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3-25
    上一期   
    专家论坛
    OCTA在眼底病诊治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游启生
    2022, 31(2):  81-88.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2.001
    摘要 ( 827 )   PDF (3101KB) ( 52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利用流动的血细胞作为内在的光学对比剂来实现血流显影,具有无创、便捷、高分辨、定量分析不同深度层次眼部血流的优势,但扫描范围局限,无法显现血管壁的着染和渗漏,可能存在伪影干扰。不同OCTA设备之间成像原理和算法不同,结果不能直接对比。识别OCTA图像中的伪影如投射伪影、阴影伪影、分层伪影等对正确解读OCTA图像至关重要。OCTA提升了对眼底疾病的认识和诊治的精准度。可在糖尿病患者出现临床可见的视网膜病变之前即检测到视网膜微血管改变;可测量不同层次视网膜的缺血程度,有助于判定糖尿病患者的视力预后和指导治疗;检测视网膜新生血管比有经验的眼底病医师临床检查更敏感,可测量视网膜新生血管的面积,并用于监测治疗反应。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诊治中,OCTA可检测出无渗漏型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其测量的脉络膜毛细血管丢失与地图样萎缩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眼科, 2022, 31: 81-88)
    论著
    降低框架眼镜球镜度数间隔有可能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
    甄毅 曹凯 高杰
    2022, 31(2):  89-93.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2.002
    摘要 ( 786 )   PDF (994KB) ( 53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近视儿童配戴以0.05 D、0.25 D球镜间隔制作的框架眼镜后的近视进展情况。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收集2019-2021年北京同仁医院配戴采用0.05 D球镜间隔(53例,其中男性25例)和0.25 D球镜间隔(73例,其中男性38例)设计单焦点框架眼镜的连续病例126例。方法 对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电子病历系统中上述儿童的配镜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收集年龄、性别、屈光度、前后两次验光的间隔时间、镜片类型等相关信息。两组验光的方法与环境、镜片的材质、制造工艺、生产厂家均一致,差别仅为获取验光处方时球镜的调整间隔分别为0.05 D和0.25 D。取右眼数据统计分析。两组儿童近视进展情况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广义估计方程等方法。主要指  月均等效球镜变化。结果  0.05 D、0.25 D球镜间隔组平均年龄分别为(8.2±2.3)岁和(8.7±2.4)岁(t=-1.276,P=0.204)。两组相邻两次配镜间隔时间分别为(9.5±5.6)个月和(11.2±5.6)个月(t=-1.692,P=0.093)。第一次配镜时两组等效球镜分别为(-2.24±1.49)D和(-2.46±2.42)D(t=0.587,P=0.558);第二次配镜时两组等效球镜分别为(-2.76±1.65)D和(-3.36±2.62)D(t=1.457,P=0.148)。0.05 D组前后两次配镜间等效球镜变化(-0.52±0.60)D,明显低于0.25 D球镜间隔组的(-0.89±0.79)D(t=2.887,P=0.005);0.05 D组月均等效球镜变化(-0.05±0.05)D明显低于0.25 D组的(-0.09±0.05)D(t=4.582,P<0.001)。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月均等效球镜变化与年龄不相关(χ2=11.241,P=0.260);与验光处方球镜间隔(χ2=32.826,P<0.001)和前后相邻两次配镜的间隔时间(χ2=198.715,P<0.001)相关。结论  与以0.25 D为间隔调整球镜相比,以0.05 D间隔调整球镜制作出的框架眼镜显示出可延缓儿童近视进展的趋势。 (眼科, 2022, 31: 89-93)

