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 2015, Vol. 24 ›› Issue (2): 112-116.doi: 10. 13281/j. cnki. issn.1004-4469. 2015. 02. 010
阚菲菲 胡琦 崔静 周文艳 杨帆 王珂萌
KAN Fei-fei, HU Qi, CUI Jing, ZHOU Wen-yan, YANG Fan, WANG Ke-meng
摘要: 目的 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表面曲率、前房深度和前房体积的变化,并探讨角膜生物力学与角膜表面变化的相关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医院视光学中心在2013年1-4月间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患者24例(24眼),年龄8~16岁,等效球镜度-4.0~-5.0 D。方法 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分别在戴镜前、戴镜1夜和1个月时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前表面平坦K值(Kf)、陡峭K值(Ks),角膜后表面Kf、Ks以及前房深度(ACD)和前房体积(ACV)。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角膜滞后量(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主要指标 等效球镜度(SE),角膜前表面Kf、Ks值,角膜后表面Kf、Ks值,ACD和ACV。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1夜后SE降低(-2.35± 0.85)D。角膜前表面变平坦,前表面Kf、Ks值分别减少(1.31± 0.64)D、(1.20± 0.76)D。戴镜1个月后SE较戴镜前降低(-4.02± 0.54)D,前表面Kf、Ks值分别减少(2.54±1.13)D、(2.90± 1.01)D。戴镜1夜后,ACD、ACV分别降低(0.02± 0.02)mm、(1.71± 3.54)mm3,戴镜1个月后分别下降(0.03± 0.02)mm、(4.96± 2.25)mm3。戴镜1个月时,ACD、ACV与戴镜前和戴镜1天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81,P=0.000;t=8.847,P=0.000;t=8.877, P=0.000;t=10.772,P=0.000)。角膜后表面Kf、Ks值在戴镜 1个月后与戴镜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t=-0.365,P=0.718;t=-0.238,P=0.814)。CH、CRF与ACD、ACV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但随着CH、CRF增加,ACD、ACV的变化有减少的趋势。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有效地矫正近视,戴镜后角膜被整体压平,压平的程度可能受角膜生物力学属性的影响。(眼科,2015, 24: 112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