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11-25
    专家讲座
    重新认识棉绒斑(上)
    黄厚斌
    2024, 33(6):  401-411.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01
    摘要 ( 387 )   PDF (3064KB) ( 27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绝大部分教科书、期刊等均将棉绒斑等同于局部视网膜缺血、视网膜微梗塞,虽然缺血的确是导致棉绒斑形成最重要的原因,但棉绒斑不是缺血本身,而是缺血、机械压迫等因素导致神经纤维的轴浆流阻滞、轴浆碎片堆积。本文的第一部分系统梳理了棉绒斑形成的病因、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过程,以澄清和强化对棉绒斑的认识。(眼科,2024,33: 401-411)
    论著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初诊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曾司彦 侯清怡 吴尧 吴玲玲
    2024, 33(6):  412-416.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02
    摘要 ( 378 )   PDF (769KB) ( 2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初诊时的临床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395例POAG患者。方法  回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青光眼专科2004-2021年POAG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就诊途径POAG患者的初诊特征,包括就诊原因、眼压值及杯盘比值等。根据视野平均缺损(MD)值将青光眼损害进行分级。主要指标  就诊原因、眼部症状出现例数,不同就诊原因患者视功能损害的差异。结果  395例患者中因体检发现眼压高和(或)杯盘比异常而就诊者占38%,因其他原因就诊者占62%。高度近视眼占32.2%。有视物模糊或眼胀或自觉视野缩小症状者,在因体检而就诊的患者中占7.3%,非体检转诊的患者中占64.5%。初诊时只有16.2%患者眼压值>21 mmHg。矫正视力>0.5者占73.9%。77.2 %的患者杯盘比>0.7,其中初诊眼压<21 mmHg的患者占85.6 %。视野MD绝对值为(6.69±0.35)dB。患者轻度、中度、重度及极重度视功能损害的比例分别为61.8%、19.5%、10.1%及8.6%。视功能损害处于轻度及中度水平者,在因体检而就诊的患者中占87.9%,在非体检转诊的患者中占77.2%,并且后者其重度(22.8%)及极重度(12.1%)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前者(P=0.014)。结论 定期眼部体检是POAG早期发现的重要途径,POAG患者在疾病初期大部分有着较好的视力及较为正常的眼压值。(眼科,2024,33: 412-416)
    部分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长期疗效观察
    何自芳 秦勤 张司 刘亚军 解正高
    2024, 33(6):  419-423.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03
    摘要 ( 316 )   PDF (751KB) ( 2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部分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长期临床疗效,并与常规手术方法比较。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在南京鼓楼医院眼科手术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68例(68眼)。方法  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保留前部玻璃体的部分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剥除者34例(34眼)为部分切除组(2019年9月至2022年8月),常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黄斑前膜及内界膜剥除者34例(34眼)为常规切除组(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作为对照。术后部分切除组随访16.0(12.0,23.8)个月,常规切除组随访15.5(13.0,20.5)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BCVA、眼压及中央视网膜厚度(CRT),并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指标  手术时间、BCVA、眼压、CRT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部分切除组术后末次随访LogMAR BCVA为0.3(0.2,0.4),较术前的0.8(0.68,1.00)明显提高(Z=-5.121,P=0.001)。末次随访CRT为(374.35±128.69)μm,较术前(513.79±148.49)μm明显降低(t=7.221,P=0.001)。术后各时间随访眼压较术前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中有3眼(8.82%)视网膜轻度出血,术后18个月有1眼(2.94%)黄斑前膜复发。部分切除组平均手术时间(36.12±2.49)分钟,比常规切除组的(42.08±2.36)分钟明显缩短(t=-10.124,P=0.001)。术后1天常规切除组眼压(12.21±3.12)mmHg,低于部分切除组的(14.79±2.17)mmHg(t=3.969,P=0.001)。两组术前及术后BCVA、CR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切除组术中有2眼(5.88%)视网膜轻度出血,1眼(2.94%)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后14个月有1眼(2.94%)黄斑前膜复发,1眼(2.94%)上血管弓下视网膜局部萎缩。结论  部分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效果与常规手术方法相同,但手术时间缩短,术后眼压波动小,并发症较少,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安全有效的方法。(眼科,2024,33: 419-423)
