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4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10-22
    眼科发展70年巡礼
    北京同仁医院眼微生物学研究70年历程
    梁庆丰 韦振宇 金秀英
    2019, 43(5):  289-293.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9.05.001
    摘要 ( 190 )   PDF (1623KB) ( 126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国以来,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眼微生物研究室一直致力于感染性眼病的病原体分离、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病因诊断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消灭致盲性沙眼、正确诊治棘阿米巴角膜炎等感染性眼病做出重要贡献。研究室建立的感染性眼病实验室系列诊断技术与方法已在全国推广普及、沿用至今;同时,研究室还利用积累的眼部病原学数据资料,定期向国内外眼科同行报道眼部病原微生物分布特点、致病机制、机体抗感染免疫及耐药性情况,为我国感染性眼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国际眼科纵览,2019, 43:289-293)

    学术简讯
    葡萄膜炎初发患者淋巴细胞减少是预测结节病发生的一项指标
    康立华 彭晓燕
    2019, 43(5):  293-293.  doi:10.3760/cma.j.issn.1673-5803.2019.05.015
    摘要 ( 2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荷兰鹿特丹Erasmus大学医学中心的 Fahriye Groen\|Hakan等在2019年9月出版的《英国眼科杂志》上提出,葡萄膜炎初发患者淋巴细胞减少是预测结节病发生的一项指标。结节病常波及眼部,主要表现为葡萄膜炎。“眼结节病国际研讨会(IWOS)”的诊断分类方法是胸片和血清标记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溶菌酶,但这些方法的阳性预测值较为有限。结节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被激活后从外周血向受累组织转移,导致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作为一种侵入性小、经济便捷的诊断方法值得研究。Fahriye Groen-Hakan等收集了191例葡萄膜炎初发患者,通过回顾性研究来探讨淋巴细胞减少(理想临界值为147×109/L,本研究以15×109/L为临界值)与结节病相关性葡萄膜炎之间的关系。这些患者均为葡萄膜炎初次发作,不伴有明确能引起淋巴细胞减少的疾病,且有记录确诊为葡萄膜炎后一个月内的淋巴细胞计数。19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6.8±18.0)岁,其中女性、欧洲人种、双眼受累、全葡萄膜炎的患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3%、67%、53%、49%。有32例患者随后通过组织活检或影像学检查被诊断为结节病。这32例患者与剩余159例非结节病相关葡萄膜炎患者相比:好发年龄、性别和人种无明显差别,但结节病相关性葡萄膜炎更易发生全葡萄膜炎和双眼受累。191例患者中61例患者淋巴细胞减少,其中24例(24/32;75%)为结节病患者,剩余37例(37/159;23%)为HLA\|B27相关性葡萄膜炎、Behcet病、多发性硬化、肉芽肿性多血管炎、VKH综合征等。可见,淋巴细胞减少更常见于结节病相关性葡萄膜炎。排除其它因素影响,淋巴细胞减少会使初发葡萄膜炎患者合并结节病的风险提高12倍。淋巴细胞减少诊断结节病相关性葡萄膜炎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76%,阳性预测值为0393(高于ACE和sIL\|2R,低于胸片),阴性预测值为0938(与胸片相当,高于ACE),而且检测淋巴细胞计数的侵入性更小、更经济。不同地区结节病相关性葡萄膜炎的发病率不同,将淋巴细胞减少作为发病预测指标需考虑地区差异。淋巴细胞减少也可能是其它类型葡萄膜炎的表现,所以更多种类的葡萄膜炎仍待去探索和发现。性别、人种、全葡萄膜炎、双眼受累情况等因素对于结节病相关性葡萄膜炎的预测作用也值得去探究。未来可尝试将多种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流行病学方法结合起来诊断结节病相关性葡萄膜炎。