    因视力下降误诊为视神经病变的圆锥角膜患者的临床特征
    郭寅 刘丽娟 李建军 梁庆丰 田磊 张阳
    2022, 31(2):  94-98.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2.003
    摘要 ( 75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报告因短期内视力下降被误诊为视神经病变的圆锥角膜患者的临床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0-2020年北京同仁眼科中心被误诊为视神经病变但经过相关检查后最终确诊为圆锥角膜的患者26例(33眼)。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及眼科辅助检查结果,包括角膜地形图、视觉诱发电位、视野等,总结其临床特征。主要指标 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眼部体征。结果 26例中男性20例(76.9%)。平均年龄(27.8±8.2)岁。19例(73.1%)单眼发病,7例(26.9%)双眼发病。诊断视神经病变时矫正视力0.02~1.0。患眼球镜屈光度(-7.18±3.63)D,柱镜屈光度(-2.09±1.86)D。患眼角膜曲率K1为(52.83±3.89)D,K2为(47.55±3.64)D。19例单眼患者中,患眼球镜平均为(-6.51±2.99)D,明显高于健眼的(-3.06±2.09)D(Z=-3.52,P<0.001);患眼柱镜平均为(-2.27±1.60)D,明显高于健眼的(-1.11±1.03)D(Z=-1.98,P=0.048)。28/33眼(84.8%)的彩色眼底像稍模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18/33眼(54.6%)角膜形态正常,仅15/33眼(45.4%)发现轻微角膜锥形突出、基质轻度混浊。所有患者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均阴性。后极部眼底、视野、视觉诱发电位、视网膜电图均正常。结论 因视力下降被误诊为视神经病变的圆锥角膜患者常存在近视度数、散光度数短期内增加,无视神经病变体征。角膜地形图检查有利于圆锥角膜的诊断。(眼科,2022,31: 94-98)

    434例儿童角膜移植患者的疾病构成分析
    余婷 肖格格 彭荣梅 洪晶
    2022, 31(2):  98-103.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2.004
    摘要 ( 3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儿童角膜移植手术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8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儿童(年龄≤14岁)角膜移植患者434例(514眼)。方法 回顾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对患者性别、手术年龄、疾病诊断、手术方式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指标 疾病及手术方式构成比。结果 434例中男性225例(51.8%)。首次手术平均年龄(3.8±4.1)岁(2个月~14岁),低于3岁者占59.7%(307眼)。514眼中先天性角膜混浊399眼(77.6%),后天外伤性角膜病47眼(9.1%),后天非外伤性角膜病68眼(13.3%)。先天性角膜混浊中,以角膜-虹膜-晶状体发育不良最多,为159眼(30.9%),其次为角膜皮样瘤96眼(18.7%)。穿透性角膜移植占56.6%。60眼(11.7%)行2次或多次角膜移植。结论 先天性角膜混浊是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儿童角膜移植最常见的疾病,以角膜-虹膜-晶状体发育不良所占比例最高。穿透性角膜移植为主要手术方式。(眼科,2022, 31: 98-103)

    354例眼睑皮脂腺癌预后因素分析
    聂子涵 顼晓琳 李彬 齐畅 丁静文 李冬梅
    2022, 31(2):  104-108.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2.005
    摘要 ( 6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眼睑皮脂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6-2020年北京同仁医院手术治疗的354例眼睑皮脂腺癌患者。方法 回顾患者的临床诊疗信息及随访资料,根据第八版美国抗癌联合会(AJCC)分期标准对肿瘤进行分期。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相关因素,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进行检验。主要指标 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地区、发病部位、肿瘤大小及分期、病程、是否复发或转移。结果 354例患者入组时平均年龄(61.68±11.55)岁,女性212例(59.89%)。214例(60.45%)上睑发病。病程中位时长为6.00(3.00,17.00)个月。T1、T2、T3、T4期肿瘤分别为166例(46.89%)、129例(36.44%)、36例(10.17%)、23例(6.50%)。68例(19.21%)术后复发。22例肿瘤转移,其中3例因转移离世。5年、10年转移率分别为4.69%(n=10)、7.98%(n=17),总转移率为10.33%。年龄较大(P=0.035)及AJCC分期较重(P=0.012)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眼睑皮脂腺癌患者年龄越大、肿瘤分期越高,复发可能越大。(眼科,2022,31: 104-108)

