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8-22
    综述
    术中相干光断层扫描在眼科的应用进展
    张熙若 曲申 毕燕龙
    2023, 47(4):  289-295.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01
    摘要 ( 377 )   PDF (1644KB) ( 14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CT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组织图像,具有实时性、无创性、可活体检查等优点,术中OCT(intraoperative OCT,iOCT)在角膜、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等多种眼前、后节手术中得以应用,使得术者对于组织解剖结构的判断、定位和实时变化达到新的认识高度,能够辅助术中决策,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促进微创眼科手术的发展。但同时,设备昂贵、跟踪扫描困难、成像视野较小等不足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89-295)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评估青光眼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
    张义晗 张凤妍
    2023, 47(4):  296-301.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02
    摘要 ( 408 )   PDF (748KB) ( 18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种无创的眼科检查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微血管图像。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与眼底的血流密切相关。OCTA可对青光眼患者的视盘、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灌注进行定量分析,并评估其微血管改变。不同类型的青光眼患者可出现视盘、视盘周围、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密度的下降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相关指标的异常,其改变与视野缺损程度、神经纤维层厚度及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相关。(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296-301)
    血流动力学调控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
    王一言 卿国平
    2023, 47(4):  302-307.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03
    摘要 ( 431 )   PDF (744KB) ( 11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但仍出现进行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及青光眼性视野缺损。大量研究证实非眼压因素在NTG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血流流变异常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局部眼血流不足、系统性低血压、血管功能调控异常等血流动力学异常会导致NTG患者视乳头灌注压和血供不足从而加重NTG。因此,治疗NTG患者的异常血流状态可能成为降眼压治疗之外的、针对病因的重要治疗方法。(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02-307)
    视盘大小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的影响
    李彩霞 李树宁
    2023, 47(4):  308-314.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04
    摘要 ( 3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与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测量已被广泛用于青光眼的筛查和早期诊断。但RNFL和GCC厚度受种族、年龄、性别、眼部因素及全身系统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采用OCT对不同大小视盘的患者进行RNFL和GCC厚度测量时,视盘大小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OCT常规扫描模式对RNFL进行测量时受到视盘大小的影响,视盘越大,所测得的RNFL越厚。因此比例扫描模式更适合用于不同类型视盘的RNFL 测量。而与小视盘相比,大视盘患者是否具有更大的GCC测量值目前仍存在争议,需进一步研究验证。(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08-314)
    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陈冬军 万修华
    2023, 47(4):  315-321.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05
    摘要 ( 58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当晶状体悬韧带有异常时,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将受到严重的威胁,手术中玻璃体脱出、囊膜破裂、晶状体皮质残留及人工晶状体脱位等风险大大增加。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和相关的囊膜内装置的使用,使眼科医生能够在复杂的白内障手术中轻松维持囊袋的稳定性,增强了眼前节手术的可控性,减少或减轻了术中、术后并发症,改善了悬韧带异常相关疾病的预后。随着设计和材料的不断进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的适应证逐渐扩展,尤其对于高度近视患者而言,可维持人工晶状体位置的稳定,辅助支撑悬韧带松弛部位,抑制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迁移和增生,改善患者视觉质量以及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15-321)
    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的病理改变
    谢伊 管怀进 季敏
    2023, 47(4):  322-327.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06
    摘要 ( 4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由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引起或加重的眼部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晶状体囊膜是由晶状体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无细胞、透明、光滑的基底膜,起着屏障作用。高血糖状态下,晶状体囊膜通透性改变会导致一系列病理改变,主要包括前囊膜纤维化、上皮细胞与囊膜间出现空隙等组织结构异常;前囊膜呈复层结构、指状突起、板层分离等超微结构异常以及基底膜相关分子表达异常,进而导致晶状体内部稳态失衡,加快白内障的发生。目前针对糖尿病晶状体前囊膜改变的研究也在逐步推进,这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重新思考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为诊断和防治提供病理学基础。(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22-327)
    Toric IOL的旋转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洪阳 赵春梅 刘湘云
    2023, 47(4):  328-332.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07
    摘要 ( 3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oric IOL植入是矫正白内障合并散光的一种方式,它的散光矫正效果依赖于实际轴位与目标植入轴位的对齐程度,旋转度数与散光和离焦像差的增加呈正相关。眼轴过长、撕囊不规整、前囊膜严重纤维化、IOL材料黏附性差、术后剧烈活动等均是Toric IOL发生旋转的危险因素。(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28-332)
    新冠疫情流行时期双眼同日连续白内障手术研究进展
    任栎璁 严宏
    2023, 47(4):  333-338.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08
    摘要 ( 3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眼同日连续白内障手术(immediate sequential bilateral cataract surgery,ISBCS)是指在同一天内为两眼分别进行手术,于1952年首次被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ISBCS所带来的便利和医疗成本的节约重新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尤其在第二只眼白内障手术需要预约等待较长时间的国家。尽管在疫情流行等特定背景下具有快速恢复双眼视觉、减少疫情接触等优势,但术后双眼眼内炎、屈光误差、角膜失代偿、双眼黄斑水肿等长期安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33-338)