    综述
    代谢组学在青光眼中的研究进展
    唐艺真 吴继红 孙兴怀
    2019, 43(5):  294-299.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9.05.002
    摘要 ( 2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代谢组学是检测病理刺激或基因修饰后所有细胞过程代谢产物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在青光眼领域的临床诊断、预后分析以及病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通过比较不同代谢组学检测技术以及不同组织及体液的结果,总结了青光眼疾病引起的代谢物改变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有助于青光眼临床诊断与病情进展监测,以期寻找早期诊断与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青光眼代谢组学的共性特征为谷氨酸、鞘氨醇、磷酸胆碱、磷脂酰胆碱、短链脂肪酸升高,而长链脂肪酸、精胺降低。(国际眼科纵览,2019, 43:294-299

    筛板结构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吴建 王宁利
    2019, 43(5):  300-305.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9.05.003
    摘要 ( 51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筛板为一种网状筛孔结构,无髓鞘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从中穿过。长期以来筛板被认为是轴突损伤的主要部位,因而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OCT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筛板形态学研究及生物力学分析成为可能。本文着重关注临床中筛板所产生的生物力学特性及跨筛板压力差(TLPD)概念,同时突出影像学领域的技术进步及其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为未来研究提供可能的方向。除眼压外,脑脊液压力(CSFP)及TLPD在青光眼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筛板的位移方向不仅取决于TLPD带来的应力改变,同时也受周围巩膜结构生物力学特性影响。青光眼患者视野暗点的产生与筛板小梁层的局部损伤/缺损或重塑(如不规则凹陷、断层及孔洞等)有关。OCT检测的筛板前表面相关参数筛板深度(LCD)、筛板曲率(LCC)和筛板整体形状指数(LC\|GSI)等也与青光眼的发生与进展相关。(国际眼科纵览,2019, 43:300-305

     

    自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功能及其与眼科相关疾病的关系
    危平辉 韩国鸽
    2019, 43(5):  306-312.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9.05.004
    摘要 ( 3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要】自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ipRGC)是哺乳动物视网膜中除视锥和视杆细胞之外的感光神经元细胞。ipRGC可接收来自视锥和视杆细胞传递的信号参与成像视觉功能,还参与瞳孔对光反射、昼夜节律、睡眠与情绪调控等多种非成像视觉功能。在青光眼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常见眼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ipRGC的非成像视觉功能发生相应变化,对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分析具有重要价值。在研究眼病变化过程中发现ipRGC存在一种能耐受损伤的特质。本文就ipRGC的分类和功能、其在眼科相关疾病中的表现及其抗损伤机制予以综述。(国际眼科纵览,2019, 43:306\|312)

    年轻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发病因素分析
    朱小敏1 张勇2 谢琳1
    2019, 43(5):  313-316.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9.05.005
    摘要 ( 2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多发于老年人,年轻患者较少见。年轻患者的闭角型青光眼是多因素、多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眼解剖结构异常、屈光状态及合并各种眼部或全身疾病等,其危险因素包括短眼轴、远视性屈光状态、晶状体位置异常等。临床上对于年轻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要充分分析病因,避免漏诊。(国际眼科纵览,2019, 43:313-316)

    原发性青光眼及其治疗方式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刘爱华 东莉洁
    2019, 43(5):  317-322.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9.05.006
    摘要 ( 34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常的角膜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数量和特定的单层六边形结构,是维持角膜健康和透明的关键。青光眼本身的高眼压以及青光眼的药物、激光、手术治疗均可对角膜内皮产生影响。闭角型青光眼特别是急性发作时,持续时间长的高眼压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在动物实验中,高浓度抗青光眼药物可损伤角膜内皮,但在临床应用中尚无此损害;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可在短期内对局部角膜内皮细胞有损伤;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附近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减少,增用丝裂霉素C后此损害加重,但作用不持续;Ahmed引流阀局部角膜内皮细胞明显减少,而EX-PRESS引流钉则无此损害;青光眼微创手术后短期内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较小。(国际眼科纵览,2019, 43:317-322)

