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3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25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2025, 34(1):  0-0. 
    摘要 ( 1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青光眼微创手术的机遇、挑战与展望
    辛晨
    2025, 34(1):  1-5.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1.001
    摘要 ( 632 )   PDF (1863KB) ( 2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光眼微创手术以其良好的降眼压效果,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随诊护理简便的优势迅速获得医生的认可和推广,但伴随而来的新问题如手术分类标准不一、适应证选择无迹可寻、眼压反跳等,促使临床医生和研究者再次聚焦房水引流通路,使青光眼治疗在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互动统一中迈入新纪元。 (眼科,2025, 34: 1-5)
    标准与规范探讨
    解读《20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近视指南》
    李一曼 王亚星
    2025, 34(1):  5-9.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1.002
    摘要 ( 599 )   PDF (652KB) ( 2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近视患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挑战。20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的《近视:一种日益常见的疾病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首次建议将近视列为一种疾病,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预防管理策略。本文将对该指南更新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并探讨如何将这些指导原则应用于临床实践。深入理解指南,旨在为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公众对近视问题的重视程度,进而提升视力健康水平。(眼科,2025, 34: 6-9)
    专家讲座
    重新认识棉绒斑(下)
    黄厚斌
    2025, 34(1):  10-15.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1.003
    摘要 ( 372 )   PDF (2240KB) ( 2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为《重新认识棉绒斑(上)》一文的延续部分,在上半部分系统梳理了棉绒斑形成的病因、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过程,本文系统讲述了棉绒斑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临床意义。(眼科,2025,34: 10-15)
    病例报告
    散光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双眼人工晶状体均自发旋转1例
    刘银 曾波 江文珊
    2025, 34(1):  15-17.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1.013
    摘要 ( 2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女性31岁患者双眼视物模糊伴虚影3天。既往患者因双眼低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于1周前行双眼散光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术。术后1天裸眼视力为右眼0.6 左眼0.8,术后1周视力下降至右眼0.5 左眼0.4;散瞳后裂隙灯显微镜角度计观察发现右眼及左眼TICL的散光标记分别较原始位置发生了18°及12°的逆时针旋转。诊断:TICL植入术后旋转。立即给予手术调整TICL位置,调位后1天,裸眼视力为右眼0.8 左眼1.0。随后1年半随访中,患者视力稳定,未出现视力下降,目前仍在随访中。(眼科,2025, 34: 15-17)
    论著
    携带LOXL3基因致病变异早发高度近视患者的基因型及表型分析
    夏伟乔 许可 谢玥 闫玮玉 张昕 石婕 李妮蒽 李杨
    2025, 34(1):  18-24.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1.004
    摘要 ( 3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携带LOXL3基因致病变异导致早发高度近视(eoHM)患者的基因型及临床特点。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3例和其他已报道14例携带LOXL3基因致病变异导致早发高度近视的患者共17例。方法 北京同仁医院患者进行眼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验光、彩色眼底像、视网膜相干光断层扫描)和全身查体(口面部、骨关节及听力)。已报告病例记录上述相关信息。根据患者是否具有眼外表型诊断为Stickler综合征(SS)或单纯eoHM。主要指标 致病基因变异、检查年龄、等效球镜度、眼外表型。结果 17例患者中共检出LOXL3基因16种致病变异,包括9种错义变异、6种截短变异(5种移码和1种无义)和1种剪接变异。单纯eoHM患者均携带至少一个截短变异,而SS患者则主要携带错义变异。17例患者中11例为单纯eoHM,6例为SS。两者就诊中位数年龄分别为4.0岁(单纯eoHM)和9.5岁(SS);平均等效球镜度分别为(-15.36±15.50) D(单纯eoHM)和(-9.78±3.90) D(SS)。单纯eoHM患者近视程度明显高于SS(P<0.001),且单纯eoHM患者近视度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001),其视力损伤亦明显重于SS患者(P=0.026)。所有患者均呈现不同程度近视眼底表现,但萎缩弧窄细;3例单纯eoHM患者有视网膜脱离史。SS 患者眼外表现主要为面中部发育不全。结论 本研究扩大了LOXL3基因变异谱,发现携带LOXL3基因的截短变异患者高度近视程度重且视网膜脱离风险高,而携带错义变异患者易出现眼外综合征表型。(眼科,2025, 34: 18-24)
    病例报告
    HIV阴性青年男性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1例
