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1-11-25
       下一期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2011, 20(6):  0. 
    摘要 ( 17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科医生常常会将颅脑疾病所致的视觉障碍患者转诊给神经科医生,而神经科医生则更关注生命体征,对于视觉的诉求所采取的治疗措施较少,认为可以自行恢复或无法治疗,这种处理是不科学的。本期邀请邱怀雨、魏世辉就后部视路疾病诊治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述评,建议在临床上对于后视路疾病的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关注视觉诉求,给予视野、视觉电生理,必要时结合DTI、fMRI检查,以明确视路受损的部位及程度,早期积极给予药物治疗,减少原发及继发性视路损伤,在3~6个月后,还应积极给予视觉康复治疗,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本期还邀请张晓君撰写了关于视神经萎缩本质的述评,介绍临床上视神经萎缩的常见病因及其鉴别要点,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视神经萎缩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青光眼可能具有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海默氏病)相似的神经细胞损害机制,徐佩等在本期的文章中比较了磷酸化tau蛋白在正常及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神经中的表达,发现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可能参与了慢性高眼压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的损害过程,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邓辉等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谷氨酰胺合成酶(GS)、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神经营养因子NT-3的表达,并检测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发现高浓度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以及神经营养因子NT-3的缺失是导致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王遵敬等的研究显示内直肌中肌卫星细胞储备不足与共同性外斜视的发病显著相关。于刚等对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的视觉加工信息功能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采用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感知觉学习训练,不仅提高患者视力,对患者的噪声视力、位置噪声、轮廓整合以及高级视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刘畅等对比了行LASIK和LASEK术后兔角膜神经纤维的损伤修复过程,发现与LASIK相比,LASEK术后兔角膜神经纤维损伤轻、恢复快。董喆等对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崔洁等对95例应用卡铂化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进行听力检测,发现卡铂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患儿偶有听力损伤,且程度较轻,提示对患儿进行听力监测的必要性。丁宇华等介绍了采用巩膜扣带术治疗青年人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经验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王琳和关娟的研究发现纹眼线的女性更易患干眼症。
    本期中还编发了其它领域的一些文章,以及改良小切口重睑术的经验介绍,并刊登了二则精彩的图片病例,值得您关注,并欢迎积极撰稿、投稿。
    述评
    后部视路疾病诊治中的几个问题
    邱怀雨, 魏世辉
    2011, 20(6):  361-363. 
    摘要 ( 2504 )   PDF (1011KB) ( 50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脑血管疾病、脑肿瘤及脑外伤所导致的后视路疾病在临床上很常见,多表现为同侧偏盲或象限性盲,在国内眼科界对这类疾病的眼部表现缺乏应有的重视。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er imaging,DTI)、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等影像学新技术的出现为后视路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工具。对后视路疾病患者除了必要的手术治疗外,早期给予药物干预,减少原发及继发性视路损伤,稳定期给予视觉康复治疗,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改善这类患者的视觉质量。
    进一步提高视神经萎缩的诊断水平
    张晓君
    2011, 20(6):  364-366. 
    摘要 ( 2587 )   PDF (935KB) ( 57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神经萎缩在眼科临床较为常见,患者通常有不同程度视功能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的原因不同其临床表现和视功能预后也有所不同,应区分病因分别对待。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视盘形态的差异鉴别视神经萎缩,应注重区分视神经萎缩与先天性视盘形态异常、孤立性遗传性视神经病变与系统性神经系统疾病所致视神经改变以及视神经的生理性变异等。正确认识视神经萎缩,对于判断其病因,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保护患者视功能非常重要。
    图片病例
    眼底血管样条纹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
    刘丽娟
    2011, 20(6):  366. 
    摘要 ( 211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患者女,46岁,右眼视物变形1个月。高血压病史1年。双眼前段未见明显异常。双眼眼底像示:双眼视盘边界清,双眼视盘周围血管样条纹,右眼视盘颞侧视网膜下黄色病灶(图A、B)。OCT示:右眼视盘颞侧RPE层限局略欠连续,其上神经上皮层浅间隙,内可见中高密度反射(图C)。眼底血管造影示:双眼与眼底像中血管条纹相对应部位的血管样异常荧光(FFA表现为高荧光;ICG表现为低荧光)(图D~G);造影早期右眼视盘颞侧黄斑中心凹鼻上方可见片状高荧光,随时间延长增强扩大。
    论著
    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视神经磷酸化tau蛋白的
    徐佩 张宪 张虹
    2011, 20(6):  367-372. 
