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10-22
    上一期   
    综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眼部表现
    沈小元 杨扬帆 陈子东 余敏斌
    2023, 47(5):  385-391.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01
    摘要 ( 176 )   PDF (799KB) ( 5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了一场全球范围内持续的大流行,其表现极为多样,可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包括眼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可在眼部组织中复制和传播,对眼部造成损害,引起眼部症状。新冠病毒引起机体感染的急性感染期和自身免疫炎性反应期均有可能出现眼部症状,可累及眼部各部位(眼睑、结膜、角膜、巩膜、晶状体等),出现炎症性、血管性相关临床表现。尽管新型冠状病毒是否通过眼部传播仍有争议,保护眼部卫生及避免眼接触污染物仍是重要的防控措施。
    读者·作者·编者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2023, 47(5):  391-391. 
    摘要 ( 2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学术期刊出版平台在后台监测到部分用户使用虚假的手机号和Email地址注册账号,这些账号的投稿IP地址与作者所在单位所属行政区域严重偏离,涉嫌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此类行为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我们已将排查到的稿件信息通报各编辑部,杂志社新媒体部也将对此类账号做封禁处理,相关稿件一律做退稿处理。 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端正学风,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生态环境,请广大读者和作者务必提高认识,规范行为,以免给作者的学术诚信、职业发展和所在单位的声誉带来不良影响。
    综述
    脑脊液动力学与视神经损伤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的关系
    傅楹迪 谢媛 王宁利
    2023, 47(5):  392-399.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02
    摘要 ( 18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提出,脑脊液动力学受损是引起视神经功能损伤相关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对脑脊液动力学,尤其是视神经蛛网膜下腔(optic nerve subarachnoid space,ONSAS)脑脊液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可能有助于理解诸如特发性颅高压、航天飞行相关的神经-眼综合征、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等导致视神经损伤、视力障碍疾病的发病机制,为其防治提供更多的思路。受到视神经管狭窄程度、眼压及解剖结构变异等因素的影响,颅内的脑脊液可能无法流入ONSAS,而ONSAS内的脑脊液也有可能逆流入颅内。ONSAS脑脊液压力的改变是引起视盘水肿和视盘萎缩的主要因素,压力变化及炎症等因素刺激ONSAS内的脑膜上皮细胞增生,使腔内空间变小,导致视神经鞘腔室综合征,使脑脊液动力学受损,进一步导致视神经损伤。目前尚无评估ONSAS脑脊液压力的金标准和实时监测脑脊液动力学的手段,仅能通过视神经鞘直径或颅内压的变化来粗略判断ONSAS脑脊液压力的变化。
    营养不良性视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杨雪莉 毛俊峰
    2023, 47(5):  400-405.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03
    摘要 ( 13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营养不良性视神经病变(nutritional optic neuropathy,NON)是一类由于营养元素缺乏或代谢障碍引起的视神经功能异常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双侧渐进性、无痛性视力损害,常与营养不良或不良饮食习惯相关。长期吸烟、酒精滥用、慢性腹泻和减肥手术等危险因素也增加了易感个体患病的可能性。目前普遍认为NON的发病机制以线粒体功能障碍为主,氧化应激损伤和轴突脱髓鞘等也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读者·作者·编者
    对“睫状后动脉可能不是导致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病的主要血管——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一文的评价
    王宇航 魏世辉
    2023, 47(5):  405-405.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17
    摘要 ( 1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眼科纵览》编辑部: 
      阅读贵刊在2023年第四期384页上的学术简讯“睫状后动脉可能不是导致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发病的主要血管——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一文,同时也对原文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 angiography) in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A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进行了系统阅读,我们有一些收获及建议与读者分享和讨论。
      (1)我们认为该文章的整体质量不佳。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后,该研究纳入的26篇文献大部分质量仅为中等,无论是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还是横断面研究,都少有质量较高的文献,即这些文献的结论的可靠性存疑,这也提醒我们需要思考该研究得出的结果及结论是否可信;此外,其纳入的研究均为观察性、非随机研究,未纳入提供研究证据等级较高的随机对照研究,这会导致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的基线往往存在差异,使最终的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这也对研究结论的可信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2)该文章是一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阅读文章后我们发现,此Meta分析对各个亚组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并且认为部分亚组分析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基于Meta分析的特点,我们认为应进一步对不同研究类型的文献进行亚组分析,及进行敏感性分析或者Meta回归分析等方法来分析异质性来源,并对异质性进行合理控制及解释,才能保证Meta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保证结论能够应用于指导解决医学实际问题。