    圆顶状黄斑与屈光状态的关系及常见并发症
    王鸽纯, 袁非
    2023, 47(4):  339-344.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09
    摘要 ( 4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圆顶状黄斑(dome-shaped macula,DSM)在OCT上表现为黄斑部视网膜脉络膜向内隆起。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主要认为与局部巩膜增厚的适应性代偿有关。DSM可发生于近视、正视或远视眼,在高度屈光不正的患者中更为常见,在高度近视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0%~20%。DSM的常见并发症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劈裂、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目前对于DSM与并发症的出现是伴随关系还是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确认。无症状的DSM需随访观察,若出现并发症并明显损害视功能时,可采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光凝、光动力疗法或手术等方法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39-344)
    外周血炎性指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关系
    孙慧歆 周希瑗
    2023, 47(4):  345-349.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10
    摘要 ( 3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炎症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等外周血炎性指标与糖尿病及DR相关。上述指标均来源于血常规,经济实用、方便快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因受全身情况、药物使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加强对上述指标的监测有助于临床上预测DR的发生风险及预后。(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45-349)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冯牵红 袁非
    2023, 47(4):  350-353.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11
    摘要 ( 3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NET)是中性粒细胞接受外界刺激后释放至胞外的由核DNA和/或线粒体DNA及多种蛋白组成的网状结构,其在靶向清除病原体、炎症、自身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NET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生发展。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和低度炎性环境能够在视网膜诱发NET。DR本身也能够增加视网膜血管内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并诱发NET,而NET能反作用于DR炎症。此外,NET能诱导视网膜病理性新生血管消退。对NET的深入研究为DR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50-353)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眼表损害
    林晓璇 李金瑛
    2023, 47(4):  354-359.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12
    摘要 ( 29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与自身免疫相关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由于多因素紊乱引起眶周及眶内眼部组织炎性浸润的疾病,发病机制尚未阐明。TAO的眼部损害累及范围广,引起的眼表损害对视觉功能影响明显。TAO引起的睑裂增大、睑板腺病变、睑板腺功能障碍、泪膜脂质层的减少导致泪液蒸发过强,泪液高渗透压改变,从而诱发或加重眼表炎症。泪液中炎性因子的异常表达及主副泪腺病变,水液层减少引起泪液渗透压进一步升高。炎症的恶性循环引起角结膜屏障受损,角膜神经纤维密度降低及角膜敏感性下降等病变。TAO患者角膜生物力学性能改变,形变能力下降影响了真实眼压值的测量。TAO还伴随眶内组织增生扩张,患者眶压升高,导致血液循环的障碍,眼表的营养供应障碍,眼表正常生理功能包括结膜杯状细胞分泌黏蛋白等受影响。TAO导致的眼表损害引起一系列严重眼部不适及容貌毁损,威胁患者身心健康。 (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54-359)
    真菌性角膜炎治疗研究进展
    李昕 周清
    2023, 47(4):  360-366.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13
    摘要 ( 3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的诊治困难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抗真菌药物的生物毒性以及药物在眼部的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随着近年对FK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药物治疗计划及药物剂型(原位凝胶、双功能壳聚糖衍生物平台、金属离子及天然抗真菌成分等)被提出,并且疗效在感染FK的动物模型中得到验证。手术治疗方面,角膜移植术及光动力学疗法是目前临床较常用的治疗方式,同时新提出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及无缝线角膜黏合在控制感染及安全性上更显优势。(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60-366)
    泪道置管术中支架材料的应用研究
    徐恩沛 李光辉
    2023, 47(4):  367-372.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14
    摘要 ( 2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随着各种改良人工泪管和移植组织来源的不断更新,临床上对泪道阻塞类疾病的治疗取得较好效果,但术后瘢痕性阻塞或炎性反应等并发症仍不能完全解决。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新的支架材料不断研发,为泪道阻塞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前景。硅胶类材料相较于聚丙烯和聚合物材料,在组织相容性方面仍有待改善,新型可降解材料的开发预示了泪道置管材料新的研究方向。另外,自体材料与异体材料的结合,也为不需内支撑的泪道旁路重建手术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67-372)
    强脉冲光联合睑板腺疏通治疗干眼的应用
    田璐 陈陆霞
    2023, 47(4):  373-377.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15
    摘要 ( 3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 IPL)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MGD)导致脂质异常型干眼的方法。IPL联合睑板腺疏通不仅对MGD等引起的脂质异常型干眼有确切的疗效,并可防止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炎复发,对于水液缺乏型干眼、手术及生活方式造成的干眼也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案。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可能对于难治性干眼具有重要的作用。(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73-377)
    视神经鞘脑膜瘤的临床诊疗及研究进展
    任婷婷 马建民
    2023, 47(4):  378-383.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23.04.016
    摘要 ( 3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神经鞘脑膜瘤(optic nerve sheath meningioma,ONSM)是一种罕见且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起源于蛛网膜上皮细胞,较多见于中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进行性视力下降。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CT/MRI的典型表现为视神经呈管状或梭形增粗,增强扫描后呈“双轨征”,可伴有钙化。治疗包括观察、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放疗是首选方式。目前ONSM的放疗方式有很多,包括空间分割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疗、质子束治疗、三维适形放疗等。手术治疗会导致患者视力丧失,通常不予采用,但新的手术入路,可以防止肿瘤延伸至对侧。药物治疗在一些病例中取得良好的视力改善结果,有望成为治疗ONSM的潜在方法。ONSM死亡率几乎为零,但视力预后通常较差。(国际眼科纵览,2023, 47:378-383)
    学术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