    摘要 ( 272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磷酸化tau蛋白在正常大鼠及慢性高眼压模型视神经的表达及意义。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Sprague-Dawley (SD)大鼠43只。方法 适应性驯养3天,连续测量3天眼压,计算正常值范围,剔除平均眼压高于或低于正常值者,40只大鼠用于高眼压模型制作。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结扎实验眼4条巩膜上静脉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其中14只在实验过程中死亡,5只眼压始终不升,余下21只术后眼压升高,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眼压7天组(10只)和高眼压14天组(11只)。Tono-pen XL 眼压计测量术前、术后即刻、3、7、14天麻醉状态下的眼压。术后7天和14天摘取实验眼和对照眼的眼球(带视神经约0.5 cm),行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视神经tau[pS396]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图像,Image 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主要指标 眼压,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积分光密度)。结果 实验眼的平均眼压在术后即刻达到高峰,约为术前的2倍,术后3天约为术前的1.5倍,维持1周后缓慢下降,且与对照眼的眼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眼和对照眼的视神经均存在tau[pS396]的表达,术后7天、14天实验眼较对照眼表达显著增多(P<0.01)并伴有异常聚集现象,实验眼术后14天较术后7天表达减少(P<0.05)。 结论 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可能参与了慢性高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的损害过程,青光眼可能具有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似的神经细胞损害机制。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
    邓辉 金明 苑维 潘琳
    2011, 20(6):  372-377. 
    摘要 ( 2136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谷氨酸转运体(GLAST)、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检测以及神经营养因子NT-3的表达,探讨糖尿病(DM)对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机制。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Sprague-Dawley(SD)大鼠82只。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糖尿病模型组70只。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DM大鼠模型。RT-PCR法检测视网膜GFAP mRNA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及内核层细胞的凋亡并计数凋亡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LSAB法检测GFAP、GLAST、GS、NT-3在视网膜的表达,观察DM大鼠视网膜RGC及内核层细胞功能的改变,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免疫组化的显色强度。主要指标 GFAP、GLAST、GS和NT-3的表达量,视网膜内核层和RGC细胞凋亡数。结果 (1)与正常组(1.00±0.02)相比,模型组GFAP阳性表达量(5.22±1.34)明显增加(P=0.000), GLAST、GS、NT-3阳性表达明显降低。(2)大鼠视网膜凋亡阳性细胞仅见于RGC层和内核层,模型组视网膜内核层细胞及RGC凋亡数量(36.00±6.02,11.48±2.08)比正常组(16.33±2.34,5.34±0.52)显著增加(P均=0.000)。(3)DM大鼠视网膜GFAP mRNA表达(7.00±0.37)比正常组(0.29±0.08)明显增加(P=0.000)。(4)GFAP阳性表达与内核层细胞及RGC凋亡数呈正相关(r=0.88、0.85,P=0.021、0.028 );GLAST阳性表达与内核层细胞及RGC凋亡数呈负相关(r=-0.91、-0.89, P=0.014、0.020),GS阳性表达与内核层细胞及RGC凋亡数呈负相关(r=-0.93、-0.90, P=0.007、0.009);NT-3阳性表达与内核层细胞及RGC凋亡数呈负相关(r=-0.74、-0.71, P=0.036、0.041)。结论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增加与Müller细胞的过度反应性增生及神经营养因子的缺失有关,高浓度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以及神经营养因子NT-3的缺失是其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
    内直肌肌卫星细胞数量在共同性外斜视发病中的作用
    王遵敬 孔庆兰 赵桂秋 唐玉玲
    2011, 20(6):  378-382. 