    就诊于神经内科的537例上睑下垂患者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
    孙晓静 崔世磊 王佳伟
    2024, 33(6):  424-428.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04
    摘要 ( 389 )   PDF (974KB) ( 26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上睑下垂患者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23年1-12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表现为上睑下垂的患者537例。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分类及统计分析。主要指标  平均发病年龄、病程、性别、双侧受累以及是否伴随疼痛、复视、瞳孔受累等主要临床症状在不同病因亚组中的情况。结果  537例患者中,男性251例,平均年龄(58.1±19.4)岁,双眼上睑下垂375例,单眼上睑下垂162例。病因分布:肌源性上睑下垂177例(33.0%),其中重症肌无力165例(30.7%);神经性上睑下垂90例(16.8%),主要为动眼神经麻痹86例(16.0%);假性上睑下垂233例(43.4%),其中睑痉挛197例(36.7%);病因不明37例(6.9%)。重症肌无力患者中,82.4%为双侧眼受累,95.8%存在晨轻暮重的波动症状,78.8%有双眼复视或眼球运动障碍,89.1%有不同程度额肌代偿,64.8%用力闭目后的埋睫征消失,57.8%有全身骨骼肌受累症状。睑痉挛患者无眼动障碍症状及主诉,且病程较长。38.9%偏侧面肌痉挛患者伴发作性眩晕和/或耳鸣。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通常伴有眼球运动障碍及疼痛,部分患者存在瞳孔受累,病程多较短。结论  肌源性上睑下垂中重症肌无力最常见,假性上睑下垂以睑痉挛为主,动眼神经麻痹是神经源性上睑下垂的重要病因。不同病因的上睑下垂在临床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需综合判断以优化个体化诊疗流程。(眼科,2024,33: 424-428)
    以水平性视野缺损起病的视神经炎亚型及其临床特征分析
    毛贝 崔世磊 王佳伟
    2024, 33(6):  429-434.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05
    摘要 ( 312 )   PDF (1106KB) ( 24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以水平性视野缺损起病的视神经炎(ON)亚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以水平性视野缺损起病的视神经炎22例。方法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辅助化验和检查结果、治疗方式及转归,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指标 视盘水肿程度及是否伴出血、Humphrey视野指数(VFI)、视神经增强MRI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血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抗体和风湿免疫指标结果、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B)、是否伴眼痛/转眼痛以及治疗方案。结果 22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平均发病年龄(45.6±12.6)岁。其中单侧孤立性ON 10例(45.5%),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ON 3例(13.6%),水通道蛋白4抗体相关ON 2例(9.1%),自身免疫病相关ON 7例(31.8%)。13例(59.1%)患者伴有眼痛。19眼(86.4%)存在视盘水肿,54.5%为轻度水肿。17例(77.3%)存在视神经MRI信号异常,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受累分别为16例(72.7%)、6例(27.3%)、3例(13.6%)。所有患者在急性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0例患者在缓解期接受免疫治疗。病程3个月,患者VFI平均值由病初的(53.0±8.0)%显著提高至(79.8±13.5)%(P<0.001);7眼(31.8%)视力完全恢复,3眼(13.6%)视力明显改善,6眼(27.3%)视力好转,6眼(27.3%)无明显提高或提高尚未达到好转级别。结论 水平性视野缺损可见于多种ON亚型,以视神经前部受累为主,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助于视功能较好恢复。(眼科,2024, 33: 429-434)
    遗传性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继发视网膜层间囊样变的影像学分析
    张丛 刘威 史雪辉 李倩
    2024, 33(6):  435-440.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06