      (3)我们对该研究得出的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可能是AION的主要受累血管”存有一定的疑问:该研究是通过血管密度的百分比变化来进行比较及得出结论,这似乎并不能推翻我们既往认知的观点——NAION的发病主要为由一支或多支睫状后短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即某一支小分支动脉阻塞,其视盘周围血管密度并不一定有明显的变化。同时我们认为,即使血管密度明显下降,但可能代偿以血流速度的增加,仅仅观测血管密度的百分比变化而忽视血流速度等变化,也让该研究的研究结论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4)神经眼科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应用OCTA来对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者并不多,学习这篇研究后,我们认为可以拓展OCTA的应用范围,并可以尝试通过OCTA来辅助诊断其他的神经眼科疾病。另外,虽然该文有所不足,但该研究的研究方法及策略,以及其他的一些重要结论,如“视网膜浅层比脉络膜层受影响更大”、“与健康受试者相比,患者健眼的视盘各方向周围血管密度显著降低“等仍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也可以在其他神经眼科疾病中广泛应用该研究策略,并得出重要结论。
    综述
    视网膜变性疾病感光细胞死亡机制
    李一辉 金子兵
    2023, 47(5):  406-412.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04
    摘要 ( 19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网膜变性疾病会对视觉造成不可逆损害,进行性感光细胞丧失是该类疾病的共同特征。既往,感光细胞死亡机制局限于凋亡和坏死,近年研究证实焦亡、自噬、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铁死亡均参与感光细胞死亡,其中自噬对感光细胞具有双重作用。抑制这些信号通路,能减少视网膜变性疾病中感光细胞的死亡。随着对细胞死亡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和拓宽,视网膜变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得到更新和完善。
    血小板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孔佳怡 李曼红 张自峰 王雨生
    2023, 47(5):  413-417.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05
    摘要 ( 13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儿童盲的首位病因,新生血管形成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血小板是一种由成熟巨噬细胞胞浆脱落产生的细胞碎片,可参与止血凝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和肿瘤转移等生理病理过程,并能通过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和相关细胞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提示,血小板在ROP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能为ROP早期筛查和血小板输注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其他重要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
    赵润泽孙小佳廉坤常天芳窦国睿
    2023, 47(5):  418-423.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06
    摘要 ( 1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视网膜血管与心脑血管及肾血管有相似的解剖结构及功能特征,且高血压患者视网膜小动脉病变可早于高血压其他重要靶器官受损的临床症状,视网膜微循环改变有望成为高血压患者全身病理变化的预测指标。尽管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高血压主要靶器官受损的相关性已被证实,但各项研究采用的检查诊断标准却不尽相同,可复制性及临床推广难度较大。近年来通过眼底照相和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多模态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大数据所建立的人工智能诊断模型在临床的应用或许可解决这一难题。
    高血糖通过氧化应激诱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丁玉婉 黄虹 许静
    2023, 47(5):  424-429.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07
    摘要 ( 1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病理变化包括视网膜炎症、血管通透性增高和视网膜表面血管生成异常。多种机制均参与了DR的发展,氧化应激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它包括多元醇途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途径、己糖胺途径(hexosamine pathway,HBP)、蛋白激酶 C (protein kinase C,PKC)途径和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通路等。氧化应激的启动会引发细胞内级联反应,产生过多的活性氧,过量的活性氧会导致蛋白质修饰、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自噬失调、线粒体功能受损,干扰多种信号通路,影响多种生物学过程,导致DR的发生和进展。进一步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对于理解DR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相关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特发性黄斑前膜及其OCT和OCTA影像学特点
    王鸽纯, 袁非
    2023, 47(5):  429-435.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08
    摘要 ( 1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斑前膜指位于黄斑区视网膜内表面的非血管性纤维细胞膜,其中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ERM)约占其80%。目前,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诊断iERM的首选方法。OCT技术能够在早期阶段观察到黄斑区视网膜内层增强增宽的iERM光带,而通过OCT反映的视网膜病变情况,如病情分期、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椭圆体带的完整性等,对于随访、确定手术时机和判断预后等具有重要价值。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结合了OCT和血管成像的技术,在iERM患者眼中,由于黄斑前膜的牵引作用,OCTA的关键参数如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血管扭曲程度和血管密度发生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OCT和OCTA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和管理黄斑前膜患者。
    眼睑恶性肿瘤靶向及免疫治疗进展
    张露尹 姜利斌
    2023, 47(5):  436-444.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09