    人工晶状体混浊的研究进展
    刘振宇 何海龙 王进达 万修华
    2019, 43(5):  323-327.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9.05.007
    摘要 ( 22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眼科领域最常见的手术。人工晶状体混浊作为术后发病率较低的并发症,若病情严重常需进行人工晶状体置换。目前人工晶状体混浊病因尚无统一定论,可能与人工晶状体本身,如材料、制造、包装等因素有关,也可能与手术因素,如手术操作或术中使用的黏弹剂,以及患者自身因素,如系统性疾病或特殊的代谢状态等有关。(国际眼科纵览,2019, 43:323-327)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构建组织工程角膜缘的研究现状
    高晴琴1 李贵刚2 王玮2 王平1
    2019, 43(5):  328-331.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9.05.008
    摘要 ( 1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角膜缘干细胞缺乏以及角膜缘微环境破坏引起,严重可致患者失明。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可供移植的组织工程角膜缘是目前角膜病研究领域的方向之一。采用静电纺丝技术构建三维支架,为角膜缘干细胞和角膜缘微环境细胞提供生长条件,获得组织工程角膜缘,可治疗双眼角膜缘干细胞失代偿患者。其优点是成膜薄,与人体角膜缘组织的三维结构相似,并可根据实际调整纤维结构。本文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聚合物材料的选择、接种细胞的选择、静电纺丝制作组织工程支架的优势和静电纺丝在构建角膜缘方面的研究进展与方向。(国际眼科纵览,2019, 43:328-331)

     

    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进展
    张海萍1 迟玮2 华夏1
    2019, 43(5):  332-336.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9.05.009
    摘要 ( 3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角膜新生血管可导致角膜透明性降低,使视力下降甚至丧失,在各种角膜病变中均可发生。目前已采取大量措施(如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物、抗VEGF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某些天然提取物、激光治疗、细针透热治疗、基因治疗、联合治疗等)预防和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并且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然而,这些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方法只是部分有效,并且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本文旨在对角膜新生血管新的治疗方法加以综述。(国际眼科纵览,2019, 43:332-336)

    泪膜稳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严丹 严晨曦 傅瑶
    2019, 43(5):  337-340.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9.05.010
    摘要 ( 20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泪膜作为眼表微环境的组成部分,其稳态在眼表疾病发生发展和修复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单因素或多因素的刺激,导致泪膜的成分改变,稳态失衡,最终成为眼表疾病的始发因素或者成为恶化眼表疾病的重要因素。泪膜稳态破坏会造成微环境其他组分的形态和功能障碍——角膜、结膜甚至眼表神经、微生物群等都会发生变化。破坏泪膜稳态的因素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因素包括眼表组织的破坏及机体内环境的异常;外源性因素则是外源的刺激和破坏,例如佩戴角膜接触镜等。(国际眼科纵览,2019, 43:337-340)

    影响SMILE矫正散光效果的相关因素
    高萌蔓 郭秀瑾
    2019, 43(5):  341-345.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9.05.011
    摘要 ( 1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散光的矫正与视觉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我国中低度散光占比例较大,高度散光人群所占比例相对少,但在治疗精准度方面需要更多的关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影响散光矫正的相关因素包括术前散光的大小、术中散光轴向的旋转、术中透镜定位、术后伤口的愈合等因素。(国际眼科纵览,2019, 43:341-345)

    局灶性脉络膜凹陷的研究进展
    陈政宇 魏文斌
    2019, 43(5):  346-349.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9.05.012
    摘要 ( 2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局灶性脉络膜凹陷(focal choroidla excavation,FCE)是近几年随着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广泛应用而被认识的一种脉络膜形态异常。眼底可表现为轻微脱色素或黄白色改变。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表现为正常或透见荧光。吲哚箐绿造影可见低荧光及脉络膜中、大血管。基于OCT检查,将FCE分为贴服型及非贴服型。FCE通常不伴随其他病变并且形态可长期不变,因而被认为是一种发育异常。有时会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国际眼科纵览,2019, 43:346-349)