    摘要 ( 400 )   PDF (1074KB) ( 3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比较遗传性视网膜退行性疾病(IRD)患者在频域OCT(SD-OCT)检查中表现为视网膜层间囊样变(IRC)的影像学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20-2024年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收集的IRD患者56例(92眼)的SD-OCT图像,其中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34例(54眼),Bietti结晶样营养不良(BCD)15例(24眼),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ARB)7例(14眼)。方法 分析比较所有患者SD-OCT图像中IRC的形态、分布位置及与视网膜外层组织,包括外界膜(OLM)、椭圆体带(EZ)、光感受器细胞外节(PRL-OS)、嵌合体区(IZ)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退行性改变的对应关系。同时分析进行过FFA检查的患者的FFA影像学特点。主要指标 IRC的形态特征及分布位置、视网膜外层组织光带的形态。结果 SD-OCT图像上IRC分为中心型、微小囊腔(MME)型以及混合型。RP患者中24眼(44.5%)呈中心型或混合型,30眼(55.5%)为MME型,IRC见于内核层(INL)54眼(100%)、外核层(ONL)25眼(46.3%)及神经节细胞层(GCL)5眼(9.3%);中心凹外OLM、EZ、IZ及RPE光带部分或完全缺失,23眼(42.6%)累及中心凹;42眼(77.8%)IRC对应位置视网膜外层组织光带未见缺失。BCD患者IRC均为散在分布的MME,见于INL者24眼(100%)及GCL者10眼(41.7%);OLM、EZ、IZ及RPE光带缺失呈多灶性、不均匀分布,IRC对应位置均为缺失区,其中10眼(41.7%)靠近缺失区与保留区的交界。ARB患者IRC有10眼(71.4%)为混合型(中心凹大囊腔及旁中心凹多发MME),4眼(28.6%)为多发连续分布的MME,见于INL者14眼(100%)及ONL者10眼(71.4%);相对应外层视网膜均伴有神经上皮层脱离、PRL-OS增厚及其外侧高反射物质沉积。FFA示,RP患者(n=10,16眼)有14眼(87.5%)可见周边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及荧光渗漏,2眼(12.5%)为周边视网膜毛细血管渔网状扩张及动脉瘤样扩张,晚期12眼(75%)黄斑区表现为花瓣样荧光积存。BCD患者(n=7, 14眼)、ARB患者(n=3,6眼)未见上述改变。结论 不同种类IRD继发IRC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征,RP可表现为多种形态,BCD均为MME型,ARB以混合型为主,且IRC与视网膜外层组织退行性变对应关系不同。(眼科,2024, 33: 435-440)
    Pentacam AXL与CASIA 2在近视患者前房参数测量中的一致性比较
    李逸凡 沈琳 魏串串 杨文利
    2024, 33(6):  441-445.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07
    摘要 ( 398 )   PDF (834KB) ( 2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基于Scheimpflug成像原理的Pentacam AXL和基于扫频源OCT(SS-OCT)原理的CASIA 2在近视患者前房参数测量中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设计 诊断技术评价。研究对象 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屈光中心门诊的近视患者50例(50眼),平均年龄(29.62±6.79)岁,将右眼纳入分析。方法 使用Pentacam AXL和CASIA 2测量患者的前房深度ACD(Epi)(中央角膜前表面至晶状体前表面的距离)、ACD(Endo)(中央角膜后表面至晶状体前表面的距离)、前房容积(ACV)和前房角(ACA)。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及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两种仪器测量患者右眼的数据间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主要指标 ACD(Epi)、ACD(Endo)、ACV、ACA,Bland-Altman分析中的95%一致性界限(LoA)和95% LoA范围内点 [n(%)]。结果 Pentacam AXL测量的ACD(Epi)、ACD(Endo)、ACV、ACA分别为(3.60±0.22)mm、(3.09±0.22)mm、(175.48±23.53)mm3、(40.27±5.30)°;CASIA 2测量的ACD(Epi)、ACD(Endo)、ACV、ACA分别为(3.66±0.21)mm、(3.15±0.21)mm、(175.97±21.58)mm3、(47.04±8.66)°。与Pentacam AXL相比,CASIA 2测得的ACD(Epi)、ACD(Endo)及ACA均较大(t=8.04、7.67、5.25,P均<0.001),而ACV两者无统计学差异(t=0.53,P=0.60)。两仪器在ACD(Epi)、ACD(Endo)及ACV均呈显著正相关(r=0.969、0.964、0.961,P均<0.001);ACA无明显相关性(r=0.216,P=0.132)。两仪器在ACD(Epi)、ACD(Endo)、ACV、ACA的95% LoA分别为(-0.04~0.17)mm、(-0.05~0.18)mm、(-12.49~13.47)mm3、(-11.11~24.65)°。位于95% LoA范围内的点分别为48(96%)、48(96%)、50(100%)、45(90%)。结论 Pentacam AXL与CASIA 2在前房参数测量中,ACD虽然有较小差异,但相关性及一致性较好,结果可以互换使用;ACV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及一致性较好,结果可以互换使用;ACA有显著差异,无明显相关性,一致性较差,结果不建议互换使用。(眼科,2024,33: 441-445)
    眼科结膜囊冲洗一次性洗眼包的研发与应用
    刘伟洁 梁优萍 姜红晓
    2024, 33(6):  446-450.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08
    摘要 ( 322 )   PDF (1296KB) ( 2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解决眼科结膜囊冲洗过程中患者体验感差、舒适度低下,使用传统受水器时流程繁琐的问题,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设计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象 2019年4-7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屈光手术临床中心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患者106例。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试验组使用自行设计的一次性洗眼包进行结膜囊冲洗,对照组使用传统不锈钢漏斗式受水器,记录两组结膜囊冲洗所需的时间。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用物准备、头位约束、倒液、器具调整的情况。