    前房角镜辅助内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儿童青光眼效果观察
    高传文 张维嘉 狄浩浩 秦书娟 荆晶 赵志玲 贾飞 王怀洲
    2022, 31(2):  109-114.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2.006
    摘要 ( 65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前房角镜辅助内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儿童青光眼的中远期效果和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前房角镜辅助内路小梁切开术治疗的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CG)8例(9眼),手术时平均年龄(2.4±1.5)岁;青少年性青光眼(JOAG)15例(20眼),手术时平均年龄(19.0±7.2)岁。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不使用降眼压药物时眼压≤21 mmHg 为完全成功;使用降眼压药物时眼压≤21 mmHg为条件成功。平均随访(27.5±3.7)个月(24~36个月)。主要指标  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30.4±12.2)mmHg,平均用药3种(2~5)种。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4.3±3.5) mmHg,平均用药0种(0~3)种,二者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均<0.001)。末次随访手术完全成功率、条件成功率分别为72.4%和93.1%。术后前房出血发生率为100%。术后早期眼压反弹发生率为48.3%(14/29眼),主要发生于青少年性青光眼患者。所有患者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  前房角镜辅助内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儿童青光眼具有较好的中长期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眼科,2022,31: 109-114)
    22~25 mm眼轴的浅前房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预测准确性的观察研究
    丁宁 冯宇 董喆
    2022, 31(2):  114-117.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2.007
    摘要 ( 8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正常或接近正常眼轴的浅前房白内障患者术后的屈光情况,比较不同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公式的预测准确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进行手术的眼轴为22~25 mm的浅前房白内障患者66例(86眼)。方法 术前使用IOL Master 500进行眼生物学参数的检查测量,并使用前节OCT测量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于术后3个月行主觉验光检查,比较SRK-T、Haigis、Barrett Universal II和Kane公式计算的等效球镜的预测偏差。主要指标 术后IOL度数的平均预测偏差、平均绝对值偏差、绝对偏差中位数以及预测偏差的百分比。结果 术后3个月测量中央前房深度为(3.88±0.61)mm,较术前的(2.34±0.14)mm明显加深(P<0.001)。通过四种公式计算得出的平均屈光偏差均小于±0.25 D。Barrett公式(0.033 D)和Kane公式(-0.040 D)的平均屈光偏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其余各公式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公式的平均绝对预测偏差中,Barrett公式和Haigis公式(P=0.073)、Barrett公式和Kane公式(P=1.00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公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aigis公式在±0.25 D偏差范围内的术眼百分比最高(30.23%),Barrett公式在±0.50 D偏差范围内的术眼百分比最高(60.47%),但各公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常或接近正常眼轴的浅前房白内障患者手术后虽然前房加深,但未出现明显的屈光漂移。说明应用现代生物测量技术和新一代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眼科,2022,31: 114-117)
    Pentacam AXL和IOLMaster 500测量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生物参数的比较
    范蕊 陈伟 杨文利 李栋军 王子杨 赵琦 李逸丰 崔蕊 沈琳 刘倩
    2022, 31(2):  118-122.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2.008
    摘要 ( 9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Pentacam AXL及IOLMaster 500测量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IOL)眼生物参数的差异。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021年10月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术后IOL眼患者69例(69眼)。方法 对患眼先后应用Pentacam AXL及IOLMaster 500测量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1、K2及Km)、前房深度(ACD)及角膜横径(WTW),不同仪器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及一致性检验,并应用MedCalc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Bland-Altman分析。主要指标 AL,K1、K2及Km,ACD及WTW值,组内相关系数(ICC)值,Bland-Altman图的95%一致性界限及95%一致性界限以外的点。结果 Pentacam AXL和IOLMaster 500测量69例(69眼)IOL眼的AL分别为(23.57±1.18)mm、(23.58±1.18)mm,K1分别为(43.57±2.02)D、(43.65±2.09)D(P均>0.05);而Pentacam AXL测得K2为(44.55±2.04)D,Km为(44.06±2.01)D,WTW为(11.25±0.37)mm,均小于IOLMaster 500测得的(44.80±2.07)D、(44.23±2.05)D、(11.48±0.38)mm(P均<0.001)。Pentacam AXL测得ACD(4.14±0.82) mm大于IOLMaster 500的(3.82±0.59)mm(t=2.274,P=0.041)。两种仪器检测AL、K1、K2、Km的ICC值分别为0.999、0.990、0.994、0.996。Bland-Altman分析95%一致性界限AL(-0.1345,0.1039)mm,K1(-0.9013,0.7291)D,K2(-0.8627,0.3622)D,Km(-0.6815,0.3451)D,ACD(-0.7055,1.3397)mm,WTW(-0.7092,0.2499)mm;仅AL 3.28%(2/61)、K1 5.78%(4/69)、K2 7.25%(5/69)、Km 5.78%(4/69)、ACD 0(0/14)及WTW 5.56%(3/54)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结论 Pentacam AXL及IOLMaster 500两种光学生物测量仪检测白内障术后IOL眼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及角膜横径均存在一定差异,两组测量结果不能相互替代使用。(眼科, 2022, 31: 118-122)

