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2-22
    综述
    APELIN/APJ系统:抗眼内新生血管的新靶点
    刘帅 金海鹰
    2016, 40(1):  1-6.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1.001
    摘要 ( 341 )   PDF (748KB) ( 165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视网膜疾病的共同并发症,是这些疾病致盲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多种因子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APELIN是孤儿G蛋白藕连受体(orphan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APJ的内源性配体,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新近研究表明,APELIN在生理及病理性血管新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抗眼内新生血管的新靶点。

    脉络膜新生血管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王莹 陈辉
    2016, 40(1):  7-12.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1.002
    摘要 ( 245 )   PDF (911KB) ( 17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与许多眼底病变有关,是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异常参与了CNV的发生和发展。新近的研究发现,PI3K/Akt、Wnt、STAT3、Notch等信号通路在CNV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信号通路的研究对于更加深入地揭示CNV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简讯
    脉络膜血管高渗透性影响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疗效的遗传基础
    孙镝
    2016, 40(1):  12-12. 
    摘要 ( 2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本山梨大学Yoneyama等于2016年1月发表在Retina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与脉络膜血管高渗透性(choroidal vascular hyperpermeability,CVH)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CT)相关性的基因研究。近期研究发现CVH和SCT是影响PCV疗效的重要因素。具有CVH的PCV患眼对连续3个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具有抵抗性;且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联合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的PCV眼中,SCT薄者息肉样血管病灶(polyps)的消退率高、复发率低。而既往在中浆的相关研究中发现,CVH和SCT与某些特定基因(如ARMS2 A69S、CFH I62V和CFH等基因)的表达有关;也有研究表明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包括PCV,在遗传病理生理学上与老年慢性中浆在发病基因上具有重叠性。为了了解CVH和SCT对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疗效的影响是否具有遗传基础,作者收集了2012年1月到2014年11月间于山梨大学医院眼科就诊的149例未经治疗的PC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技术观察CVH,其表现为造影中晚期出现的边界模糊的多灶性高荧光灶(图1)。采用谱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以及光学生物测量方法测量SCT,定义其为RPE外层与脉络膜-巩膜交界的垂直距离(图1D)。采用实时PCR检测CFH、CFH162V和ARMS2基因及相关等位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CVH及SCT与ARMS2 A69S的G等位基因及CFH的T等位基因相关,而与CFH I62V无关。而ARMS2 A69S的最小等位基因——T等位基因和PCV相关,是不同种族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在本研究中,149眼中35眼(23.5%)在ICGA中呈现CVH与既往研究中的概率(9.8% ~ 59.3%)是相符的。而从基因学角度来说,PCV眼的CVH与ARMS2A69S的G等位基因及CFH的T等位基因相关,而与CFH I62V无关。这是首次有关于CHF基因与PCV患眼的SCT及CVH的相关性研究。以往的报道中关于CFH与PCV发生之间的关系并无可靠证据,只有报道证明CFH与老年人多发慢性中浆及日本年轻人的中浆相关。但是在此研究中作者也提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SCT及CVH的测量及判断是人工完成,未应用精确仪器进行评估,具有主观性;而且近期提出与PCV相关的基因大概有30余个,如果要得出更加完善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综述
    自噬及其与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的相关性
    章尧 冯乐 王方
    2016, 40(1):  13-18.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1.003
    摘要 ( 21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老年人首要致盲眼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而干性AMD占85%~90%,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自噬是指细胞中需要降解的蛋白质和细胞器等成分被包裹,并最终运送到溶酶体降解的过程,是清除细胞内受损蛋白及细胞器的主要途径,对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至关重要。多项研究显示自噬失调与AMD目前所知的主要发病机制,即氧化应激、炎症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代谢障碍密切相关,为从自噬方面探索AMD治疗方案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