    摘要 ( 1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睑恶性肿瘤是常见的眼附属器恶性肿瘤,除能影响患者的视力和外观外,还会对患者生命产生极大威胁。近年来,基于Hedgehog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 BRAF)介导信号通路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已有部分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显示出对某些眼睑恶性肿瘤,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和Merkel细胞癌的一定疗效。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手术切除后复发、全身药物治疗后进展、局部晚期或转移的眼睑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与单药治疗相比,联合治疗缓解率更高,患者生存期更长。未来,更多的通路下游作用靶点的发现以及更优的联合方案的使用,给眼睑恶性肿瘤患者带来更多治疗上的选择。
    眼睑恶性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
    李玉文 马建民
    2023, 47(5):  445-451.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10
    摘要 ( 1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睑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of eyelid,MME)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眼肿瘤,其恶性度高,进展迅速,预后差,占眼睑肿瘤不到1%,近年呈增加趋势。MME起源于痣细胞、表皮或真皮的黑色素细胞。老年人为发病主要人群,该病多发于内、外眦,并向皮肤、结膜两个方向发展,其发展过程具有很大的变异度,可能迅速长成大肿块,可能缓慢增大,也可能局部病灶虽小,但早已发生远处转移。可做免疫组化检测进行诊断,晚期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7.5个月,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15%和5%,早诊断早行手术切除是治疗黑色素瘤的最佳选择。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近视漂移的相关因素
    杜秋萱 元静 苏文洁 黄钰森
    2023, 47(5):  452-455.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11
    摘要 ( 1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近视漂移是常见的临床问题,相关因素尚处于探索阶段。其中,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时,患者年龄越小,术后眼轴增长量和近视漂移程度越大;另外,白内障摘除后,采取IOL植入或光学矫正无晶状体眼,长期随访后眼轴增长量相似;并发症方面,视轴混浊和青光眼均可能增加近视漂移程度。明确植入IOL的最佳时间点、精准测算IOL屈光度、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并发症,对提高患者长期视觉质量,减少过度近视漂移有重要临床意义。
    ICL植入术后拱高预测的研究进展
    朱秋健 袁幽 宋鄂
    2023, 47(5):  456-461.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12
    摘要 ( 1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拱高是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该手术研究的热点及焦点。ICL尺寸的选择是术后拱高最重要的可控因素。最传统的ICL尺寸选择方法是通过白到白及前房深度来进行选择,然而该方法准确性并不高。因此,研究者们不断尝试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前节OCT甚至人工智能等方法来进行术后拱高的预测及ICL尺寸的选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尝试对于各种拱高预测及ICL尺寸选择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来阐述各种方法的特点效果及演变历程。
    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的研究进展
    郭昭兴 万修华
    2023, 47(5):  462-465.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13
    摘要 ( 1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可有效滤过部分短波长蓝光,理论上有望起到保护视网膜的目的。研究证实,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不会对术后色觉、睡眠质量和对比敏感度产生较大影响。多项长期队列研究为其在视网膜保护方面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但仍有部分研究表明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相较透明人工晶状体在视网膜保护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AIDS患者的眼表并发症
    顾捷 庄勋 朱蓉嵘
    2023, 47(5):  466-470.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3.05.014
    摘要 ( 1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及系统,其眼部表现多样化,缺乏典型、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AIDS患者容易罹患眼表疾病,主要表现为眼表鳞状瘤变、春季角结膜炎、角膜炎、干眼症等,若不及时诊治,会影响视功能,甚至造成永久性失明。
    人类疱疹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在翼状胬肉发病中的作用
    周朔雯 许叶圣 郑利斌 姚玉峰
    2023, 47(5):  471-474.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23.05.015
    摘要 ( 1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翼状胬肉是一种由结膜部位突破角膜缘,进入透明角膜形成的三角形纤维血管组织病变。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紫外线、风沙、病毒感染等因素可能参与了其发生过程。病原学研究证实,在翼状胬肉组织中检出人类疱疹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但其检出率差异较大,提示病毒可能仅作为其中一个因素,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翼状胬肉的发生与复发。如果病毒在翼状胬肉发病中的作用被证实,抗病毒药物或疫苗可成为翼状胬肉治疗的研究新方向。
    抗VEGF治疗对角膜的影响
    祁媛媛, 金翠华 薛新霞 张立军,
    2023, 47(5):  475-480.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5.016
    摘要 ( 11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许多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导致黄斑水肿的一线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多需要反复进行玻璃体注射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其玻璃体注射安全性高,仅少数报道出现眼压升高、眼内炎等并发症。近年来,临床医生逐渐开始关注抗VEGF药物反复注射是否会对角膜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抗VEGF药物可能会对角膜上皮、角膜内皮、角膜神经、角膜生物力学、干眼等方面产生影响,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