    40岁以上正常人的黄斑血流密度和灌注密度改变
    霍妍佼 郭彦 杨丽红 魏文斌
    2022, 31(2):  125-129.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2.009
    摘要 ( 8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得≥40岁和18~39岁正常人黄斑血流密度和灌注密度的差异。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2020年10-12月北京同仁医院健康体检者142例(142眼)。其中男性76例(76眼)。平均年龄(45.50±12.65)岁。方法 受试者分为18~39岁组和≥40岁组。行视力、等效球镜(SE)、眼压、眼底照相、裂隙灯显微镜、黄斑区6 mm×6 mm OCTA检查。取右眼数据纳入分析。年龄对血流密度、灌注密度和黄斑无血管区(FAZ)面积的影响釆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主要指标 黄斑血流密度、灌注密度和FAZ面积。结果 ≥40岁组黄斑区总体血流密度为(17.49±1.15)mm-1,显著低于18~39岁组(17.88±9.76)mm-1(P=0.037)。≥40岁组黄斑区外环血流密度为(17.83±1.12)mm-1,显著低于18~39岁组(18.24±1.00 )mm-1(P=0.027)。其他黄斑区血流密度参数、血流灌注各参数和FAZ面积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黄斑总体血流密度减少0.02 mm-1(t=-2.34,P=0.021),黄斑区外环血流密度减少0.02 mm-1(t=-2.42,P=0.017)。年龄对黄斑区其他血流密度参数、灌注密度各参数和FAZ面积均无显著影响(P均>0.05)。结论 正常成年人黄斑区血流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40岁人群黄斑区血流密度较18~39岁者明显降低。(眼科,2022,31: 125-129)

