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4-22
    综述
    视盘倾斜及其相关性研究现状
    范媛媛, 魏文斌
    2016, 40(2):  73-80.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2.001
    摘要 ( 501 )   PDF (1009KB) ( 21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盘在垂直和水平轴位上出现的一侧表面抬高被称之为视盘倾斜。倾斜视盘在人群中并不少见,而倾斜的形态对于视盘结构自身以及盘周如神经纤维层厚度、脉络膜厚度等结构的临床测量及视野等结果分析造成困难。视盘倾斜的方向和程度及视盘周围眼部结构与眼病如近视、青光眼等可能具有相关性。对视盘倾斜程度进行量化研究,可确切评估视盘形态和校正其对周围视网膜结构的测量误差。通过准确的视盘倾斜程度的测量,并前瞻性观察视盘倾斜的程度变化,有助于揭示近视、青光眼相关的发病机制,并为分析相关疾病进展提供科研基础以及临床生物学指标。(国际眼科纵览, 2016,  40:  73-80)

    Schlemm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力学对眼压的调节作用
    张金玲, 张宇燕
    2016, 40(2):  81-85.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2.002
    摘要 ( 3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关于房水如何流经Schlemm管(Schlemm’s canal,SC)内壁以及内壁如何调节眼压的确切机制仍未阐明,但普遍认为房水会经过内壁上的大液泡和小孔进入SC。“漏斗效应”表明,绝大部分房水外流阻力位于SC内壁及其邻管组织,并通过大液泡和小孔进行调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小孔形成受损,房水外流阻力增大,最终导致眼压增高。本综述旨在阐述SC内壁上的内皮细胞生物力学在房水外流阻力调节中发挥的作用。(国际眼科纵览, 2016,  40:  81-85)

    婴幼儿眼压及其影响因素
    苏晓丹, 许江涛
    2016, 40(2):  86-90.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2.003
    摘要 ( 4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幼儿的眼球处于生长发育中,角膜厚度和巩膜硬度均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在临床工作中,不应以成年人的正常眼压值范围来评估婴幼儿眼压。婴幼儿在测量中不能配合,多需镇静催眠,测量状态与成年人完全不同,婴幼儿在镇静状态下和在清醒状态下测量得到眼压值有显著差异。同时,眼压计选择的不同、中央角膜厚度、年龄等因素均可影响眼压值测量结果。因而,选择一种适合婴幼儿的眼压计,考虑相关因素对眼压值的影响,得到婴幼儿的正常眼压值对临床疾病的评估非常重要。(国际眼科纵览, 2016,  40:  86-90)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与血脂
    张文博, 杨柳
    2016, 40(2):  90-93.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2.004
    摘要 ( 3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是高血压常见的眼部并发症,血脂在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一方面血脂升高通过增加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加重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另一方面,血脂紊乱还可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微循环障碍。(国际眼科纵览, 2016,  40:  90-9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视网膜病变的研究现状
    王燕云, 张文芳, 杨义, 夏锦涛, 高愫
    2016, 40(2):  94-97.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2.005
    摘要 ( 3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视网膜病变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眼部并发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随着对视网膜病变的深入研究,逐渐发现脉络膜病变在其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妊高征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进行综述。(国际眼科纵览, 2016,  40:  94-9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视网膜屏障的损伤机制
    丁舟, 王杨宁致, 张喆, 蒋沁
    2016, 40(2):  98-103.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2.006
    摘要 ( 3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糖尿病严重影响了视网膜微循环,从而引起一系列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 这些改变最终可导致内皮细胞过度增生,血管通透性改变,异常的视网膜血管形成并发视力减退。本文阐述了高血糖对视网膜微血管系统的影响,从细胞功能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阐明高血糖所导致的细胞损伤效应。高血糖可通过影响细胞连接功能、诱导细胞凋亡以及改变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等方式对视网膜血管细胞造成损伤。这将为人们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分子及细胞缺陷提供新思路。(国际眼科纵览, 2016,  40:  98-103)

    补体因子H基因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中的作用
    马嫣然, 武明星, 刘丹宁, 周希瑗
    2016, 40(2):  103-106.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2.007
    摘要 ( 4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与年龄、环境、基因相关的多因素退行性眼底病。补体因子H(complement factor H,CFH)是补体系统中重要的免疫抑制因子,其基因突变可导致CFH的免疫抑制作用减弱,在AMD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CFH不仅与AMD易感性有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湿性AMD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治疗后的视力提升。本文就CFH基因在湿性AM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抗VEGF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综述,为临床指导湿性AMD治疗预测AMD疗效提供新的思路。(国际眼科纵览, 2016,  40:  103-106)