主要指标  结膜囊冲洗操作时间、患者满意度、操作简便性。结果  试验组结膜囊冲洗操作时间为120(117.5,139.5)秒,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58±25.38)秒(U=106.50,P<0.001)。患者满意度调查中,试验组患者四肢活动度没有受限的人数占75.47%,明显多于对照组的43.37%(?字2=15.42,P<0.001);试验组需要自己或他人帮助固定受水器的人数为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0%(?字2=102.04,P<0.001);试验组器具贴合皮肤无不适的人数占75.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62%(?字2=28.31,P<0.001);试验组在操作过程中无漏水的人数占84.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74%(?字2=26.00,P<0.001)。试验组操作时需要用物准备、头位约束、反复倒液、器具调整的人数为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0%(?字2=36.1,P<0.001)。结论  自行设计的一次性洗眼包应用于眼科结膜囊冲洗时能提高患者舒适度、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眼科,2024,33: 446-450)
    眼科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王晓凤 袁松涛 孟晓宇 崔明兰 张钰晗 李现文
    2024, 33(6):  452-456.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09
    摘要 ( 320 )   PDF (1124KB) ( 34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眼科门诊专科检查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连接检查端、医师端、数据管理端三方的管理运行信息化平台,探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在眼科门诊专科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设计 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研究对象 眼科检查信息管理系统及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应用该系统就诊的500例患者。方法 由眼科、医院信息中心、研发公司组成项目小组,研发PACS眼科影像管理分析系统,并与现有的海泰电子病历系统对接。将该系统应用于眼科门诊,记录患者从导医台报到开始到就诊完全结束的总就诊时间、患者在诊室内与医生沟通检查的时间,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患者以及医生的满意度。主要指标 总就诊时间、医患沟通时间、患者及医生满意度。结果 应用该系统后患者平均总就诊时间由(0.92±0.46) h缩短至(0.72±0.42) h(t=7.096,P<0.001)。平均医患沟通时间由(0.54±0.35) h缩短至(0.43±0.19) h(t=6.283,P<0.001)。患者满意度由80.6%上升至95.2%(?字2=50.104,P<0.001),医生满意度由83.33%上升至95.83%(?字2=4.019,P=0.045)。结论 PACS系统提升了眼科专科检查结果反馈的实时性及动态性,医生看诊效率提高,患者就诊时间缩短,医生及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提升。(眼科,2024,33: 452-456)
    智能排队叫号系统在医院眼科检查室的应用研究
    张昊 李瑞 代大磊 唐轶 赵雷
    2024, 33(6):  457-460.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10
    摘要 ( 370 )   PDF (1355KB) ( 3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医院眼科检查室应用智能排队叫号系统的效能。设计 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研究对象 在北京天坛医院眼科检查室,分别在智能排队叫号系统启用前、后各选取20名接受检查的患者。方法 在智能排队叫号系统启用前和启用后,对均接激光扫描检眼镜眼底检查、OCT检查、UBM检查的患者,分别记录从护士站登记检查开始到进入检查室进行检查前的平均等待时间,以及整个检查流程总时长。在就诊高峰时段(周一上午8:00至9:30),记录检查医生为患者进行激光扫描检眼镜眼底检查的完成数量。系统启用前采用秒表和计数器进行人工记录,系统启用后则通过系统自动记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系统启用前和启用后检查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主要指标 患者平均等待时间、检查流程总时长、就诊高峰时段检查患者数量、患者满意度。结果 启用新的叫号系统后,患者平均等待时间,从系统启用前的平均(65.9±14.7)分钟降至(50.1±11.8)分钟,降幅达23.9%(t=-5.62,P<0.001);检查流程总时长,由系统启用前的平均(73.2±14.4)分钟降低至(57.2±11.5)分钟,减少22.9%(t=-6.44,P<0.001);就诊高峰时段检查患者数量,由系统启用前的平均31.1人增至37.1人,增长19.2%(U=9,P=0.03);患者满意度,由系统启用前的(68.5±7.5)分升至(86.7±6.0)分,增长率达26.5%(t=-11.58,P<0.001)。结论 智能叫号系统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患者候检时间和检查流程的整体耗时,有效提升了高峰时段的检查效率,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眼科,2024, 33: 457-460)
    教学园地
    以案例为基础的多模影像教学在眼底病教学中的应用
    史雪辉 杨帆 王海燕 魏文斌
    2024, 33(6):  461-466.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11