    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多焦ERG变化及与视力的相关性
    王运昌 李荣荣 肖哲 蔡祎 魏子依 邵长亮 张梦鸽 赵慧然 王莉菲
    2022, 31(2):  130-134.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2.010
    摘要 ( 7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黄斑功能变化及与预后视力的相关性。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020年8-12月河北省眼科医院非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31例31眼。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3+PRN模式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行OCTA黄斑区扫描检查以及mf-ERG检查。主要指标 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mf-ERG一环及二环的N1波峰时、P1波峰时、P1波反应密度,相关系数。结果 患者治疗后1、3、6个月BCVA分别为0.71±0.22、0.67±0.18、0.51±0.14,较治疗前的0.87±0.27均有提高(F=18.771,P=0.004)。治疗后1、3、6个月一环N1波峰时分别为(28.73±1.34)ms、(26.47±0.99)ms、(24.23±1.30)ms,均较治疗前的(31.69±2.80)ms缩短(F=86.023,P=0.007);一环P1波峰时分别为(48.68±4.01)ms、(46.43±3.35)ms、(43.59±3.69)ms,均较治疗前的(50.52±3.80)ms缩短(F=21.333,P=0.010);二环N1波峰时分别为(27.55±2.98)ms、(24.41±2.77)ms、(22.55±2.45)ms,均较治疗前的(29.89±3.04)ms缩短(F=38.566,P=0.002);二环P1波峰时分别为(46.81±2.97)ms、(44.67±3.36)ms、(39.09±2.77)ms,均较治疗前的(48.41±3.68)ms缩短(F=46.681,P=0.003)。治疗后1、3、6个月一环P1波反应密度分别为(21.01±4.70)nv/deg2、(23.25±3.98)nv/deg2、(27.42±6.01)nv/deg2,均较治疗前的(15.81±5.42)nv/deg2增加(F=26.622,P=0.001);二环P1波反应密度分别为(6.21±2.16)nv/deg2、(7.89±2.05)nv/deg2、(10.67±2.01)nv/deg2,均较治疗前的(4.00±1.47)nv/deg2增加(F=71.764,P=0.005)。治疗后6个月时BCVA与一环及二环N1波峰时无相关性(r=0.112,P=0.609;r=0.284,P=0.188),与一环及二环P1波峰时呈正相关(r=0.784,P=0.013;r=0.592,P=0.036),与一环及二环P1波反应密度呈负相关(r=-0.683,P=0.012;r =-0.853,P=0.010)。结论 康柏西普玻璃体3+PRN模式注射能改善非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视力及多焦ERG检测的黄斑功能。(眼科,2022,31: 130-134)

    膜填塞术治疗内界膜剥除术后未闭合黄斑裂孔患者的视力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刘凌紫 郁艳萍 王曾仪 杨晓晗 刘武
    2022, 31(2):  135-139.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2.011
    摘要 ( 5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除(PPV)联合膜填塞术治疗内界膜剥除术后未闭合黄斑裂孔(MH)患者的视力预后影响因素。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北京同仁医院治疗的既往内界膜剥除术后未闭合MH患者27例27眼。方法 回顾患者年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轴、裂孔形态分类(贴附型、翘起型)、OCT测量参数、既往手术与本次手术间隔时间、填塞材料、末次随访BCVA。术后平均随访(12.07±8.65)个月(1~36个月)。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末次随访BCVA(LogMAR)>0.70者的危险因素。主要指标 末次随访BCVA及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膜填塞术术前裂孔形态(OR=14.667,95% CI 1.970~109.204,P=0.009)、既往手术与本次手术间隔时间(OR=9.625,95% CI 1.378~67.246,P=0.022)与末次随访BCVA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翘起型MH(OR=20.230,95% CI 1.640~249.561,P=0.019)、既往手术与本次手术间隔时间>2个月(OR=13.899,95% CI 1.072~180.278,P=0.044)增加膜填塞术后末次随访BCVA>0.70的可能性。结论 翘起型MH、既往手术与本次手术间隔时间超过2个月是膜填塞术治疗内界膜剥除术后未闭合MH术后视力恢复差的危险因素。(眼科,2022,31: 135-139)