    郑晓霞, 陶远 刘源清 赵慧 李淑婷 王红
    2025, 34(1):  24-26.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1.014
    摘要 ( 2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最常见于艾滋病患者,尽管感染可能发生在健康个体中,但在没有免疫抑制或免疫受损的个体中发生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实属罕见。一例34岁男性患者,因左眼视力下降4个月就诊,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出血、血管鞘,视网膜下黄白色病灶,HIV阴性,房水宏基因组测序明确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诊断,给予全身和局部抗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后视力提高,病情缓解。(眼科,2025, 34: 24-26)
    论著
    真性小眼球PRSS56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研究
    陶靖 郝洁 沈人娟 傅语潇 李姣 王序文
    2025, 34(1):  27-33.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1.005
    摘要 ( 3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研究中国真性小眼球患者PRSS56基因突变的遗传和临床特征,揭示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相关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3-2023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并随访的40个真性小眼球家系。方法 回顾对患者和家系成员进行的详细眼科检查资料。对40个家系中有血样的51例患者及42例家系成员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分析PRSS56基因编码区和相邻内含子区,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致病性预测。基因型与表型的发生率统计分析采用SPSS27.0和R 4.4.1软件进行。主要指标 眼部检查结果、突变基因型、闭角型青光眼(ACG)及葡萄膜渗漏综合征(UES)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这40个真性小眼球家系中,检测出15个与PRSS56基因突变相关的家系(其中先证者 15 例,患病家属 5例),检出率为37.50%(15/40)。共发现16种PRSS56基因突变,包括3种新突变[c.494dupG(p.Glu167Gly) 、c.340dupG(p.Ala115Gly) 、c.407C>T(p.Ala136Val)]和13种已报道的突变。其中c.1066dupC突变频率为53.33%(8/15),是本队列中最常见的突变。PRSS56基因突变的真性小眼球呈现视力低下、眼轴短、前房浅、视盘拥挤、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黄斑区视网膜皱褶等临床特征。首诊年龄>40岁组的平均巩膜厚度更厚,平均中央前房深度更浅,发生ACG和UES的比例更高(P均<0.05)。c.1066dupC高频突变携带组呈现眼前节更短的趋势。结论 本研究阐述了中国真性小眼球PRSS56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及其相关性,扩展了PRSS56基因的突变谱,加深了真性小眼球基因型和表型关联的认识,为该病的精确诊疗和预后管理奠定了更加完善的理论基础。(眼科,2025, 34: 27-33)
    病例报告
    眼球钝挫伤致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渗漏1例
    马文霞 王颖维 周健 胡丹 张自峰
    2025, 34(1):  33-35.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1.015
    摘要 ( 2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70岁男性右眼木柴弹伤后视力下降伴眼红3个月,既往因“右眼闭角型青光眼,右眼白内障”于当地医院行“右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周边虹膜切除术”。查体见右眼上方滤过泡破裂口,荧光素钠染色右眼溪流征阳性,诊断右眼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渗漏,右眼钝挫伤。给予“右眼结膜滤过泡渗漏修补+巩膜瓣翻转+羊膜覆盖+结膜瓣转移术”,术后随访6个月,右眼视力由0.12提高至0.6,眼压稳定,滤过泡弥散,中等隆起。(眼科,2025,34: 33-35)
    论著
    眼轴与角膜曲率半径比值在学龄前儿童近视评估中的诊断价值
    侯锦 张宛侠 焦永红 米雪景 陈巍 浦佳宁 马张芳
    2025, 34(1):  36-39.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1.006
    摘要 ( 3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究眼轴与角膜曲率半径比值在3~6 岁学龄前儿童近视评估中的诊断价值。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就读于北京市海淀区27所幼儿园的1878 名 3~6岁的儿童作为研究人群。方法 所有受试儿童双眼睫状肌麻痹后验光检查,记录等效球镜度数(SE),采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AL)、角膜曲率(K),并计算角膜曲率半径(CR)和轴率比(AL/CR)。 以 SE≤-0.50 D 为近视诊断标准,AL/CR>3 为可疑近视。数据行正态性检验,秩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L/CR对3~6 岁儿童近视的预测效能。主要指标 SE、AL/CR、灵敏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SE 与AL/CR 均呈正态分布,平均SE为(1. 15+0.94)D ,AL/CR为(2.86+0.07)。相关性分析显示,SE 与AL/CR 呈负相关(r=-0.324,P<0.01)。 以 SE≤-0.50 D 为金标准,AL/CR >3诊断近视的灵敏度为0.375,特异度为0.985, 准确度95.7%,Kappa 系数为0.956,ROC 曲线下面积为0.862。当AL/CR=2.928 时,Youden 指数最大,其诊断近视的灵敏度为73.90%,特异度为85.30%。结论 AL/CR 在学龄前儿童近视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对预测近视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眼科,2025, 34: 36-39)