    摘要 ( 238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共同性外斜视内直肌中M-钙黏蛋白标记的肌卫星细胞数量,探讨共同性外斜视的发病机制。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 研究对象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18眼)的内直肌组织,健康眼(14眼)角膜移植供体内直肌。方法  内直肌组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横轴切片,行HE和M-钙黏蛋白(M-cadherin)免疫组化染色,双盲对照定量分析,分析肌卫星细胞数与病程、手术年龄以及肌细胞数的关系。 主要指标 斜视眼与健康眼内直肌横切面肌细胞数;M-cadherin表达阳性的肌卫星细胞数。结果  斜视组内直肌横切面肌细胞数(120.50±57.26个/视野)显著低于正常组(180.36±8.78个/视野) (P=0.000),与病程显著负相关(r=-0.919,P=0.000);斜视组M-cadherin表达阳性的肌卫星细胞数(8.25±5.85个/5个视野)显著低于正常组(42.50±5.12个/5个视野)(P=0.000),并和肌细胞数显著相关(r=0.849,P=0.000);间歇性外斜视组M-cadherin表达阳性的肌卫星细胞数显著多于恒定性外斜视组(P=0.000);M-cadherin表达阳性的肌卫星细胞数与病程(r=-0.648,P=0.005)、手术年龄(r=-0.600,P=0.01)显著负相关。结论  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内直肌进行性萎缩可能与其肌卫星细胞不足有关。
    感知觉学习训练治疗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
    于刚 蔺琪 吴倩 刘雯 曹文红 樊云葳 褚慧慧 张茹
    2011, 20(6):  382-386. 
    摘要 ( 2752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评价感知觉学习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设计 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 连续选择2008~2010年于北京儿童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4~12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74例(124眼)。方法 治疗前通过网络平台对74例(124眼)弱视患儿进行视觉加工信息检查,依据噪声视力、位置噪声、轮廓整合及数空缺等高级视功能检查结果,确定患儿弱视缺损类型,依此针对每个弱视儿童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弱视治疗方案。采用多媒体网络视频训练模式,每日训练2次,每次30分钟,3个月为一疗程。每月行视觉加工信息检查,根据治疗前后视力及视觉信息检查结果对疗效进行评估。治疗后矫正视力≥0.9者为治愈,视力提高≥2行者为有效;视力不变或仅提高1行者为无效。主要指标 治疗前后视力,视觉加工信息检查(噪声视力、位置噪声、轮廓整合及数空缺等)。结果 治疗时间4~12个月,平均6.8个月,74例(124眼)中治愈44眼(35.48%),有效52眼(41.94%),无效28眼(22.58%);噪声视力平均提高0.85~4.27级,位置噪声分辨力平均提高0.80~1.32级,轮廓整合能力平均提高0.62~1.27级,未出现视力下降。结论 感知觉学习训练法是依从性较好的针对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有效治疗方法。
    模拟生理调节状态下人眼高阶像差的波动
    熊瑛 万修华 余翔 薛丽霞 李靖 李树宁 卿国平 凌宁 王宁利
    2011, 20(6):  387-390. 
    摘要 ( 2218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模拟生理调节状态下随着眼调节和瞳孔直径的变化人眼高阶像差的波动特点。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研究。研究对象 21例正常人眼与模拟眼。方法 通过控制视路上移动视标的位置诱发人眼调节,在调节过程中,不人为控制瞳孔直径,使其处于自然收缩舒张状态,实时用哈特曼波前传感器(Hartman-Shark)采集人眼波前像差。模拟眼作为对照。主要指标 人眼与模拟眼的总波前像差的均方根(t-RMS)和高阶像差的均方根(h-RMS)及其变异系数。结果 生理调节状态下,人眼的t-RMS为(0.46±0.18) μm;h-RMS为(0.27±0.14) μm,变异系数分别为40.37%和36.34%;模拟眼的t-RMS为(0.39±0.00) μm,变异系数为0.47%。人眼高阶像差与瞳孔直径和调节屈光度线性相关,回归方程为: h-RMS=0.111×瞳孔直径 (mm)- 0.015×离焦屈光度(D)- 0.313(P<0.001,R2=0.458)。结论 人眼波前像差在生理调节状态下具有显著波动。瞳孔直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LASIK与LASEK术后兔角膜神经损伤和修复的实验研究
    刘畅 张一川 乔诗凝 贺美 丁清 屈淑娥
    2011, 20(6):  391-396. 