    Th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参与干眼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常昆 郑晓汾
    2016, 40(1):  18-22.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1.004
    摘要 ( 2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眼是眼表免疫稳态失衡所致的炎症性疾病。由泪膜、角结膜上皮、睑板腺、泪腺以及联络它们的神经通路共同组成的泪腺功能单位(lacrimal functional unit,LFU)是维持眼表生理稳态的完整系统,任何影响这一系统的因素都可以干扰眼表免疫平衡机制引发炎症反应,并最终导致干眼的发生。研究发现,Th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在干眼炎症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Th细胞分化或Th细胞相关因子的异常表达可以控制眼表炎症反应,有助于恢复眼表免疫稳态,有效抑制干眼病理改变和缓解临床症状。

    消息
    《睑缘炎与睑板腺功能障碍》一书出版
    邓世靖
    2016, 40(1):  22-22. 
    摘要 ( 2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孙旭光教授主编的《睑缘炎与睑板腺功能障碍》一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为基础篇和临床篇,共七章。对睑缘及睑板腺的基础知识、睑缘炎、蠕形螨睑缘炎、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睑板腺功能障碍及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的诊治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在临床篇每章的结尾,著者总结了该章诊治要点,还提供了典型病例作为参考,全书有相关疾病图片150余幅,希望对广大眼科工作者的临床及相关研究有所帮助。本书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医药书店、当当网、卓越网、亚马逊网均有销售。也可登录人民卫生出版社网站(http://www.pmph.com)或联系人民卫生出版社销售部人员,电话13910668535,010-59787226 / 010-59787074。

    综述
    家族性淀粉样变性多发神经病的眼部表现
    赖婕 张瑜 王庆平
    2016, 40(1):  23-26.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1.005
    摘要 ( 3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族性淀粉样变性多发神经病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多系统受累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转甲状腺素蛋白(transthyretin, TTR)基因突变(Val30Met突变)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导致长度依赖性周围神经病变,在随后大概十年内发生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导致恶病质和死亡。组织活检见刚果红亲和性染色且在偏振光下呈现黄绿色双折射的特性。累及眼部时,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眼的瞳孔缘、小梁网、玻璃体,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和玻璃体混浊。玻璃体混浊通过玻璃体切除术可以明显提高患眼视力,但术后有复发的风险;继发性青光眼通过小梁切除术加丝裂霉素浸润以控制眼压。高危的家庭成员应进行基因检测,DNA检测提供了无症状的预测诊断。

    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松解症的病理损害、眼部表现及治疗进展
    马雪燕 高华
    2016, 40(1):  27-30.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1.006
    摘要 ( 42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这两种药物不良反应能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其均由机体免疫反应引起,两者临床症状非常相似,且互有交叉。两者均表现出全身不适、高热、皮肤疱疹及斑丘疹,常伴有黏膜损伤以及眼部损伤等。SJS与TEN引起的眼部损伤临床治疗棘手,治疗不及时容易致盲且预后差。主要病理环节为外周血液中角化细胞表面所表达的Fas受体与单个核细胞分泌的可溶性Fas配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角化细胞迅速凋亡、表皮损伤,临床症状逐渐明显。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性治疗(系统支持治疗、皮肤黏膜分泌物或伪膜清理、他克莫司等)和特异性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特异性药物)和眼部损伤治疗(视病情给予羊膜移植、结膜瓣覆盖、角膜移植、人工角膜及眼表重建等手术治疗)。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应用与手术技术
    陈陆霞 汤欣
    2016, 40(1):  31-35.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1.007
    摘要 ( 3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角膜内皮移植(endothelial keratoplasty,EK)是针对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靶向性治疗方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方法。而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escemet’s membrane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DMEK)是目前EK最新技术,也称为小切口角膜内皮移植术,从解剖学角度完美恢复了角膜组织的正常结构,可更好更快恢复视力,且术后排斥反应显著降低,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然而,DMEK作为一项新技术,虽然具有显著的优点,也面临着技术上的挑战。最受关注的是供体制备过程中内皮片的丢失、植入受体的展开和位置调整。 目前随着手术方法和设备的不断改进,植入技术不断改进,学习曲线正在逐渐减低,越来越多的眼科医生掌握了该技术。由于角膜材料与手术适应证等限制,目前我国尚无开展DMEK的报道。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散光矫治
    刘洋 赵少贞 杨瑞波
    2016, 40(1):  36-40.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1.008
    摘要 ( 4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可以使角膜盲患者复明或者控制角膜病变进展。成功的角膜移植不仅需要植片透明,还要获得较好的视力。目前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残留的高度散光成为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原因之一,也一直是屈光角膜医生面临的难题。对其矫治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缝线处理,通过调整角膜缝线张力和选择性拆除角膜缝线改变角膜曲率,达到矫正散光的目的;第二阶段,缝线完全拆除后残余的散光,可以通过光学镜片或手术来矫治。光学矫治主要包括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其中近年来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和巩膜镜使用较多。手术方法除了传统的通过改变角膜曲率来实现散光矫治的角膜松解切开术及角膜楔形切除术外,还包括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角膜基质环植入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新型矫治方法。近年来,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松解切开术、角膜楔形切除术及角膜基质环植入术等,使散光的矫治更加精准,术后并发症减少。