    NOX2基因缺陷对rd1小鼠感光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刘谦 周健 武珅 张子俊 张敬学 曾惠阳
    2022, 31(2):  140-145.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2.012
    摘要 ( 3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NADPH氧化酶2(NOX2)基因缺陷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小鼠1(rd1)感光细胞的保护作用。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出生后14天的NOX2基因缺陷rd1小鼠(实验组)6只及同龄NOX2基因缺陷的C57BL/6N小鼠(对照组1)、无NOX2基因缺陷的rd1小鼠(对照组2)、C57BL/6N野生正常小鼠(对照组3)各6只(共24只)。方法 对照组1与对照组2小鼠多次交配获得实验组小鼠并进行基因型鉴定。取该实验鼠及对照组小鼠眼球,对视网膜进行HE染色并测量视网膜外核层厚度,TUNEL染色并计算凋亡细胞占外核层细胞总数百分比、免疫荧光法CD11b抗体标记小胶质细胞并检测NOX2主要亚单位gp91phox蛋白的表达。主要指标 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感光凋亡细胞百分比,gp91phox蛋白的表达量,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 与同龄对照组2相比,实验组小鼠视网膜内外核层排列整齐,其外核层厚度(36.18±2.59)μm明显大于对照组2小鼠(21.45±1.33)μm(t=8.77,P=0.001)。实验组小鼠视网膜凋亡细胞主要出现于外核层,但数量较对照组2明显减少(t=8.46,P<0.001)。与对照组3及对照组1小鼠相比,对照组2小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明显活化外移浸润外核层,gp91phox表达增加且部分位于小胶质细胞中。而实验组小鼠视网膜gp91phox表达明显减少,小胶质细胞活化受到显著抑制。结论NOX2基因缺陷可有效抑制rd1小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活化,延缓感光细胞凋亡,有可能成为治疗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潜在靶点。(眼科,2022,31: 140-145)

    外路与内路睫状体离断复位术对术后早期角膜地形图影响的差异
    莫宾 史翔宇 刘毅
    2022, 31(2):  146-150.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2.013
    摘要 ( 50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外路与内路睫状体离断复位手术对角膜地形图影响的差异。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睫状体离断患者27例(27眼),其中有晶状体者17例行外路直视下复位术(外路组);人工晶状体眼或需在术中联合晶状体切除术者10例行内路睫状体离断复位术(内路组)。方法  手术由同一术者完成。外路为直视下行睫状体复位。内路睫状体复位术为10-0双直针自角膜缘进针直接缝合离断睫状体,为非直视下缝合。术前及术后UBM检查确认睫状体离断及术后复位情况。术前,术后1周、1个月行Pentacam检查。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的变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种手术方式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的变化。主要指标 角膜前表面散光度数、角膜7 mm和9 mm环域间的平均曲率(Rper)、角膜表面变异指数(ISV)及垂直非对称性指数(IVA)。结果 术后1周内路组散光度数、Rper、ISV、IVA分别为(1.19±0.96)D、(8.10±0.30)mm、(18.50±6.13)、(0.15±0.05),外路组散光度数、Rper、ISV、IVA分别为(2.02±1.03)D、(8.05±0.29)mm、(27.00±4.69)、(0.18±0.05),散光度数及ISV外路组较内路组高(t=2.122,P=0.046;t=3.764,P=0.002),Rper、IVA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个月,内路组10例和外路组9例角膜地形图各数值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外路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术术后早期散光更明显,而内路睫状体复位术对术后散光影响不大。(眼科,2022,31: 146-150)

    以眼球运动障碍为首要表现的IgG4相关疾病的临床特征
    吴云青 王佳伟 赵晓丽 崔世磊
    2022, 31(2):  151-156.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2.014
    摘要 ( 4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以眼球运动障碍为首要表现的IgG4相关疾病(IgG4-RD)的临床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以眼球运动障碍为首要表现的IgG4-RD患者8例。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眼位、眼球运动障碍方向、血清IgG4水平、眼眶磁共振成像(MRI)眼外肌表现、病理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主要指标 临床表现、眼眶MRI及病理结果。结果 8例(100%)患者均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其中外展受限87.5%、上转受限75.0%、下转受限37.5%、内收受限37.5%;视力下降5例(62.5%),头痛/眼痛3例(37.5%)。眼眶MRI显示局限性眼上肌群和外直肌增粗伴强化2例(25.0%),局限性眼上肌群和外直肌受压2例(25.0%),弥漫性眼外肌群增粗伴强化3例(37.5%),眼外肌正常但颅脑MRI示脑膜增厚伴强化1例(12.5%)。患者均合并神经系统外部位受累,表现为泪腺增大5例(62.5%)、鼻窦黏膜增生肥厚4例(50.0%)、淋巴结反应性增生4例(50.0%)。眼眶肿物、鼻窦黏膜、胸腺组织病理中均可见大量 IgG4 阳性浆细胞,伴组织纤维化或闭塞性静脉炎。结论 以眼球运动障碍为首要表现的IgG4-RD的临床特征以眼球内下斜位、外展受限、上转受限常见,影像学多示眼上肌群和外直肌增粗或受压伴强化。(眼科, 2022, 31: 151-156)