    摘要 ( 336 )   PDF (1113KB) ( 2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联合多模影像教学在眼底病临床教学中的可行性。设计  教学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期眼科学专业学位第二学年及第三学年硕士研究生25人,其中传统教学组11人,CBL多模影像教学组14人。方法  传统教学组是在每个影像模式下进行各种常见眼底病特征表现的教学授课;CBL多模影像教学组是以眼底常见病的每个疾病为基础进行多模影像特征表现的教学。经过4周的临床影像阅片实践,最后对两组学生行出科理论考核和临床病例分析考核。主要指标  各阶段理论考试、影像阅片及出科病例分析考试的评分成绩。结果  CBL多模影像教学组多模影像综合阅片成绩(92.14±3.23)分、出科理论考试成绩(93.79±2.72)分、出科病例分析成绩(93.71±3.29)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的(88.36±3.41)分、(90.82±4.19)分和(89.64±4.46)分(P均<0.05)。传统教学组中,第二学年影像基础知识考核(92.71±2.43)分、单模式影像阅片成绩(94.71±1.89)分,与第三学年(93.00±1.41)分和(94.00±2.4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二学年学生多模影像阅片(86.86±3.18)分、出科理论考试(88.43±3.60)分、出科病例分析成绩(87.57±3.95)分,均低于第三学年的(91.00±2.00)分、(94.00±2.83)分和(93.25±2.75)分(P均<0.05)。CBL多模影像教学组中,第二学年的影像基础知识考核(93.46±2.07)分、单模式影像阅片(93.46±2.38)分、与第三学年(92.67±2.52)分、(94.66±2.3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二学年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92.91±2.63)分,低于第三学年的(96.67±1.15)分(P=0.04);而多模影像阅片和出科病例分析能力成绩,第二学年组(91.91±3.35)分和(93.45±3.64)分,分别与第三学年(93.00±2.64)分和(94.67±1.5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BL多模影像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影像综合分析和临床病例分析能力,能够更有效地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眼底病临床。(眼科,2024,33: 461-466)
    短篇论著
    激光所致黄斑损伤17例临床分析
    王杰 陈晓菲 辛志坤 赵阔
    2024, 33(6):  467-470.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12
    摘要 ( 284 )   PDF (1196KB) ( 2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顾 2017 年 9 月至 2023 年 12 月航空总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激光所致黄斑损伤17 例(17眼)患者的临床特征。OCT表现为黄斑全层裂孔者2眼(11.8%);眼底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处IS/OS层连续性中断者8眼(47.1%),黄斑中心凹处IS/OS层连续性中断并累及视网膜其他层次者7眼(41.2%),其中累及外界膜3眼(17.6%)、外核层3眼(17.6%)、视网膜全层1眼(5.9%)。发病人群:未成年人9眼(52.9%),成年人8眼(47.1%)。所致眼损伤激光发射源:激光笔8眼(47.1%),激光玩具4眼(23.5%),激光打火机2眼(11.8%),美容激光3眼(17.6%)。17眼中2眼(11.8%)因黄斑区视网膜全层裂孔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术后黄斑裂孔闭合,但视力无改善;其余15眼(88.2%)均为IS/OS层连续性中断,损伤程度不同累及不同视网膜层次,因未形成视网膜裂孔,行保守治疗,末次随访视力与初诊视力相比无提高。(眼科,2024,33: 467-470)
    病例报告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诱发复发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一例
    韦明达 梁庆丰
    2024, 33(6):  416-418.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13
    摘要 ( 260 )   PDF (546KB) ( 2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女性50岁患者左眼反复眼红、眼痛、视物模糊3个月。既往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史,在外院进行化学治疗。两次化疗期间均出现角膜树枝状或地图状角膜溃疡,通过典型的眼部体征及单纯疱疹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查,明确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左眼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上皮型)。给予更昔洛韦胶囊口服及眼用凝胶局部治疗3周后,角膜感染临床痊愈,随后上述药物减半量并维持3个月,患者后续化疗期间角膜炎未再复发,目前还在随诊中。(眼科,2024,33: 416-418)
    激光瞳孔成形联合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一例
    吕爱国 范肃洁
    2024, 33(6):  450-451.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14
    摘要 ( 286 )   PDF (660KB) ( 20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67岁女性患者,右眼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仍49 mmHg,采用倍频532 nm激光机行3点和9点钟位激光瞳孔成形联合360°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后2小时眼压从49 mmHg降至21 mmHg,为后序周边虹膜切除术创造了条件。值得部分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选择性应用。(眼科,2024,33: 450-451)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白内障术后早期囊袋收缩综合征一例