    网状黄斑病变研究进展
    叶素娜 程浩
    2019, 43(5):  350-354.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9.05.013
    摘要 ( 22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网状黄斑病变(reticular macular disease,RMD)多发生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isease,AMD)患者中,是一种不同于典型玻璃膜疣的形态学改变,在多种成像模式中具有稳定、特征性的表现。不同研究报道的RMD发病率因成像方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联合使用多模态成像模式有助于提高RMD的诊断率。RMD的出现与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及地图状萎缩高度相关,是AMD进展的危险因素。(国际眼科纵览,2019, 43:350-354)

     

    阿柏西普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齐敏 孔珺
    2019, 43(5):  355-359.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9.05.014
    摘要 ( 3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柏西普是一种完全人源化重组融合蛋白,可通过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庭成员中的VEGF\|A的所有亚型及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而起到抗新生血管的作用。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已证实阿柏西普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的疗效及安全性,而且阿柏西普对雷珠单抗耐药的AMD及PCV的治疗也有效。作为一种新的抗VEGF药物,与哌加他尼钠( pegaptanib)、雷珠单抗( ranibizumab )和贝伐单抗( bevacizumab )等抗VEGF药物相比较, 阿柏西普作用靶点更广、亲和力更强、作用时间更长,因此可在不降低药物疗效的情况下减少给药频次、降低反复注药带来的不良后果,并且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国际眼科纵览,2019, 43:355-359)
    学术简讯
    全球视力损伤及几种重要眼病的人数:2019年WHO世界视力报告
    李建军
    2019, 43(5):  360-360.  doi: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9.05.016
    摘要 ( 109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视力损伤及几种重要眼病的人数:2019年WHO世界视力报告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9年10月10日在“世界爱眼日”(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四)前夕发布了《世界视力报告(World Report on Vision)》,该报告根据目前的研究数据汇总了目前全球导致视力损伤的几种重要眼病的估计人数。报告中称,2020年全球26亿人(95% CI:19.7~34.3亿)患有近视眼。2015年资料显示3.12亿(95% CI:2.65~3.69亿)的近视眼人群年龄在19岁以下(图1)。亚太地区高收入国家的近视眼总体患病率为全球最高,达53.4%,其次为东亚的516%。城市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在中国达67%,在韩国高达97%。2010年、2030年全球近视眼分别为19.5亿、33.61亿,而高度近视眼分别为2.77亿、5.16亿(图2)。2015年全球老视眼患者18亿人(95%CI:17~20亿)。2020年全球7600万(95%CI:519~1117万)年龄40~80岁的人患有青光眼,而在2016年全球青光眼人数为6920万,2030年将达到9540万(图3)。青光眼患病率在非洲达47%,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达45%。2016年全球30~97岁的人群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人数1.784亿,2020年达1.956亿(95%CI:1.40~2.61亿),2030年将达到2434亿(图3)。全球AMD患病率45~49岁为4.2%,而80~84岁达到27.1%(图4)。欧洲45~85岁高加索人AMD患病率高达57.4%。2016年全球18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1.46亿(根据2012年Yau等全球DR在糖尿病患者中患病率34.6%推算)。2019年全球沙眼患者250万人。全球翼状胬肉患病率10.2%,中国农村高达33%。40岁以上人群中干眼症患病率美国8%,中国超过30%。中国85~89岁的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病率达73%,是45~49岁的11倍。图1全球几种重要眼病人数
    图22000-2030年全球近视眼与高度近视眼人数
    图32016-2030年全球AMD及青光眼人数
    图4全球45~84岁中老年人AMD患病率
    目前全球视力损伤人数22亿人(包括尚待解决的视力损伤人数),
    其中至少10亿人的视力损伤能被预防或尚待解决,这其中尚未得到戴镜矫正的屈光不正1.237亿、白内障6520万、青光眼6900万、角膜混浊420万、DR300万、沙眼200万、尚未得到戴镜矫正的老视眼8.26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