方盘沿变窄,局部血管刺刀征,局部动脉硬化,局限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等。提示白内障及后发障术后勿忘眼底检查。

    病理性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李建军
    2023, 47(3):  268-268.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19
    摘要 ( 88 )   PDF (886KB) ( 5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63岁。右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IOL植入术后1年。矫正视力0.05。眼压16 mmHg。既往近视-22.00 D。眼底像(左图)可见后极部弥漫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片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黄斑区萎缩及巨大盘周视网膜脉络膜萎缩(γ区);右图为放大的视盘图像,可见视盘呈竖圆形,大的浅碟样视杯,盘沿几乎完全消失,颞上视网膜静脉出视杯边界处呈弯曲状,鼻上方盘沿可见线状出血。

    青光眼早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的判定
    李建军
    2023, 47(3):  275-275.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20
    摘要 ( 86 )   PDF (997KB) ( 52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46岁。2006年(34岁)体检时眼压21~22 mmHg,眼底像见上方两图(左图为右眼,右图为左眼)。双眼对比发现,右眼颞下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较左眼同部位明显变薄,颞下方盘沿稍窄;左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盘沿均正常。 下方两图为2018年(46岁)复查的眼底像,可见右眼颞下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明显加重及盘沿变窄,左眼视杯较既往轻度扩大,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尚可。

    早期青少年型青光眼的视盘异常血管袢形成
    李建军
    2023, 47(3):  282-282.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3.021
    摘要 ( 67 )   PDF (763KB) ( 5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22岁。眼压升高可疑青光眼来诊。左眼眼压21~24 mmHg。2004年2月左眼眼底像见左图,杯盘比约0.5,盘沿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正常。2004年5月眼底像见中图,颞下支视网膜静脉迂曲怒张,下方视杯稍扩大;2004年10月眼底像见右图,视盘鼻侧盘沿表面形成异常血管袢,颞下支视网膜静脉迂曲怒张消失,下方视杯稍扩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