    内界膜剥除术在眼底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李洁, 张喜梅, 马涛
    2016, 40(2):  107-111.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2.008
    摘要 ( 44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界膜位于视网膜和玻璃体之间,在眼底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二十年,内界膜剥除术已广泛应用于眼底疾病的治疗中,如黄斑裂孔、视网膜前膜、糖尿病黄斑水肿、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内界膜瓣翻转技术及保留中心凹内界膜剥除术的出现,使内界膜剥除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而随着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的发展,内界膜剥除后视网膜的改变也越来越被关注。本文对内界膜剥除术的发展、改进、应用及术后视网膜的改变作一综述。(国际眼科纵览, 2016,  40:  107-111)

    分频幅去相干血管成像
    王倩, 魏文斌
    2016, 40(2):  112-116.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2.009
    摘要 ( 603 )   PDF (1126KB) ( 166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通过比较同一位置的不同扫描,去除不变的结构,即可在不使用造影剂的情况下观察到有红细胞流动的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结构。目前,一种新的运算方法——分频幅去相干血管成像(split-spectrum amplitude decorrelation angiography,SSADA)的应用,大大改善了OCTA的信噪比。与其他OCTA不同的是,SSADA OCT可获取与OCT光波平行或垂直的血流信号,不依赖多普勒角,并且图像噪音、组织运动等噪音较小。目前SSADA OCT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多种眼部疾病中,如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阻塞等,在这些疾病的诊断、随访中均有重要意义。(国际眼科纵览, 2016,  40:  112-116)

    全激光表层切削术研究进展: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刘红杰, 郭秀瑾
    2016, 40(2):  117-120.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2.010
    摘要 ( 37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TransPRK)是运用模式去除角膜上皮,随即附加一定度数的激光切削基质来完成的表层手术。另外一种新型的TransPRK手术运用特殊的切削模式,去上皮和切削基质一步完成。两种方法所行的TransPRK手术,与机械性的去上皮手术比较,均可减少细胞凋亡、降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视力。(国际眼科纵览, 2016,  40:  117-120)

    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的白内障手术治疗
    张景尚, 万修华
    2016, 40(2):  121-125.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2.011
    摘要 ( 3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角膜屈光手术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以及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手术治疗时与正常白内障患者有许多不同,术前屈光状态的检查使用IOLMaster能采集更准确的数据,术中无晶状体状态下使用波前像差仪计算精确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同时选择合适的非球面和多焦点等高端人工晶状体来提高视觉质量,以及采用新型的光调节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术后可以无创地调节术后屈光状态,获得最精准的屈光度数,最终使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术后达到满意的视觉效果。(国际眼科纵览, 2016,  40:  121-125)

    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进展
    王晓虹, 丁琳
    2016, 40(2):  126-131.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2.012
    摘要 ( 3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对眼表损害大,影响眼部手术预后、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越来越引起临床眼科医师的重视。MGD的治疗主要为眼睑清洁、热敷、睑板腺按摩、营养治疗及抗生素等。近年来一些安全有效、方便易行的仪器用于临床,如眼睑加热装置、强脉冲光疗法、显微探针睑板腺疏通等,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取得较好的疗效。(国际眼科纵览, 2016,  40:  126-131)

    细菌性眼内炎的免疫赦免及免疫应答机制
    段毅琴, 林丁
    2016, 40(2):  132-135.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2.013
    摘要 ( 37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菌性眼内炎是能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的眼科重症,即使采取了及时和积极的药物及手术干预,仍会造成眼部组织不可逆的损伤。对细菌性眼内炎的研究热点是研究眼部组织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及病原微生物和宿主组织间分子和细胞的相互作用。目前国内外对细菌性眼内炎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包括免疫赦免、固有免疫反应、补体系统、Fas配体、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因子及细胞间黏附因子的作用等方面。(国际眼科纵览, 2016,  40:  132-135)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眼纤维化性疾病中的作用
    姚海佩, 王方
    2016, 40(2):  136-139.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2.014
    摘要 ( 2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中的重要亚群,其参与了机体的多种生理或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纤维化的过程。眼科诸多疾病以纤维化作为发病最终的病理变化,如角膜溃疡、青光眼、近视和视网膜脱离等。这些纤维化疾病的共同特征是不同的功能性细胞转分化成为成纤维细胞,BMP中的亚型BMP2、BMP4和BMP7参与了这些细胞的转分化过程,并抑制纤维化进程。BMP4和BMP7可能成为治疗纤维化的药物。(国际眼科纵览, 2016,  40:  136-139)

    脑红蛋白在眼科的研究现状
    李康, 李静, 高晓虹
    2016, 40(2):  140-144.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2.015
    摘要 ( 3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红蛋白(neuroglobin, NGB)是继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之后发现的第三类神经系统特异的携氧球蛋白,与氧有很高的亲和力,具有重要的神经保护功能。近来发现NGB在视网膜内的含量是大脑的100倍,高表达的NGB对眼部组织的缺血缺氧、氧化应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眼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针对NGB的眼内分布、神经保护机制及其在视网膜光化学损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眼科疾病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国际眼科纵览, 2016,  40:  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