    摘要 ( 2355 )   PDF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两种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兔角膜中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的差异及手术后兔角膜神经损伤和再生修复情况。设计 动物实验。研究对象 新西兰白兔60只。方法 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1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依术后取角膜时间不同分为5个实验组。实验组白兔一眼行LASIK手术,另一眼行LASEK手术。术后第1、7天、1、3、6个月取兔角膜,通过氯化金染色的方法观察兔角膜神经损伤及再生修复,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兔角膜中NGF mRNA的表达。主要指标 光镜下角膜神经损伤和再生修复的变化,角膜中NGF mRNA的表达量。结果 光镜下观察,LASEK手术后1天深层基质神经保留,术后7天切削区内的神经断端开始再生,术后6个月切削区前基质神经丛重构基本完成,形态与正常接近;而LASIK术后1天可见基质层神经纤维断端,术后7天深层基质神经无明显再生的神经纤维,术后1个月角膜瓣边缘神经断端再生神经增多,术后6个月角膜瓣内的前基质神经丛开始恢复,部分神经断端无神经再生,形成盲端。LASEK组在术后早期(1、7天)角膜中NGF mRNA表达增高(0.650±0.101、0.580±0.109),而LASIK组术后1个月才开始增高(0.661±0.032),随着手术后角膜神经再生修复时间的延长,两组角膜中NGF mRNA表达的差异越来越小(t=0.687,0.277,0.107;P=0.530,0.796,0.920)。结论 与LASIK相比,LASEK术后兔角膜神经损伤轻,修复快。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性的临床分析
    董喆 王宁利 甄毅 王怀洲
    2011, 20(6):  396-400. 
    摘要 ( 248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osterior chamber phakic refractive lens,PC-PRL)植入眼内对高度近视患者的屈光矫正效果及其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6年7月至2007年9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行PC-PRL植入的高度近视患者35例(68眼)。方法 根据术前测量的角膜缘白到白(white to white, W-W)距离及术前屈光检查确定植入的PC-PRL型号,对上述患者行PC-PRL植入术,术后随访43~57个月,观察其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记录最后一次随访时的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位置等。主要指标 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PC-PRL与相邻组织的距离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68眼中有58眼(85.29%)的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所有患眼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且35.29%(24/68)者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平均眼压(17.1±2.6)mm Hg。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512±312)个/mm2,与术前(2841±257)个/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2, P=0.160)。至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PC-PRL光学部前表面距角膜内皮的距离为(2.341±0.258)mm,与术后3个月时(2.491±0.317)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7, P=0.076);PC-PRL光学部后表面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距离为(0.302±0.109)mm,与术后3个月时(0.321±0.10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6, P=0.064)。但有2例患者(2眼)发生了PC-PRL后表面与自身晶状体贴近,距离无法准确测量。未见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PC-PRL眼内植入能安全、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患者的屈光不正,长期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观察。
    267例硬核白内障复明手术质量分析
    王于蓝 陶津华 王敏 兰应霞 盛耀华
    2011, 20(6):  400-403. 
    摘要 ( 24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硬核白内障在接受复明手术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术中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视力预后。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完成的市级白内障防盲复明项目中接受白内障手术的1061例白内障患者中,四级以上硬核白内障267例(267眼),其余794例非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方法 对研究对象的术前眼部特点、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视力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其脱盲率和脱残率,并与本复明项目的非硬核白内障者进行比较,脱盲的标准为矫正视力>0.05;脱残的标准为矫正视力>0.3。主要指标 临床特征、并发症、术后视力。结果 267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中,术前矫正视力低于眼前指数者124例(46.3%),≤ 0.1者89例(33.3%),0.1以上者54例(20.4%)。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2例,既往青光眼滤过手术史6例(1.2%)。接受超声乳化手术254例(95.1%),13例综合考虑术前检查结果、术中具体情况改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主要手术并发症:后囊膜破裂14例(5.24%),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批非硬核白内障患者(13/794例,1.64%)(χ2=10.33, P<0.01);术后1天角膜水肿35例(13.1%),显著高于同批非硬核白内障患者(19/794例,2.4%)(χ2=46.98, P<0.01)。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05者261例,脱盲率97.4%;矫正视力>0.3者234例,脱残率87.6%。其中72例(27.0%)矫正视力高于0.6,视力状态与术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χ2=367.51, P<0.01)。结论 本防盲复明项目中,硬核白内障的手术比例高,手术难度高于常规白内障手术。对术眼复杂状态的充分预测和估计、术中及时转换术式能提高大批量复明手术中硬核白内障的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卡铂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患儿听力损伤的观察
    崔洁 马晓莉 于刚 吴倩 金眉 张诚玥 赵军阳
    2011, 20(6):  404-407. 