    Toll样受体及VEGF因子在不同类型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和意义
    宋向远 王洪军 沙倩
    2022, 31(2):  156-161.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2.015
    摘要 ( 43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Toll样受体(TLR2、TLR3、TLR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初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差异。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初发翼状胬肉组织36例,复发翼状胬肉组织24例,正常结膜组织20例。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TLR2、TLR3、TLR4、VEGF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正常结膜、初发及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与TLR2、TLR3、TLR4表达的相关性。主要指标 TLR2、TLR3、TLR4、VEGF及TNF-α的表达量、阳性表达率及相关系数。结果 TLR2、TLR3、TLR4在正常结膜组、初发性翼状胬肉和复发性翼状胬肉的表达量依次上调。复发性翼状胬肉的间质层中存在大量VEGF棕黄色颗粒,上皮层中也有表达。VEGF与TLR2、TLR3和TLR4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表达呈正相关(r=0.512,P=0.001;r=0.671,P=0.001;r=0.482,P=0.001)。结论 复发性翼状胬肉中TLR2、TLR3、TLR4、VEGF因子的表达高于初发性翼状胬肉,提示免疫炎症和VEGF因子可能是翼状胬肉复发机制中的重要因子,自身免疫炎症通路通过调节新生血管生成参与了翼状胬肉的复发。(眼科,2022,31: 156-161)

    教学园地
    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显微手术视频系统的教学模式在诊治儿童眼睑缺损教学中的应用
    曹文红 李莉 樊云葳 王媛 吴倩
    2022, 31(2):  161-164.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2.016
    摘要 ( 3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以问题为导向学习(PBL)结合显微手术视频系统在诊治儿童眼睑缺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教学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儿童医院眼整形专业组内轮转的各类住院医师25人。方法 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住院医师12人,接受改革教学模式(即PBL结合显微手术视频系统观摩手术操作的教学模式)的住院医师13人,比较组间教学效果的差异。主要指标 疾病诊断准确率、重要手术步骤的正确识别率和基本眼整形显微技术的掌握率。 改革教学组的疾病诊断准确率为100%(13/13)、重要手术步骤的正确识别率为92.3%(12/13)、基本眼整形显微技术的掌握率为92.3%(12/13),分别高于传统教学组的58.3%(8/12)(P=0.039)、50.0%(6/12)(P=0.030)和41.7%(5/12)(P=0.011)。结论 手术显微镜视频系统联合PBL模式可改善眼睑缺损修复手术的教学效果。(眼科,2022,31: 161-164)

    病例报告
    Joubert综合征伴双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一例
    陈亭亭 杨文艳 李国栋
    2022, 31(2):  122-124.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2.02.017
    摘要 ( 565 )   PDF (570KB) ( 50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5岁男性因双眼胀痛、视力下降就诊。双眼无光感,眼球震颤,外斜视,眼距宽,眼压48~50 mmHg,虹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脱离。同时伴有肾脏囊肿、心脏房间隔缺损、颅脑磁共振示小脑上脚延长的“臼齿征”样改变,第四脑室增宽“蝙幅翼”样改变。父母近亲结婚。诊断为Joubert综合征。 (眼科, 2022, 31: 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