    高光妍 何思晴 董喆
    2024, 33(6):  471-472.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15
    摘要 ( 247 )   PDF (407KB) ( 2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59岁女性,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2个月余,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3周。既往有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病史。BCVA:右眼0.3,左眼0.2;裂隙灯检查见双眼晶状体囊袋收缩,囊膜纤维化呈白色,前囊撕囊孔收缩。诊断为双眼囊袋收缩综合征,行Nd:YAG激光切开松解机化收缩的前囊孔,患者BCVA右眼仍为 0.3,左眼提高至0.5。(眼科,2024,33: 471-47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累及眼部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一例
    杨红霞 吕洋 杨凌齐
    2024, 33(6):  473-475.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16
    摘要 ( 239 )   PDF (759KB) ( 2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74岁男性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后,口服连花清瘟颗粒、阿兹夫定、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甲泼尼龙治疗后出现口腔黏膜溃烂,全身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部分融合成片。双眼睑皮肤红肿、溃烂,部分结痂,沿睑缘、结膜囊、角膜缘可见坏死上皮组织及黄色分泌物成厚膜状,球结膜充血,右眼角膜透明,左眼中央角膜上皮大片状缺损。诊断为Stevens-Johson综合征。局部给予抗炎、免疫抑制剂、修复角膜点眼及佩戴角膜绷带镜,每日表麻下行结膜囊坏死物清理及结膜囊分离治疗,全身给予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20天后患者全身和眼部情况明显好转。(眼科,2024,33: 473-475)
    与卵圆孔未闭相关的单眼反复一过性黑矇一例
    钟金海 周环 熊肇军 陈泽锋 董玉莹 周清
    2024, 33(6):  476-478.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17
    摘要 ( 248 )   PDF (984KB) ( 2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16岁女性患者左眼反复一过性黑矇1个月余。双眼最佳矫正视力正常。彩色眼底像、FFA和OCT提示左眼视盘水肿。头颅MRI及MR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提示发泡试验阳性,支持右向左分流。心脏超声提示卵圆孔未闭(PFO)。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诊断为PFO、左眼视盘水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性偏头痛。行卵圆孔介入封堵术后左眼一过性黑矇消失,但仍有左眼视盘水肿。(眼科,2024,33: 476-478)
    多模式影像诊断视盘玻璃膜疣一例
    周颖 陈晓
    2024, 33(6):  479-480.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18
    摘要 ( 242 )   PDF (902KB) ( 2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23岁女性双眼视力下降1周,经彩色眼底像、眼底自发荧光、FFA、OCT等多模式影像检查,诊断为视盘玻璃膜疣。予以营养视神经及改善局部微循环的药物治疗,眼部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眼科,2024,33: 479-480)
    图片病例
    树枝状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张顺微
    2024, 33(6):  440.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19
    摘要 ( 274 )   PDF (140KB) ( 19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orgagnian型白内障
    李玉婷 蔡欣 丘韶琼
    2024, 33(6):  456.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20
    摘要 ( 261 )   PDF (262KB) ( 2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膜鳞状上皮乳头状瘤
    税丽燕 蒙轩 刘小虎 王国平
    2024, 33(6):  460.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21
    摘要 ( 274 )   PDF (371KB) ( 1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眼先天性无虹膜症
    王佳琦 赵爽爽 王晨越 庄蕾
    2024, 33(6):  475.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4.06.022
    摘要 ( 232 )   PDF (206KB) ( 18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读者作者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