    摘要 ( 24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卡铂在化疗过程中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的听力损伤及其严重程度。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选择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进行卡铂(carboplatin)、依托泊苷(etoposide)、长春新碱(vincristine)方案化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111例,排除相关因素后95例患者(135眼)入选。方法 分别在第1、3、6次化疗前进行与年龄相匹配的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pure-tone audiometry)检查、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检查、听力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检查等。观察化疗过程中双耳听力阈值的变化情况,并判断是否有听力损害。主要指标 听力阈值。结果 进行化学治疗的平均疗程为5.4次(3~10次)。化疗过程中,95例患者中仅3例出现听力检查结果的异常,其中2例在随后的复查中双耳阈值恢复正常,1例在3次随访听力检查中均提示左耳阈值提高。结论 卡铂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患者的听力损伤并不常见,程度较轻,但对患儿进行听力监测十分必要。

    PAX6基因及其下游促分化基因在视网膜母细胞瘤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申令 史季桐 李彬 赵博文 白淑玮 张浩
    2011, 20(6):  408-411. 
    摘要 ( 24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眼发育调控基因PAX6及其下游促分化基因MATH5和BRN3b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从而探讨PAX6基因在RB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新鲜RB组织10例,正常视网膜组织10例。方法  实验组:RB组织;对照组:正常视网膜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新鲜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和正常视网膜组织中Pax6、Math5、Brn3b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并作比较。主要指标 Pax6、Math5、Brn3b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 本研究中RB组织和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均可检测出Pax6、Math5、Brn3b蛋白的表达。与正常视网膜组织相比较,RB组织中Pax6、Math5、Brn3b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P均<0.001);Math5与Pax6蛋白表达具有线性相关性(r=0.949, P<0.001), Brn3b与Math5蛋白表达具有线性相关性(r=0.927, P<0.001)。结论 在RB组织中, PAX6基因上调下游促分化基因MATH5和BRN3b表达水平,促进RB组织的分化。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OCT浆液性脱离区测量及其与视力的关系
    张文娟 王志涛 孙坚 刘恒明 孙旭芳
    2011, 20(6):  412-416. 
    摘要 ( 23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中的应用并对CSC浆液性脱离区各项定量指标的测量结果与患者视力的关系进行分析。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就诊并确诊为CSC的患者34例(37眼)。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Spectralis OCT进行检查,观察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区形态学特征并根据不同形态进行视力分析,进一步用黄斑地形图分析软件测量黄斑部1、3 、6 mm 9个分区视网膜厚度及体积,测量浆液性脱离区脱离的高度和脱离宽度,采用SPSS17.0软件对OCT检查指标与患者的视力进行相关性分析。主要指标 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区形态学特征;1、3、6 mm 9个分区视网膜厚度及体积;浆液性脱离区脱离的高度和脱离宽度;患者视力。结果 SD-OCT图像示,所有患眼中出现单纯神经上皮层脱离22眼,单纯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者0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合并色素上皮层脱离者13眼,未见脱离者2眼;患者视力与1 mm视网膜厚度和体积、浆液性脱离区高度、 浆液性脱离区宽度均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406、-0.405、-0.438、-0.389,P均<0.05),与3 mm四个分区的视网膜厚度及鼻侧和颞侧的体积高度相关(与上方、鼻侧、下方、颞侧的厚度,与鼻侧、 颞侧的体积之间的r值分别为-0.481、-0.462、-0.332、-0.358、-0.461、-0.357,P均<0.05),与6 mm鼻侧和上方视网膜厚度及体积有一定的相关性(r分别为 -0.428、-0.466、-0.429、-0.468,P均<0.01),与3 mm的上方、下方体积及6 mm颞侧和下方视网膜厚度及体积相关性不大(P均>0.05);单纯神经上皮层脱离组(0.50±0.26)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合并色素上皮层脱离组(0.48±0.15)视力比较无显著差异(P=0.759)。结论 SD-OCT不仅能对CSC患者进行无创伤性的检查、鉴别其视网膜组织形态改变,还可对其病变进行定量的追踪观察辅助疗效评价,对判断患者的视力预后及随访病情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巩膜扣带术治疗青年人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分析
    丁宇华 叶辉 袁志兰 于焱
    2011, 20(6):  417-419. 