    青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结构及血管特征观察
    杨雨欣 许梦尧 张丰菊 徐玉珊 张琳露 温洁
    2025, 34(1):  40-46.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1.007
    摘要 ( 4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屈光参差性近视患者双眼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结构及血管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近视的关系。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110名青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方法 利用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测量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厚度、视网膜血管线密度(RVLD)、脉络膜血管体积(CVV)、脉络膜基质体积(CSV)及脉络膜血管指数(CVI)。平均血管宽度和分支点则通过基于OpenCV的自定义Python脚本从OCTA视网膜图像中提取。比较屈光参差患者双眼间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RVLD、CVV、CSV、CVI、平均血管宽度和血管分支点数的差异。主要指标 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RVLD、CVV、CSV、CVI、平均血管宽度和血管分支点数。结果 在大多数区域内,同一个体中近视度数较高眼相比于较低度眼,其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CVV及CSV均较低。这些测量值随近视度数加深和眼轴延长而降低(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平均血管宽度可能是影响个体屈光差异的显著因素(β=-0.157,P=0.019)。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在内环区,当近视程度较低时,CVI随近视程度加深而增加;当近视程度较高,则相反(非线性P<0.05),拐点为-2.112 D。结论 在青年屈光参差患者中,随着近视程度增加和眼轴的延长,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变薄、CVV及CSV减少。内环区CVI存在非线性关系,拐点为-2.112 D。平均血管宽度的变化提示其可能在个体屈光参差形成中具有潜在作用。(眼科,2025, 34: 40-46)
    病例报告
    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渗漏致革兰阴性杆菌性眼内炎1例
    邱姣 赵燕
    2025, 34(1):  46-48.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1.016
    摘要 ( 2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23岁男性患者十余年前双眼抗青光眼手术。左眼混合充血,上方滤过泡欠光滑,溪流征(+);角膜水肿,内皮后大量尘状KP;前房絮状渗出,下方积脓。房水检测示革兰阴性杆菌类伯克霍尔德菌属阳性。诊断为左眼眼内炎、左眼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漏。行左眼玻璃体注射头孢他啶等治疗,一周后病情好转出院,继续行对症局部抗感染治疗。半个月后左眼病情进一步改善,未行滤过泡修补术。(眼科,2025,34: 46-48)
    论著
    双焦点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对低度数角膜散光的矫正效果
    姚晶磊 李露茜 李田 姜兆财 许正杰
    2025, 34(1):  49-53.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1.008
    摘要 ( 3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双焦点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IOL)植入对伴有低度数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屈光矫正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伴有低度数角膜散光(0.75~1.25 D)的白内障患者40例,其中20例行超声乳化联合双焦点ToricIOL植入术者为研究组(Toric组),20例行超声乳化联合双焦点IOL植入术者为对照组。方法 回顾患者病历资料,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est corrected far vision acuity,BCVA)、裸眼近视力(un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UNVA)、最佳矫正近视力(best corrected near vision,BCNV)、散光度和视觉生活质量评分。主要指标 UDVA、BCVA、UNVA、BCNV、散光度及视觉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Toric组UDVA、UNVA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间BCVA、BCN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前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个月Toric 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散光均值分别为(0.31±0.12)D和(0.83±0.28)D(t=-7.634,P<0.001);两组患者主观视觉质量问卷(QoV)的总评分均为良好,Toric组总评分(88.12±0.142)优于对照组(81.77±1.15)(t=15.558,P<0.001)。光干扰评分Toric组(23.7±0.97)明显优于对照组(18.09±0.52) (t=22.756,P<0.001)。两组患者在中近距离的生活能力无明显差异,Toric组患者的夜间驾驶能力评分(4.15±0.16)明显优于对照组(2.26±0.22) (t=31.168,P<0.001)。结论 双焦点ToricIOL植入可改善伴有低度数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角膜散光,提升患者术后裸眼远近视力水平,降低双焦点IOL的光学干扰,提升术后视觉质量。(眼科,2025, 34: 49-53)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阶像差的影响
    刘建英 刘振宇 万修华 李婧