    相干光断层扫描诊断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
    孙镝 李毅斌
    2016, 40(1):  41-44.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1.009
    摘要 ( 3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表现为眼底后极部脉络膜异常分支血管网末端局限性膨隆,呈息肉状改变,伴复发性出血,并有浆液性或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自发现以来,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被认为是诊断PCV的金标准。随着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时域-OCT中特征性的“双层征”到在谱域-OCT中可清晰呈现的异常血管网和息肉状改变,再到穿透性更强的OCT血管造影技术中扩张的脉络膜血管和息肉状结构反射信号的改变,逐步为PCV的非侵入性诊断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负球差人工晶状体在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买尔哈巴·玉素甫 樊帆 罗怡
    2016, 40(1):  45-48.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1.010
    摘要 ( 4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度近视眼患者行角膜屈光矫正术后其角膜形态改变,曲率和像差均较正常角膜发生了变化。该类患者按照传统方法计算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度数易产生屈光预测误差。屈光术后角膜正球差增加,亦明显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已有一系列以降低预测偏差为目的的IOL度数计算方法,以期获得更为准确的IOL度数预测值。此外,白内障术前根据角膜球差选择个体化的负球差IOL,能够降低全眼球差,减少患者夜间视力下降、眩光等视觉不适症状,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视觉和生活质量。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在角膜浅层病变中的应用
    段嘉欢 郭秀瑾
    2016, 40(1):  49-53.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1.011
    摘要 ( 3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利用准分子激光切除病变组织,切削表面规则而光滑,且不损伤周围健康组织,具有精确度高、安全性好、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等诸多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角膜变性、角膜营养不良、大泡性角膜病变、复发性糜烂等角膜浅层病变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视力,缓解症状,可延迟或部分替代角膜移植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严格掌握PTK的适应证,了解其局限性,针对不同病变特点采取相应手术技巧,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是获得满意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病理性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研究进展
    黄炜琳 段安丽
    2016, 40(1):  54-58.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1.012
    摘要 ( 35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近视眼患者超过3亿,其中高度近视患者已超过一千万,高度近视中很大一部分为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其并发的眼底病变已成为眼底病中不可逆致盲的首位眼病。在病理性近视眼底一系列退行性病变中,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taphyloma, PS)是最基础的病变之一,其发病原因仍无定论,可能是眼轴不断延长、巩膜中胶原的合成及分解紊乱造成胶原蛋白减少共同造成巩膜变薄而不能抵抗眼压的结果。目前病理性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唯一治疗手段为后巩膜加固术。对于无临床症状或者因PS而产生的并发症需要定期观察,手术时机仍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进行评估。