    摘要 ( 234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青年人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巩膜扣带术治疗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0例(64眼),年龄在15~30岁(20.6±4.3岁)。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在手术后第1、2周、1、3月各随访一次,记录视力、眼压,用裂隙灯显微镜结合前置镜观察视网膜的复位情况,并于术后第3月时记录最佳矫正视力。术后3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行者认为视力提高。单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超过3个月以上者认为手术成功。主要指标 视网膜复位例数,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64眼中单次手术成功者61眼,成功率达95.3%。单次巩膜扣带术后,67.2%(43/64眼)的患眼视力提高。结论 青年人陈旧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治疗的手术成功率较高,多数患者术后可获得有用视力。
    纹眼线与干眼症的相关性研究
    王琳 关娟
    2011, 20(6):  420-423. 
    摘要 ( 221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纹眼线患者的眼表情况进行临床检查,分析纹眼线与干眼症的关系。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病例组为接受纹眼线的女性患者46例(92眼),对照组为与病例组年龄匹配的未纹眼线的女性健康查体者53例(106眼)。方法 所有对象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参照日本干眼症的诊断标准,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指标 主观症状、Schirmner I 试验、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 病例组中确诊为干眼症者18例(39.13%),有主观症状者27例(58.70%),Schirmer I试验≤5mm/5min者14例(30.43%),BUT≤5 s者21例(45.65%),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者20例(43.48%);而对照组确诊为干眼症者10例(18.87%),有主观症状者18例(33.96%),Schirmer I试验≤5mm/5min者7例(13.21%),BUT≤5s者12例(22.64%),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者12例(22.64%)。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中诊断干眼症及有主观症状者比例较高、Schirmer I 试验值下降、BUT 值缩短、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增加(P均<0.05)。结论 纹眼线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眼表损害及干眼症。
    图片病例
    急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转归
    游启生
    2011, 20(6):  423. 
    摘要 ( 188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 45岁,双眼视物不清5天。否认糖尿病史、外伤史。视力:右眼0.2,左眼0.5。双眼眼压正常。双眼前段未见异常;眼底像示:双眼视盘边界欠清,视网膜动脉迂曲、管径狭窄,少量线状出血,大量棉绒斑,黄斑区水肿(图A、B)。OCT检查示:黄斑囊样水肿,黄斑区视网膜浆液性浅脱离(图C、D)。内科会诊:血压200/110 mm Hg。药物控制血压1个月后视网膜水肿消退,棉绒斑部分吸收(图E~H)。三年后棉绒斑彻底吸收,遗留裂隙状神经纤维层缺损(图I、J)。
    短篇论著
    角膜内皮镜和相干光断层扫描仪检测中央角膜厚度的临床应用
    唐维强 张岩 李晓艳
    2011, 20(6):  426-426,428. 
    摘要 ( 156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麻疹合并角膜炎16例
    孙挥宇 毛菲菲 李丹 柳月红 陈帆
    2011, 20(6):  427-428. 
    摘要 ( 163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介绍
    改良小切口重睑术的临床疗效探讨
    王鸿 王冰 樊兆珊 王蓉
    2011, 20(6):  729-429. 
    摘要 ( 16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