    2025, 34(1):  53-57.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1.009
    摘要 ( 3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后4.00 mm瞳孔直径下高阶像差的变化。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22年8月至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ICL V4c植入术的19~45岁近视患者42例(84眼)。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在暗室环境下(4.00 mm瞳孔直径)应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术眼的高阶像差,比较观察手术前后角膜、眼内和全眼的高阶像差的变化。主要指标 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差和次级散光的均方根(RMS)值。结果 术前、术后1个月眼内总高阶像差分别为(0.291±0.214)μm、(0.169±0.145) μm(t=4.223,P<0.001);全眼总高阶像差为(0.299±0.213)μm、(0.188±0.149)μm(t=3.963,P<0.001)。术后1个月,眼内球差较术前向负方向增加(t=3.191,P=0.002);角膜三叶草差较术前增加(t=-2.305,P=0.024);角膜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及次级散光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均>0.05)。结论 ICL V4c植入术矫正屈光不正的同时降低了全眼的高阶像差和眼内除球差外的高阶像差,眼内球差由于ICL带有负球差而向负方向增加,角膜三叶草差由于制作角膜切口而增加,其他角膜高阶像差无显著变化。(眼科,2025, 34: 53-57)
    智能推送技术在眼科全麻日间手术患者院前准备中的应用
    马张芳 杨小晓 王影 张岩 杨杰 张紫静 李越 张宛侠
    2025, 34(1):  58-62.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1.010
    摘要 ( 2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索基于健康教育精准连接系统的智能推送技术在眼科全麻日间手术患者院前准备中的应用效果。设计 非同期对照研究。研究对象2023年3月-6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日间病房收治的眼科全麻日间手术患者84例。3月-4月收治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5月-6月收治的42例患者为观察组。方法 院前采用电话访视形式对对照组的42例患者进行院前准备护理(传统形式); 针对观察组的42例患者,运用健康教育精准连接系统的智能推送技术,在不同时间节点精准推送音频护理指导资料进行院前患者的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由同一名护士在患者办理入院后询问患者是否按照医嘱完成院前常规准备事项,并记录完成的例数。另由同一名经过量表测量培训后的护士在患者预约手术时、入院后至手术前的时间段发放给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由患者填写后计算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院前常规准备事项遵医完成的例数及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主要指标 院前常规准备事项遵医完成的例数、焦虑自评量表得分。结果 观察组各常规准备事项均遵医完成的例数40例(95.2%)明显高于对照组33例(78.6%)(χ2=5.126,P=0.024);术前一晚睡眠充足准备的遵医完成的例数,观察组41例(97.6%)明显高于对照组35例(83.3%)(χ2=4.974,P=0.026);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43.64±5.64)明显高于观察组(40.26±4.31)(t=3.088,P=0.003)。结论 运用健康教育精准连接系统的智能推送技术进行的院前准备护理,可降低眼科全麻日间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促进患者健康教育后完成院前准备,从而促进眼科全麻日间手术高效、安全、高质量运行。(眼科,2025, 34: 58-62)
    多平台情景式教学在眼科见习带教中的应用
    李哲清 宋婷婷 魏文斌
    2025, 34(1):  63-67.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1.011
    摘要 ( 3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估多平台情景式教学对眼科见习生学习体验和临床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设计 教学研究。研究对象 选取2024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眼科见习的72名五年制定向临床医学生。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36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多平台情景式教学组进行教学。见习前对两组学生进行统一理论试卷的考试进行评分。多平台情景式教学组实行小组制,采用经典案例问诊临床教学、多模裂隙灯实时临床体格检查、分组讨论并制定诊疗方案、小组总结报告的形成和授课老师总结评估的方式完成见习教学。教学后,应用改良的眼科见习考核表检测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临床应用能力、临床思辨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得分);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法(李克特量表)得出学生教学体验评分。比较两组间教学效果和教学体验的差异。主要指标 见习后考核表各项考核的评分、李克特评分。结果 见习前多平台情景式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的考核评分分别为(78.74±6.17)分和(76.59±5.71)分(t=1.53,P=0.06)。见习结束后,多平台情景式教学组临床能力考核表各项及总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均<0.001)。根据李克特量表的评分结果,多平台情景式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学生在理论课知识理解的容易程度方面的评分分别为(4.18±0.65)分和(3.93±0.84)分(P=0.08);多平台情景式教学组(4.34±0.43分)较传统教学组(4.10±0.45分)感受到更重的课后学习负担(P=0.004);在掌握疾病诊断标准、课堂趣味性以及课后主动拓展知识方面,多平台情景式教学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均<0.001)。结论 多平台情景式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和改善学生教学体验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眼科,2025, 34: 63-67)