    消息
    白内障、青光眼、近视眼防控与防盲模式蓝皮书(2015)三书出版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情报室
    2016, 40(1):  58-58. 
    摘要 ( 29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北京市眼科研究所“重要致盲性眼病防控与防盲模式蓝皮书”课题组编辑(主编: 李建军)、赵家良教授及王宁利教授作序的《白内障防控与防盲模式蓝皮书(2015)》、《青光眼防控与防盲模式(2015)》、《近视眼防控与防盲模式蓝皮书(2015)》于2016年1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该系列蓝皮书是从卫生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撰写的用于指导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及公众防控重要致盲性眼病白内障、青光眼及流行性眼病近视眼的专业性报告,以翔实数据和图表为特色,系统阐述了三种眼病的国内外防治现状、成就与趋势,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白内障、青光眼、近视眼防治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及建议,为提高三种眼病的医疗服务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提高公众对三种眼病防治的认识提供了严谨的参考读物。三本书定价均为29元,大32开,全彩色铜版纸印刷。读者可从人民军医出版社或北京市眼科研究所邮购图书。人民军医出版社邮购电话: 010-51927240;010-51927300-8705。北京市眼科研究所邮购电话: 010-58265902,010-65288427,Email: bioi@sina.com,费用可通过邮局汇款,收款单位: 北京市东城区崇内大街后沟胡同17号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编辑部,邮政编码: 100005。附言栏注明购买书名及册数,如需快递,快递费需到付。

    综述
    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的治疗进展
    王安暕 樊琪 卢奕
    2016, 40(1):  59-63.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1.013
    摘要 ( 3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是眼科较复杂的一种疾病。目前,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方式和时机的选择尚有争论,手术操作的复杂程度也远大于普通白内障手术,且术后并发症多而复杂。近年来为了使患者术后拥有最佳的视觉体验与最少的并发症,各种手术技术与新的手术辅助工具都在不断完善。目前,最为经典的术式为经巩膜后房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缝线固定术,而近年来缝线固定张力环和张力段的植入由于其术后长期并发症较少被运用得越来越多,部分术者则青睐虹膜夹IOL或虹膜缝线固定IOL。每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并发症不尽相同,术者需把握每种术式的时机与适应证,针对不同患者个性化选择治疗方案,控制并发症,才能取得好疗效。同时,新技术的不断开发使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儿童白内障手术的治疗进展
    张景尚 万修华
    2016, 40(1):  64-69.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1.014
    摘要 ( 40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白内障是儿童可避免盲的原因之一,其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对于完全性白内障需尽早手术,可在3月龄后进行手术,术后应及时给予屈光矫正,1~2岁眼球进一步发育后再给予人工晶状体(introcular lens, IOL)植入;对于非完全性白内障可根据患儿视力情况择期进行手术并一期植入IOL。在进行儿童白内障手术时,联合后囊膜切除和前部玻璃体切除可有效防止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儿童白内障术后随诊非常重要,可对术后并发症如青光眼等进行及时治疗和控制,并及时发现患儿的屈光不正,给予充分矫正,同时对患儿的弱视进行有效训练。近期通过医疗数据库和移动网络平台的方式,对患儿家长进行随访提醒、建立白内障患儿治疗康复的数据库等,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儿童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中国新生儿眼病筛查的现状和进展
    刘丽丽 赵军阳
    2016, 40(1):  69-72.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6.01.015
    摘要 ( 4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儿童以避免盲和视力损害,对儿童眼病的早期干预成为目前儿童保健和社会关注的问题,新生儿眼病筛查越来越受到眼科医生的重视。我国最早的儿童眼病筛查开始于2005年,筛查对象逐渐由高危儿及早产儿扩展到部分地区内所有新生儿,检查的方法由最早的光刺激、眼前节联合红光反射检查逐渐扩展到前节联合间接检眼镜下的视网膜检查,至某些地区目前开展的数字化眼底成像系统。视网膜照相成为新生儿眼病筛查的新的重要工具并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但目前新生儿眼病筛查中发现的可以治疗的和治疗后可脱盲的眼病比例仍缺乏相关数据。新生儿眼病筛查需要规范和科学的方法和程序,以便有效地消灭儿童可预防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