    医院管理
    眼科老年患者医务社工陪诊服务的初步效果
    陈威震 魏文斌 陈继艳 韩霜雪
    2025, 34(1):  68-71.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1.012
    摘要 ( 3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医务社工在眼科老年患者陪诊中的应用效果。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在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接受医务社工陪诊服务的37例老年眼科患者及家属作为观察组;同时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与接受陪诊服务患者同一日期、同一就诊医生、同一年龄的自行就诊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方法 观察组老年患者的就诊过程中,医务社工志愿者主动进行引导、陪同、协助梳理就诊流程,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对照组患者自行就诊。采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电话回访,采用Likert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就医流程、医德医风、诊疗质量、服务时间4个维度(医疗程序、医疗道德、医疗质量和服务时间)、6个问题。每个问题按1~5分打分进行满意度评分。主要指标 就诊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流程通顺程度得分为(4.94±0.19),与对照组(4.43±0.88)相比明显提高(t=-4.431,P<0.01);等候时间满意度得分(4.74±0.58)比对照组(4.05±1.19)明显提高(t=-3.916,P<0.01);整体就诊满意度得分(4.57±0.41)比对照组(4.84±0.13)明显提高(t=-4.789,P<0.01)。医生诊疗水平满意度得分、医生态度满意度得分、护士服务满意度得分、其他人员满意度得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流程通顺程度满意度比对照组高0.513分(r2=0.112,P=0.001),等候时间满意度比对照组高0.762分(r2=0.192,P<0.001),整体就诊满意度比对照组高0.290分(r2=0.200,P<0.001)。结论 医务社工介入的眼科老年患者陪诊服务能够减少老年人的就医困难、缩短就医时间、缓解不良情绪,有效提升老年患者就医便利和满意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眼科,2025, 34: 68-71)
    病例报告
    特发性黄斑前膜自愈1例
    王杰 时毅 辛志坤
    2025, 34(1):  72-73.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1.017
    摘要 ( 3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50岁女性左眼视物模糊伴视物变暗2周,彩色眼底像及黄斑OCT检查诊断为左眼特发性黄斑前膜,2个月后复查患者症状消失,黄斑OCT见黄斑前膜消失,黄斑区恢复正常结构。(眼科,2025, 34: 72-73)
    异物嵌顿致真菌性角膜炎2例
    谢翠娟 郭英杰 李琦 霍子涵 贾刚诒
    2025, 34(1):  73-75.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1.018
    摘要 ( 2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例因植物碎屑嵌顿导致的真菌性角膜炎男性患者,异物均嵌顿在鼻侧近角膜缘处,表面可见干酪样组织附着,异物较隐蔽,不易观察。共聚焦显微镜下均可见致密的菌丝呈绒毛状分布,其中一例菌丝延伸至近内皮层,另一例菌丝较浅表。异物取出后均可见异物附着处血管团和连接于角膜缘的血管。抗真菌药物应用后,均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眼科,2025,34: 73-75)
    翼状胬肉单纯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后角膜持续水肿1例
    韦明达 张阳 梁庆丰
    2025, 34(1):  75-77.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1.019
    摘要 ( 22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女性78岁患者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后出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等,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翼状胬肉术后角膜水肿,给予保守治疗9个月(具体不详)无效来诊。见右眼鼻侧结膜轻度充血,角膜上皮弥漫点染,鼻侧及下方角膜基质水肿、混浊,波及瞳孔区,角膜后弹力层皱褶,少许KP,余眼内结构未见异常。角膜活体共聚焦显微镜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略减低,内皮层可见炎性细胞及沉着物。追问病史并查看既往手术记录,术中曾局部使用0.02%丝裂霉素C创面贴敷2分钟,考虑右眼鼻侧角膜水肿与丝裂霉素C对角膜内皮细胞毒性损伤有关。给予局部抗炎及营养角膜内皮药物治疗,1个月后症状缓解、角膜水肿消退。 (眼科,2025,34: 75-77)
    儿童圆锥角膜行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交联术1例
    侯杰 孙芳芳 张静 董亚慧 雷玉琳
    2025, 34(1):  78-80.  doi:10.13281/j.cnki.issn.1004-4469.2025.01.020
    摘要 ( 2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例14岁男性儿童因双眼视力显著下降就诊,经检查后确诊圆锥角膜,双眼先后行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左、右眼植入透镜厚度分别为135 μm和123 μm,交联总能量5.4 J/cm2,术后随访至15个月,视力显著提升,验配RGP矫正视力达到1.0,角膜厚度较术前显著增厚,形态稳定。(眼科,2025,34: 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